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600000028

第28章 战后初期工党的对苏政策(2)

其次,苏联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政策,使西方对苏联的意图产生了怀疑。伊朗和土耳其是战略要地,历史上一直是英俄争夺激烈的地方。1941年,为了阻止伊朗亲纳粹势力的发展,并把它作为西方援助俄国的一条通道,苏联和英国占领了伊朗,按当时协议规定,战争结束后半年内外国军队全部撤出伊朗。战争结束后,英国军队撤出伊朗,而苏联却没有按规定撤出军队,而且还干涉伊朗内政。在土耳其,苏联施加压力,要求土耳其同意修改有关达达尼尔海峡的蒙特勒协定,要求把几个边界地区割让给苏联,还要求它签订特别条约,并租借海峡沿岸的陆军基地。贝文认为,俄国正在损害英国的利益,它要趁英国战后衰弱之机去促进大英帝国的瓦解,还要去填补由此而造成的力量真空。

再者,东欧形势的变化使西方和苏联的矛盾更加激化。在战争期间,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力量得到大发展。战后,很多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走上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贝文认为这是苏联在推行把斯大林主义的政权强加于东欧的政策,这是对雅尔塔协定的粗暴践踏。他还认为俄国有扩张到东欧的野心,俄国把东欧看成了是它的正当的势力范围。

除上述几点外,我们还须注意到:第一,贝文认为苏联正在推行一种扩张政策,这种政策是由苏联的“历史性的民族野心和其共产主义信条”决定的;苏联的这种政策不仅对英国的利益造成了威胁,而且对世界和平的整个刚出现的结构造成威胁。第二,贝文并不认为苏联领导人要打仗,不认为苏联正为战争作计划。但是他认为苏联领导人可能控制不了他们的“完全损害无战争状态”政策的结果,控制不了他们已开动起来的力量。因此西方必须始终为之作好准备。第三,贝文决心挫败他所看到的俄国要暗中破坏不稳定的战后平衡的企图。但是英国物力不足,靠她自己不能阻止俄国的扩张,因此,贝文不得不到其它地方寻找力量以抗衡俄国的力量。

(二)工党政府新的对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面对迅速变化的国际形势,工党政府选择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当时许多工党后座议员提出“第三种力量”的观点,要使英国成为介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平衡力量。贝文拒绝了它,他走了联美抗苏这条道路,因为他认为欧洲民主没有美国的最紧密支持就不能生存。

1945年8月20日,贝文在下院发表演说,声称工党政府不会改变上届丘吉尔政府所拟定的外交政策。那么丘吉尔拟定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这就是所谓的“三环外交”。1944年5月24日,当时任首相的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表了题为《世界局势》的演说,他提出了“三个伟大实体的计划”。他说;“我确信:我所提到的这些伟大的实体——英帝国、一个真正联合起来的欧洲概念、同美国的友好关系——决不会妨碍世界组织的总目标。……我希望和祈求这一切都可以建立起来。”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三环外交”的概念。“三环”中关键的一环是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借助美国的力量抗衡苏联。“联美抗苏”是战后初期英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工党政府不仅制定了这个政策,而且还把它付诸实施。贝文在贯彻这个政策上主要采取了三个步骤的措施:

1.推动美国实行“遏制政策”

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英国的反苏政策一直抱冷淡态度。按照罗斯福的设想,战后仍要保持同苏联合作,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一个“民主和平的世界。”他相信俄国人没有“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罗斯福在临终之前一小时还给丘吉尔写信:“我愿尽可能缩小苏联问题的意义”。杜鲁门上台后,并未表现出有改变外交政策的意图。英国曾提出一系列建议,要求在俄国人到达之前占领维也纳、布拉格和柏林,但都遭到美国的拒绝。在德国投降时,西方盟国部队已超过同俄国人达成协议的界限一百多英里,1945年5月11日,丘吉尔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力主英、美军队继续驻扎在其所到达的最前线,不应后撤。然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却不顾丘吉尔的忠告,让给苏联占领军一块长400英里,宽20英里的地盘,失去了西方盟国同苏联就东欧和中欧命运问题进行谈判时唯一的一张王牌。

美国的这种冷淡态度使贝文处于很困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感到如果美苏的战时蜜月继续下去的话,英国就会受到冷落;另一方面,公开出来反对俄国只能有助于坚定美国对英国阴谋的怀疑。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他采取了一个双管齐下的政策:在军事上,坚守反俄战线,直到美国准备进入这个突破口;在外交上,说服美国领导人,使他们认识到罗斯福的理想是建立在危险的幻想基础上的。

为了推动美国改变政策,支持英国的外交目的,英国朝野上下在1946年—1947年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第一,贝文在首届联大上积极活动。1946年1月,伊朗政府向首届联大安理会提出了对苏联干涉内政的指控。英美都表示支持伊朗,但是美国代表没有采取具体行动,而贝文却与苏联代表维辛斯基展开了激烈辩论。会议期间,贝文在会下也做了很多工作,他在宴请美国代表团成员参议员范登堡时,还指着地图说明苏联的企图,要求美国决不能避开。贝文在联大的发言赢得了美国舆论界的赞许。

第二,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他警告人们“铁幕已经降临欧洲,”这在美国引起了强烈而又复杂的反映。虽然当时美国国会和公众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但它对舆论界震动很大,特别是对转变美国领导人的态度起了很大作用。丘吉尔在3月7日给艾德礼发了一份密电,说杜鲁门事先看过他的发言,“事先事后似乎都很满意。” 几乎同时,丘吉尔也给贝文发了一份电报,里面说:俄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已使杜鲁门和贝尔纳斯(国务卿)同意英国的观点,要想保证和俄国的良好关系,一定程度的力量和抵抗的显示是必要的。他预言:不久这就会成为美国的占优势的观点。

第三,贝文在希腊问题上向美国的摊牌。1946年秋,希腊国内烽火又起,共产党部队得到了北方邻国的支持,到1947年春,希腊局势危若累卵。西方认为,如果共产党在希腊胜利,就可能象多米诺理论或烂苹果理论所说的那样,导致地中海国家的一系列灾难。假如希腊陷落,不仅土耳其和伊朗会落入共产党之手,连意大利,甚至法国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意大利,它有一个人数众多、组织健全的共产党。人们认为1944年希腊危机时,只是由于英国的干涉才避免了那场灾难。可是这回,英国正遭遇着战后最大的经济困难,已无力去管希腊的事情,英国希望美国来承担此任。可是1944年时,美国是反对英国在希腊的政策的。1947年2月末,贝文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电报,声称:从4月起,英国不能再承受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负担。这封电报象是在美国领导人中投了一颗炸弹。这实际上等于向他们说:英国统治下的和平正撤离地中海,如果他们不去填补这个缺口,它就要被俄国人填补。贝文这一炮放得正是时候,引起了杜鲁门的积极反应,因为当时美国官方对俄国的看法正在改变。他们正在准备实行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众所周知的“杜鲁门主义”。这标志战时大同盟的正式破裂,东四方冷战的正式开始。

2.带头响应“马歇尔计划”

美国在确立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原则后,转而采取积极扶植西欧经济复兴的政策。从贝文的角度来看,杜鲁门主义的意义在于:它承认了美国军事力量将用来保卫欧洲,并打消了他最坏的担忧——美国会重新回到孤立主义。但是杜鲁门主义并没有解决西欧经济衰弱的问题。所以,当乔治·马歇尔在他1947年6月5日的哈佛山演说中提出要美国对欧洲经济重建进行援助的试探性建议时,贝文“举双手赞成。”美国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去建立起稳定的欧洲经济,使之作为一个抵御共产主义扩张的堡垒。

马歇尔的邀请不仅仅限于西欧,它扩大到所有欧洲国家,马歇尔的主要条件是:建设欧洲的计划必须出于欧洲,而不是美国。贝文带头组织欧洲国家起来响应,并推动产生了“欧洲复兴计划”方案。马歇尔讲话发表后,贝文马上同艾德礼商量,并指示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通知美国国务卿,说英国将立即同法国磋商。英法立即开始了会谈,6月27日——马歇尔讲话后仅仅三个星期——英国、法国和苏联三国外交部长齐聚巴黎,开始了预备性会谈。贝文邀请了莫洛托夫,企图消除同苏联之间的隔阂。贝文说,他希望“他们终究会进行合作。”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苏联根本不打算同西方进行经济合作,斯大林告诉马歇尔,他对西欧的迅速复兴根本不感兴趣,如果他参加会谈的话,他是要尽量为俄国争取援助。因此,莫洛托夫谴责美国的建议,并禁止东欧国家参加马歇尔计划。贝文曾当众表示欢迎邀请东欧国家,以便“架起一座连结东西方的桥梁。” 其实,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包括在内,只是一个外交手段,美国参议院根本不会批准美国对苏联提供大量援助。贝文内心也不希望苏联去利用他架起的那座桥梁,在巴黎会议上,他担心苏联人会同意马歇尔计划,因此他尽力不去给莫洛托夫创造一个热情的气氛,他坚决抵制苏联的无附带条件的援助的建议,坚持绝不能耽搁,并毫不掩饰地对苏联人的离去表示满意。

1947年7月初,贝文和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邀请所有欧洲国家(西班牙除外)共同起草一个文件,答复马歇尔的建议。苏联和东欧国家拒绝参加,但是欧洲其它14个国家全都参加了7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会议决定建立16国经济合作委员会,9月底之前,经济合作委员会制定了欧洲经济复兴四年计划,各国都正式接受了这个计划。1948年4月3日,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4月18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在巴黎成立。

3.出面组织布鲁塞尔条约并推动北约诞生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一起向贝文外交政策的直接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这个目标就是建立全球力量均衡,在欧洲大陆上,美国抵销了苏联的优势,确保了西欧的安全和它经济恢复所需要的广大资源。可是对贝文来说,继之而来的并不是个稳定与缓和的时期,而是强化了的冷战。马歇尔提出的经济援助不但没有带来欧洲合作,却对欧洲分成两大敌对集团的明朗化起了促进作用,艾德礼称苏联把已经接受参加合作计划邀请的东欧国家撤回是“冷战宣言”。

而对西方的冷战活动,苏联也采取一些针锋相对的措施:通过一系列贸易协定强化了同东欧的经济关系;在东欧各国清除联合政府内的资产阶级政党;成立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这更使西欧感到了苏联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贝文感到大国联合的希望完全破碎,他开始考虑实行他的外交政策的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起点就是接受两大阵营这一事实,其目的是建立起一个以强有力的地区性的大西洋防务体系为基础的广泛的反苏联合战线。这个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布鲁塞尔条约”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12月17日,贝文分别会见法外长皮杜尔,加拿大高级专员罗伯森和马歇尔,提出成立某种形式的西方联盟,这个联盟包括美国在内,马歇尔表示美国支持这一计划,但要欧洲自己发挥主动精神。1948年1月初,贝文正式向内阁建议要在美国和加拿大支持下,成立一个“西方民主体系”(而在贝文的组织下,英、法、荷、比、卢五国已于1947年3月达成布鲁塞尔条约)。与此同时,贝文一再电催美国。3月11日,贝文同时向美国和加拿大提出三点建议。3月22日,美、英、加代表在华盛顿开始了秘密谈判,在这个谈判的基础上,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宣告成立。

可见,从杜鲁门主义出笼到北约成立,英国工党政府一直发挥积极主动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它使美国先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几方面同西欧结合在一起。开始,它充当了美国的政治导师,引导美国走上冷战道路,待美国举起冷战帅旗后,它又担任了冷战的急先锋,在整个这段过程中,贝文等人一直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执行自己的外交政策的。

三、工党政府推行反苏政策的主要原因

战后工党政府之所以会改变工党传统的亲苏政策,推行联美抗苏的政策,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维护国家利益是对抗苏联的基本动因

工党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每个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基本目标是在其民族国家内掌握政权,因此他们首先就得考虑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战后工党作为执政党很自然地要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英国和苏联都是欧洲大国,他们之间一直存在矛盾,特别是在海外,在地中海,中东以及远东,他们之间有传统的利益冲突。19世纪中叶,英国就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同土耳其、法国一起反对沙俄。以后,俄、英在伊朗、阿富汗、中国新疆等地争夺一直很激烈,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十月革命后,除工党政府外,英国一直推行反苏政策。1918年英国首当其冲出兵干涉苏俄革命,当时丘吉尔是干涉苏俄的主要鼓吹者。30年代后期,英国搞慕尼黑阴谋,企图将祸水东引;苏联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英德开战后,“俄国政府不甘心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中立’,俄国的军需品大量地运到了德国,而且直到德国进攻俄国的前夜,共产党的宣传机器还全力以赴地攻击西方的‘帝国主义战争贩子’”。 西方国家方面也完全以牙还牙地回敬了苏联对它们的憎恨。当俄国在1939—1940年冬季进攻芬兰时,法国和英国就着手准备组织一支远征军去帮助芬兰人。西方曾设想从中东的基地对巴库油田进行一次轰炸,希望由此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

同类推荐
  •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决定成败和兴衰,制度决定高度和跨度。一个发达而进步的企业必基于一种发达而进步的制度。一个昌明而伟大的国度必基于一种昌明而伟大的制度。一个和谐而文明的社会必基于一种和谐而文明的制度。
  •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从殖民地时期的依附,独立时期的民主抗争,直至目前的区域性合作,墨美双边外交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冷战后,随着墨、美两国几届总统的更替,双边关系也因合作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得到改善。
  •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本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商品和价值、货币和货币流通量、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主义积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主义的分配等。
  •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关于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特征、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等等。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热门推荐
  • 权御天下:尘丝梨花苦恋

    权御天下:尘丝梨花苦恋

    沐灵笙.一代腹黑女神.被太子获养大太子遇杀.她满脸苍白,紧紧握着躺在棺材里身体僵硬的太子获”获哥哥,你等着我,等灵笙为你报了仇,黄泉再来陪你作伴.可好?“他是四爷,冷面之人,不近女色阴狠毒辣.人人都传"四狠离"为夺皇位杀了太子获,他望着一脸仇恨的眼神”灵儿,为何...为何你还不信本王!"四爷,等灵笙报了恩,我们就归隐忘尘山,可好?"”灵儿,你若执意报恩,君定一生护你一生不白头.“
  • 三世仙殇

    三世仙殇

    我这一生,所求的很少,只是,我却得不到!若是修仙便是逆天而行,而这是我要付出的代价,那我便入魔,苍天,你愿给我想要得到的?若是苍天不给,我便要毁了这天!要这仙凡妖魔,都明白我的心意!一位少年的修仙之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演绎这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仙侠传说!请君品鉴!
  • 武焚九天

    武焚九天

    这是命如敝屣的世界,众生皆蝼蚁,平等,只适用于弱者。这是强者为王的世界,永远尊崇,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个世界,孱弱者,命如草芥,生如蝼蚁,被人百般欺凌。这个世界,至强者,俯瞰苍寰,笑尽天下,成大道之巅,受尽万人敬仰!这是一个废物少年,打开黑暗封印,冲破命运桎梏,历尽艰辛成为至强者的故事......
  • 四世缘:病娇妖帝,求名分

    四世缘:病娇妖帝,求名分

    【此文不更了,新文《琰帝凤君》已开,女尊文】上一世,他是天地所孕育而出的妖狐,无意闯入她所在的界面。与她相遇之时,一见倾心,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她如罂粟一样,让人上瘾,戒不掉,而他也不想戒。她爱在他身上作画,他允之。她喜欢看他穿红妆,他允之。她想要天下,他暗地帮她扫除障碍。……她所要之物,他倾尽全力帮她得到。待他回归之时,给予他的却是,她被人暗算而死。那一日,他屠净了那一片大陆里所有生灵,为她陪葬。散尽修为,随她而去。
  • 逆叛之罪

    逆叛之罪

    一位高三未毕业的学生,一天晚上突然遭人杀害却并为死去,苏醒来后决定通过各种渠道找出凶手,另一方面,他遇到了与自己多年未见误认为已经过世的父母,对此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接连不断的发生,为了了解这些谜之事件,主人公不惜代价的去调查,最终发现起因却是自己身前的银戒指。
  • 霸道弟弟独宠我

    霸道弟弟独宠我

    遇见你,爱上你,没有一样是我可以控制的,但既然爱上,我便没有理由退缩。爱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初遇那年9岁的女孩对7岁的男孩说“别怕以后你就是我弟弟了,我会好好保护你,爱护你的。”男孩看着这个抱着自己不放的,却让自己没有半分讨厌的女孩说:“你那喜欢我吗?”女孩看着男孩的眼睛好亮好亮然后就没有东南西北了,只能懵懂的回答:”我喜欢你."男孩开心的笑了,从此开始了扮猪吃老虎的戏码。
  • 天黑请留步

    天黑请留步

    生者匆匆,亡者离离。不管你在哪里。记住!天黑请留步,午夜别回头——
  • 自由游骑兵

    自由游骑兵

    未来世界,一个名为"创世者"的组织统治世界,主角亚兰斯凯机缘巧合加入了反抗军"自由游骑兵"(Rangersoffreedom),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可以利用注射在皮下的金属微素随意变幻组成出无数种武器,他们就是活着的\有思想的武器.与创世者进行着抗争.亚兰很快成为了优秀的一员.在离成功进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却出现了失误,导致了整个团队几乎全员丧失.之后,他们转为地下,秘密行动着.在这之中,亚兰经过一次次的生死冒险,渐渐发觉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竟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心率领游骑兵们,从创始者手中,夺回世界的自由.
  • 有道无名

    有道无名

    大约几十万年以前,曾经有一块广阔的大陆,大陆中心有一座连接天地的大山,突然一天电闪雷鸣,整块大陆沉入地心之中,留下无尽的传说,成就了一片大海。直到一天……
  • 觞凝魇

    觞凝魇

    旧时红装,一袭玄衣黑袍,只挥手一瞬,天地倾倒,轻启朱唇,天下无双。爱恨执念,洋洋洒洒,倒不如一壶清酒浓烈,恰得风华正茂年。他与她之间,是永不尽的藕断丝连。一个是与生俱来的魔,一个是不屈命运的皇,三生池旁,红线牵起,他是她轻触不可得的梦,她也是他此生越不过的劫。当双目凝望,似是相识已久,殊不知前世今生交错,上辈子没成全的爱恋,无论几世几代,天涯海角,这辈子都要还完。既是如此,倒不如早早定下诺言:这辈子,刀山火海,我替你淌;伤痛生死,我替你扛,如若初心不改,我定以江山为聘,送你十里红妆,许你永世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