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总是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在于环境中。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就是要做到“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水土不服是也。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那么问题也就会变大。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也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样去面对它们呢?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是最好的对策。
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了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得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搁了,连忙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着说道:“随安。”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实际上,对于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可以说就是人生当中的缩影,在遇到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具有的就是“随遇而安”的心态。
一个人如果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更有福气!
一次,某人搭别人的货车回城里,车在中途时忽然抛锚,当时正是夏天,午后的天气潮湿而闷热,真是让人着急。但是,他一看当时情形,知道急也没有用处,反正得慢慢等车子修好才可以走。于是,他问了问司机,知道要三四个小时才可以修好,就独自步行到附近的一条河里去游泳。河边清静而凉爽,风景秀丽而宜人。他在河水当中经过一次尽情的畅游之后,暑气全消。
等他游泳尽兴回来的时候,货车已经修好待发。趁着黄昏的晚风,直驶城里。之后,他逢人便说:“真是一次最愉快的旅行!”随遇而安的妙处由此可见一斑。假如换了别人,在这种情形之下,只是站在烈日之下,一面抱怨,一面着急,那个车子也不会提早一分钟修好,那么这样的旅行也一定是最痛苦、最烦恼的。
环境往往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问题在于个人怎样面对拂逆和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有一对相爱而不能结合的情人,他们经过一段短暂的痛苦后,明白痛苦无益。于是,他们用明朗和快乐的态度各奔前程,用真诚的友谊互相勉励对方好好生活。当然,这种爱情的升华并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不过他们这种解脱苦恼、求得快乐与平安的智慧是值得赞赏的。
当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可改变且不如意的时候,只有安详顺受,并且从容地由不如意中去发掘新的前进道路,才是求得快乐与宁静最好的办法。
音乐之王舒伯特曾经说过:“只有那些能安详忍受命运之否泰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美国一个年轻的军官,某一天接到调动命令,将他调派到一处接近沙漠边缘的基地。
他的妻子为了证明自己与丈夫同甘共苦的深情,执意陪同前往。年轻军官没有办法,最后只好带着新婚妻子前往,并在离驻地不远处的印第安部落中给妻子找了间屋,把她安顿下来。
基地所在的地方,夏天酷热难耐,风沙多,早上与晚上的温差变化比较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第安人没有一人懂英语,这样连日常的沟通交流都成了问题。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妻子实在是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于是写了封信给她的母亲,诉说生活的艰苦难熬,信的最后还说,她以后将会回到繁华的都市生活。
过了不久,她的母亲回了封信对她说:“有两个囚犯,他们同住一间牢房,往同一个窗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泥巴,而另一个人则看到的是明亮的星星。”
接到母亲的信件之后,她便对自己说:“好吧!我一定要把星星找出来。”
从这以后,她改变了生活态度,十分积极地走进印第安人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编织与烧陶,后来还迷上了印第安文化。
她还认真地研读关于星象天文的书籍,并运用沙漠地带的天然优势观察星星,几年后出版了几本关于星星的研究书籍,成了星象天文学方面的专家。
对于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命运,人们往往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逆来顺受,另一种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积极的,它不仅能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安之若素,而且能从中寻找到适应当前环境的快乐。
苏东坡曾经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说,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与明月也就行了。何处无明月,何处无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闲情与心境罢了。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及时挖掘出身边的趣闻乐事,甚至于去找寻苍穹中的闪耀星星,这样,就是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你的心境从此也会大不一样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很多人听了之后,赞叹不已,并有感而发道:没有想象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一位青年科学爱好者,声称要发明一种可以溶解任何物体的物质,这话传到一位科学家的耳朵里,科学家说,那么你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容器来装这种物质呢?这么一问,大家顿时觉得该青年实在是不切实际。
唐伯虎点秋香,众多才子佳人尽风流,舞台之上所演,电影里面所放,都成为千古绝唱。然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要是盯住人家姑娘不放,弄不好就会被拘留,同时还可能要在电视节目“道德法庭”中亮相。
你不是阿基米德,也不是雨果,更不是将军或唐伯虎,生活中的你就不要甩太大的“浪头”。苏州人说:“人比人,气死人。”学会了随遇而安,也就学会了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才能够以良好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才能有一颗平静的心去轻松地做你想做的事情。
随遇而安,看起来似乎有点消极,其实是非常客观的。比如你参军之后来到了连队,你“志当存高远”地瞄着将军,但肯定是要从班长、排长起步,再慢慢上升。在你担任连长时,纵然有了将军的素质和才干,但在战役之中,将军发布命令进攻,哪怕你认为应该撤退,你也只能冲锋陷阵。因为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才是天职。到了你真的当上将军,你也就可以发号施令了。
既要坚强也要随遇而安
当你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忽然遇到了暴风雨,你是冒着可能翻船的危险顶着风浪上呢,还是暂时改变航向,以期避开眼前的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形,可以肯定的是百分之百的航海者都会采取后一种方式,因为只有存在才是到达目的地的最大保证。
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又有多少人能明智地选择保全自己(包括保全健康、保全心灵、保全利益)的方式,选择后退一步,以避免不期而遇的危险风浪呢?
在人们的心灵辞典与社会观念辞典当中,坚强、坚忍不拔、意志坚定、果敢、临危不惧、毅力、勇气等等词汇,都被赋予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成为令人们尊崇的品格。然而在现实当中,让自己一味地按照这些词汇所代表的意义行动的话,往往会碰壁而误入歧途。
生活就像在大海上航行一样,很有可能在某个情况下遭遇风暴,不知哪里会涌出代表另一股力量的洋流。如果我们能够接受眼前的现实,在某些情况下顺着风向和洋流,虽然绕一些道,却也到达了目的地,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人是放松的,可以保全自己的身心。“以柔克刚”,很早以前这种精神就为人们所推崇。如果一味抗拒,认为最直的路就是最好的路线,勇气、刚毅、坚强就是人性高贵的证明,那么在掀着浪、打着漩儿的大海上,我们可能会牺牲了自己,也可能到达目的地之后已经累得精疲力竭。
在人的生活中,坚强与随遇而安同等重要。如果我们都要与生活的法则相对抗,一味地按照主观愿望行事,那么我们很有可能遭遇失败。就像人类曾对大自然宣战一样,认为自己能够战胜自然,改天换地,其结果是人类的行为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而此种危机很有可能最终葬送掉全人类以及整个地球的生命体系。
为了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也为了在整个过程中放松自己,我们应该承认:生活的法则与自然的法则是同样的,不必抗拒。我们应该对自己能够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进行理性的评估,面对生活的海潮,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这样,在生活中可以自如地把握自己的航向而直奔目标的时候,就保持航向;该迂回暂缓的时候,就避一避风浪。看起来可能过程长了一些,但是这样能够让我们在保证自己安全、放松的前提之下,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实际上,许多人都在追求金钱、权力、名声、地位,但是其价值本身有多大值得怀疑。在全力追求中让自己狂热、激奋、折戟沉沙,更是得不偿失了。
在“非典”流行的那段时间里,有很多社区都被封闭隔离起来,这让许多人不得不停止航程,放慢速度。看似强制的封闭,却让有些人品尝到了生活的乐趣——当不得不从所谓的事业中抽身时,由于闲暇,由于心灵的放松,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人们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之中难得的自由时刻,也就体味着符合自然的本性。
我们应当建立起一种“既要坚强又要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理性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然需求,顺其自然地享受快乐的生活。这样,我们也能容许内心有一个安宁而平静的港湾,来停泊暂避暴风雨的生命之舟。
随遇而安
古人的这副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恬淡而超然的意境,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词语来高度概括的话,非“随遇而安”莫属。《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随遇而安”的解释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在做人上应该这样理解:身处顺境时,不得意忘形、趾高气扬;身处逆境时,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在人生的成败与得失的转换之际,仍然能够做到物我两忘、泰然自若地处世。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名所驱、为利所役、为情所困,活得非常苦非常累,那么也就很难保持平淡谦和的心境。因此,树立起达观思想、乐观生活、随遇而安的观念非常必要。随遇而安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足常乐,它包含了更为博大精深的哲学意义,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切入点,更确切一点来说,随遇而安是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气魄,是以不变应万变之人生中的大智慧,是顺应天地人合境界的大谋略。
三大教派可谓在我国源远流长,对国人的影响更是非常深远。佛家讲究因果报应,儒家主张中庸处世,道家则强调清静无为,这三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们如果细细品味,就会感觉到三家的教义中无不隐含着随遇而安的观点。
有其因必有其果,有其果必有其因,冥冥之中,轮回之间,众生无我,苦乐随缘。既然一切事物都有定数,随遇而安难道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吗?
程颐对中庸处世的解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儒家的处世有出世、入世之分,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于个人价值则是捆绑于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中,中庸之道与随遇而安观念不谋而合。
道家处世,始终坚持修身养性,与世无争,致力于玄学的研究,自然就摆脱了世俗之羁绊,选择了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
具体到大千世界之中的漫漫人生,只要我们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恪守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遇事不骄不馁,以平常心处之,真正做到“世事洞明莫玩世,人情练达应助人”,即使我们身微言轻,无力施展济世泽民的宏图,那么也就自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随遇而安了。
先哲曾经告诫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别让利欲蒙蔽我们的美好心灵,也别让声色迷惑我们的明眸,当我们处在患得患失的时候,那么就想一想卢梭的那句名言:人来到这个世上是自由的,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也许,在这转念间,我们的生活自然就会因此而步入一片坦途,顿然能够悟出随遇而安的妙处!
§§第三篇 善待自己,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对于社会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外界一时不能满足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才会感觉更轻松。学会善待自己,让生命的每一刻都更灿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