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1400000015

第15章 体裁的选择与创新

史书的体裁是史学著作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史学工作者再现历史发展过程,向读者展现研究成果的具体手段。当代地方史研究作为与地方现实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史学研究领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积极开展对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的探索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广泛需求,是当代地方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强当代地方史学科建设,提高当代地方史编研水平,完成历史赋予当代地方史研究的神圣使命的迫切需要。

(一)体裁的选择

所谓史书体裁,是指一部史书内容的基本结构形式,亦即史书的编写形式。宛如建筑一座大厦,需要预先绘制出总体设计图,体裁就是一部史书结构模式的总体设计。

1.体裁与体例的区别

史书体裁对于专业“科班出身”的史学工作者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从事当代地方史编研的队伍中,专业的历史工作者只是一部分。这个领域里,增加了一大批新的力量,他们中间有实际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者,有地方志工作者,也有一些非历史专业的其他人员。他们有的对于史书的体裁不熟悉,往往把体裁与体例混为一谈,因而有必要在这里谈谈史书体裁与体例的区别。

体例,严格地说应该称为义例、类例或笔法,与体裁是互为表里的两个不同概念。刘知几有句名言,“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然而目前已出版的《史学概论》教科书或有关论文,体裁、义例不分或根本不谈义例的,尚不在少数。其实,区分这两个概念并不困难。我们知道,建筑一座大厦不仅需要总体设计,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同样,编纂史书,在结构框架――体裁确定之后,还需要就材料如何取舍、组织和表述等问题确定宗旨、原则和方法,这就是义例的内容。体裁是史书的基本框架,义例则是组织这一框架的方式方法。如果把体裁比作一个人的骨架,那么义例便是这个人的经络。体裁反映了史书形式方面的规定性,义例则体现了史书内容方面的规定性。清代学者姚永朴说得好:“史之为法,大端有二,一曰体,二曰例。必明乎体,乃能辨类;必审乎例,乃能属辞。二者如鸟有两翼,车有两轮,未可缺一也。”因此,体裁不能代替义例,史书义例是一个远比体裁内容更为丰富、复杂的范畴。体裁有一定之规,相对固定,上下数千年、横跨文史哲,可以共用同一体裁;义例则千差万别,十分灵活,可以说任何一部书的义例都不同于他书。甲书记事年月为序,乙书载笔事具首尾;此书论人褒贬有加,彼书叙事议论全无。即使同一部书,前后义例也不完全一致。

2.体裁的分类与选择

史学著作体裁分类所要解决的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以什么线索来组织所要表现的历史内容;第二,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历史内容。根据侧重点不同,一般把传统的史学著作体裁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编年体――以时间为主要线索组织史料,叙述史事;纪传体――以记人为主,辅以志(记载关于典章制度及学术、宗教、风俗的原委)、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等方式,分门别类表现历史内容;纪事本末体――以叙述史事全过程为主;章节体――综合以上三体之长,大体按时间顺序综合叙述史事。

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史著体裁的三种主要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认识历史的能力有了显著进步。新的社会阶级产生,要求有适合于表述新的历史内容的体裁。因此近现代史著体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突破了古代编年、纪传、纪事本末等体裁的限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开始形成许多新的体裁。章节体就是在近代史学发展的推动下,批判地继承旧体裁的基础上产生的史著编写形式。

章节体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由西方传入我国,它以章节为顺序来组织内容,包括阐述整个历史过程的通史著作和叙述某一类历史现象的专史著作。它按时间顺序分章叙述史事,每章每节各有标题,叙一事的始末,间有人物事迹穿插其中,每一时期的首尾往往有综合叙述的章节,书末还附有大事年表。便于综合叙述是章节体的最大优点,它按历史顺序叙述史事,不同于编年体以抽象的时间符号罗列历史现象,它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也不同于纪传体史书,仅仅把重点放在分述各类社会现象和历史人物身上。因其结构灵活,叙事完整的特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再现历史本来面貌,揭示历史的本质联系、探寻历史发展规律较为合理的结构形式,有的学者还将其称为仿原结构型体裁。章节体为历史学家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比较科学的途径,标志着人们对历史认识的飞跃和历史学向科学的转变。但章节体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由于它的线型结构和章节篇幅的限制,无法容纳大量丰富的史料,故而史学界有学者评价它“有骨无肉”;它人为的分章辟节,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历史过程的整体性。随着历史学家考察历史视野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内容专业技术化的日益提高,以及章节体的程式化,这种体裁的不足也日益明显。尽管如此,从总体上说,作为近现代史书的主要体裁,章节体至今仍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仍是全面记述社会历史面貌的史著的主要形式,在当代史领域也不例外。章节体在目前当代史编纂的史书体裁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近年来,在当代史编纂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源于章节体又明显有别于章节体的新体裁――总论分论体,该体裁因《当代中国》丛书的编辑出版而形成,继而在四川、广西、河南等省区当代历史丛书及全国性、地方性的有关部门行业当代史丛书的编写中得到广泛使用,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影响,成为现今当代史编纂使用最广泛、成果最多的体裁。这种体裁在结构上明显地分为两大部分:总论和分论。总论按时间顺序,综合叙述某地区、某部门、某行业自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发展史,从总体上反映所描绘对象的历史面貌,是典型的章节体。分论按某一地区内主要部门、行业构成及行政区域或某一部门行业内的机构设置、业务类别分门别类予以记述。分论是内容的主体。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分论注重“横断”考察,各章节(门类)横向排列,节下各自按时间顺序记述各项事业发展的始末,通过横排竖写清晰地展现出某一地方、某一部门、某一行业内部结构与专业分工,展示其地方特色或部门行业特色,呈现出树状结构特点。

总论分论体是为了适应当代史内容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丰富、复杂的特点而产生的。实践证明,对于内部结构复杂、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部门及行业的发展史,章节体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难以包容。这些部门、行业由于专业技术特点,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其内部的每个业务部门,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职能和工作对象,既各自遵循其本身的专业技术规律相对独立地发展,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一定时期内,它们作为某一部门、行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本部门、本行业发展的全貌。不按其内部结构及专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叙述清楚每类业务的发展,就无从反映整个部门、行业发展的全貌。欠缺任何一个主要专业门类的叙述,都有损于整个部门、行业的完整性。总论分论体既能描绘整个部门、行业的发展大势,又能分门别类叙述每个专业门类的发展,充分展示其部门、行业的专业特色。总论分论体的出现为当代地方史编研工作的广泛开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当代地方史是历史学领域新兴的分支学科,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相当部分来自党政部门,当前地方史编研又往往具有政治任务性质,对史料全面深入的分析受到主客观诸方因素的制约,总论分论体易于操作、易于大规模推广的特点正好适应了当代地方史编研形势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大量的当代地方史著作问世,与这种体裁的出现和推广不无关系。

但总论分论体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作为内容主体的分论,设章立节的主要依据是部门、行业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分工,而当前我国各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置一般是对口设立,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对应,大体相同;各个行业内部分工,从全国性的到地方性的,亦多有相同之处。这样,采用总论分论体的地方史结构就易产生雷同,而且使用范围越广,雷同概率就越高,易使读者产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觉。如果作者对史料综合分析不够,章节设置刻板,则极易使著作变成资料汇编。总而言之,总论分论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还有待当代史编纂实践的不断检验。

与上述著述性当代史书不同,近年在一些史料性史书的编纂实践中,出现了融合多种体裁的综合体。如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通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历程》、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鉴》等,均采用综合体。尽管它们的内部结构有别,但特点是相同的,都借鉴、融合了传统的编年、纪传、纪事本末、典制等体裁和近现代的章节体,从而成为多种体裁合一的综合体,既继承了纪传体分门别类、包容广泛,典制体详述各种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编年体突出历史内容的时间联系,纪事本末体完整记述历史事件始末等长处,又容纳了章节体描绘历史发展全貌,总括历史发展大势,充分体现作者的历史认识等优点。各种体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形成了该体裁对当代地方史内容的巨大包容性,充分反映了当代地方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文化、社会诸方面丰富的内容及重要历史人物主要活动。这种综合体由于容量大,涵盖面广,使用于史料性史书,更易于发挥它的优势,但在著述性史书中不一定适用。

除上述几种社会影响较广泛的体裁外,当代地方史编纂还有其他多种体裁。如当代地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年谱;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自撰或根据其口述资料所撰写的集回忆、研究于一体的著作,由于作者特殊的地位、经历及其独特的观察角度,加上在史料选择和结构安排上灵活,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形成当代地方史编纂的一种形式。这些经过加工创新的史书体裁,适应了当代地方史研究发展的需要,它们的出现,使各种体裁分工更加明确,史书体裁结构也更加严密,且各种体裁灵活配合,凝为一体。

(二)体裁的创新

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客观全面地记录历史的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史”、“资治”、“育人”。编纂史书的不同目的和需要以及社会历史的内容,是决定史书体裁的主要因素。当代地方史编纂出现的体裁虽然形式多样,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仍不能满足当代地方史编纂的需要。

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共和国建立以来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史料,为今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翔实丰富、确凿可靠的史料,是当代地方史研究最基本的任务。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把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思考结合起来,关注并解决现实问题,更是当代地方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许多计划经济时代堆积下来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着眼现实、面向未来,但回首过去、弄清成因,则是最起码的前提。目前各地方都需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审视过去,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现实、科学的决策依据。当代地方史研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休戚相关,因而其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更具迫切性和现实性。当代社会对当代地方史研究提出了更新、更广泛的要求,但原有的史书体裁却相对单调,多种体裁融合的综合体的出现为“存史”提供了较理想的体裁。但在叙述性史书体裁方面,单一的章节体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总论分论体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代地方史体裁相对单调的不足但它本身存在的结构易陷于僵化、叙事长于排列史料而短于综合分析等不足,又影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在强调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是否也应提倡社会化?既然对新中国成立后地方50多年历史进程的反思,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反思,就应有与此相适应的当代地方史编纂的多种形式。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的需要是发明创造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当代地方史研究者应不囿于原有体裁的成规,根据现实的需要,结合历史科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大胆的探索,以创造出更有利于当代地方史编纂的新体裁。对于新体裁,只要它能如实客观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能充分展示作者基于科学分析的历史认识,就应予以肯定。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发展,历史编纂学当然也要发展,它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就是社会的现实需要。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的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

史书体裁作为形式,最终由史书的内容决定并为内容服务。内容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体裁作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内容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地方史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社会分工进一步复杂化、专业化,新的社会部门不断出现,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社会活动的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无论从哪个层面、哪个角度考察当代地方史,都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这些变化,对当代史编纂体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前所述,章节体对专业技术性强、内部构成复杂的当代地方史内容的表述已经显示出某种不适应,总论分论体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能较好地反映这些新内容的较理想、较科学的史书体裁尚未出现。所以,探索适应当代地方史内容新变化需要的新体裁,仍是当代地方史研究者面临的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另一方面,目前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极需加强对体裁选择的指导。地方史的编纂主要是由地方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的,而编研队伍中,人员来自四方,由于知识的限制,史学素养参差不齐,对史书的特点、编纂原则的理解也有较大差异。由于在编纂实践中对体裁的选择重视不够,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有的地方,大体相同的内容,同时编几本史书,却缺乏体裁选择的意识,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是文化领域的重复建设,而且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可见,当代地方史编纂,需要加强史学理论及历史编纂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尤其是体裁选择的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当代地方史的体裁。提倡史书体裁的社会化,是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着眼现实对当代地方史研究的多种需要,创造为现实服务、具有当代特色的史书体裁,而不是否定科学化、规范化。两者互为条件,不可偏废。如果片面强调当代地方史体裁的社会化而忽视科学化、规范化,则不但使当代地方史的编纂步入无序、混乱状态,有损于当代地方史研究的整体水平,而且可能使编纂出来的成果与志书、纪实文学作品等无法区别而丧失了史著的学科特性,使史书的作用无从发挥。

实现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规范化,只要有关专门机构加强对此工作的指导,并积极促进编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就不难办到。而要使当代史编纂体裁社会化、多样化,以满足当代社会现实的需要,则必须进行体裁创新。

对史书体裁的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的呼声甚高。但体裁的创新毕竟不是易事,它需要相当的史学理论修养,更需要丰富的编史实践经验。罗尔纲先生著《太平天国史》创造出一种综合体裁,就进行了长达17年的探索。可见,任何一种体裁都不是通过理论探讨直接形成的,而是在编纂实践中产生的。但是,理论思考能为实践探索提供指导,使实践探索少走弯路。所以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的创新,首先应从传统体裁中继承合理成分,创新总离不开合理的继承。从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规律看,体裁的进步,都是在吸取原有体裁长处的基础上取得的,纪事本末体、章节体的出现莫不如此。中国史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体裁,各种体裁都有它的长处,都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承其中合理的、富于生命力的成分,可以为体裁的创新提供丰富的渊源。其次,新的体裁应当是多样的,真正实现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的多样化。当代地方史的体裁应根据不同的史学研究目的,不同的读者对象,将当代地方史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当代地方史编纂体裁应该多样化,且各种体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当代地方史研究的社会功能。再次,当代地方史工作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新体裁应反映当代地方史的新内容,当前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当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大大拓宽社会活动的领域,而且使社会实践的专业化、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当代地方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历史出身的要掌握现代科技的基本常识和相关基本原理;搞技术出身的要加强史学理论修养,掌握史书的基本特点和编纂的基本原则。没有两者的有机结合,不可能创造出如实地反映当代社会内容的科学体裁。

同类推荐
  • 元粉的奋斗

    元粉的奋斗

    自称张弘范后代的张元觉得自己没生在好时代,元粉无用武之地,只能宅在家中上网。一边要解决生计找女友,一边要洗白蒙元斗皇汉。人生无聊且忙碌,兴奋点在哪里?且看讽刺喜剧小说,一个元粉的网上网下奋斗史。大哉钱元!大汗保佑元粉!
  • 飞鹰

    飞鹰

    鹰!是一种凶猛的禽类,它感知敏锐、出手凌厉、喜欢自在翱翔。飞鹰!林少逸的代号!很难想象,一个不善言辞、略显迟钝的富家子弟,会成为一个特种兵,还当上了华夏军中王牌精锐飞鹰特战队的队长。林少逸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在休假之时因为意外为了救弟弟而死的他,会穿越到了平行空间的民国,成为了一个大地主的智障傻儿子。地主的儿子,家有良田千亩,半个县城的店铺,看似衣食无忧..可这是乱世,地主的身家也不保险啊!想要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想要过安乐无忧的日子,手中得拿着刀片子,身上得背着枪杆子,胆子要大,手段要辣,脑子还要好使..
  • 天都遗迹

    天都遗迹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红旗飘飘——红军与海原长征西征文献摘编;旧闻拾遗——沧桑岁月往事并不如烟的见证;风雨履痕——荣辱历劫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天都访古——海原古代地理文化考述;金石览胜——海原钟铭碑刻宗教文化展示。
  • 大秦之召唤人才

    大秦之召唤人才

    这是不一样的大秦,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打工者,穿越大秦乱世,获得系统召唤英杰,英杰乱入,刘邦,项羽,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组成战国七雄割据,看主角如何统一天下
  • 唐帆

    唐帆

    27万年后的一名1406岁人类,在人类文明毁灭的前夕,开启了逆向时光通道,意识体回到了2016年的申市,以封闭自身记忆为代价,寄生到高二学生李默的意识深处。在发现当前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工业时代之后,抢在时光隧道关闭前,带着李默的身体再次挤入,回到了贞观元年的御书房,人类文明的远航之帆在脑残少年猛烈的起床气流的推送下,缓缓起航...
热门推荐
  • 浪里白龙

    浪里白龙

    一个柔情反派的故事。(ps.为啥挑冷门的武侠来写?1.向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好作品致敬。2.媳妇儿爱看。)
  • 穿越十年遇见你王俊凯

    穿越十年遇见你王俊凯

    女主本来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屁孩,因为天天没幻想着能够长大,所以他在梦里穿越了,而且这一穿越就穿越到了十年之后……今年2013年9月25日,是女主的生日……却偏偏不幸穿越到了2023年9月25日……
  • 王俊凯,你是我最美的梦!

    王俊凯,你是我最美的梦!

    天在下雨,女孩颓废的淋着雨,雨水从她那美丽的脸颊顺流而下,头发上的雨水嘀嘀嗒嗒的滴下来,男孩在后面心疼的看着雪诺,看着她娇小的背影,大声喊着:“千雪诺,你为什么要这样,你知不知道你这样我会很伤心!”雪诺一愣,眼泪禁不住的往下流,“王俊凯,我想过千千万万种原因,我不相信你会那样做,可为什么,为什么那个人为什么是你啊?”雪诺竭尽全力地说着,“对不起!”王俊凯低下头,泪水流下来。“我不要对不起,王俊凯我恨你!”说着向前跑去,王俊凯看着那背影越来越远,直到看不到……
  • 不可欺朋友妻

    不可欺朋友妻

    梁锦添、周砚兵、钟一鸣三个人是发小,高中时期还义结金兰,步入社会后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模式。梁锦添是一名中学教师;周砚兵做了私营老板;钟一鸣走上了仕途。梁锦添在儿时曾经救过周砚兵的命,周砚兵土豪之后多次在钱财方面帮助梁锦添度过难关,然而周砚兵却与梁锦添的老婆黄焕产生了暧昧情绪,但最终良知未泯,双方守住了道德的底线。已有家室的钟一鸣与梁锦添的妹妹梁锦花(已婚)曾经青梅竹马,由于各自不和谐的婚姻让他们的情感再次泛起涟漪,他们的大爱无疆演绎了人间真情一幕……故事曲折波荡却符合人世情理,贴近大众的生活。小说中抓住民生关注的婚姻、教育、金融、官场、伦理、良知等方面弘扬了正能量。
  • 你欺骗了我

    你欺骗了我

    我这么向往你们,你们却这么让我失望,你们太黑暗,这现实太……
  • 冥王宠妃

    冥王宠妃

    有情相思尽,泪化相思草!她相思,就是相思草幻化而成的妖,一世只为追寻自己记忆中那双模糊的眸子,快快乐乐的生活是她最大的追求,可是事实却是她命格为凤,她不可能就这样毫无追求的活着。从成形的那一刻起,相思便决定了,她一定要找到她记忆中的那双眸子,可是千百年过去了,她一直都找不到,直到那个叫竹乐的男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中。“姑娘,你这样很容易受寒的!”只是一眼,相思便沦陷到了那一眼温柔中。岂知一开始便错了。明明知道和他结合就是一个错误,可是她还是愿意一错就错。大婚之夜,天劫降至,天火焚烧着整个竹府,到了那时,她才知道她错了,有的幸福真的不该抓在手里。相思看着那个让自己一眼就沦陷的眸子渐渐的变得模糊,她却无能为力。原本以为所有的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可是相思没有想到自己还有醒来的那一天,而且还是在自己熟悉的目光中醒来,只可惜却不是熟悉的那个人了,她远离妖界,跨越尘世,最终却来了冥界!翔宇,他是冥界最冷酷无情,高不可攀的冥界之主,千万年来,都是孤独一人,冥界后宫无后、无嫔、无妾,冥界众人都以为他有什么隐疾,只有一直跟着他的雷霆知道,他的心早已经遗落,他一直在等一个人,或是说一个妖。易阳,逍遥于世间的妖族之主,一直视女人如毒药避而远之,在遇见相思的那一刻,他就更加确定了,女人是毒药,因为只需一眼,他便中毒了,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连她的面都没有见过就这样沦陷了。等真的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别人的妃了,真的就要这样放手吗?!不能!那怕她们之间存在的只是谎言,他也要将留在自己身边。轮回道上的相思泪流不出心田,命格为凤的她又该何去何从?此文不定时更新!
  • 那时的光

    那时的光

    “徐愿,我在你心里重要吗?”“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到别人碰一下我都觉的是抢。”少年皱着眉头,紧紧抱着怀里的小,生怕一个不留神就再也抓不到。“呵呵,那你可别爱上我,万一哪天不要你了,你都没地方哭。”怀里的她笑的很甜,似乎整个宇宙最闪的星。“在你眼里我连一百万都不值吗?”“安筱沂,你的心,狗吃了吗?”
  • 摸金传人

    摸金传人

    朱笑东,出身于典当世家的富二代,祖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摸金传人,原本混吃等死他却被未婚妻和发小联手推下了明熹宗的万人坑,他不甘坐以待毙,利用家传知识,九死一生,逃出墓穴……死里逃生的朱笑东人生发生巨变,他跋山涉水,堪舆定穴,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离奇遭遇,原始森林鏖战雪原狼,诡异神庙大战水鬼“苦拉”,皇陵盗墓惊现人面蜘蛛……朱笑东从此笑傲古玩市场,迎来刺激的人生。
  • 琉璃月玉

    琉璃月玉

    远古有一王,名曰大漠王,本名嬴羸。羸本是一平民子弟。无奈暴君昏庸残酷,不忍折磨,起兵伐之,四方相助而起,更有神女持一琉璃玉相助,可召阴兵百万。嬴羸势如破竹,乘胜追击,一举推翻朝政,自立新国,自命天子,号曰大漠王。然嬴羸即位不久,骄奢淫逸之状日渐严重,凡谏言者,皆以炮烙车裂刑之,人心惶惶。更贪图占有琉璃玉,神女失望之下,却不能杀,便毁琉璃,封嬴羸,立诅咒,百万雄师尽皆土灰,却不能长久,千年之后,待到琉璃月夜,却是嬴羸复活时。
  • 北斗神权

    北斗神权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此乃北斗七星,亦为北斗所辖七运。天运主生,善,喜;地运主死,恶,悲。凡人皆有七运,修行者亦有七劫。修道所遇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是为天劫。修魔所遇玉衡,开阳,摇光是为地劫。渡天劫升仙,渡地劫入魔,亘古不变!蜀中少年江古月误入道途,立志天地劫尽皆渡之。渡得天地七劫,执掌北斗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