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仔细地去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聪明的人,都能遇事看得开,慧质兰心,只轻悠悠舀一瓢自己心底最爱喝的那口茶。
想得开的人,脸上总是充满阳光般暖暖的笑意,他们对生活没有抱怨,没有哀叹,他们举重若轻,不多奢求一分,也不委屈自己。
想得开的人在取舍之际,不会跟随个人的理想,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人云亦云,这时,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自己的临界点。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平衡点,事物之间也有平衡点,或称临界点。临界点之左之右都不是恰到好处,你能找到那个最佳的临界点吗?取舍之间就有这样的临界点。有时候取舍只在一念之间,悲喜也只在一念之间。
大部分的人总是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是否一定适合你呢?你找到那个最适合你最能平衡你生活的临界点了吗?想得开的人,从现在开始,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身边的爱人是你今生最最完美的理想伴侣,目前已经选择的工作是你最最喜欢的工作吧。只有放下那山的风景,内心才能平衡,心灵才能宁静,心情才能舒畅,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山的关爱,感受到坦然与洒脱。
取舍间的智慧,全在一个“悟”字。佛家常常说一个人有“悟性”,说的便是一个人懂得取舍的智慧,知道何为可取之物,知道何为必舍之事,取舍之间,如蜻蜓点水,却恰到好处。一念之间,却把世事想透,不多取一分,也不胡乱舍弃。聪慧如此,必然幸福满怀,于是就常听人们说某某人好福气,却忘了自己其实也可以有“福气”,只是曾几何时,没有掌握好取舍间的尺度与智慧,于是最终只能艳羡他人。
如今尘世中的人们,大多“终朝只恨聚无多”,做什么都想赢,做什么都不肯舍弃一分一毫。纵观社会,横看人生,既有饿死、穷死的,也有撑死、富死的,甚至有窝囊死的;有人因祸得福,有人因福得祸……不胜枚举。何时该取,何时该舍?这个平衡点真是很难掌握,而天下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去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只要分析出利大于弊,即可作出取舍;而妄求只有利益,没有弊处,就永远选不对,心里永远不平衡。
一天,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酷暑难熬。就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急忙上前取水,可不管怎么做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个装满了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这可怎么办啊?能抽出水来固然好,要是水浪费掉了而抽不出水来怎么办?自己不是有可能会死在这里吗?假如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远离饥渴,为此,这个人犹豫不决。
思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了抽水机,不一会儿,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
在临走之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
取舍间的看得开就在于此,发现平衡点,果断地抉择,然后在这个平衡点之上,把握平衡点,去轻松地感受取舍之后的快乐与美好。
当然,也总有一些人,他们永不满足,将快乐建立在与人不断的搏斗争取之中,将目标不断地往远处推移。这种人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其实,是苦是乐全在个人,每个人的渴求不同,每个人的快乐源泉也不同,了解自己,取舍亦符合自己的内心满足,这便能快乐,也便拥有了取舍间的看得开。正如不爱珠宝的人,即使置身虚荣浮华之境,也无伤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对股票或钻石并没多大兴趣;满足于田园生活的清雅之人,从不羡慕任何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爱好即方向,兴趣即资本,性情即命运。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想得开。
睁开眼睛,仔细地去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聪明的人,都能遇事看得开,慧质兰心,只轻悠悠舀一瓢自己心底最爱喝的那口茶。
作为人,什么样的人生最成功?没有定论,全看个人。非要一味概之,就落入愚蠢的窠臼。完全照搬那些看似风光的人的经验与路径,最终只会“舍”错人“舍”错事,最后取得的人生,貌似自己曾经所羡慕和企求的,却无论怎样也快乐不起来,只有满怀的懊恼,甚至可笑。如果一定要给成功人的人生下一个定义,给一个框架,那便是,当一切尘埃落定,内心充盈,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而无论外界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