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方史编研是随着国史编研工作的蓬勃兴起而展开的,当代地方史编研工作在全国铺开时,已有一批国史编研成果面世。基于新中国的国情,国史与地方史之间,各地方史之间,都有不少相近之处。能否突出地方特色,是衡量当代地方史编研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地方特色――当代地方史研究与编纂存在的合理依据关于强化特色意识,突出当代地方史编研的地方特色的必要性,可以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当代地方史编研的历史使命两个方面去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地方自主权较小。改革开放后,中央扩大了地方自主权,鼓励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经济,但大政方针仍由中央制定、全国施行。因此,中央对大政方针的统一决策虽然与地方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地方发展显示了更丰富的多样性。
从整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整个国家和各地方都经历了建立政权和恢复经济(1949.10~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1957~1964年4月)、“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1976年10月以后)等大致相同的5个阶段,国史发展的几个阶段,也构成了各地方史的基本框架。因此,国史与地方史之间,地方史与地方史之间,整体架构的相似性是比较强的。在这种情况下,编纂当代地方史,如果不把突出地方特色摆在重要位置,使富于地方特色的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那么很容易导致编研成果千人一面,不仅当代地方史之间彼此雷同,而且地方史与国史之间难分你我。一来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当代地方史实际,二来使人望而生厌――打开任何一本国史著作或当代地方史著作,都是似曾相识的老面孔。果真如此,当代地方史还有何生命力可言?当代地方史编研还有必要继续吗?要避免雷同或俗套,当代地方史编纂除了突出地方特色别无选择。
再从当代地方史编研的使命看。当代地方史作为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史是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尽管国史不是地方史的简单累加,但当代地方史研究的深度及其编纂质量对国史有重要影响。从整体上,当代地方史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地方史的内容,是国史内容的重要来源,当代地方史直接为国史编研提供资料。只有当代地方史的编研成果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历史面貌,充分表现了各自的地方特色,才能不断丰富、充实国史的内容,并使国史能够全面地反映真实的历史,从不同地区各自的地方特色中把握国史的特质,通过反映各地方特色的典型史料,展现国史的多样性。能否突出地方特色,既事关当代地方史编研事业的兴衰,也关系到国史编研的繁荣。同时,研究和编纂当代地方史的目的,就是在如实记述地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为地方党委、政府的现实重大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如果简单套用国史的框架,不假思索地搬用国史或其他地方史的套路,甚至先以国史的框架和结论定调,再塞进本地方的具体史料,而不是从本地方的历史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本地方的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发现本地方历史特殊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怎能达到当代地方史编研的目的呢?显而易见,一部不能如实反映地方当代历史实际、远离地方的社会实践、套到哪个地方似乎都合适的史书,所得出的结论能有地方针对性吗?能为地方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吗?唯有从本地方的历史实际出发、突出当代地方史的地方特色,才能实现当代地方史编研的目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服务。
突出地方特色对当代地方史的编纂虽然如此重要,但客观上国史与当代地方史之间,当代的地方史与地方史之间,在发展的基本线索上又有如此之强的近似性,突出当代地方史的地方特色,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国史与当代地方史,各个地方的当代史都有大概近似的基本发展线索,但历史的具体表现形式、具体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如西南地区的解放和民主政权建设,就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尽管全国都实施统一的大政方针政策,但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人文社会因素和历史发展特点差异很大,其实施的形式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如土地改革运动,民族地区的步骤与具体做法就与其他地区不同,新老解放区之间的做法也不同;“大跃进”运动,有的地方就表现得更“左”,“跃”得高更快,所遭受的损失也特别严重,如四川等省即如此;同样是10年动乱,但各地方乱的程度、大动乱所持续的时间也有不同。以上种种不同,就是地方特色。当然,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要体现地方特色难度稍大些,这就要求当代地方史编纂者要用心考察、深入挖掘,于“相同”之中发现“不同”,于“外同”之中发现“内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方有了更多的关于发展的自主决策权,各地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当代地方史的地方特色得到充分的展现。东部沿海地区因有自然、人文、历史等优势,有的地方还有政策的优势,率先发展,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列。相比之下,广大中部、西部地区差距较大,形成了全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发展梯次。三个地区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毋庸赘言。同一梯次不同地方之间,差异也很明显,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各省市,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发展中都体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为谋求发展而进行的不同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当代地方史显著的、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使得当代地方史的编纂成果,能够将这些地方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当代地方史的编纂,应当而且完全能够突出地方特色。
(二)地方特色的内容
就当代地方史而言,地方特色主要包含自然、人文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等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等。中国疆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自然因素差异很大,对地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指一地方的空间位置,自古以来,它对地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如沿海与内陆、边境与内地、交通枢?与偏僻地区等,其不同的地理位置,会对地方发展产生影响。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因邻近港、澳,得对外开放风气之先;上海地处中国东部海岸线中点,有长江连接内陆腹地,加上其人文、历史优势,得以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广西因地处中国内地与东盟的连接点,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热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都说明了地理位置对地方发展的影响。
地形地貌:对地方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较大影响,如山区与平原、土山与石山、水乡与荒漠,将决定地方的农业产业结构。
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高原与平原等,气候差异很大,对农业影响较大。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力、风力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其对地方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文社会因素主要指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等因素。人文社会因素与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的许多方面,如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明程度、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等,不仅是促进地方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本身就能体现地方历史发展程度。这些因素之间往往相互作用,如地方的经济发达,其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一般较高,人才集中,人口素质高。
历史发展进程指由于地方的自然因素、人文社会因素中某个因素或诸因素共同作用,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它是地方特色因素中,最突出、最具本质意义、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因素。对当代地方史编纂者而言,这是最需关注的因素。当代地方史研究的是各地方在当代发展的历史,它首先关心的不是地方自然或社会中某些个别的、局部的因素或现象,而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结果及其规律,是对地方历史全面的整体的考察。因此,历史发展进程是当代地方史编纂者应努力发现并着力予以突出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特色的表述
在当代地方史编纂实践中如何突出地方特色,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努力突出地方特色。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前,各地方在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特色不明显,这方面可做的文章不多,大体上和国史所经历的那几个阶段没多大差别,少数地区如西南地区及新疆等,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其历史阶段划分与国史及其他地方的历史有所不同。但改革开放以后,各地方各显神通,其发展的阶段性明显不同。当代地方史的编纂,就应根据各地方的实际,科学地划分历史阶段,把地方在发展阶段上的特色表现出来,不应照搬国史或其他地方当代史的阶段划分的模式和标准。在历史阶段划分上反映本地方历史的特点,实事求是地对地方历史发展进行划分,是当代地方史编纂中突出地方特色最直观、最全面、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在框架设计中突出地方特色。对那些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内容,应尽可能考虑在框架结构中体现出来,如视具体情况,对这些重要内容立章、节或目,并努力在标题设计上充分体现其地方特色,这样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内容的地位,使读者对这些地方特色一目了然,加深印象。如云南的和平解放、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四川的三线建设、广东、福建的经济特区建设、上海的浦东开发等,都是富于地方特色、在本地方乃至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都应在各自的当代地方史框架结构中以醒目的标题表现出来,否则就埋没了它们鲜明的地方特色。
再次,在史料的选择上,突出那些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有些有地方的特色的内容,可能不宜在框架结构中予以体现,但可以在具体组织各章、节、目内容时充分运用,以体现共同的历史背景下,由于空间、人物等不同的历史构成要素的作用而产生的历史的不同表现形式,展示历史的多样性。
最后,正确处理共性与地方特色的关系。历史的发展是连续的,是渐进与突变的统一;又是广泛联系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当代地方史编纂中强调突出地方特色,又要兼顾到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个性和特殊,而忽视甚至否定共性和普遍性的倾向,反对只强调地方特色,割裂当代地方史与国史的联系,把当代地方史写成断续、孤立的片断的做法。坚持历史的连续性及其联系的普遍性。因此,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当代地方史发展过程中那些共性的内容和基本的历史进程,也应有完整的表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代地方史编纂强调突出地方特色,并非“为特色而特色”,更非为标新立异而猎奇,而是时刻紧扣当代地方史发展的主线,把握住当代地方史的脉搏,在全面、真实地反映当代地方史真相的过程中突出地方特色,把突出地方特色统一于反映主流、抓住实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