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康熙与四子胤禛的关系,愈发亲密起来。康熙亲笔书写“五福堂”匾额,赐给胤禛,胤禛将它悬挂在王府后室。胤禛的政治地位也得到提高,大祀被视作是地位及皇帝恩宠的象征,康熙登基后,凡大祀必要亲自主持,到了晚年则安排胤禛主持。在晚年康熙的心中,皇四子胤禛能给他亲情,自然是最贤良、最理想的接班人。
允祥旁观着一切,其他的皇子与他有隔阂,他自然地亲近于四哥。而在太子争夺战中,没有野心的允祥,自然也让胤禛信任,并放心交往。
康熙去世后,胤禛继位,年号雍正。
四兄当上了皇帝,允祥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雍正即位后,命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封怡亲王。同时被任命为总理大臣的还有允禩、马齐、隆科多。允禩是当年太子位置最强有力的竞争人,追随者号“八爷党”,这一党在朝内树大根深,盘根错节,一时难以清除。马齐是康熙朝的重臣,曾与佟国维等联名保奏过允禩为皇储,因此被康熙囚禁,后转投胤禛门下,得到重用。隆科多则因在雍正登基时立下大功,日益骄横。
为了缓和登基后的紧张局面,雍正暂时重用允禩、隆科多等人,实际依靠的还是允祥。雍正后来曾回忆说:“辅政之初,允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
允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后,显示出了出色的才能。他奉命管理户部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瞒报虚报,户部亏空惊人。在允祥管理下,国库收入大增,库储丰裕。直隶地区水患严重,允祥受命办理水利。古时中国,办理水利一向是最肥的差事,但允祥兢兢业业,认真规划,使得直隶地区的水患得到了抑制。
出于对允祥的信任,雍正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那就是为雍正挑选帝陵。入关之后,顺治、康熙的墓地都在遵化,本来雍正也是要在遵化建陵墓的。允祥亲自挑选,在遵化九凤朝阳山选了块吉地,不想开工后发现地下土中带有砂石,于是废弃。允祥在遵化附近没有找到好墓地,就到易县永宁山附近找到了风水宝地,此块陵地让雍正极为满意。
在选址的过程中,允祥往来审视,不辞辛苦,“常至昏夜始进一餐”。允祥的尽职与努力,自然让雍正满意,更让雍正欣赏的是,允祥从不居功自傲,总是谦恭谨慎。雍正登基后,沿袭康熙朝封王时的惯例,赐给允祥银二十三万两。允祥坚辞不收,在雍正的再三劝勉下,允祥才收下十三万两。亲王的待遇是,六年内由朝廷供给物品,允祥又推辞不受。雍正三年,因为允祥尽心尽力,雍正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郡王,允祥又不敢受。雍正看他清廉,令给他加俸银一万两。允祥没法推辞,就暂时收下存放起来,待机再还给雍正。允祥知道伴君如伴虎,他谦卑地活着,时刻警醒着,唯恐逆了龙鳞。
对忠诚而又谦恭的允祥,雍正无比信任,而军国大事的处理,自然要靠允祥出力。早在雍正四年,雍正就已经开始准备对准噶尔用兵,以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为此特设了军需房。经过允祥的精心策划,用兵西北的军需物资皆出自库帑,而不额外从民间征募,“经理二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
雍正七年,雍正正式对准噶尔用兵。
为了配合准噶尔部用兵,军需房被改为军机处,并在隆宗门内办公。隆宗门是内廷与外朝联系的重要通道,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使王公大臣也不得私入。军机处设在此处,既方便办公,又可以保密。不过此时的条件比较简陋,在隆宗门内军机处只是临时搭建了小板房,天寒地冻时,办公极为辛苦。
军机处创立初期,既无专门衙署,也无专门官员,所有官员都从各部调来,作为兼职,是为“有官无吏”。军机处成立以后,内阁仅负责处理一些象征性的国家事务,军机处则成为统治机构的中枢。
军机大臣秉持皇帝之命而行事,以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的身份,操国之权柄。军机大臣由雍正亲选满汉大学士、尚书兼任,人数初期并无定额,只有最得皇帝信任,且熟谙政事者方能得任。首任军机大臣三人,分别是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蒋廷锡,以允祥为首席军机大臣。
军机处创设不久,由于长年操劳,雍正八年起,允祥卧病不起。生病期间,允祥听说雍正几次想要来探望自己,就强撑着进宫去见雍正,以致每次都筋疲力尽。允祥得病之后,雍正焦虑异常,“商確医药,默祷神袛”,但人间帝王终究不能号令阴间神鬼。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允祥有一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墓地。出于对允祥的厚爱,雍正决定将自己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允祥作为墓地。允祥得知消息后,“惊悚变色”,坚持不受,认为“此吉壤必有大福者乃足当之,若臣冒昧得此,不惟不能福子孙,必罹祸殃”。
忠诚谦卑的允祥,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然如此。他为自己在河北涞水县水东村境内选择了一块墓地,再三恳求雍正,让自己葬在涞水。雍正无法揣测允祥的心思,对他最后的请求,只能答应。得知雍正不再坚持后,卧榻上的允祥竟“喜极至于踊跃”。为了防止雍正变卦,当天允祥命令家人立刻前往涞水取土。取到土后,允祥急“取一块捧而吞之”。
早年大起大落的人生,使允祥知道了皇家的险恶。亲情友情人情,在权力的旋涡中,都是浮云。相貌英俊的允祥,眼角中流淌的却是无限忧伤,他所能做的,只是谦恭温驯谨慎地活着。虽然雍正是亲密无间的兄长,可他当了皇帝,二人之间就有了一道横亘难越的鸿沟。直到死,允祥都时刻牢记自己臣子的身份,不敢有丝毫逾越。他清楚地知道,唯有如此子孙后世才能永保安宁。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 四十五岁的允祥去世。得到允祥的死讯后,雍正极为哀伤,极其悲凉,也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雍正让将当年孝庄太皇太后赐给自己的数珠一盘,康熙皇帝亲赐的数珠一盘,以及允祥所进献的小玻璃鼻烟壶一件,归于一处,妥善收好,“如朕万万年之后,将此三件安于梓宫内”。雍正将允祥所赠的小鼻烟壶,作为自己死后的墓葬品,可见他对允祥的深厚感情。
在允祥死后的第三天,雍正发布上谕,称要为允祥素服一个月,“以稍展思慕不释之情”。在允祥的谥号上,雍正费尽心思,最终亲自圈定“贤”字作为谥号,并特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加在允祥谥号“贤”字之前,也使得允祥成为清代谥号最长的亲王。为了表明自己对允祥的情义,雍正又特命恢复允祥的原名“胤祥”,这种待遇是他所有兄弟中的唯一。
允祥安心地去世了,停灵昌运宫两年后,下葬于涞水县水东村。允祥生前遗命,只戴巾帕及所佩香囊下葬。对此,雍正也许可了。但对于墓地的规格,雍正决定违背允祥的心意,超越亲王的礼制,给他建了有清一代最大的亲王陵寝。允祥死前留下了一个遗愿,要将怡亲王府改为寺。对此遗愿,雍正自然要极力成全,于雍正十二年(1734)建成。允祥死后谥号为“贤”,寺名由雍正钦赐,并依其谥号取名为“贤良寺”。
贤良寺于乾隆二十年移建冰渣胡同,成为清代著名的旅游景点。寺中地势宽敞,肃静无哗,古柏参天,老槐荫地,夏季清凉,在寺中不知酷暑,忘却世事,被视为世外桃源。后世外省督抚大员来京,都寄居住贤良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刘坤一等人,都曾在此寄住。这大概是“贤良”的允祥留给大清,留给后世的余荫吧。
军机处奠基人张廷玉
有清一代,若数最受恩宠的汉人,第一必是张廷玉。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在他未曾出仕前,就已为他积累下了丰厚的政治资源。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担任过雍正的老师,极受康熙恩宠。张廷玉出生在北京,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次年张英告老还乡,要将康熙赏赐的房子归还。康熙却道:“此屋即朕赐卿两子居之,朕见卿子,如见卿也。”
张英为儿子奠定了从政的基础,而张廷玉的进一步飞黄腾达,则与他自身的勤奋与能力相关。入关之后,满人不可避免地开始汉化。在满人汉化的同时,却也有小部分汉人满化,以求得到清廷统治者的信任与重用。张廷玉考中进士后,被派到翰林院学习满文,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重要机会,掌握好满语,也就意味着能融入满人的圈子。张廷玉学习时几忘寝食,每次考试必是第一,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满语。学习期满之后,张廷玉御试第一,被康熙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