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新的特区,这是由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造成的。
厦门是一个滨海的花园城市,与台湾省的金门县隔海相望。台湾岛上居民很大部分是来自福建的,因而从厦门登陆探亲访友要较绕道台北和香港、广州到福建要近得多。因此,厦门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发展是对台湾的“窗口”,具有重大意义。
厦门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优越的条件:
交通方面,厦门到鹰潭的线路可与浙赣线相连,进而与全国其他干线联网;厦门还有机场设备,主跑道可以升降各型喷气式飞机,沟通国际民航空港。
能源方面,厦门的电力已与福建省西南地区和北部的电网通电,保证了特区的电力资源。
厦门的东渡港,水深12米以上,港内宽阔少雾,常年不冻,可以停泊五万吨以上的货轮,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最好的港口。
厦门的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鼓浪屿的景色可与青岛的刘公岛相映成趣。风景区的旅游事业与经济特区的工业发展,同为厦门市的两大经济支柱。
厦门经济特区设在市西北的“湖里”。特区的总体规划是工业区与居民生活区分开,以保证一个洁净、优美的居住环境。特区建设分两期进行:先开发一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和特区的专用码头。争取国外投资,尽快将工业搞上去。第二期工程再扩建1.5平方公里的可容纳200家工厂的投资环境,以后再开发4.5平方公里的生活区,完成7平方公里大、有10万居民的新型现代化城市。目前,厦门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客户签订协议和合同。其中,华侨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闽南地区是台湾人的故乡,所以与台湾的贸易相当发达;同时,福建籍华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国数量极多,他们继承了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自从厦门被辟为经济特区后,华侨纷纷回乡投资。
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经济特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东渡港里高大的门式起重机和集装箱装卸桥,把800多家工厂所需的原材料运进来,把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出去。厦门经济特区的产品远销西欧、北美、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100多个国家、地区,为国家出口创汇积累了不少资金。2000多米的机场主跑道,波音737和三叉戟客机此起彼降,国内的航线与福州、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通航,国际线也有定期班机。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准许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以来,台胞们终于可以与亲人团聚,共话离情别绪。许多同胞为厦门的发展和繁荣感到高兴,甚至有些台胞在厦门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