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在这一天,南京市民望着天空中横冲直撞的日本飞机和城市被炸升起的浓烟惊愕地发现,战争脚步说来就来,恐惧正在慢慢抓住他们的心。
从这一天开始,日军对南京实行了不分青红皂白、残酷野蛮的轰炸。机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广播电台、火车站、自来水厂、发电厂,甚至连市民居住密集的新街口等地都遭到轰炸。
就在南京连续遭受轰炸期间,淞沪会战正处于胶着状态,中**队赴汤蹈火,奋勇抗敌。
11月12日,上海失陷。
上海的陷落使相距300多公里外的中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由松井石根率领的日军立即开始追击撤退的中**队。
事实上,淞沪会战刚刚打响,日军就图谋进攻南京了。
以松井石根为首的华中方面军各路部队的指挥官们,为争夺攻入南京的头功,纷纷鼓动部下向南京进发。
日军分三路犹如潮水一般涌向南京,右路沿京沪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水进攻;左路由太湖南侧迂回,三面环山,背靠长江的南京城形成战略包围。
狂热的日军在几乎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向西进击。参与进攻的日军接到了这样的命令:“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
上等兵曾根一夫是当时参加征收的日军士兵之一,他在《南京大屠杀亲历记》一书中写道:“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并且**了中国妇女……对于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城,横遭劫掠。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的美侨撰文说:他第一次回到被日军占领的苏州时,倒毙街头的尸体已经摆了十天以上,街上的野狗也明显地肥了许多。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从8月15日就已经开始噩梦连连。
持续不断的轰炸给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与混乱,许多市民正在陆续逃离,而因为战乱从上海一带逃亡的难民正在涌向这里。
上海失陷后,如何防守南京便迫在眉睫。
这是蒋介石在南京中山门外的官邸。11月15日至18日,国民政府在这里连续召开了3次最高国防会议,商讨保卫南京的方案。
会议气氛显得紧张沉闷。参加会议的大部分将领主张放弃南京,甚至连国民政府聘请的德**事顾问也同样不主张防守南京。
蒋介石没有就此做出什么决定,只是说“南京为国际观瞻所系,守还是应该守一下的。至于如何守,值得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