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05

第5章 中国近现代佛教论丛(5)

1953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佛教徒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走上了新的道路。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的会上,赵朴初做了《关于中国佛教协会发起经过和筹备工作的报告》,对今后的工作任务做了说明。他说:“关于如何发扬佛教优良传统,这要联系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僧伽制度的健全问题,一是教理的研学问题。僧伽制度的健全,是弘法利生事业的基础,怎样针对过去的弊病和现在僧团内的复杂情况,依照戒律的原则,实际解决目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使今后的僧伽得以恢复‘六和’的意义,这实在是一件重要的事。至于教理的研学问题,一般的说,是僧尼的宗教教育问题,是僧尼人才培养问题,就学术上说应当是在近几十年来已有的基础上,组织对各宗派学说进行系统的研究的问题。而汉藏经论的翻译和弘扬,与佛教文物的调查和保护,都是我们所应当致力的事业。”[50]由于佛教改革的问题太敏感,赵朴初只是就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说了一下,强调要“依照戒律的原则,实际解决目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在《中国佛教协会章程》里面,只谈到了“本会是中国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其宗旨为:团结全国佛教徒,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参加爱护祖国及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联系各地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对佛教改革的事情只字没有提到,这些说明,像佛教改革的这些重大事情,作为中国佛教的最高层领导机构,是不能轻易作出决定的。巨赞等人强调的新社会的佛教改革运动,到了这时实际上开始往回收缩了。佛教改革没有进行,并不是佛教界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当时的形势所然,这时中国正在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的活动,以及社会主义学习的高潮,中国社会已经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时期,佛教这时又要有一个新的适应时期,所以以往的改革想法必然又要做一些新的修正。巨赞法师一直主张的“生产化”与“学术化”的两大改革主张,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执行,中国佛教界人士在建国之初就成立了工厂等劳动单位,佛教僧人依靠自己的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完成了“生产化”的过渡。佛教的“学术化”虽然相比“生产化”要慢一些,这主要受到人才的限制,但是并不没有学术化的活动,像《现代佛学》上面一直刊出各种佛学的文章,其中有很多文章都是紧扣现实,发表议论,同样也说明“学术化”的研究活动还是存在的。但是,再往后,由于中国社会接连不断地发生政治运动,以及“左”倾思想开始影响,使刚出现的中国佛教界的活力渐渐减弱,乃至停止,佛教改革的事情最终告一段落。

1978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结束,党中央和人民政府重新落实了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佛教界重新开始恢复活动。1983年,赵朴初会长在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中国佛教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佛教界人士积极响应中国佛教协会的号召,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各地寺院发展寺院经济,配合政府经济开发与旅游发展,同时在与学术界人士的合作下,佛教界注重学术研究,召开各种佛教会议,出版佛教读物,佛教文化活动轰轰烈烈。总之,佛教界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开始走上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佛教界也伴随着经济与思想观念的改变,在这个转型期再次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佛教界参加到市场经济,努力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同时也在发展寺院经济中逐渐壮大起来。中国佛教协会一直重视寺院的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提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建议名单,制定了《关于汉族地区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召开汉传佛教重点寺院管理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和《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等。1993年,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提出了加强佛教“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的历史任务。这五个建设都与寺院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寺院是佛教之本,是僧伽的衣食所在。随着寺院经济的发展,佛教所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佛教道风建设面临严峻形势,有不少僧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道风不正、金钱至上,甚至少数人为了名利地位不惜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这种不良风气已经严重腐蚀到僧人队伍,败坏了佛教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危及中国佛教的前途与命运。道风问题引起了佛教界和学

注解:

[1]毛泽东:《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的谈话》,《人民日报》1952年11月22日。

[2]《现代佛学》创刊号,中国佛教协会,1954年。

[3]陈铭枢:《三上毛主席论佛法书》,武汉市佛教联合会筹备会,1951年5月2版。

[4]巨赞:《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现代佛学》创刊号。

[5][6]巨赞:《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现代佛学》创刊号。

[7][8][9][10][11][11]《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17冊,第385。

[13]巨赞曾说:“有一次我在戏曲改进局和黄芝冈先生谈起这个问题(引者按,指佛教改革)。他说,譬如一条鱼,在甲池里生长的,就只能吃甲池里的水,甲池填没了把它放到乙池里去,就不能不吃乙池里的水。”

[14]巨赞:《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续完)》,《现代佛学》第2期。

[15]赵朴初:《新时代的佛教》(1949年4月17日在北平基督教青年会新民主主义讲座讲词),《新时代的佛教》,1951年7月,威远印书弘化社印。

[16][17]巨赞:《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现代佛学》创刊号。

[18][19]在此之前还有一些议论佛教改革的文章和小册子,如陈铭枢的《三上毛主席论佛法书》,以及前引的《新时代的佛教》和上海佛教界出版的《弘化》、《觉有情》等刊。但是《现代佛学》因为是在首都北京出版,因此它的地位又不一样。

[20][21][22] [23] [24][25][26]巨赞:《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续完)》,《现代佛学》第2期。

[27]以上各位代表的发言,均引用巨赞《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续完)》(《现代佛学》第2期)。

[28][29][30][31][32][33][34][35][36][37][38][39]巨赞:《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续完)》,《现代佛学》第2期。[40][41]《太虚大师金书》精装本第29冊,第74页。

[42]《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22冊,第1099页。

[43]《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17冊,第277 ~ 278页。

[44]《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17冊,第159页。

[45]《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17冊,第605页。

[46]《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29冊,第74页。

[47]太虚说:“法主一人──此仿今丛林之方丈和尚而设。”《太虚大师全书》精第17冊,第118页。

[48]太虚说:“若支提、梵剎,各宗寺所有尊者一类──此仿现在丛林之班首而设者,有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之五等,班首之名不雅,故改尊者。”《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17冊,第115页。术界,乃至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能够让未来的中国佛教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太虚大师曾经思考过的一些重大的教制建设的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不断地研究太虚的教制思想,佛教界也在集中讨论太虚的改革佛教理论。“人间佛教”的理论是太虚最先提出的,教制建设或教制改革是太虚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佛教要想在未来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太虚的思想无疑是中国佛教界可以借鉴的最重要的资粮。

在近现代中国佛教的活动中,太虚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是始终存在的,也是不可忽视的。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太虚的思想不会过时,仍然在中国佛教界的后辈所从事的弘法利生、庄严国土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中国佛教改革历史,太虚与巨赞等人的改革活动,向我们说明了,佛教改革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涉及到佛教的方面面,所以此事只能慎重,万万不可草率。

[49]太虚说:““一、非过十五夏者,不得举为行教长、莲社长,及任请为施医院长、慈儿院长。二、非过二十夏者,不得举为持教长,及法苑和尚、八宗寺和尚,及举为佛法僧园之副统教、三统教法师及任请为广文、众艺精舍总长,并受请为尼众证明布萨。三、已满二十夏者、当以苾刍中座证,向随所便处行教院,换领苾刍上座证。四、非戒夏满二十、生年过六十者,不得要住各宗寺具寿寮。五、非过二十五夏者,不得举为统教大师,及举为佛法僧园耆宿评议。六、非过三十夏者,不得举为八宗本寺祖师。”《太虚大师全书》精装本第17冊,第100页。

[50]《赵朴初文集》,华文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杂志社社长、编审)

誓为法海作堤防

———慈航法师的三大理念再认识

温金玉

初闻慈航法师之名,确有生疏之感,即至知道了法师之一生主要是在港台地区及新马缅等地弘教,中国大陆教界与学界对他了解相对较少,惭愧之感稍减,而欲知之心却大增。读到法师的部分著作及传记,深为法师之悲心切愿所感动,法师出家闽北、学法内地、讲经缅甸、布教南洋、弘化台湾,并最终修成寂后肉身不朽、全身舍利的一代高僧。其一生行历感人至深,其佛教建设主张深邃广远,特别是法师所提出的教育、文化、慈善三大理念,影响巨大,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慈航法师生于1893年,闽北建宁人氏,俗姓艾,号继荣,字彦才。祖上曾有功名,但至他这一代时,已是家道中落,十岁时母亲逝世,十三岁便辍学去学做裁缝,至十七岁时父亲也逝世。而后,孤苦无依的他走入佛门。后来他回忆这一段因缘说:“我因家庭不幸,读书过少,故出家十余年,犹不能看懂佛经。在家时,只读《三字经》、《六言杂字》、《论语》未终卷。因家境不良,读一日间一日,父母早逝,一切无人照顾,衣食均须自谋。家父虽是国子监生,一生教私塾蒙馆以终其身。年十三,从人习缝纫,因常于寺院中缝僧衣,羡慕出家者之清高伟大,自己既孓然无所依挂,因此引起出家之念。年十七,投邻县泰宁峨眉峰礼自忠上人为剃度师而出家。”想来慈航法师出家的因缘,实在是亲人见背,父慈母爱尽失,这对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来说,那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对身无所依的恐惶,是一时难以抚平的痛;另外,因接触出家人,那种行云流水、衣袂飘飘的行止也是最易打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出家后,法名慈航,十八岁随自忠上人赴九江能仁寺求具足戒,参访九华山。以后各处行脚,参学诸方,曾住常州崇法寺、天宁寺,苏州戒幢律寺及天台山观宗寺、南京香林寺、扬州高旻寺、南京正觉寺等地,听经闻法。1927年,已是三十三岁的他得知厦门开办闽南佛学院,求学心切,前往学习,受到一代高僧太虚大师新佛教革命运动思想的影响。1928年,太虚大师在南京发起成立中国佛学会,太虚当选为会长,慈航法师一度担任中国佛学会庶务。1929年被请至安庆迎江寺任住持。1930年到1935年,一直在香港、缅甸等地弘法讲经。1939年,太虚大师组织“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出访东南亚各国,宣传抗日战争真相,号召华侨与外国友人支援中国的正义之战。慈航法师随同出访。太虚大师回国时他继续留在新加坡,并在东南亚国家弘法。1947年,在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接法于圆瑛老法师。1948年赴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从此,一直在宝岛办学培育僧才。1954年,六十岁时在关中圆寂,坐缸安葬后山墓塔。1959年,弟子们开缸查看,面目如生,装金后,安坐供奉,成为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

慈航法师的一生,致力于振兴佛教,他认为佛教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兴办“教育、文化、慈善”,必须朝这三个方向去努力,所以他归纳说:“教育、文化、慈善,是佛教的三大救命圈。”开证法师回忆说:“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慈老对整个佛教是何等照顾关怀,他平时是如何地用心注意到整个佛教的命运。”

1.教育工程

同类推荐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热门推荐
  • 人间自白书

    人间自白书

    每一个灵魂只能承载一种身份每一个人都需铭记自己本书每个章节都有过万字,读起来可能费力,但是每一个剧情我都不知该如何分割开来,所以抱歉了各位
  • 天道重塑

    天道重塑

    亚泉上一世过的昏昏沉沉,没有反向,一次机会,前世给了他一次使命,自此他平凡的一生开始转变!就这样,前进吧!少年。这是你称霸是时期。
  • 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

    人生奇谈,多有不同,初到异世,拥有养成系统的BUG会在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多姿多彩?
  • 恶魔少爷别靠近我

    恶魔少爷别靠近我

    凭着自己的努力,尹芷璇进入了a市最好的贵族学院——雅帝诗,开学第一天,芷璇竟然惹上了整个a市都不敢得罪的人——韩子泽...........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万古祖荒

    万古祖荒

    前世楚浩为奴一生,任劳任怨,竟含恨而死!今生楚浩因祸得福,觉醒前世记忆,誓要掌握命运,杀尽一切奴役之人。
  •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重生之金牌经纪人

    重生之金牌经纪人

    她是苏氏千金,爱上一个大明星,奋不顾身,只为与他白头偕老。七年之痒,却落得一个丈夫出轨,胎儿流产,所有骄傲与尊严一败涂地的结局。有人说她可怜,她只觉得是自己活该!重活一世,她绝不会再如此懦弱!重生,她对娱乐圈了如指掌,预知未来,日子不要太舒坦。闲来无事,虐渣男辱渣女?NONONO!会脏了她的手。渣男上门,她淡然一瞥,当红大明星?她捧出的影帝分分钟甩他几条街!渣女挑衅,她不屑一顾,资深经纪人?她会告诉她资深这两娱乐圈内她如鱼得水,经济大业亦是风生水起。可是有一天!商业联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六尾楹狐

    六尾楹狐

    千年封印等待的居然是繁华落尽,铅华一生。这一生我不悔,但若有来生我一定不要再遇见你,因为我不愿留你一个在这孤单的人世。
  • 与科学家相约(科学知识大课堂)

    与科学家相约(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