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以疟原虫为病原体,按蚊为媒介的血液寄生虫病,这种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尤其在热带地区发病很多。当时有人认为人得疟疾是因为呼吸了沼泽地的不良空气,可谁也无法确认这是不是真的。许多科学家对此一筹莫展,有的甚至放弃了对疟疾的研究。但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罗纳德·罗斯。
罗斯,1874年就读于英国伦敦圣巴托罗缪医学院,1879年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印度医学中心工作。1892年,罗斯开始研究疟疾,主要侧重研究疟疾的传播媒介。他将孑孓孵化出的库蚊和伊蚊放在疟疾病人身上吸血后在镜下观察,但均以阴性结果而失败告终。
当时,世界上每年至少有3亿人患疟疾,300万人死于疟疾。罗斯深深地知道自己的这项工作多么重要。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疟疾病因的研究当中。
但是,罗斯的研究一开始并不顺利。他弄到了疟疾患者的血液,却并未在里面找到什么微生物,这使得他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质疑。感谢上帝的垂青,罗斯在错误的道路上并没有走得太远。1894年,他在伦敦遇到了曼森教授。曼森将罗斯带到自己的研究所,当面向这个年轻人展示了疟原虫。在罗斯面前,疟原虫变形、繁殖、侵蚀红细胞——活生生的证据使得罗斯改变了自己之前的看法。
在此之前,曼森教授已经发现丝虫能够引起橡皮腿,并且这种人类疾病可以感染蚊虫。受此启发,曼森教授猜测,也许是蚊虫充当了传播疟疾的媒介:蚊子吸食患者的血并感染了疟疾,染病的蚊子死于有水的环境,健康人喝了受污染的水就会被感染。
罗斯对曼森教授的猜测非常认同,他决心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1895年,罗斯回到印度,开始验证蚊虫传播疟疾的假设。他奔波于印度的村庄,捕捉各种蚊子用做研究。南亚的气候炎热潮湿,他常常汗流浃背地在显微镜前苦苦寻找。
1897年,罗斯自己也患上了疟疾。患病后的罗斯来到锡康德拉巴德,这里是奥斯曼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所在地。在这里,罗斯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蚊子——他称这种蚊子为“斑纹翼”,也就是后来我们知道的疟蚊。罗斯发现这种蚊子在叮咬疟疾患者之后,在它的胃壁内出现了曼森教授向他展示过的疟原虫的特征。
这一天是1897年8月20日,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获得了突破!罗斯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发现,他将鸟类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鸟类同样能够感染疟疾。罗斯用叮咬过病鸟的疟蚊成功感染了健康的鸟,证实了疟蚊的确是疟原虫的寄宿主。疟原虫首先在蚊子的胃内发育,进而移至蚊子的唾液腺,并在叮咬下个目标时将寄生虫传播给新的对象。疟疾传染的秘密终于揭开了!兴奋中的罗斯迫不及待地将他的新发现写信告知了曼森教授,曼森教授也在第一时间向医学界报告了这个令人激动的发现。
1899年,罗斯从印度医疗服务中撤出,回到英国利物浦大学任教,并很快成为热带医学教授。从此,他奔走不停,在西非、埃及、巴拿马、希腊和毛里求斯,为人类抗击疟疾的事业付出了大量精力。他撰写的《疟疾预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无数人得益于他的这本书。
值得一提的是,罗斯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还是一个小说家,他曾撰写过多部小说,例如《海洋之子》、《风暴之魂》、《奥瑟拉的狂欢》,等等。此外,他还是诗人、编剧和画家。在印度,罗斯有着极高的声誉,许多城镇以他的名字命名。
1902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将第二次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罗斯:“他关于疟疾的工作阐明了致疟生物进入机体的机制,为研究和成功战胜疟疾打下了基础”。
罗纳德·罗斯爵士,(1857年5月13日—1932年9月16日),医生、微生物学家、热带病攻师,他曾经以军医的身份参加第三次缅甸战争,同时他也写了一些诗与小说,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发现蚊子是传疟播疾的媒介,为此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