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要刺激、引导需要,即提供激励因素,引导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如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培育员工崇高的精神和道德理想追求等。总之,现代企业须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人的需要的不断激发和满足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价值观得到丰富和发展。
投诉不间断,给点时间让它成长
2008年,一则关于顺丰快递的投诉案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夏先生通过顺丰托运一批手机,总价值在10万元左右。收件人签收时发现货物很轻,便马上退了回去。夏先生打开快件发现里面少了许多手机,到顺丰投诉才发现遇到这种情况的不止他一人。按照顺丰规定的索赔办法,夏先生能获得1万元的赔偿金,可这也远远低于货物的金额。夏先生强烈抗议,但是顺丰快递表示,在托运之前有一个保价选项,如果选择了则按保价赔偿,没有选择就按5倍于托运费的价格赔偿。不过,托运单上明确写着每单货物价格不得高于2万。
2013年元旦,刘先生通过顺丰寄出一箱海鲜,寄件时刘先生问能否当天寄到,快递员保证说,“今天不行,但是明天肯定能到”。这期间,刘先生一直提醒快递员一定要保证第二天寄到。谁知第二天朋友并没有收到海鲜,原来货物被扔在仓库里没寄出。直到第三天,朋友才收到这箱海鲜。
除了货物丢失和快件延误之外,关于快件损坏、快递员服务态度差的投诉也从没有停止过。
虽说现在快递业仍然不可避免有很多投诉,但相比几年前,这种情况已经大大地改善了。一方面是顾客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是快递业越来越正规了。王卫曾把中国的民营快递发展比作“先生了儿子才拿到准生证”。快递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快递公司都是无照经营的,顺丰也不例外,是违规企业,是“黑速递”。所以一旦做业务的时候被邮政部门抓个正着,刚赚到的第一桶金就得赔个精光,王卫只得带着员工偷偷干。很多到北京顺丰做了很多年已经买上房的快递员回忆说,刚来时告诉家乡人自己在做快递员,老乡们都以为他是在做传销。
那个时候,王卫都不怎么敢想未来,因为不知道快递业能不能活过明天,当企业连生存都问题的时候,服务上自然没有太大的保证。所以,那时人们寄个快件就希望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只要别中途丢了,在路上走的时间长点儿也没多大关系。
那时候,民营快递企业不能从政府手上拿到地,也不能配备机械设备,全部是纯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方式,这导致了工作效率很低,出错率很高,加上市场需求突然增大,寄送件的速度也就很慢。想知道自己的快件寄到哪里了,打电话问也不一定能查到。
2009年,新的《邮政法》出台,民营快递企业得到政府的重视,大的快递公司都成立了自己新的配有机械设备的分拣中心。皮带传送替代了人工手抛,问题件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快。想知道自己的快件到哪里了,直接到网上就能查到。公司还会远程监控运货车的情况,避免中途掉包情况出现。
这些年,王卫在提高顺丰的服务水平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比如,每年公司运货车都要增加2000辆左右,费用在3亿元左右;添置飞机的投入也上亿。这只是一次性投入,后期飞机的运输成本、维修、机组人员的培训等都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
2011年,王卫还投资研发了一套自动化系统,用于自动分拣不超过10斤的快件和包裹,试用合格后就可以在全国投入使用,这不但能提高分拣速度,帮助省下不少时间,还能大大提高分拣的正确率。
但是,现在的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问题也不可能全部避免,服务质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全面提高服务质量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三年五年都不一定有效果,或许需要十年八年或者更久。
在创业之初别的快递都有件就寄的时候,王卫对顺丰就有服务质量要求。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温饱都是问题,政策也有风险的时候,还要把提高服务作为重点去做呢?他说,人不同,做一家公司的目的也不同。顺丰不是只把业务指标当目标,不追求排行榜上的名次,也不追求多大规模,而是希望公司和员工都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经商这么多年,王卫一直觉得艺术家气质是企业能够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做企业就是做人,为了钱而画画和为了艺术而创作得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做事中倾注理想事情就能做好,而财富和利润就会随之而来。理想和追求像一个大手,推着你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前进。不把企业单纯地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要让公司和员工都能得到大家的信赖和尊重,这是王卫做人的标准,也是顺丰的愿景。
为了赢得尊重,王卫把服务作为顺丰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投诉不能也不可能杜绝。毕竟民营快递在中国的历史只有十几年,获得“准生证”也才5年,和国际知名快递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学习,当然,不是学它们的规模,而是它们的服务质量和声誉,学它们怎样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
现在顺丰已经有十几万员工,和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一线和二线员工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客户眼里,他们是什么样子,公司就是什么样子。所以,对王卫来说,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管理压力,提高员工的素质也是他一直不能松懈的目标。
做企业不是为了赚钱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王卫就经常说“做企业的目的不是赚钱”。他从来不把“回馈社会、关爱民众”这样的话放在嘴边,从未说过要肩负社会责任这样的话,但他确实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样的信念,他一直带领顺丰的员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慈善工作一直也没有落下过。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一个企业在提高自身利润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也就是对社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既包括强制的法律责任,也包括自觉的道义责任。
“致力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顺丰的企业愿景之一,但王卫是个很低调的人,对外捐款也大都是以顺丰快递的名义进行的。这些年,顺丰的慈善救助范围涵盖了扶贫助学、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多个方面:
2003年,中国遭遇非典,顺丰捐赠200万元。
2004~2007年,顺丰投入350余万元用于慈善事业。
2008年,发起“5·12大地震,顺丰在行动”,累计捐款近千万元并捐出可供3500人使用的帐篷,组织78名志愿者赶赴灾区救助和重建。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顺丰航空为灾区无偿运送发电机组,并捐款1000万元。
2011~2012年,参与多省的贫困小学援建,慈善投入上千万。
2013年,顺丰参与雅安赈灾,为各地赈灾物资提供免费物资运送,累计免运费达2700万元,用于教育、扶贫上的捐赠达1200多万元。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一得到这个消息,不到一小时的时间,王卫就带着顺丰高管成立了“5·12地震应急小组”。应急小组先是对四川地区的员工受伤情况进行了解,成立临时的联络中心,在准确地了解受到地震影响的人员、业务等情况后,以最快的时间做出应对。
王卫对四川网点的负责人说:首先,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企业,顺丰必须要保证客户快件的安全;公司的财物安全放在最后一位。
在公司内部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顺丰全体员工凝聚起来,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周的时间,包括顺丰港台地区在内,总部捐出697万,员工捐出228万。
除了捐款,还能做些什么呢?从发生地震时起,往灾区运送物资就成为除了救人外最重要的事情,这不正是顺丰的优势吗?王卫马上派出救灾小组,并且表示顺丰将为所有的政府和社会机构免费往灾区运送物资,同时顺丰四川网点每天提供4辆车做救灾专用。
看着一车车的物资运到了灾区最前方,这个平日里硬朗的汉子眼眶也湿润了。当得知灾区人民最缺的是帐篷时,王卫想办法买了许多帐篷送过去,解决了近4000人的住宿问题。除了捐钱捐物,顺丰的员工们也想亲赴灾区帮上一把,但考虑到灾区情况,最后王卫派出了78名志愿者,分3批进入灾区,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优秀的企业不仅在市场表现上优秀,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也是如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反过来促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加辉煌的业绩。就像王卫写在顺丰内刊上的文章:真正而长远的快乐,是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这是与大家分享时才会有的一种感觉。有钱自己花,也许当时很开心,但那只是暂时的,并不能持久,而拿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别人在你的帮助下越来越好,你也会非常开心,而这种能量是能够传递的。世界上的能量是一个平衡系统,你付出了什么,回到你身边的也将是什么。
【延伸阅读】
各位同事:
我们这次经历了顺丰有史以来最大的事故,初步估计受波及的快件达8000多票,票件总重在10吨左右,按初步的赔偿方案及免费补寄所产生的费用,估计造成的直接账面损失是以百万来计算的,而这个估算还没有考虑一些客户的追加索赔。该事故对公司声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由此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这是顺丰15年来所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故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些东西,而我们所得到的远比我们失去的多。我们得到的是这场事故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拥有一批热爱企业,对客户高度负责的同事,他们通宵达旦地点算、再包装、清理现场,这些同事在大雪中奋力救灾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怨言,甚至没有提出要加班费,他们让全网络的同事看到在湖北区有这样一批无私奉献、坚守岗位、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好员工。我觉得这种精神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而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这种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凝聚力,我们的同事对待公司就像对待一个大家庭一样,共同支持她、共同维系她。
在这里,我对湖北区所有参与救灾工作的同事致以崇高的敬意,公司以有这样的员工为荣。同时,湖北区所有参与救灾工作的8级以下员工可以得到当月薪酬的30%作奖金,以作为公司对这些员工的谢意。当然,我们并不是想用钱去说明什么,这只是公司的一点心意。相信湖北区有了这样一批同事,必然可以尽快渡过难关,顺丰也必然可以在中国的快递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去面对任何困难和任何竞争对手的挑战,因为我们有着这样的员工,这样的一个大家庭!
——2008年1月16日王卫致湖北区参与江汉中转场重大火灾事故救灾工作同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