登陆注册
8787200000014

第14章

“道理一样。平面也罢,球体也罢,力作用于地壳,地壳隆起,形成不同的构造带。不过,你问得好,地质实验讲究高度的相似性。我得想法子改进。”

他买来一个大铅球,把铅球安装在铁架上,两端用轴条连接,再把铅粉、纸浆调合成泥浆状,把泥浆均匀地敷在球体表面,开始转动铅球,随着球体转动,两端受离心力的作用,泥浆向中间部位推移,移动中发生错位现象,又是一个“山”字形的构造。

事实胜于雄辩。几百次的实验,出现同一个结果,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结果更有说服力?反对地质力学的人表示:我们不能接受地质力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实验的结论做出另外一些解释。

7.朱森之死

实验继续进行。李四光认为,做一万次实验,如果出现一次异常结果,就得搞清原因。

1942年的夏天,良丰地区持续高温,知了躲在树荫里“吱———吱———”地叫得人心烦。

李四光早已习惯酷热的天气,他照旧在小屋里做着“造山实验”。

门开了,喻建章走进来,他神情黯然,眼角似乎还有点点泪痕。

“先生,朱森前日去世了。”

“什么?子元(朱森字)不在了?怎么可能?”李四光沾满泥浆的手一下子抓住喻建章,要问个究竟。

“先生,怪我没有照顾好,朱森死得惨啊。”七尺男儿,放声大哭。

李四光让他坐下,递来毛巾。

喻建章平静下来,把朱森死的经过原原本本讲出来。

朱森到重庆大学教书。当时,喻建章任中央大学地质系主任,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地质问题。喻建章很佩服朱森的学识,希望他能到中央大学代些课。朱森是老实人,碍于情面,答应了喻的要求。

当时,国民党政府规定,各大学教授可按月领取五斗平价米。朱森在重大教书期间,妻子按月去领米。这年6月,朱森带学生外出考察,回来后胃病复发,疼痛难忍,住进医院。

恰巧,中央大学总务部通知朱森的夫人到校领平价米,她即将米领回。于是,有人上告,说是朱森领取双份平价米,意在贪图私利。教育部那帮官僚,不做核查,立即处置:通告朱森有贪污行为,予以处分。

躺在病床上的朱森得知这一消息,如五雷轰顶一般,挣扎着站起身,要到教育部问个明白,但剧烈的疼痛压倒了他。顿时,他两眼发直,浑身冒汗,哆哆嗦嗦地一句话也说不出,两手不住地揪着自己的胸口。突然,一口鲜血涌出,接着,是大口大口地吐血。他吐出满腔的血,却吐不出满腹的冤,于当夜两点,告别人间。

“先生,你要节哀呀,先生。”喻建章看见李四光脸色发白,青筋暴起,双肩微微颤动,合起双眼,一言不发,一串串泪珠顺着面颊滚落下来。

不知什么时候,许淑彬来了,两人搀扶着李四光上床。李四光用微弱的声音说:“淑彬,给建章做些吃的,我想一个人躺一会儿。”

他们离开了。李四光长长地叹口气:“子元,你就这样走了吗?就这样离开我们了?”

1923年,李四光在北大教书时第一次见到朱森。朱森个子不高,又黑又瘦,平时不大爱交往,但对地质学很感兴趣。因为经常请教李四光一些地质上的问题,李四光发现他很有潜力,感到他务实、勤奋、能够吃苦,有个人见解,是块搞地质的好材料。1928年,李四光组建中国地质研究所,选朱森到所里工作。

朱森跟随李四光,除帮助导师做些研究,自己也写了不少论文。1932年,李四光带着他们到南岭山脉考察,那次考察,异常艰苦。他们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常常与猛兽做伴。在外野宿,朱森总是睡在帐篷口,万一遇到风险,他要为大家抵挡一阵。1934年秋天,研究所得到一个机会,派一位工作人员到美国学习,李四光力排众议,坚持让朱森留学美国。朱森,这样一位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和特殊社会关系的平民子弟,因为李四光的提携,成为地质界的后起之秀。

1936年5月,李四光从英国讲学归来,绕道美国。正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朱森,为了迎候导师,一大早赶往码头,在看到李四光乘坐的渡轮靠岸时,他手舞足蹈,高声喊着:“先生,先生,李先生!”那情景,让人感动不已。

朱森学成归来,正赶上研究所南行。一路上颠沛流离,他吃苦最多,受累最大。满想着推荐他到大学教书,可以增加一点儿他的家庭收入,不想,他就这样被人陷害致死。

天渐渐黑下来,淑彬点上小油灯,扶李四光下床,劝他说:“仲揆,想开些,这个世道,好人难过啊。”

一家大报的记者为“朱森之死”事件专诚采访李四光。这位记者也是古道热肠,他告诉李四光,朱森死后,从重庆到桂林,掀起控诉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浪潮。他拿出一份《新华日报》给李四光,说:“李先生,朱森教授不能这样白白地死去。你看,这是共产党创办的报纸,上面有一篇专门为朱森事件发表的社论。”

李四光接过报纸,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论朱森教授之死。社论指出:“对于一个教养有素、学业有成的人,只凭他人的告发,不经过确切的查究,即给予处分,常常会造成一些悲惨的事态出来。这是在行政负责方面所不可不万分审慎的地方。”

记者问:“李先生,你对朱先生之死,是怎样一个看法?”

李四光冲口而出:“我们做地质工作的人,本来就准备接受饿死、热死、跌死、打死、累死,尤其是这个时期,有什么说头?不过要说是气死,则国家无谓的牺牲未免太大。死了还要受气,更是太不成话。”

记者走后,李四光仍然无法平静下来,他写了一篇文章《朱森蝗,蝗科之一新属》,说“这个新属名,是为纪念已故的朱森教授而命名的,特别是为纪念他在中国地质学上的重要贡献”。

很长时间没有给朋友回信了。李四光铺好信纸,提起笔,朱森的身影又在眼前晃动,于是写道:“子元已矣!我的思想太乱,一切不知从何说起,我只能想到他平时对我说话诚挚及对我微笑的样子,其他都不堪设想了。”又是半年过去,冬日的雨,时断时续,冷风吹来,寒心彻骨。1943年即将到来,良丰的大街小巷,没有一点新的生机。为了纪念朱森,李四光赋诗一首《悼子元》: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南岭山水若有知,会永远记下李四光与朱森那段刻骨铭心的师生之情。

8.艰苦岁月

1944年一开春,中国的局势急转直下,日本聚集大批兵力向云桂地区发起强攻,企图打通平粤汉两条铁路。

长沙失陷,桂林告急。

日本军队打过来啦,赶快逃吧。日本兵南京屠城的阴影笼罩在国人头上。

炮声隆隆,山路迢迢,哪里是个去处?李四光决定先到贵阳。

研究所总共剩下七八个人,仪器、设备不能带走,李四光下令,就地安置。待他们做完这一切出城时,外面早已是兵荒马乱。

六月的骄阳,快把石头烤化了。李四光他们好不容易挤进一节车厢,车厢就像个大蒸笼,里面人挨人,人挤人,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一句:“哎哟,我的腿被挤痛了。”立刻招来一片呵斥声:“忍着点吧,这是逃难。”

火车怎么也跟人较上了劲儿?走走,停停,慢慢腾腾。

破船又遇顶头风。李四光正赶上闹痢疾,坐不稳站不住,脸色蜡黄,气喘吁吁。许淑彬紧紧握住他的手,一个劲地说:“仲揆,你要顶住啊。”

助手们围着导师,眼睁睁地看着他不断地抽搐,却不知怎么办才好。

火车到了独山,李四光顶不住了,他们只好下去。

四周是一片荒野,到哪里安身?

或许是天无绝人之境吧,许淑彬忽然想起有个亲戚,在贵阳运输大队当处长,找他想想办法。

助手拿着许淑彬的亲笔信去联系。这位亲戚二话不说,调来一部卡车。

研究所有汽车,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他们一个个高兴得眉开眼笑。

经过二十多天的颠簸,来到了贵阳的乐湾。

就在乐湾落户。李四光他们找到住处,挂起“中国地质所办事处”的牌子。

挂好牌子就要工作。李四光提议,到附近的山里考察地质,察看冰川遗迹。

“仲揆,我不同意你去,你还没有痊愈。”许淑彬马上阻拦。

“淑彬,我说过多少次,活着,就是为搞地质研究。如果不是战乱,我或许不到这里来,既然来了,却不去考察,以后,不就成为永远的心病了吗?”

“师母,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先生的身体的。”助手们簇拥着李四光出发了。

平静的生活刚过两个月,进入10月,风声吃紧。日军占领桂林,逼近贵阳。独山失守,乐湾不保。

研究所的一行人又上路了。

汽车已经老得掉牙,除去喇叭不会响,没有不响的地方,孙殿卿走一路修一路,那修车的水平快赶上专业技师了。

车轮滚滚,尘土飞扬。突然,一群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士兵,在前面一字排开。

“下车,下车,这辆车我们征用了。”司机刹住车。这群人一哄而上,动手抢劫。“啪!”李四光拍了一下车盖,士兵们吓得一愣怔。“你们要干什么?这是我们的汽车,你们想要,办不到!”李四光的声音,震得山谷都“咯吱、咯吱”作响。

那伙人搞不清李四光来头有多大,一时竟不知怎么是好。

司机见机行事,一踩油门,“嗖”的一声开走了。

孙殿卿说:“先生,我可开了眼界,你一发怒,真是山摇地动,八面威风。”众人哈哈大笑起来。遵义到了。逃难的人,把个遵义城塞得满满的。李四光一挥手:“走,咱们上浙江大学投奔竺可桢校长。”

竺先生与李四光是莫逆之交,危难时刻异地重逢,真是百感交集。竺先生半天才说出一句话:“仲揆,你瘦得都走形了。”

在遵义,他们稍事休息,起程驶往重庆。

11月,李四光一行到达重庆。

学生们听说李先生来了,都去看望他,帮他在沙坪坝找间房子;地质界的同人纷纷请他作报告;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喻建章教授,在理学院给他安排一间研究室。一切就绪。

可是,许淑彬却病倒了。高血压折磨着她,头痛得两眼冒金星,每当李四光俯身看她的时候,她总是努力露出笑容。李四光心里流着泪,嘴上却说:“看起来你确实好些了。”

他要亲自服侍许淑彬,给她做饭,端汤,喂药,偶尔,还给她来几段小提琴独奏。病魔向李四光悄悄袭来。一天早上,他照顾妻子吃完药睡下,拿起自己的提包去重大做实验。走到沙坪坝路口,一阵钻心般的疼痛使他站立不住,他疾步走到路边的茶馆坐下,额头沁出一层豆大的汗珠,他两手抱着前胸,差点一头栽到地下。重大地质系的助教周敏打这儿路过,心想,这不是李先生吗?他怎么啦?

周敏上前去扶李四光,李四光摆摆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见势不妙,周敏赶快去找喻建章,两人把李四光送回家,请来常到李家的大夫张孝骞。张大夫切脉后,安慰大家,这是心脏病突然发作,是劳累和气闷引起的,需要静养。

张大夫转身对李四光说:“仲揆,不可大意,到底上年岁了,比不得年轻时期。

烟,一定戒掉。不可再劳作。”

一间屋里两个病人,女儿远在成都读书,除许保钧外,就是李四光的学生们轮流照顾他们夫妇。

李四光病倒后的第三天,喻建章来了。李四光说:“我的一篇文章《中韩沿海之陷落与大陆破裂》的构思已经成熟了,你有时间,就来帮我整理一下。”

“先生,你什么时候需要,我什么时候来。但是,大夫嘱咐你不要再劳累啦。”

“大夫的话我已经照着做了。三天来,我没有摸一根烟,并且向你师母做出保证,坚决戒烟。但研究工作不能中断,这篇文章是我的得意之作,它能够填补地质学上的空白,必须尽快完成这个课题。”

喻建章不再说什么。先生口述他记录,一篇重要的地质学文献就这样在李四光的病榻上完成了。

同类推荐
  •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原子弹之父

    原子弹之父

    本书介绍罗伯特·奥本海默——伟大的德国科学家、杰出的正义卫士的故事,讲述其作为犹太后裔的出生、其为制止纳粹德国对原子弹进行的研制、成功等。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扑倒傲娇系统

    快穿之扑倒傲娇系统

    “要不要吃?”她把刚做好的甜品递到他面前,眼睛扑闪的眨着,“才不要,难吃死了”他别过头,满是傲娇,“噢,好吧。”陈茯苓把甜品放进冰箱。第二天,“冰箱里的甜品是谁吃的?”她疑惑问着。“啊?我怎么知道,”他不自然的偏过头,悄悄舔净嘴角残留的奶油。
  • 邪王的妖艳毒妃

    邪王的妖艳毒妃

    某太监磕磕盼盼的找到了某女:"皇上,大事不好了,摄政王又来了!“‘’什么?小瑾子!赶紧给朕一件裙子,朕要逃跑!”"是!皇上。"”还有,不要漏了朕爱吃的桂花糕!“......
  • 宗镜录

    宗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一生守护

    重生之一生守护

    我以为我死了……可睁眼却不是天堂。这一世我不会在懦弱,强大起来保护我想保护的人。完成前世的遗愿……医人心断人命!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彼岸唯一

    彼岸唯一

    如果这世间真的有神,那么神给我最大的恩赐是许冕森,可是给予我的最大的惩罚也是许冕森。因为我是许唯一,和许冕森拥有着同一个姓氏,和许冕森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的许唯一。“你不觉得那是犯罪吗?你难道没有负罪感吗?!”“我爱他。”“他可是你亲哥哥!”“可是,我爱他呀。”我悲哀地说。哥,为了爱你,我已经与世界为敌,你呢,可不可以抛下一切和我走?如果,不能上天堂,那,我们就一起堕落地狱吧!
  • 冥妻狐娘

    冥妻狐娘

    一次回乡途中意外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狐狸,从此麻烦不断,直到有一天一个自称是我老婆的女人出现……
  • 欢喜田园之金牌厨娘

    欢喜田园之金牌厨娘

    作为一枚顶级吃货,南宫佳人最大的人生梦想就是:享尽人间美食后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可惜愿望尚需努力中,她便挂了!再度睁眼,穿了!偏偏造化弄人时运不济,一穿来就没有原主记忆不知姓谁名谁还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日子心塞不好过,姐一怒,大不了甩袖子走人!做做美食,画画图画,练练拳脚,打打流氓,开开酒楼,当当老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恶魔枷锁

    恶魔枷锁

    末日来临前三年,突兀出现的一连串漆黑的虫洞像枷锁一般的封锁地球。恶魔的游戏开启,一万人被送入【恶魔枷锁】,穿梭入三年后的地球末日。杀戮,生存,进化点……这是一个叫做【恶魔枷锁】的可怕空间。这是一条从普通人到恶魔的进化之路。在这里,优胜劣汰,在这里失败即是死亡。【恶魔枷锁】的任务,是穿梭到三年后的末世地球,完成所公布的任务,完成者将享受到任务奖励……失败者抹杀!书友群:535,575,216欢迎大家加入聊天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