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1500000017

第17章

杨振宁开车送两人去车站,在车上他高兴地告诉他们,12月底他要去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一个会议,到时候再见面。16点15分,他们到了石溪车站,火车已停在那里,徐迟和洪蓝快步登上火车。火车开动了,杨振宁教授还站在那里向他们挥手。

4.好朋友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一则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对这个消息最早作出反应的是美国,美国总统约翰逊发表言论说:“中国不过是爆炸了一个小东西。”

马上又更正说:“中国爆炸的这颗原子弹要比美国当年在日本广岛投的威力要大得多。”

接着,苏联的赫鲁晓夫在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声中下了台。世界有人评论:“中国原子弹爆炸这一天,宣告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了。”

过了短短的两年多时间,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消息令西方人瞠目结舌。西方的物理学家根本没有把中国的物理学发展放在眼里,当中国造出了原子弹以后,西方人似乎才明白,中国也有很杰出的物理学家。更使西方人不能完全弄懂的是中国发展氢弹的速度会如此之快。人们都知道,在美国,奥本海默被称为“原子弹之父”,泰勒被誉为“氢弹之父”,而中国的“两弹之父”又是谁呢?中国的“两弹之父”就是与杨振宁有深厚交情的邓稼先。邓稼先与杨振宁从小就是好朋友,他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与杨振宁是同乡。

在清华园两家又是邻居,两个人的父亲是多年的老朋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和杨振宁总在一起玩耍,他们一块儿打墙球,弹玻璃球,比赛骑车、爬树。小学毕业后,两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后来成了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两人又都赴美留学。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了祖国,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但是,他们的友谊却一直保持着,绵延了半个世纪。邓稼先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他接受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告别了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女,带领十几位大学毕业生进入了茫茫戈壁滩。这年他只有34岁。戈壁滩上物质匮乏,大家吃的是骆驼刺和沙枣捏在一起的黑色窝窝头。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冰雪覆盖着大地,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摄氏度,风沙不断。

但在这以后的28年里,邓稼先始终坚守在这里,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20多年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没有人宣传过他们的事迹,他们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深深地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只有当蘑菇云在戈壁滩升起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才向他们投以敬佩的目光。当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依然在从事着他的工作。十年浩劫开始了,在那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就连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巨大贡献的邓稼先也不能幸免。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了国家的利益,他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顽强地工作着。

1971年的夏天,杨振宁第一次回国访问,一下飞机,他就列出了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的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邓稼先立即被召回北京。邓稼先回到北京,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见到分别了21年的老朋友杨振宁。一见面,两双大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个人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宴会上,杨振宁悄悄地问邓稼先:“听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是有外国人参加了?”

邓稼先回答说:“你去问问周总理吧,总理最清楚。”

当杨振宁得知中国的“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时,他独自离开宴席走进了洗手间。这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他为稼先而自豪,更为祖国而自豪!谁也不会料到,杨振宁和邓稼先的这次会面,对邓稼先来说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不久,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1971年以后,杨振宁每次回国,两人都要聚在一起叙旧聊天。有一次,杨振宁和邓稼先全家在一块儿吃饭,大家边吃边谈笑着。触景生情,杨振宁想起了在美国留学的日子,笑着对邓稼先说:“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

说完这话,两个人都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那时候,生活十分艰苦,有一段时间,邓稼先和另一位同学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邓稼先看了看,对那个同学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

那位同学就把自己那份给了邓稼先。回想起这些往事,两个人禁不住都笑了。

后来,杨振宁多次送书给邓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1984年,邓稼先60岁生日时,细心的杨振宁还特意送给他一副国际象棋。

5.痛悼挚友

由于生活条件的恶劣,邓稼先患了重病。远在美国的杨振宁听到这个消息,万分难过。他四处奔走为邓稼先寻找特效药,回国时还特意带来了邓稼先喜爱的音乐唱片,劝他要乐观起来,争取早日康复。

1986年6月,邓稼先病情恶化,杨振宁最后一次到医院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他手捧一大束鲜花,放在了邓稼先的床头。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的核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邓稼先在北京逝世。全国上下为失去这位中华精英而感到悲痛万分。中国各大报纸都在首要位置介绍了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赞扬他“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核工业部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邓稼先学习,学习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他的同事和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写下了一支催人泪下的挽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国防部长张爱萍也写诗赞扬他“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远在大洋彼岸的杨振宁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立即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发来了唁电。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老朋友邓稼先。时值深秋,寒气袭人。

在安放骨灰的灵堂外面搭起了一个灵棚,邓稼先的巨幅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挽。”

杨振宁眼含热泪站在瑟瑟的寒风中,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祭奠仪式结束后,许鹿希教授按照邓稼先的生前嘱托,把一套安徽出产的石刻文房用具送给杨振宁,上面写着:“振宁、致礼存念,稼先敬留”。面对此情此景,杨振宁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杨振宁说他收集了邓稼先的许多材料,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传记,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记述出来。

6.为老师祝寿

吃过早饭,杨振宁又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办公室。他站在高大的书架旁,目光停留在一本杂志上,这本杂志的名字叫《现代物理评论》。

由于年代久远,书纸都已泛黄。这是1941年的秋天在西南联大吴大猷教授送给他的。40多年过去了,他一直珍藏着这本杂志。睹物思人,这本杂志引起了他对老师的思念。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自己已由原来的风华少年步入老年,但在内心深处,一直保留着对吴大猷教授的深深的敬意,是吴教授把自己带入了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自己以后的工作及成就,都与此有关。几十年来,他经常给吴教授写信,吴教授每次到美国来,师生俩总要见上一面,但吴教授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杨振宁无法向老师表示自己深深的敬意。

后来,吴教授去了台湾,杨振宁想专程前去拜见,可一直没有机会。两个人已有3年时间没有见面了。

杨振宁忽然想起,今年是吴教授80大寿,到时候一定要亲自去台湾为老师祝寿。他立即提笔给吴教授写了一封信,表示了自己的心愿。很快,杨振宁收到了老师的回信,信上说,大家工作都很忙,决定不举行生日祝寿活动了。读完信,杨振宁感到很失望。可是不久,机会来了。一天,杨振宁收到台湾寄来的一份会议通知,他立即决定借7月份参加会议的机会,提前为吴教授祝寿。

1986年7月28日,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一起飞抵台湾。得知自己的学生要来台湾,80岁高龄的吴大猷兴奋不已。

这一天,他早早地来到台北中正机场的停机坪航空桥上,伫立迎候3年未见面的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飞机徐徐降落了,杨振宁刚步下飞机,一眼就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吴教授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

杨振宁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吴教授,高兴而急切地问:“老师,您身体还好吧!您去年住院,现在身体怎么样?”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吴教授紧紧拉住杨振宁的手,频频点头:“还好,还好!”

因为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也因为杨振宁是第一次来台湾,他的台湾之行成为当时台湾新闻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正机场华航贵宾室,杨振宁被一群记者围住了。镁光灯闪烁,他接受了记者的简短采访。记者:“您跟吴院长的一段师生情谊中,您认为他给您的最大指导是什么?”

杨振宁:“我在1938年进西南联大时就认识吴先生,第一次听他的课是1941年。

1942年在西南联大需要写学士论文,我的论文就是吴先生指导的。这篇论文对我一生影响很大,我一直觉得非常受益,也非常感谢吴先生。”

此次台湾之行,了却了杨振宁要拜见吴教授并为吴教授祝寿的心愿,师生二人在一块儿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杨振宁虽说成了世界名人,但他对所有教过自己的老师,都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当他得知自己的老师费米病重的消息,心中非常着急。

在费米弥留之际,他风尘仆仆地赶到芝加哥,出现在费米的病床前,探望自己的引路人。当他在香港讲学时,得知王竹溪先生病逝的噩耗,悲痛之余,匆匆赶往北京,悼念先生,安慰师母。

杨振宁这种尊重师长、不忘师恩的行为,在科学界一直被传为美谈。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阶下囚徒:宋徽宗》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宋徽宗的一生。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李平、翁有利编著的《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对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华暗香

    华暗香

    禁术再现世间,人族继承人华暗香一夜之间失去亲人、皇位、家园,她走上了解救人族的漫漫旅程……
  • 极品乱唐

    极品乱唐

    一念登顶,玄武门血流成河;一念称霸,开拔征战。扬我大唐国威不单单是李二的信念,亦是我等穿越客的理想。什么渭水之盟的耻辱,化解!什么大灾降临,民不聊生,消灭!江山改名换姓又如何?且看我等如何将它掰正!李唐江山就该姓李,媚娘你靠边站。要问我等为何这么流弊?嘿嘿,不好意思,我们的宗旨其实是:坐吃等死。你说什么大手笔?哎呦,都是误会啦,我们都是低调的人……此文恶搞+颠覆,历史主线遵照事实,偶尔会有风中凌乱纯属创作需要,不喜勿喷。(友情提示:考究派慎入!)已完结作品《卿本平凡》————————贼大大:《明朝伪君子》
  • 红尘魅道

    红尘魅道

    怨鬼话红尘,红尘不留鬼!这个世上有许多流连人间的恶鬼,但他们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后来降魅团就出现了,他们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 青天有所命

    青天有所命

    印象中的那抹眼神明亮清澈,那种话语温柔动听,却不是这样冷冷的!命运交织,有缘无份?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青天有所命,人定能胜天!
  • 逆袭之巅峰路

    逆袭之巅峰路

    都市的一个开黑车的司机无意中卷入一宗绑架案,从此生活不再平凡,不仅要躲避来自各方势力的追杀,还要为爱自己以及自己所爱的人撑起一片天。“从现在开始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也埋藏不了我的心要那众人都明白我意要所有违背我的人都消失!”
  • 末世残暴

    末世残暴

    【女强+无男主】其实这只是一脑残作者的脑残作品,里面除了女主和跑龙套外,严重拒绝男主,因为末世不是用来谈恋爱的时代,而是黑暗的面孔。→_→矮油,我居然能这么正经,我真是被自己帅晕了!文章不规定时间更新,介意观看时间于每日晚上十点哦~
  • 佛说须赖经

    佛说须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荒主

    荒主

    树叶婆娑,阳光透过枝桠映射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丛林寂静一片,这里尽是高耸入云的古树,高约数百丈,直耸入云。人在下面观望,不见其冠。这本应该是一幅宁静的美景,可地上那些残肢断骸破坏了这幅景象,鲜血流淌在青泥土上,那是族人的血,兽人的血粘稠,如同他们的坚韧的生命,坚韧的可怕,浇筑在这个蛮荒的大陆上。
  • 黄昏时分

    黄昏时分

    相传那傲来国之近海有一岛,名曰花果山,山上孕一石猴,搅龙宫,闹天堂,最后被如来压入五指山,后随唐僧一行西天取经,返回后却又重蹈覆辙,闹了龙宫,搅了天堂,被玉帝贬为凡人,却因那石猴为天地灵物,魂魄依旧,生生世世不灭。不过,没人知道为什么那猴子为何会再造罪孽,也许,是因为一个姑娘吧……
  • 暗近的仙高人

    暗近的仙高人

    我们总希望能一直活在天真快乐的梦想里,然而大千世界总喜欢玩弄世人。强者林立,妖兽横行,在这个步步迫近的恐惧里,你所看见的江湖世界并非徒手劈石,御剑飞行那么的简单。为了生存、梦想、大义,你准备好步入腥风血雨的黑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