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0900000043

第43章 创作的旅程——自序及后记(10)

这种归属感,包括《夜游龙山寺》、《隔水观音》、《厦门街的巷子》、《寄给画家》等诗中对海岛的眷念,固已久成我的基本心境,但我的作品也有意朝不同的方向探索,包括超文化、超地域的层次。集中某些作品,如《魔镜》、《第几类接触?》、《惊蛙》、《秋分》等都归此类。这类作品全靠本身的观察、反省、想象,不能像古今互证的诗那样利用联想、影射、对比等滚成一个大雪球,但是好处在于不受民族传统的限制,较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或是“没有学问”的读者。这一点分别,意义颇不寻常。一位中国的现代诗人,面对菊花,如果只能想到陶潜,他的知性和感性未免太狭窄,太因袭了。所谓“无字无来历”,未必是好事。当然,在能人的手里,写菊而及于陶潜,仍然可以顺势滚雪球,或者翻案做文章,得到一首好诗。但是不如干脆把陶潜忘掉,去追求一首“无字有来历”的新诗。

在语言上,我渐渐不像以前那么刻意去炼字锻句,而趋于任其自然。六十年代的诗追求所谓张力,有时到了紧张而断的程度;七十年代矫枉过正,又往往松不成弦,连坏散文都说不上。紧张的诗不容易写得恰到好处,所以六十年代真能传后的作品不多。另一方面,恬淡的诗也难恰到好处,今日许多标榜朴素的作品,其实只是随便与散漫而已。我敢断言:今日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今日的诗人徘徊于此两极之间,一阵紧来一阵松,紧得透不过气来,松得又有气无力,真是不知所从。只有少数豪杰之士,能在其间取得平衡,做到紧而不窒,松而不散。苏轼论陶潜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句话值得今日追求大众化的浅白论者仔细思索。真正的朴素,不是贫穷,而是不炫富,不摆阔。今日我在语言上向往的境界,正是富而不炫。

六十年代的现代诗刻意经营意象,颇有惊人之句,却少圆融之篇,于是有人说,现代诗的声调有待锻炼。可是十几年下来,真正在声调上努力的诗人仍然不多,因此现代诗的节奏,多半失之零碎、草率、含糊、生硬,缺少个性,更少变化。一气呵成的痛快,一唱三叹的低回,长句的奔放,短句的顿挫等等,仍有待现代诗人去追求。一般的现象却是漫不经心,不是凌乱的发展,便是机械的安排。其实诗的节奏正是诗人的呼吸,直接与生命有关。年轻时我写了不少分段诗,进入中年之后,不知为何,竟渐渐发展出一种从头到尾一气不断的诗体来,一直到现在这诗体仍是我的一大“基调”。其来源,恐怕一半是中国古典诗中的“古风”,一半是西方古典诗中的“无韵体”(blankverse)。这种合壁诗体,如果得手,在节奏上滚雪球,回转不休,有一种磅礴的累积感,比起轻倩灵逸的分段体来,显得稳重厚实。当然,如果失手,就会夹缠不清,乱成一团。在《隔水观音》一集里,我有意无意间想在此体之外,另求发展,其一是回到分段体去,其二是改营短句,《割盲肠记》便是一例。目前我正在读徐霞客和龚自珍,等到“时机成熟”,或可各写一诗为之造像,正如本集中企图为李白、杜甫、苏轼造像一样。这当然还是一种婉转的怀乡。

目前我写的诗大概不出两类:一类是为中国文化造像,即使所造是侧影或背影,总是中国。忧国愁乡之作大半是儒家的担当,也许已成我的“基调”,但也不妨用道家的旷达稍加“变调”;其实中国的诗人多少都有这么两面的。另一类则是超文化超地域的,像《惊蛙》这样的诗我也喜欢写。除了和我的散文《牛蛙记》是一胎双婴之外,它一空依傍,没有来历,纯然是现代的严物。有时侯,诗人也不妨写几篇令学者手忙脚乱的作品。

一九八二年秋末于沙田

十载归来赋紫荆

——《紫荆赋·自序》

去年九月,我辞去中文大学十一年的教职,回台定居。这本《紫荆赋》是我在香港时代的第三本,也是最后一本诗集,本来一回台湾就该付印,却因迁居之余,生活未定,心情不安,加以新职繁忙,竟而一直耽搁到现在。已经是清明过了,谷雨欲来。在我寿山新居的坡下,沿着弯弯的山径有树一排,春来盛开浅绯的繁花,远看像一片粉红的迷雾,动人浪漫的柔情,本地人叫它做羊蹄甲。近看,才发现五瓣的花朵其实比羊蹄甲更红一层,正是洋紫荆。清明以后,那一排花树也都已落红满地,而以始为名的这本《紫荆赋》还未出书,对此花不免有点歉歉,对她所象征的香港,那一片面临变局的青山碧海,我十一年往昔之所托所依,更加惘然。

高雄市有一条花街:街,是民权路和九如四路;花,则是羊蹄甲。春来的时候,快车驶过,安全岛上轻笼着一片流霞,像是迎接春神的美丽仪队。这羊蹄甲在本地的俗称,正是“香港樱花”,但是花朵呈洋红色,瓣缘也不像羊蹄甲的那么卷曲,我认为实在也就是洋紫荆。按羊蹄甲全名为官粉羊蹄甲,西名为Bauhiniavariegata;洋紫荆西名为Bauhiniablakeana,足见本是同科之花。羊蹄甲在英文里俗称“驼蹄树”(Camel’sFootTree),洋紫荆则俗称“香港兰树”(BongKongOrchidTree)。我在香港十一年,一直有感于港人把相思树叫作“台湾相思”;迁来高雄,又惊喜于当地把羊蹄甲叫作“香港樱花”。这么美的芳名,无意间似乎都为我而取,而无论是东望或西眄,这双重的思念都由我的寸心来负担。

十一年来,定居在香港,而不时回台北休假。开始只是每手暑假回来一次,后来频率上升,或为评审,或为颁奖,或为演讲,或为开会,竟而每年多达六七次,“台湾相思”也就不那么浓了。另一面呢,沙田山居日久,红尘与市声,和各种政治的噪音,到我门前,都化成一片无心的松涛。在松涛的净化之下,此心一片明澈,不再像四十多岁时那样自扰于“我是谁”的问题,而渐趋于“松下无人”的悠然自在。但是最后两年,距九七不远,松下又有人了,这个人已然是半个香港人,对于他,紫荆花的开谢不再仅仅是换季。等到接了中山大学之聘,离港有期,那心情,在惆怅之外更添上了凄惶。眼看自己的生命又面临转型期:台北已非十年前的台北、而高雄,对我还是个陌生的城市,至于香港,就我自己而言,至少已经是“大限”将至。

在这本《紫荆赋》里,仍然有六首诗以台湾为主题,其中又以“木屐怀古组曲”三篇最具代表性。这首诗惋惜台湾社会淳朴风气的消逝,并批评工业化后的趋势,也许遥遥开启了我近日所写《拜托,拜托》、《控诉一枝烟囱》、《石器时代》、《推土机》等诗的新方向。《踢踢踏》一篇是我久已不写的分段格律诗,曾经李泰祥谱曲,并因此得到前年金鼎奖的歌词奖。

以香港为主题的诗最多,共为十六首。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大半是早期的,表现了沙田山居的恬静心怀。但是《别门前群松》及《紫荆赋》以后的各首,就加速地喷吐出行期日近的惜别之情。从《东京上空的心情》到《别香港》四首,最能表现当时激动而悲壮的感觉,简直等于病人的放血作用。离港前夕,戴天和蒋芸等文友发起并主办了一个惜别诗会,由我自诵作品十三首、除了一般听众之外,十年因缘结识的许多朋友也都到场。虽然地非霸桥,人未折柳,这样子的送别,对一位诗人来说,却是最有意义的方式,令人难忘。诵诗接近尾声,读到《老来无情》,却不禁五内震动,语音忽然哽阻,难以终篇。

这本集子里颇多组诗,倒是以前较少的现象。例如木屐,就写了三次,雨伞,也写了六种。他如暑意七品、松风六奏,都在此列。看电影《甘地传》,得诗三首。游日本,追述三事。罗门访港,与我存驾车带他去船湾淡水湖的长堤,又去盐灶下对着鹭洲漂水花,次日挥笔立就,赠他小诗两首。他感动之余,也回赠了一首。一赠一答,不但先后引起了陈宁贵与周粲两位先生的评析,更激起非马先生就此主题另写新作的豪兴。我觉得,组诗的好处,在于同一主题可以作面面观,而相关的题材也可以逐一探讨,对于开发题材,不失为一途径。

一位诗人过了中年,很容易陷入江郎才尽的困境。所谓江郎才尽,或许有两种情形:一是技穷,一是材尽。技穷,就是技巧一再重复,变不出新法;材尽,就是题材一再重复,翻不出新意。技穷,就是对文字不再敏感;材尽,就是对生命不再敏感。改变生活的环境,往往可以开发新的题材。自从去年九月定居西子湾以来,自觉新的题材不断向我挑战,要测验我路遥的马力。我相信,在西子湾住上三五年后,南台湾的风土与景物当可一一入我的诗来,下一本诗集的面貌当与这本《紫荆赋》大有不同,但其中必然仍有我怀念香港的作品,以前在吐露港上,常东望而念台湾。现在从西子湾头,倒过来,常西顾而怀香港。从中山大学文学院的红砖楼上西顾,我办公室的一排长窗正对着香港,说不出那一片水蓝的汪洋究竟是阻隔了还是连接了我的今昔。生命里注定有海。而不论在彼岸或在此岸,紫荆花,总能印证我眷眷的心情。

一九八六年四月于西子湾

换位·就位·复位

——《梦与地理·后记》

《梦与地理》是我的第十五本诗集,也是我自香港回台定居后的第一本诗集。

四年又八个月以前,我的临海楼居从吐露港迁来西子湾,写诗的窗口对着的已是另一片海天。这种地理的也是心情的“换位”,对诗人往往是一大考验,甚至一大危机。若是不能调整、适应,可能演成“失位”:也就是说,旧经验失去了,新经验却不能消化为新题材、新艺术。若是调适得当,足见知性未泯,感性未钝,而又综合得体,便能在美丽的新世界“就位”。

《梦与地理》的第一首诗《问烛》(可以称为破题诗),写于来高雄后的一个半月,调适得算快的了,但主题仍为怀旧,还算不上是“就位”。其实从《水平线》到《重回沙田》,本集开始的五六首诗,深深怀念香港,与上一本诗集《紫荆赋》卷末的《老来无情》等四首诗,“隔集”甚至“隔水”呼应,仍是换位的现象。要到《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和《石器时代》,才算勉强就位于台湾。而真正就位于高雄,当始于《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和《控诉一枝烟囱》,那已是来高雄的第四个月了。

我是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来这天南港都的。迄今得诗近九十首,相当两本诗集的分量。其中有些诗其实还是组诗:母题所纳子题,少则两题,多达十九题。收入这本《梦与地理》的五十多首诗,到一九八八年五月约《听容天圻弹古琴》为止,只是来高雄后前两年半的产量。《听容天圻弹古琴》之前,还有写水果的六首诗:《埔里甘蔗》、《初嚼槟榔》、《安石榴》、《削苹果》、《莲雾》、《南瓜记》原应纳入本集,但因为后来我又写了四首水果诗,也许将来还会写得更多,乃决定留待下集,一并推出。编诗集出书,究竟该按写作时序还是主题来分类,常是两难之境。这一次既然水果的主题成了气候,为了强调我的南部风格,遂另作调整。

《梦与地理》曾获第十五届“国家”文艺奖。当时汪广平先生热心推荐,促劝再三,为了及时自印送审,此集作品的编选有点匆忙,在体例上未尽理想。现在正式交给洪范出版,乃略加调整。把那六首水果诗留给下集,即为一例。

那些水果诗当然颇有南部风味,但纳入此集的若干作品,尤其是《垦丁十九首》,也都不失地区写实的情趣。自从定居高雄以来,我就一心归命做定了南部人,颇令我的台北朋友感到不便,甚至不满。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台北?我的回答是,不是我离开了台北,而是台北,我认识的那个台北,半辈子消磨其中的台北,离开了我。我去台北的次数愈来愈少了,一来是怕见今日的台北,二来是情伤昔日的台北。因为台北变了,台北人也变了,而最可惊最可悲的,是我自己也变了。十六年前在松山机场挥别台北的那个人,我已经不再是他。即使我回去台北,也无法“复位”。一年前,我更告别了厦门街的那条家巷,把一切都搬来了高雄。

另一方面,在《蜀人赠扇记》、《还乡》、《秦俑》等较长的作品里我的中国情结仍然是若解未解,反而在海峡形势渐趋和缓之际,似乎愈结愈绸缪了,以至同题的《中国结》先后竟有两首。中国情结更甚于台北情结,并不是回大陆就解得了的。

媒体日益便利,资讯日益繁多,即使你坐在家里,世界也会来敲你房门,所谓地球村,早已不是纯理论了。哈雷彗星来时,全世界的眼睛都举向这天外过客。冬季奥运也不必真去加拿大观赏,东德选手薇特奔放的舞姿,自然会映上你家的荧光幕。就这么,我得到《欢呼哈雷》、《垦丁的一夜》、《冰上舞者》、《冰上卡门》四首诗。在二十一世纪倒数将至的九十年代,一位作家不妨系根于乡土,定位于民族,但同时也必须把触须伸向全世界。无论如何,文化的自闭症是患不起了。

八十年代的后半期,尤其是解严以来,台湾的出版界图书愈出愈多,性质念趋多元,而读者愈益分散。《梦与地理》的许多作品选入各种诗选,转载各种报刊,引起各家评论,其频难以列举,只能略述二三。

同类推荐
  • 谍海幽灵

    谍海幽灵

    本书内容包括卧底东京的“红谍”、德英两国间谍战、无声战场的较量、双面巨谍的蜕变、转败为胜的密码本、格鲁乌王牌特工、夏威夷窃取“珍珠”等。
  • 罗斯福(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仙之若隐

    仙之若隐

    术士: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练丹石,避死延生。方士:识天时,知地利,通变化,精算数,移星换斗。什么?你跟我说道士?这么跟你说吧,有钱时做闲云野鹤,云游天下,遏制魔长道消,没钱的时候……承接: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夜观星象,抓鬼驱魔,挖坟盗墓
  • 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脱线MM

    脱线MM

    她叫黄容,不过却是跟靖哥哥无关的中文系女大学生,意外重返古代更名改姓朱紫笋,看似疯癫却总化险为夷;他叫靳昱凯,蒙山帮的帮主的大儿子,冷酷帅气可是睿智且身手不凡,与小冤家朱紫笋意外邂逅;他叫寇啸永,茶马副使,拥有儒雅的气质的他从第一眼开始就被朱紫笋吸引;面对帮派竞争、兄弟暗算,这个来自“现代”的疯丫头如何化险为夷,而又如何选择摆在眼前的爱情呢?(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清清夏阳

    清清夏阳

    古语云:女大三,抱金砖。是女大十二,怕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家庭,都会掀起腥风血雨的。在现实社会中,大龄白领冷清清与小她十二岁的青春男孩夏阳之间,将会发生怎样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消失十二年的青梅竹马归来,冷清清又将何去何从?
  • TFBOYS追梦的翅膀

    TFBOYS追梦的翅膀

    “其实我有一个好的想法准备打算留到十年以后再跟你说给你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十年后……我们就该放手了吧,我们就该放开他们让他们去追寻自己的幸福了吧,我们就该给予他们祝福了吧,这个梦……也是时候该醒了……喜欢的读者和四叶草们可以加Q:1372654165加群:189273076(第一次写作多多见谅,不喜勿喷!谢谢)男主是易烊千玺哦~
  • 快穿系统:小哥哥,不要跑!

    快穿系统:小哥哥,不要跑!

    悦翎,游戏大神,名号“滥情”。可某一个雨天却出车祸而被系统“收留”,开启了任务之旅。情景一:悦翎:猪,喜欢吗?我赠你如何?猪小仙:宿主你对我真好!【吸溜鼻涕】情景二:猪小仙:宿主,你不爱我了!悦翎:我何时爱过你?我只爱我家娃!【眼中带着丝志在必得】情景三:系统002:嘿,猪小仙,你家宿主又在搞事了!猪小仙:别理我!(宿主啊宿主,你又去做嘛!以前不是说好不动手,只动脑的吗?我们之前的信任呢!!)【本文男主是同一个人】
  • 我祖

    我祖

    无仙,无神,初为人。这只是世界的最初始。和主角牵着驴的故事……
  • 快穿之女配反击

    快穿之女配反击

    一切攻略,各种技能,校草,高冷律师,吸血鬼王子,腹黑世子,洁癖老师,,,,
  • 恶魔入都市

    恶魔入都市

    牛碧得到了一个戒指,这个戒指很神奇,里面有一个类似于网络游戏的世界,每爆掉一个怪,就可以爆出相应的钱币或物品,更神奇的是,这些战利品可以带到现实世界使用。从最低级的山羊角、垃圾的白板装,到牛逼哄哄的超神器,价值连城的超级魔晶,只要有能力,都能爆出来。从此之后,牛碧牛逼了。
  • 圣玺之谍血暗卫

    圣玺之谍血暗卫

    战国七雄:齐(姜子牙)、魏(曹操)、楚(项羽)、韩(韩信)、赵(赵匡胤)、燕以及秦为了争夺某个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的许愿机——名为圣玺的至宝而展开的惨烈厮杀。故事为战争和修真双线。七位王者携七位英灵的华夏特色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