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39

第39章 净宗研究(2)

之所以取学名为绍伊,莫非是寄望他能像合阳的商朝名相伊尹一样,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相传任圣伊尹,他曾躬耕于古有莘国,因看不惯夏桀的暴政,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身为奴隶的他,以庖宰之特殊身份随商汤夫人有莘氏陪嫁到了商朝。天生颖悟异常的他,以调和五味为喻,向商汤陈说取天下之道,深得商汤赏识,被委以辅政重任。时夏桀暴虐荒淫,民心积怨;商族崛起,欲向西发展。伊尹深知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兴亡,辅佐商汤以“修德”为首务,对内清政和民,争取广大民众支持,对外施仁伐暴,促使各方诸侯国、部落归心于商。又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剪除夏朝羽翼,使夏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在此期间,曾奉命两次入夏都探察政情、军情、民情,并离间夏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以削弱其实力。为把握有利的决战时机,出谋停止对夏朝的贡纳,以试探夏桀及各方诸侯国、部落的反应。在鸣条之战中,乘夏桀孤立无援之时,佐商汤率军与夏桀决战,一举灭夏。商汤死后,先后辅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太甲继位,不遵祖法,伊尹放逐太甲,摄行天子事,待其悔过而归政。他辅佐商朝长达八十余年,为三朝元老,享寿一百二十岁左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卒后被后人尊为“元圣”。知此,可见其父兄对大师的一片厚望之情。

关于表字子任,第一个“子”则是修饰辞,说明是在弱冠之年所取的字。“子”,一般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尊称。那么第二个“任”字,才是大师的表德之字。难以猜想大师当时之所以取此字的真正用意,只能胡乱地摸象而言之。关于这个表字,在《论语·泰伯》中有言曰:“仁以为己任。”又大师在《人字发隐》中说得更为透彻,如文云:“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此八事,匹夫匹妇皆能为之。此乃参赞化育,继往开来,撑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则成冒名之伪人,非与天地并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类推,则希圣希贤,学佛学祖,有余裕矣。)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义,大矣哉。愿一切同伦,各各担荷人之四义,岂独吾国之幸,实天下万国之深幸也。”由是可知,从大师的学名、表字来看,大师从小发愤读书,其志并非在功名途次上,也非在文章学问上,而在于道德的培植与胜任,彻底做一个世间之好人,出世之圣人也。而这正与他平日所倡导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深信因果,发菩提心;具足信愿,持佛名号”之十六字箴言相吻合。我想,这才是大师当年所起学名、表字所表诠的真正涵义。

2.家庭成员与背景

从现存有限的资料来看,当时的赵家只是薄有田产的佃农,并非拥有百亩良田的大富户人家;又大师在与其信众往来之书信中,亦很少谈及俗家之事。所以,对其家庭成员及背景,只能是略说一二而已。

大师的父亲赵公秉纲,知书达理,仁和德劭,耕读传家,为乡里所推尊之长者;其母张氏,系清初礼部尚书、雍正之师张大有之后裔,读书知理,向善崇佛,慈和淑慎,乡里相敬。查阅大师的书札文钞,并未见谈及家中祖父、母的事迹,想必在大师出生后,其祖辈已不在人间。因为大师为家中之最小者,这是很有可能的。

按理说,大师受其父母之言传身教是不浅的,从大师的为人敦厚平实亲切处可窥见其父母之德行节操之一斑矣!可以想象得到,其父是闾里有德望的长者,其母是有相夫教子之女流师范、贤良慈仪者也。

大师自己也曾在《复邵慧圆居士书一》中说:“至于吾家,则光绪十八年有同乡由京回家,敬奉一函,仰彼亲身送去。否则无法可寄,此时未有邮局,而且不在大路。(今虽有邮局,若无人承转,亦无法可寄。)次年来南,消息全不能通。至民十三年一外甥闻人言,遂来山相访,始知家门已绝,而本家孙过继。(此事在光为幸,以后来无丧先人之德者。即有过继者,亦非吾父母之子孙也。)以故亦不与彼信。”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大师对自己父母的嘉言懿德是何等的崇拜与景仰,是予以十分的肯定。这也无疑道出了大师对于如何继续先祖的遗愿,完成先祖未完成的事业,乃至如何发扬光大先祖为人师范的知恩报恩的本怀;这也更加坚定了大师一心一意地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毅力与绝志。所以,他对家中的绝嗣是没有一点惋惜的,这也同时说明了他的二位长兄的修养、品质也是非同一般的。大师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孝亲思想是慈悲与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出自佛法熏陶的伟大人格与优良品质的结晶,是对自己父母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激与赞叹。真可谓是:惟有非常的父母,才能培养造就出非常的子女。观大师一生之节操,诚然如是。

大师家中多男少女,父母只生了三个男丁。在传统的中国农村,一家能有三个男子出生,这势必意味着当时家中的人丁兴旺,也说明了祖上积有阴德。

大师在家中排行第三,自然是父母所娇惯宠爱的“晚来子”。长兄名折桂,字从龙;次兄名秋桂,字攀龙。大师的长兄是当时村中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自合阳老家往返于长安从事公务,究竟干何公务,亦未能详悉。自古长子有辅佐、代替父亲担当家中经济命脉的责任,是家中的主梁骨,大师的长兄亦不例外,里外一切事务皆由他料理,在光绪七年前一直奔波于长安。其次兄则主要料理家务、兼顾农事,似乎生来就缺少读书的天赋,再加上家中缺少劳力的缘故,就一直死守在家中种庄稼。而大师却恰恰因年纪最小,上有父母的宠惯,下有二位兄长作臂膀。所以,他因天生颖悟异常,又因从小疾病缠身,既不事生产劳动,也不操持家务,便以读书而自任。家中也把扭转家族命运的希望全寄托在了大师身上,希望他能够将来科举成就,仕途畅达。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缘故,才在当时家中经济并不景气的情况下造就了苦读十年寒窗的大师,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家中父兄给了他早年的求学机会与生涯,也奠定了他后来的以“文字三昧”弘宣佛法的基础,问根寻源,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父兄。

3.生甫病目

红颜命薄,天才寿促。大师既非红颜,又非天才,然而大师命运却几多坎坷、数番挫折,并非一帆风顺。或许,这也正说明,凡是一代伟人的诞生,必将伴随着比其他平常人更为不幸的遭遇与磨难。惟有在这饥寒交迫的艰苦境遇里,方能铸造出超乎常人的卓越智慧与顽强毅力。可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孩子在三天内是没有奶喂的。在大师出生的那个时代里,一般普通人家刚刚出生的孩子,是请不起奶妈的,大多都是吃邻里附近别人家孩子的奶的。如果村里没有喂养孩子的妇女,就只能是熬点甘草汁当奶喂了,因为甘草汁有股淡淡的甜味,并且还能冲洗婴儿口中的杂秽痰唾。那时没有现在的奶粉,如果做母亲的十天内还不下奶的话,就只能炖炒面汤汁喂养了。但因为炒面汤汁里拌有糖,往往容易导致婴儿闹肚子。所以,刚出生的孩子总是啼哭不止的,这哭声意味着要奶吃,往往引不起父母的重视,这是司空见惯的了。

大师在《文钞》中,并未谈及自己当年是怎么度过初生的三日的。想必也是比较艰苦的,因为那时大师的家境不是十分宽余的。但大师曾多次谈到,他一落地就哇哇哭声不止。他往往以此警告行人说,之所以初生小孩啼哭不止,是说明人来这个世界受生苦不堪忍。应以此为端的而深悟身为苦本,领会佛说四谛法的真实意旨在于“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知此道理,则自当专修净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大师的童年应该是很不幸运的,病魔一直缠绵着他,也使他的性格从小变得孤僻好静,不愿与人往来、交游。而这种不同常人的好静性格,却为他后来潜心研读探悉浩瀚的佛典增上因缘。特别是在大师出生六个月后,即罹患急性结膜炎,几乎丧明。后虽治愈,但目已不能久视,久视即模糊不能见物。在大师的一生中,眼疾一直困扰着他,这对终日必须与书本文字为伍的读书人而言,的确是沉重的打击。

然而,是否还有其他的疾病?在现存的资料中,并未发现。但他在《复邵慧圆书》中云:“光乃犯二绝之苦恼子,二绝者:在家为人子绝嗣;出家为人徒亦绝嗣。此二绍也。言苦恼者,光本生处,读书人,毕生不闻佛名,而只知韩欧程朱辟佛之说。群者奉为圭臬,光更狂妄过彼百倍。幸十余岁,厌厌多病,后方知前人所说不足为法。”从这“厌厌多病”一语中,可以猜测到目疾等种种病患都一直困扰着他,使他深刻地体悟到“吾有大患,因吾有身”的哲理,从而促发了他对“生死”二字的思考。

他在《复郭汉儒书一》中又云:“光宿业深重,生甫六月即病目,经六月之久,目未一开,除食息外,昼夜常哭。以此因缘,目不如人。”又在《护国息灾法语·自叙》中云:“印光乃西秦百无一能之粥饭庸僧,宿业深重,致遭天谴。生甫六月,遂即病目。经一百八十日,目未一开,除食息外,昼夜常哭。承宿善力,好而犹能见天,亦大幸矣!及成童读书,又陷入程朱韩欧辟佛之漩涡中,从兹日以辟佛为志事。而业相又现,疾病缠绵。深思力究,方知其非。”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知道大师一生最痛苦的就是目疾的困扰与缠绵,这种病魔一直伴随到大师往生西方。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大师曾经在普陀山法雨寺隐居三十余年,足未出户一步,朝夕遍阅三藏十二部经典,从未懈怠。特别是在最后数十年如一日的弘化时期,他是昼夜不息地为信众回复书信,解答疑难,还帮人校对各种书籍,作序写疏题辞,编辑《四大名山志》,重刊《净土十要》等书。往往是回复书信至三更天,只能是晚课与早课一起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目力始终是能够支撑得住的,要不怎能有今天一百二十万余言的《文钞》刊行于世呢?当然他是在手、眼二镜,或三镜的帮助下回复书信的,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大师平时从不戴眼镜,除非是在看书、写字的时候才用。他生甫六月就病目,但至晚年依然丝毫看不出目有病相,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双目炯炯有神,慈光奕奕。关于这一点,张觉明居士在《印光大师画像记》中有详细的一段记录,今摘录如下:

“自民国廿三年春皈依大师后,屡思赴苏叩聆教诲,而久未如愿。廿五年春,忽梦有人导行赴苏礼师,见上坐者法相庄严,祥光四照。醒而怀疑,以为大师年逾古稀,且素有目疾,决不似所梦之僧丰颐广颡,目光奕奕也。后有同仁十八人,嘱介绍皈依大师座下,是时小疾未愈,懒于握管,稽迟数日,犹未禀闻。乃在六月晦日,又梦大师,常服立檐下,手握念珠,庄容诏余云:‘明日可介绍来。’乃于七月朔日力疾作书,末复详述二次梦境之奇,并询二次梦中瞻仰师容,何以均见双目无病。盖当时尚疑梦境难凭也,乃蒙大师覆谕云:‘明居士鉴:所言以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入佛法海,乃菩萨大愿。然须自审有不随境缘所转之定力,则于己于人均有大益,否则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也。(中略)学佛之人,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为真佛弟子。《净土五经》,须于前后两序注意,自知净土法门之广大微妙,庶不被他种知识所摇惑。所言做梦,乃汝诚心所现,非光能为人现身于梦中也。光博地凡夫,然每有言梦见或有训饬者,此皆由彼之诚心,感观世音菩萨应机为现,正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尚现山河大地、楼台殿阁、桥梁道路、什物器具,况人乎哉?光目无病相,祈慧察!’”

古德曾有言曰,疾病苦难等逆因缘,亦可作修道的有力增上缘。看来真是如此。大师自生甫六月病目,后来虽则治愈,而又屡发不止。如后来在陕西兴安县(今安康)竹溪寺受戒期间,因书写过多而导致目肿发红;又后来因在灯下校书过多而伤目。就这样,过度的用目劳累而使大师的目力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导致他后来不得不用手、眼二镜、或三镜而笔耕。但不可思议的是,他始终以炯炯有神之熠熠目光示现世人,毫无病目之破绽。我想,这是大师“竭诚恭敬”地专修净业的感应与明证,也是他警告世人修学佛法的秘诀在于“竭诚恭敬”四字。

4.幼承庭训

大师幼年时期,因生甫六月的病目及其后来的“厌厌多病”故,其性情犹若闲云野鹤般之孤僻、娴静,爱幽独处之习惯养成了他后来的天然禀性。其喃喃自若、兀兀独坐之举动,已是出尘脱俗之预兆。

或许,正因为大师从小不愿与人来往的缘故,再加上体弱多病。其父母未将大师送进私塾去读书,而是留在了自家跟随长兄读经识字,乃至广阅诸子群书,向未从塾师读书。关于这点大师在《文钞三编卷二·复邵慧圆居士书一》中也说:“光未从师,始终由兄教之。”大师这种特殊的求学生涯是值得探讨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同类推荐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本书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丹师剑宗

    丹师剑宗

    热血青年手握剑法,炼丹副业威名赫赫,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发誓成为史上最变态的丹师剑宗。
  • 九曲天歌

    九曲天歌

    一念苍穹灭,万物徒生悲。五百年的时间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总有一天他还会站在他的对面,继而以往的对他不屑一顾。五百年后柳毅不再是樊云飞,苏语嫣却还是原来那个苏语嫣。但是没有关系,她说:“所有人都会喜欢上我的聪明!”命络上的痕迹理不清,剪不断。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何必固执以往!
  • 云衾

    云衾

    她是被贬天仙,亦是凡界亡国遗孤。她生有红眸,寓意不详,乃天煞孤星,世人避而远之,唯恐惹祸上身。他乃邪修魔君,法力无边。他受重金毁她国度,却被她寻到踪迹。从此纠葛不断,爱恨萦绕,不死不休。
  • 魔皇毒妃

    魔皇毒妃

    她是新时代的一抹灵魂,好死不死的穿到了一个废物身上,好在她有灵魂戒指,所以炼药啦,练武啦,驾驭魔兽啦,都是杠杠滴。他是魔域里的魔皇,世人都怕他,全部技能都练到了顶级,却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 爱在雨中

    爱在雨中

    Loveintherain,洗刷掉尘埃,然后坦诚的相爱。帝国高中未来永远的尹灿荣&李宝娜......
  • 易生易世,千言万语都不够

    易生易世,千言万语都不够

    “我要回去了。。”“那你告诉我你住在哪我会去找你”阿淼凝望着看不到边的大海摇了摇头“不,你找不到”不可能,即使是十年,二十年。只要我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
  • 浮世绘卷:妖孽兵仙

    浮世绘卷:妖孽兵仙

    一夜之间,自己的妖族血脉觉醒;却又稀里糊涂,当上了天庭敕封的兵仙。一边肆意流连于红尘人间,一边又承担拯救众人的天道大任。我叫林默,前世是写畅销小说的作家;我又叫宝木犬耳,今世当然是爱情事业两不误的妖孽兵仙。只作得一曲<忆江南>:相痴难,相知也求缘。皆说粉黛多粉饰,莫谈红袖少红颜。谁懂轻声叹?——夏鳅谨献
  • 薄雾湿玉兔,流风沐轻寒

    薄雾湿玉兔,流风沐轻寒

    沐轻寒乃是被阴谋灭谷的药仙谷少主,隐瞒身份与数个孩子一起被楚家堡堡主所救。数年来,一直被称为‘丑奴儿’而不被任何人看重。因为楚家堡少主楚流风玩笑的温柔而目光紧随,最终却发现楚流风同样不能免俗的是个会被流言蜚语与传言左右之人,只有冰山美人回雪,那个竟然有着神秘身份背景的回雪,才是真的对自己好。
  • 舰娘同人深海来的三姐妹

    舰娘同人深海来的三姐妹

    老俞我已经转来腾讯来写书了!舰娘同人!欢迎大家阅览哦~
  • 命夺

    命夺

    李牧出生在一个异能满天飞的世界,什么不死.空间.雷电.超人.样样都有,可咱的猪脚却得了个鸡肋的异能——夺取异能,没有攻击力,只能偷个鸡摸个狗啥的,而且还有冷却时间。不过猪脚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古蛮的世界,怎么办!神器会有的.秘籍会有的.灵丹妙药也会有的,什么.你藏的严实!有夺取异能在!夺天下如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