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孩子生命是远远不够的,尊重生命、成就生命,赋予生命以灵魂才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
我们培养教育孩子,不是为了今天和眼下,而是为了未来。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要面对的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社会竞争。
教育应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幸福,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应该在于完善人格、实现自我、造福社会。
普遍现象:从奥数蔚然成“疯”谈起
为超常儿童设立的奥数竞赛,近年来在我国却越来越风行,简直是蔚然成“疯”。
众多父母争着抢着,非得让自己的孩子上奥数辅导班。笔者甚为好奇,询问众人:“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学奥数?”
众人回答:“升学需要啊!”
原来,许多中学的升学条件和分班条件依据的正是奥数考试成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上到好的学校,分到好的班级,父母们才会对奥数如此追捧。
奥数原本是有这方面能力的学生的业余爱好。对于有天分、有潜力的孩子,学习奥数可以提高能力,参加奥赛可以培养兴趣。纵览世界上多数国家,参加“奥赛”的大都是业余爱好者。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在给数学奥赛定位时说:“它是很好的课外活动。通过它,可以学习数学知识,但绝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
然而,现在的奥数考试俨然成了升学的工具。在国家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后,许多中学便将奥数成绩自立为门槛。小学升初中也由此演变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中的怪胎。
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纷纷用奥赛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许多大学也在招生时,让奥赛金牌生免试入学。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父母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有能力,逼着孩子去学奥数的原因。
当奥数不再是兴趣,而变味成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演变为择校和择班的敲门砖时,奥数便彻底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正如中科院院士张恭庆教授所指出:将奥数与升学、应试联系在一起,是与奥数初衷背道而驰的。
然而,对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是否科学,许多学校还有广大父母都缺乏理性的思考。所有的孩子都上奥数合理吗?难道不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不考虑孩子有没有这个能力?不考虑孩子的天赋是否在其他方面?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孩子们的天赋与个性是多样的,他们中有许多志向在音乐,有许多天资于绘画,有许多喜欢文学、自然、体育等等。不顾孩子的天分潜能就让所有孩子都学奥数,岂不是扼杀了太多孩子!
道理再简单不过,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在数学方面有优势,然而偏偏大有学校将许多孩子的弱势与另一些孩子的优势作比较,这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后果,我们都该清楚。
反省:怪圈
如今,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片面取材的现象,这使得多少孩子的才华被浪费!基于某一学科的片面优势而进行的教育资源分配,又不知道葬送了多少有其他实力的孩子!
多少可造之才,就因为片面的竞争和狭隘的选拔被无理和无情地淘汰了。而片面取材这种错误的教育机制,更加深了对广大父母的误导,使众多家庭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实际操作不但没有受益于学校教育的科学指导,反而造成众多家庭或盲目跟从,或被迫屈从。
于是,在学校错误的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下,许多父母任由这种落后、狭隘的教育机制对自己孩子的残害,甚至在不知觉中变成了帮凶。
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学校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致使父母们盲目跟从,而父母们的盲从又反过来纵容了学校片面取材和盲目追求升学率。
一个又一个孩子成了这种恶性循环的牺牲品。
而生命的多样性,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到应有的尊重。
提高认识:深究
至此,我们不禁要进一步深究学校片面取材和盲目追求升学的根源。
在调查走访了一些学校后,我们听到了许多老师对此的看法。他们大多表示遗憾,但据他们所说他们也想进行素质教育,可是层层考核的最终标准仍是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对此老师和学校领导也很无奈。
看来,只要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还在“挥舞”,地方领导仍将高考录取率与政绩挂钩,落后考核机制仍然遗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类似停办奥数的各种政令就只能是空谈。
比起文件和政令,体制与现实的变革是改变人们观念和作为的最生动、最有效的教材。
正如,没有应该教育和盲目追求升学率的真正改变,没有广大父母和教育者思想与观念的广泛提高,类似“奥数补习班”这样的怪物就有巨大的市场存在,从而无法改变其在许多地方泛滥成灾的现象。
由此看来,仅有一些有识之士的呐喊和形同废纸的政令,没有有力的改革举措,没有全新的考核机制,没有严格的监督和责任到人的奖惩措施,没有先进的办学机制和用人机制,一切皆空想。
改变观念:觉醒
面对上述种种现状,许多父母朋友们无奈地表示:“作为个人,我们又能拿这种社会大局面有什么办法?”
作为个人当然无法改变社会,但起码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对不良教育现状给予种种批评,目的不是为了叹息与伤感,而是要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后果,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地跳出盲从的怪圈,保证我们的孩子正常健康地成长。这样做绝非大胆冒险,而是真正做到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在清醒认识目前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更要深刻地意识到:社会的飞速进步和不断发展,势必要求教育的不断革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是大势所趋。
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带来社会成倍数的进步,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变化不及近代百年的发展,而将来社会的变革必然更快。同时,由于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带来的社会高速发展,势必导致人才与用人机制的变革。
我们培养教育孩子,不是为了今天和眼下,而是为了未来。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要面对的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社会竞争。
即便我们的孩子即将步入社会,他们仍然要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仍然会面对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社会。这一点,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不能跳出盲从的怪圈,如果我们不能对社会发展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么十年或二十年后,我们的孩子将无法面对革新后的社会。
我们还必须看到,目前的教育改革已经进一步深入,学校新的用人机制的引进和考核机制的试行,已经拉开了教育全面改革的大幕。
面对社会进步和革新不可逆转的历史车轮,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广大父母朋友们不该再做落后事物的帮凶,而是有责任、有义务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不该沉醉于对社会的想当然中,也不该因目前陈旧的事物悲观行事,被动屈从。
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积极了解社会发展动态,积极关注世界发展趋势。如今的教育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和全球意识,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懂得:教育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高瞻远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的更好,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在人生的整个道路上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