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1300000007

第7章 学术部分(7)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心祭》、《银杏树》和《前妻》,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已经自觉地把笔触伸进了我们民族几千年封建文明的堆积层中。《心祭》和《银杏树》所选择的表现对象,已经不再是以往反封建题材作品所常鞭挞的那种带着浓厚封建传统意识的“老顽固”,而是把“爱克斯”光对准了共和国的青年一代,甚至是那些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内心深处,透视潜藏在他们意识深层中民族的病灶。《心祭》以凄婉的笔调,深沉的忏悔,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潜藏着这样那样的悲剧因素,它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时常在扮演着悲剧制造者的角色而全然不能自知!作品中女儿们对寡妇再嫁的合理要求的指责和鄙视,对老年妇女守节的崇奉,表现出封建主义糟粕对人们灵魂的浸润,使之几乎融化为人的一种本能(尤其是表现在我们民族一代新人的身上就更有深刻的悲剧意义),这是多么可怕,而又多么可悲!《银杏树》则从另一角度把我们引向更深一层的思考。这是一出别致的悲剧,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爱情婚姻的矛盾纠葛,对封建传统观念作了深刻的揭示和精辟的剖析。作品所表现的固然是封建传统观念对我们民族青年一代的毒害,但这种毒害已经不以一种外在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为人物内心的自我束缚,作品的主题表现得那样深沉、凝重,使我们惊讶地看到人们是怎样不自觉地用封建主义的蚕丝作茧,紧紧地束缚住自己,不能自知,更不能自拔。这两部作品对封建主义毒素在我们民族青年一代意识中表现的揭示,大大地超过了以往对“遗毒”、“残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历史积淀在我们民族意识中的消极落后因素的清理。《前妻》所写的虽然是一个弃妇的故事,所表现的也是那种典型的极善良而传统观念极深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但作品已经完全跳出了那种我们民族所习惯和感兴趣的对“陈世美”式的喜新厌旧的谴责和对人物死守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的圈子,通过对一个弃妇的内心世界的观照,把历史的追思和现实的考察结合起来,从我们民族所特有的婚姻形式这个角度,揭示了历史文化传统在民族意识深层的积淀。如果说《心祭》和《银杏树》旨在表现现实中的某些可悲因素早已渗透在人们的“血液骨髓中了”;那么《前妻》所揭示的则是“在我们这块无边无垠的土地上,几千年封建文明的堆积层实在太厚了,‘五四’以来几十年的开垦,实在太短了”。

新时期的悲剧文学到了这个阶段上已经是一个重大发展了,这不仅是由于对悲剧原因的探索由外在考察转向了内在观照,也不仅仅由于对人的内在性格缺陷的挖掘使对悲剧社会原因的探索更显得深刻。重要的是:它使对悲剧原因的探索跳出了具体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约束,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在更长的历史时期内和更深的意义范畴内,对我们民族的悲剧的原因进行了有意义的开掘。这种开掘贯通了历史、现实,甚至未来,透露出这样的启示:我们民族的奋起,我们社会的变革,重要的在于人的改造,在于有效地剔除历史文化积淀在我们民族意识中消极、落后的因素——改造我们的“国民性”,否则一切都可能落空。悲剧文学的历史沉重感和现实的纵深度由此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这个时期悲剧文学的悲剧美感也显得与以往大不一样了,它所表现出来的与其说是悲愤,不如说是悲哀,一种对人的悲哀,准确地说,是对处于悲剧的境地却不能自知,甚至还自得其乐的悲哀,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悲哀。有人或许要哂笑了——悲哀怎么算得上美感!然而我们怎么能小觑这种悲哀呢?没有这种悲哀我们怎么能观照自我?怎么能清醒地了解我们民族的弱点呢?这种悲哀实际上饱含着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忧患意识。正是透过这种悲哀,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原因才更为鲜明地显现了出来。因而仅就对悲剧原因的探讨这个角度而言,它是比悲愤、悲壮更高的美感层次。

这个时期对社会主义时期悲剧探索的另一种形态也开始出现,这就是以改革为题材的反映改革者悲剧性遭遇的作品的出现。这类悲剧作品通过新的历史时期内代表着社会发展必然趋向的改革力量所遭到的阻碍,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变革社会的合理要求遭到不应有的挫折,反映社会变革时期的尖锐的社会矛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挖掘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原因。

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改革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潮,这不可能不引起作家的注目。一批有见识的作家在以欣喜的心情迎接新生活到来的同时也敏感地意识到,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进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要求和传统意识的冲突还有可能带来悲剧性的结局。悲剧不仅仅存在于极“左”思潮猖獗的特定历史时期,在极“左”思潮遭到唾弃和抑制的变革时期,悲剧也可能产生。只有跳出悲剧只存在于极“左”思潮猖獗的年代这个圈子,才有可能更深一层地去探索悲剧的根本原因。

当然,作家在这方面的探索最初并不是以自觉形式出现的。最早发表的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可以说是一种非主观意识的悲剧作品,即作家并非着意地去表现一个改革者的悲剧性遭遇,乔光朴的追求带有悲剧性的色彩只不过是现实与人物性格的汇聚点上所呈现出的客观效果。尽管如此,乔光朴的际遇毕竟在客观上给作家以启示,为新时期悲剧文学开拓了新的思路。此后出现的柯云路的《三千万》、吕雷的《火红的云霞》、水运宪的《祸起萧墙》、张一弓的《赵镢头的遗嘱》、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改革的现实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映。

但是和反映极“左”思潮猖獗时期的悲剧作品相比,反映变革时期悲剧的作品就显得逊色和不够成熟了,这类作品的发展也显得比较缓慢,这除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过于迫近而显得不易透视等原因外,主要还在于作家本身认识的局限。首先是作家对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对改革的潮流与改革的阻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本质揭示得往往不够充分。事实上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农业文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影响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和扬弃,于是当这一传统中的消极因素以历史沉淀的方式在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洪流中重新泛起的时候,就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发生冲突,令人遗憾的是作家在这方面的开掘实在是不充分的。在那些作品中除了《祸起萧墙》、《赵镢头的遗嘱》等少数作品对历史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与现代化的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冲突作了有限的揭示外,其他作品在这方面似乎都还比较朦胧。

由于作家本身改革意识的朦胧,给作品带来了较大的局限。与其说这些作品表现了改革意识,不如说是表现了“清官意识”,作品对改革的呼唤,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停留在对清官的呼唤上。试想,当《乔厂长上任记》问世的时候,人们是怀着怎样近乎迎接“救世主”降临一般的兴奋,欢呼乔厂长的诞生,甚至写信要求派“乔厂长”到自己单位工作(从表面看,似乎作品收到了极佳的社会效果,但我们若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发现我们民族的某种局限——民众并不曾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历史地位,以为出现了几个像“乔厂长”这样的“清官”,改革的大业就可以完成了)。这种对“救世主”的依赖,实际上是一种封建文化的积淀造成的历史惰力——这种积淀难道不是首先从作家本身的意识深层表现出来的吗?

正因为如此,那些反映改革悲剧的作品,虽然反映了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但却无法揭示造成改革者悲剧的真正原因。

三、宏观的考察——民族文化的反思

经过作家几年的辛勤开垦,新时期悲剧文学逐渐地成熟起来,开始出现了综合的趋势,即悲剧作品不再是单纯的控诉、批判,也不再是侧重于人物悲剧性格的探讨,而是在二者结合的意义上探讨“文化大革命”与性格的关系,揭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原因。这个时期的悲剧作品注重于悲剧内涵的深刻,既脱尽了早期的浮露之气,也较少过渡时期的理念痕迹,呈现出纵向发展的态势;悲剧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每部作品都自有其深刻的内在意义。

这类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大林莽》等表现理想和青春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被扭曲、摧残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已经脱出早期作品对人的善良本性被环境所扭曲的简单暴露的局限,从环境和人物性格的恶性循环的关系中表现悲剧性的结果,即和我们的共和国一道诞生的,在20世纪60年代被扭曲的强化的,那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献身精神与青春的狂热、盲从、轻信结合在一起,在被极“左”思潮所利用而客观地成为“文化大革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的同时,又被“文化大革命”这样阴暗的社会环境所无情地嘲弄和糟蹋。在这些作品中作家的思索是相当深沉的。人物的献身精神是可贵的,但这种精神却是毫无意义的,这两种全然悖谬的东西奇妙地融合在同一篇作品中,使我们在深刻地了解社会本质的同时,又能进行内心的自我观照和反省。

较早出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悲剧文学发展到综合型阶段的标志。作品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一群知识青年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垦事业的悲剧性遭遇。作者既不去表现知青的蹉跎岁月、犹豫彷徨,也不反映他们对人生的探索寻求,而是着意地挖掘时代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示了社会环境把人物的奋进、追求精神和青春的理想扭曲成了盲目、狂热和冒进的性格,人物的这些性格弱点,又将极“左”思潮具体化为盲目、冒进的行动。作品将时代背景、自然条件(危机四伏的“鬼沼”)、人物性格熔于一炉;寓豪壮于悲剧之内,化沉思于暴露之中;在批判和惋惜之余又流露出真挚的赞扬,以内外因素的综合、主客观的统一,使新时期悲剧文学的发展踏上了新的里程。

如果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对悲剧的社会原因的揭示批判还显得较为薄弱的话,那么,《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则更注重于揭示在那样的年代里,充满豪情壮志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是怎样地被那些野心家们送上了政治野心的祭坛。较之于前者,这部作品显得更为成熟、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品把极“左”思潮猖獗的社会环境、个人野心家的私欲,同正面人物的盲从、轻信和狂热结合在一起,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揭示了“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原因,从而真实地再现了那荒唐的年代人们真挚的感情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如何被利用、摧残,成了极“左”路线的殉葬品的可悲事实。作品是表现得那样深沉、凝重,显示出作者对当时社会本质的深刻认识。

孔捷生的《大林莽》的发表也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注意,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这部作品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整个“文化大革命”的浓缩和概括,表现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整体性认识和把握。作品既是写实,又是象征。作品的象征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它象征着我们民族曾经经历过的那一段苦难的历程,而我们民族的整整一代青年不也曾在那样的“大林莽”中迷失、徘徊、挣扎、探寻吗?人们陷入“大林莽”并非全然被动的,人们不正是带着盲目和狂热扑进“大林莽”的吗?当然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我们仅就其对悲剧原因的揭示而言,作品已经是另一层次上更为鲜明和全面的综合了。

当然,上述作品所表现的对悲剧原因的综合性探索,无疑可以使对悲剧原因进行相对整体性的把握。但是这种综合还是以横向的综合形式表现出来。由于这些作品都把揭示的焦点集中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悲剧现实感增强的同时,历史感也相对地减弱了。这种综合也使悲剧美感显得比较复杂,作品中往往悲哀、悲愤、悲壮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悲怆的美。

这个时期改革题材的悲剧也开始成熟起来。肖马的《铿锵将军》就是一部具有很强的改革意识的作品。这部作品虽然并不直接表现改革时期的社会现实,但通过主人公一生的际遇,表现出了强烈的改革愿望和改革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实质。1984年发表的蒋子龙的《燕赵悲歌》与作者以往的作品相比也有了明显的长进。尽管作品还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但这部作品的立意,与其说是欢呼和赞美武耕新这样的改革家的出现,不如说作者重在探索为什么像武耕新这样的新型农民企业家的出现,会遇到重重的阻力和障碍,必须“怀着一种悲剧性的热忱和执拗”去闯出一条新路的原因。在作品中作者已经有意识地去表现社会化的大生产与小农经济意识的矛盾;将武耕新和李峰等人的冲突,实际上作为适应四化要求的创造需求和封闭、保守心理的矛盾冲突加以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和我们民族文化意识传统的矛盾。

同类推荐
  •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本书通过爬梳和归纳民国时期有关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现象,探察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民国时期小说文本后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及其想象方式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乌托邦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 中华歇后语(第七卷)

    中华歇后语(第七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

    本书以时间为序,综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十夭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件。震级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灾难震惊了世界;而中国军民和中国政府在巨大灾难面前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也震撼了世界;同时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期间,以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中的事件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感天动地。这十天中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足以载入史册,留芳千古。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肖川诗选

    肖川诗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宁夏文学艺术也伴随着自治区的发展而繁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大批有朝气、有才华、有创意的优秀文艺人才,以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为己任,辛勤实践,努力耕耘。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深情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生动描写了宁夏各族人民的生活,充分展示了生活中源远流长的真善美的情愫,浓墨重彩地描画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心灵图景。宁夏文艺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宁夏的一个明亮窗口,一张引人关注的精彩名片。
热门推荐
  • NOSTROMO

    NOSTROM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俊凯原谅我好不好

    王俊凯原谅我好不好

    她,霖雨沁,一直是一个快乐的高中生,但是,面对爷爷的突然离世,妈妈的重病,爸爸的漠不关心,狠狠的打击这她脆弱的心灵,使她过早的承担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街头的雨来的如此突兀,噼里啪啦的下着,她却没有带伞,只能狼狈的躲在一个公司楼底下躲着,时不时伸出头,到处看看,“王俊凯出来了!““啊!真帅,哎呀干嘛啊,躲雨也不看地方!”十几个女人叽叽喳喳的说霖雨沁,对于霖雨沁这种没心没肺的人当然不在乎,只是焦急的看着丝毫没有减弱的雨,遭了,图书馆要关门了。霖雨沁皱着眉头,这时候,三个帅小伙从他身边擦过,王源对大哥说“那个女孩挺可怜的,老王,要不送她一把伞吧?”王俊凯也不说什么,直接把自己的伞递给霖雨沁……
  • 为你穿越千年

    为你穿越千年

    伊雪,狐族圣女,魂归千年。龙允泽,申月亡国太子,腹黑帝王怀恨夺江山。司马木楠,文武双全的绝世将军。雪山脚下的情缘是恩泽还是爱恋?相同的容貌不一样的灵魂,会换来怎样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人妖殊途的他们,将会上演怎呀的一场天涯虐恋畸爱......
  • 末日之阎罗与上帝

    末日之阎罗与上帝

    传说中的末日来临,未来的阎王与上帝竟为兄弟!阎王仕途以杀登座,上帝称霸以力权之!
  • 魔法岛

    魔法岛

    这是一个为孩子们精心编织的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富足的岛屿——约岛,岛上有人类的国家,也有仙人、精灵的存在。岛上的人们从仙人、精灵那里学习到魔法,成了巫师或者魔法师,他们神通广大,约岛也因此被称为魔法岛。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美丽的公主,而是位美丽的仙女,她神通广大却又厌倦了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神仙生活。于是仙女在小女孩儿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成了英俊帅气的奇迹王子,奇迹王子打败了大盗贼,骑着马带着侍从游历了整个魔法岛。一路上他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在每一个国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其间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匪夷所思,有的紧张刺激,有的温情脉脉……
  • 恋爱才是王道

    恋爱才是王道

    “喂,你恋爱了没?”“没有,”什么,这年头竟然不恋爱?让恋爱大神来教你恋爱吧!“这就是苏缓缓遇到从天而降并自称为恋爱大神的城井好的对话。苏缓缓表示内伤了,我恋不恋爱关你毛事,神经吧!可是,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住在我家的人是谁?“缓缓,老爸老妈有事外出,遂雇一管家照顾其生活起居。”天啦,神啊,阿门啊!救救我啊!于是就这样,苏缓缓开始了与恋爱大神的恋爱生涯。(小白+狂轰乱炸+狗血+神质)
  • 十年相伴:叔叔的告白

    十年相伴:叔叔的告白

    10岁以前的简希慕,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疼爱,日子过得温馨幸福。10岁这年的夏天,希慕的爸妈因出车祸离开了。跟着父母搬到滨城的她,只剩自己独自一人,无亲去故。直到遇见22岁的安憬远,他将她接回上海,他说他以后是她的亲人,他说以后叫他憬叔。他牵着她的手走出孤儿院,一直牵着走过十几、二十几年,甚至更长。
  • 异世之傲世剑神

    异世之傲世剑神

    天才?不是..超能力?没有..那你有什么?呵呵...我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16岁少年程浩然意外穿越重生,历经数十年的磨练又会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呢..我们拭目以待!
  • 振剑长歌

    振剑长歌

    不疯魔,不痴狂,何以论江湖?这段江湖,因一位绝美而多情的女人而不同。这段江湖,因一口内藏天下秘密的箱子而血雨腥风。白洋为这口箱子踏歌而来,为江湖侠义仗剑而至。看他如何在魔女与侠女间流连,看他如何在剑客与刀客中周旋。
  • 倾世豪宠:还君明珠

    倾世豪宠:还君明珠

    本是豪门千金,六岁那年被拐到山沟成了村长家的童养媳,从此,被他放在心尖上宠。十年相濡以沫,大婚前夕被家人寻回,她在洞房花烛之夜逃跑。八年隐忍,他逆袭成为霸道总裁,强势追妻。君倾世冷笑,“明珠,你看不出我是在玩你么?”她说,“君倾世,就算知道这一切都是你的阴谋,我也不愿放开手,你的床只有我能上,你的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