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民居是农耕社会外延的产物,它不同城里的官宦宅第。这与两地所形成的人群结构与生计模式的不同有关。城里是莆仙两地的政治文化中心,主要人群以士大夫居多,传统文化讲究“藏”字决定了官宦宅第的私密性。仙游平原主要人群从事农业生产,其中发迹的大富人家也是依托农业经商,所以在民居的布局和功能上就显得很“露”。起大厝时首先考虑农忙时的农作需要和族群间的祭祀活动,直接表现就是在大厝前铺设一个与大厝一样宽的大埕,大埕成了大家交流情感的公共场所。在格局上城里官宅是通过护厝把主厝围成一座回子形的封闭大宅院。而仙游民居是以大门坦为中心,作横向对称扩展为七间厢、九间厢,再加两边护厝形成近百米长的建筑群;另外一种横向组合方式是两座五间厢或七间厢并排,形成“鸳鸯厝”。屋顶燕尾脊的造型是将垂脊自然向上延伸,形成倒楔形的收头,当地称之为“文脊”。它不仅有别于莆田的“燕尾脊”,也比闽南的“马背”做法更显轻巧,从而形成仙游民居独特风格。
仙游厝的装饰也有别城里民居。官宦宅第外观简朴,内部讲究文人气息。而仙游厝内部简朴,外观上为了彰显大厝,特别是大门坦的漂亮,主人会不惜重金进行装饰。下部勒脚、柱础、枕石、墙裙用石雕;中部墙体用砖雕,在每个开间的木窗边用红砖框出一个个规格统一的画幅,里面用红面砖烧制成各种精美图案,有人物、花卉、山水,镶嵌在白墙中;上部的斗拱、雀替、驼峰等构件用木雕。大门坦的每一个空间更是精雕细琢,使整座大厝显得格外精致、绚丽。仙游的民间工艺和乡土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用红砖烧制成的装饰画只有东西乡平原一带的大厝中才有,更加凸显仙游民居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