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满足农村劳动力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且参差不齐,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多种多样,加之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及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途径不能千篇一律,而应采取多种形式。一要抓好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充分入学,既为以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快速就业打下文化基础,又可防止青少年因辍学而过早地流入劳动力市场。二要认真制定并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实施和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要紧紧依靠乡镇农技站、文化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短期职业技术培训。要把开展职业技能、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制纪律、职业道德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三要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重点应该由城市转向农村,取消招生年龄限制,实行弹性学制,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让更多的农民接受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还要抓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扶贫帮困工作,为了使贫困农民能上得起学,政府要给予适当扶持,建议政府把扶贫助学基金纳入财政预算资金,将正在高校实行的助学贷款计划推广到职业学校。四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提高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比重,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向农村基础教育的渗透,在农村办好综合高中。可出版一些“乡土教材”,因地制宜地加大劳动技能课的比重,或设置实用的专业课程,进行技能培训,使综合高中学生能够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即使不能升学,也有机会尽快就业。
5。加强职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职业技术教育内含着职业指导,有效的职业指导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一是必须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应在劳动部门内部设置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城乡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政策。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的流动,调节数量供给,带动质量提高,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要以县级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形成县、乡、村三级劳动力服务网络。同时开展好县际、市际、省际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省区间劳务协作横向网络,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地区间、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量,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四是要加强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建立专门组织,搞好劳动力转移服务工作,定期对转移出去的人员进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防止转移出去的人员大量回流。
二、农村生态旅游开发
本节所讲的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将以茶叶文化生态旅游为个案进行说明。所谓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基于亲近、认识和体验茶叶生态环境的动机,在不损害茶叶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到相对原始的茶叶自然环境和纯朴的茶文化地区旅行,使旅游者获得关于茶叶生态方面的知识和受到一定的环境保护教育,同时增进茶叶种植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其兼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特征。在近年“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显学的背景下,专家学者从宏观上对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但从微观和具体的发展点上进行研究的还是少见。生于盛产毛尖茶的信阳农村的笔者认为,从茶叶角度对农村经济进行特色研究会更加具有典型学意义。
(一)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农村发展和茶业、茶文化的双赢
1。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茶叶种植区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1)有利于提高茶叶种植区农民的收入和区域经济实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合理比1.2:1~1.5:1。解决由市场和体制双重因素造成的农民和市民收入悬殊问题,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产茶地区而言,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开发乡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许多国家很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如法国目前有1.6万个农庄推出了乡村旅游活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5%。
(2)有利于解决茶叶种植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茶叶种植区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发展困境的必要前提。由于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加之许多城市大中型企业不景气,下岗分流待业人员众多,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受阻。由于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难度小,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就业,有利于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发展乡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提高茶叶种植区的农村人口素质。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除走“扫盲”、“普九”等常规道路外,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强城乡交往。“交往是引起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正是交往的压力,带来了传统社会的土崩瓦解,新的思想从外界进入乡村并在农民中蔓延。”“交往就像社会中射出的一道霞光,照进他们与世隔绝的社会,使传统农民逐渐开始进入现代世界。”“与城市接触程度是促进农民发生变革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我国农村社会基本上是个熟人社会,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交往有较强的封闭性。通过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客人与主人相互交往,都市人所带来的先进文化和优势文化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当地人心中。另外,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个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村民们通过学习和掌握旅游服务规范和技巧,提高接待水平来吸引游客,可以提高商品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2。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是振兴茶叶产业和茶文化的关键
(1)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有助于我国茶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个重大贡献。我国茶园面积世界第一,产量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三。目前,我国有19个产茶省、区、市(不含台湾省),茶叶是1000多个产茶县(市)地方财政收入和8000万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全国有近亿人从事茶业工作。茶叶年产值98亿元,加上相关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但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市场缩小、出口绩效下降;茶叶出口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茶叶进口的低门槛会使国内企业市场遭受冲击。这一庞大的中国传统产业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国内外新的市场竞争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茶业发展的最大挑战与难题。将茶叶和生态旅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刺激和培育茶叶消费,打通茶业中的呆滞环节,激活茶市,从而带动整个茶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有助于弘扬传统茶文化,保护茶文化景观及遗迹。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是对我国茶文化的最好继承。茶文化是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在茶业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茶树和茶叶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天人合一”茶文化。茶俗、茶诗、茶曲、茶礼、茶德、茶书,以及融哲学、历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为一体的茶艺,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面临衰微的茶文化的延续问题是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使游客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茶文化的熏陶,从而使茶文化得到大面积的传承和弥散。
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是对我国茶文化景观、遗迹的最好保护。在茶文化的形成、传播过程中,茶叶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除了茶马古道、长兴贡茶院等著名历史遗迹以外,还有众多的古老茶山、茶所遗址、纪念碑刻等众多的茶文化遗迹散落在乡村,鲜为人知,处于没有保护的自生自灭状态。发掘和宣传当地茶文化遗迹以增强吸引力,是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一个必备环节,从而有利于激励当地政府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保护。
(二)来自信阳农村毛尖茶开发的可行性例子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电力设施、道路、电话等基础设施已经普遍建立起来了。中国的名茶大多生长在山岭之中,与信阳毛尖茶有许多共性。盛产毛尖茶的信阳地处华夏腹地,处于祖国西高东低和长江流域向华北平原转折的过渡区;同时,信阳又是一个“三农”大县,其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可以说,开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是否可行,信阳农村毛尖茶在全国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意义。信阳有着开发农村毛尖茶生态旅游的条件。
(1)旅游交通便利,通信快捷,区位优势明显。铁路有京广、京九,国道有106、107和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市境南北;312国道和宁西铁路横穿市境东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信阳具有“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旅游交通优势。同时信阳地处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开发带之间,东邻沿海发达地区,西居中西部地区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旅游优势。
(2)品牌效应高,茶叶规模化优势突出。信阳农村优越的生态条件成就了享誉中外的“信阳毛尖”915年,信阳毛尖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信阳毛尖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信阳毛尖茶获国家银质奖,1990年荣升国家金质奖;1991年,信阳毛尖在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连续十多年举办的茶叶节,提高了信阳和信阳茶叶的知名度,打响了品牌,拓展了市场。农村茶园大多集中连片,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新茶园大多为高标准的茶园,成为国内著名的名优茶生产基地,“科技+基地+工厂+公司+品牌”等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历经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进,信阳毛尖面积已发展到4万公顷,茶叶总产量1.6万吨,茶叶已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强势产业。
(3)信阳的名胜古迹,大多与毛尖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信阳旅游资源丰富,如果没有其他的旅游资源相互支撑,单一的毛尖茶旅游是很难形成规模的。信阳著名的云中公园鸡公山,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并列为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间有数不清的奇峰怪石,繁花异草,泉溪瀑布,楼台亭榭,各种风物景点有近百处之多。这里很久以前就开始产茶,山中的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现在尚存明代的茶树。位于信阳市西郊的南湾湖,群山环抱,风光旖旎,帆影点点,是观光旅游的绝佳场所。在南湾湖的周围,散布着“五云两潭”等著名的产茶名山,与湖中的绿水相映生辉。信阳红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信阳是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从信阳唱响全国的。全市革命历史遗址多达479处,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7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许多文物和历史遗迹就在茶林中间或附近。对于这些资源,经过优化组合,很容易和农村毛尖茶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三)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中的茶业和茶文化开发
茶叶是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根本出发点和起点,没有茶叶,就谈不上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没有茶文化的开发,就减少了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因此,注重茶叶文化生态旅游中的茶业和茶文化开发乃是应有之义。
1。开发农村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最根本的是做强做大茶叶品牌
(1)茶产品必须绿色化、有机化。“绿色食品、绿色产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帮助茶农充分把握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茶叶绿色化战略,杜绝茶叶农药化,大力发展绿色化的茶产品;以无公害为基础、绿色为主导、有机为方向,建立一批绿色化茶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努力加快茶产业绿色化进程。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扩大绿色化茶产品的生产面积和规模,打造“绿色产业”,着力抓好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产品和基地的认证工作。
(2)茶经营必须品牌化。要强化名牌标准意识,对有品牌、有规模、经营能力强、管理水平较高、又有创汇能力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使和支持它们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并做大做强一些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彻底改变过去茶加工企业多,规模化龙头企业少的状况。推行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严格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树立信誉,形成强势品牌;积极鼓励一批企业和经纪人走出去,设点布网、建窗口,开设茶叶连锁经营品牌店;积极通过举办和参与茶文化节、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以及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茶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加强茶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工作
(1)要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得力人员,筹集多方资金,全力搞好开发。茶文化提升着整个茶产业和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品位,是茶经济和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古代的乡村,很容易见到茶肆招牌和专供文人雅士品茗休闲的茶馆,但今天茶文化已经衰微,乡村中见到的除了茶叶就是茶桶,要么就是各类饮料,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东西难觅芳踪。每一种茶叶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成立专门机构,全力搞好挖掘工作,对名茶山、名景点的故事传说、名人佚事等的挖掘要深入到民间,做详细的调查和考证工作。只有对涉茶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才能安排好旅游路线,才能使游人游有所去、游有所爱、游有所乐、游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