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5100000016

第16章 不二禅机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是佛法微妙的象征。所谓法门,就是入道的门径。不二法门是绝思议、无分别的佛教真理,高于其他种种法门。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载,维摩诘示疾毗耶离城,与诸位大菩萨共论不二法门。维摩诘请众菩萨说说什么是不二法门,三十二位菩萨列举了许多对立的概念(“二”),诸如生与死、垢与净、罪与福、善与不善、为与无为、我与无我、明与无明等等。众菩萨认为,消除了这些对立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即可进入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最后总结说:“根据我的想法,对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绝问答,这就是进入不二法门了。”

接着,文殊问维摩诘:“居士觉得是不是这回事呢?”

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赞道:“好啊,好啊,连文字语言都没了,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啊。”

三十二位菩萨通过把二见合为一见,即消除对立的方法,来说明什么是不二法门,这属于“以言遣言”;文殊比他们要高出一筹,认为无言无说即是不二法门。然而,这种做法仍然像用扫帚扫灰尘,灰尘虽除去,扫帚的痕迹还在。唯有维摩诘默然,才是不二法门的最高境界。

禅宗化解各种对立以获得主体精神无限超越的法宝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中道哲学高度发展的结果,被禅宗视为家宝。

《信心铭》指出:“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去除了妄想分别,大道就会明明白白地呈现在目前。“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一生起相对的意念,就会破坏原本宁静圆满的心态。因此不可住于两边,凡是涉及相对的见解,都要加以扬弃,片刻也不让其停留心中。“一切二边,良由斟酌。”相对的二元意识的生起,是由于人的分别念,“要急相应,唯言不二”。要想与大道相应,就必须证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将好恶、是非、美丑、有无、大小、一多等相对观念打成一片。

禅宗运用“不二法门”,超越一切对立,以明心见性,回归于清湛纯明的本心,彻见“本来面目”。这些“不二法门”,主要有“彼此不二”“净秽不二”“生死不二”“指月不二”“色空不二”等。

不思善,不思恶

慧能在大庾岭头启发禅心,开示慧明: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慧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慧能启发慧明禅明时,运用的正是不二法门。

善恶代表诸如黑白、是非、真伪、美丑、净垢、得失、迷悟等一切相对意识。我们二元对待的思维,习惯地将一切事物相对地区分为善恶,然后执着一方,憎恶另一方。“正与么时”是相对认识尚未产生之时,“本来面目”存在于善恶二分法产生之前。重现“本来面目”就是要超越二分法而进入一念不生的境界。“不思善不思恶”的不二法门,遂成为禅宗精神超越的根本方法。

一刀两断

禅宗将剿绝情识的不二法门,喻为“一刀两断”,指师家采取峻烈迅猛的手段,斩断学人邪妄的见解。

禅宗指出,聪明伶俐之人,多被俗智所障,以至道眼不开,触途成滞。必须将相对的意念斩断,才能复活本心的妙用。“众生无始以来,为心意识所使,流浪生死,不得自在。果欲出离生死,做快活汉,须是一刀两断,绝却心意识路头,方有少分相应。”意思说众生长久以来,被心机意识所驱使,轮回在生死苦海,不能得到自在解脱。如果想脱离生死,成为快活汉,必须一刀两断,将相对的意识悉皆斩除,才能与大道相应。

禅宗随说随扫,“一刀两断”之后,对“一刀两断”的意识也予以超越,所以又说“一刀两断,未称宗师”。

坐断两头

与“截断两头”相类的表示剿绝相对观念的常用禅语是“坐断两头”。禅宗用它表现遮断从此岸(凡)渡到彼岸(圣)的渡口津要,断绝凡圣、生佛、迷悟、修证等对待关系,“坐断情尘意想,不落见闻觉知”。

“两头”是相对的认识方法,要使相对的认识成立,至少要有两种东西相对立比较,这就是“两头”。禅宗认为,陷于“两头”,就是陷于分别计较,就会丧失生命的本真。因此必须运用不二法门将两头截断。截断两头,消除了相对的知识后,才有绝对的知识。只有截断两头,方能归家稳坐。截断两头之后的境界是:“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熔成一金。”容不得丝毫虚妄分别,完全是平等光明的境界。

红炉片雪

绝对的般若消融相对知识,禅宗还用“红炉片雪”来表示。《十牛图颂》有“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之咏,是把红炉片雪视为调心臻于人牛俱忘时所获得的体验,有渐中顿的色彩。禅宗在使用红炉片雪象征时,更多的是注重它的顿悟性质。

片雪投入通红的炉中,立刻融化,象征般若空慧能当下消除一切执见和虚妄之情。所谓空慧,就是观察一切事物缘起性空的智慧。长髭见石头,一言之下,顿忘知解,说自己的感觉“如红炉上一点雪”,石头遂予印可。

禅僧喜用“红炉片雪”表示纤尘不立的悟心。其中圆悟克勤对“红炉片雪”一语尤喜运用,如:“到个里还容棒喝么,还容玄妙理性么,还容彼我是非么?直下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此中不唤作心,不唤作佛,亦不是物,直似红炉上着一点雪相似。”“应须净秽二边都不依怙,有心无心,有见无见,似红炉着一点雪,二六时中透顶透底、洒洒落落。”其弟子宗杲亦善用此喻,如:“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红炉焰上雪华飞,一点清凉除热恼。”

触背关

参禅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为了截断两头,禅宗在公案中故意设置了禅关,学人如果用思维定式去思考,就会两头受阻,绝难突破。过关而去者,即能归家稳坐。

触背关的设立,有其经典依据。《楞伽经》卷一指出,诸法既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无,执有执无皆为愚夫妄想。《摄大乘论》说,有是增益谤,无是损减谤,亦有亦无是相违谤,非有非无是戏论谤。四句若离,百非自绝。《通玄抄》提出五种谤,其中“第一执有,是增益谤;第二执无,是减损谤”。故禅宗谓“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

《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元安禅师博通经论,为临济义玄的侍者,去世前曾对僧众说:

“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就要与你们长别了。现在有一件事要问问你们: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

一切法平等不二,离绝思量分别,是为“如如”。一经思量分别,就陷入有无等执见中,“如如”遂不复存在。对元安之问,若答是,则头上安头,属于增益谤;若答不是,则斩头求活,属于减损谤。是与不是,都是对平等不二的“如如”妄加增损,皆是妄想分别。

芭蕉慧清示众谓:

“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却你拄杖子。”

如果陷于有无、与夺等相对意识,就永远不能见道。

首山省念禅师拈竹篦示众:

“唤作竹篦即触,不唤作竹篦即背,唤作什么?”

也是著名的触背关。禅林颂云:“不触又不背,徒劳生拟议。开口更商量,白云千万里。”突破触背关,就是大地山河俱粉碎的开悟心态。对触背关,要像狮子翻身那样勇于突破,否则就成了追赶石块而放过掷块人的呆犬,弃本逐末,难有了悟之期。

突破触背关、破除迷执的最有效法宝就是不二法门。“干屎橛”“麻三斤”“吃茶去”是突破触背关中几则最为著名的禅语。

吃茶去

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居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丛林中称他为赵州。他的师父是南泉禅师,师祖是马祖禅师。

赵州问僧:“你以前来过这儿吗?”

僧答:“来过。”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又问另外的僧人同样的问题,僧答:“我第一次到这里来。”

赵州说:“吃茶去。”

院主大惑不解,问道:“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这是什么意思?”

赵州大喊一声:“院主!”

“在!”院主脱口而答。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主张随缘任运,不涉言路,三称吃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一落入妄想分别,就与本性乖离。参禅的第一步,乃是“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除去妄想,所以清湛愚老人《心灯录》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

庭前柏树子

僧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子。”

僧云:“师父不要将境示人才好。”

赵州答:“我不将境示人。”

僧又问:“那么现在再请谈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子。”

祖师指东土禅宗初祖达摩。禅法中热门话题之一便是反复参究达摩西来、弘扬禅法的宗旨。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赵州的答语颇见深度。学人探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是分别妄想,因为赵州曾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指出语言即是分别妄想。所以当学人生起妄想时,赵州随口一句“庭前柏树子”,让他蓦地一惊,顿断理路。学人怀疑他是将境示人,赵州立即否认,因为佛教主张“三界唯心”,一切境皆是心,因此以俗眼来看,柏树子是境;以佛眼观之,柏树子是心。所以赵州说自己没有“将境示人”。异日僧又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说:“有。”僧复问:“几时成佛?”赵州说:“待虚空落地时。”再问:“虚空几时落地?”赵州说:“待柏树子成佛时。”

僧人问柏树子是否有佛性,是以“无情无佛性”、只有“有情”才有佛性为前提的。柏树子属于“无情”,当然没有佛性,而赵州断言柏树子有佛性,能成佛,是因为境即心,无情之柏树子也是有情之心所现。“虚空落地”即指泯灭心和境、无情和有情等种种妄想差别。

庭前柏树子在丛林中影响尤著。宋代近了和尚有个弟子,因参“庭前柏树子”有所省悟,遂自号“柏树子”;真如方禅师一向“唯看柏树子话”;承审禅师亦以“庭前柏树子”启迪学人。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热门推荐
  • 芜灭

    芜灭

    情念,斩天下六界,博她回头;疯魔,屠鬼神八荒,赢她合眸。一腔念恋注她心,魂锁,心锁;孤寂单魂奠情枯,劫漠,落寞!堕,碎心河,断魂头,轮回怎奈何!落!入九幽!没冰瞳,九死又如何!芜念!芜灭!
  • 武炼天穹

    武炼天穹

    出身平凡的少年,却不甘平庸,立志追求武学,踏上巅峰!一次意外,遇神秘绝世女子,一场造化,一道灵气种子,开启他的武道大门!拥有无尽灵气,掌握《天地混元功》,武馆崛起,战尽高手,天才排名,纵横四域!天穹之下,四极之地,万灵共生,宗门林立,强者无数,我将一一战尽。武道之路,热血对决,武学争锋,我以勇猛晋级,武炼天穹,独步天下!
  • 红莲炎之歌

    红莲炎之歌

    红世的湮灭,战争后的世界——那便是由魔法过度莫瑞坎雷森以及剑之国度克雷泽双方共同治理的世界。一切的伊始,便是“神之火”与“黑骑士”的最终之战······命运的缠绕,堕入炎之涡流的两人,在此重逢与命运的齿轮。
  • 恋上我的妖孽女影卫

    恋上我的妖孽女影卫

    贴身影卫,女的?安家少主,男的?这是闹哪般呢……
  • 妖族王子

    妖族王子

    张鹏在一次跑操中,无意间划破时空结界,来到另一个妖族世界,恰好附身在被人陷害昏迷的妖族王子,张鹏在寻找着回家的路上,经历了很多怪异的事。
  • 娱界大才子

    娱界大才子

    娱界出了个神一般的大才子娱界出了个神一般的大才子
  • 元破主宰

    元破主宰

    一位无知少年,只因路遇黑帮火拼,竟然穿越到了以元气为尊的元气大陆,一场探索未知世界的故事开始了……
  • 武行天下录

    武行天下录

    你可以骂我,但是不能骂的太认真,除非你准备打我。因父母强行安排婚事,山村少年武秋决定以实际行动反抗——跑。他觉得应该对自己负责,于是以闯荡江湖为名,决定要去寻找真爱,岂料正逢幽冥圣教入侵中原……当远离村庄后,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遭遇……
  • 我的世界你来过之镜界之谜

    我的世界你来过之镜界之谜

    他们因为一场灾害而相爱,可发现自己爱的人并不是以前那个人了,爱错了人,骄傲的她暮然回首。他们一起走过了大学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甚至生死与共。到底她能不能打破虚幻救出那些她爱也同样爱着她的人呢……
  • 绝色魔妃:废材五小姐

    绝色魔妃:废材五小姐

    她,黑道的霸主,杀手界的第一把交椅——慕紫妍。好友的背叛,使她绝望。慕紫妍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来世!我不在相信友情!如有来世!我定将站在世界的顶峰!”他,魔界的帝王,人前,他是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魔帝。人后,他是腹黑,对她死缠烂打的帝沫宸。她说:“穿越千年,只因为你!”他说:“毁天灭地,只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