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真空的逻辑困境
如果说,真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抽去空气的一种理想存在体,那么它是存在的,但这样的存在体是什么?真空如果是一种存在体的话,那它就绝对不是纯粹的空间,或者纯粹的时空。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并没有明确给出真空的含义,或者说,没有清晰真空是什么,换一种说法,爱因斯坦还没有踏进一条死胡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应用真空一词,也明确真空是指什么,一种抽去空气的理想存在体。可是,这种理想的存在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吗?即使我们真的可以把空气完全抽去,一个空气分子也没有,这个理想存在体就是真空了吗?一种纯粹的空间或者纯粹的时空吗?爱因斯坦否定以太,不就是肯定这样一种存在体吗。然而,这样一种存在体却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我们就将陷入思辨的逻辑困境。两种互相矛盾的观念,犹如中国的矛盾一词来源的那个典故一样,两者之中必然有一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存在的。我们的物理学在研究电场、磁场与电磁场的时候,提出了无限延伸的观念,也就是说电场、磁场与电磁场是无限延伸的,在没有其它存在体干扰的情况下,它们将充满整个宇宙。即使存在其它存在体的干扰,它们也以另一种极限连续的方式充满整个宇宙,尽管会被以太或者其它存在体的名称占据着。场的无限延伸显然与真空是两种互相矛盾的观念,由此可以判断它们两者中必然有一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存在的。
时空场理论作为逻辑依据,真空必然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纯粹的空间或者纯粹的时空是不存在的。而从无限、有限与极限的观念中,我们同样可以判断真空是不存在的,无论从何种角度,只要遵循思辨逻辑的检验,真空都是不存在的,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体。如果真空一旦存在,那么实体的关联就必然出现隔断,宇宙中的表象实体之间的连续就出现了断裂。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宇宙的连续就是不连续的,任何两个有质量中心的表象实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难以存在,宇宙的本质就会陷入无法调和的逻辑困境中,而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实体的空间属性是如此明确、清晰,清晰到我们不用去论证。然而即使这样,实体的空间属性,我们仍然要去研究,通过思辨逻辑检验它是否存在。空间、时间与能量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它们具有不同的趋向,是构成宇宙的三种原始的趋向肢体。质量的产生让宇宙变得可见,变得相差悬殊,但它们仍然是同质的,在原始本质上是相同的。
我们曾经多次提及时空场是宇宙的统一机制,也在多处否定纯粹的时间、纯粹的空间、纯粹的时空或者纯粹的能量等的存在,但我们仍然再次提及,因为我们的常识往往形成一种思维惯性,犹如某种既得利益或者某种传统,具有强大的思维惯性,往往阻碍着人们认识世界,并且影响着人们作出符合真实的判断,进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千千万万人的现实利益,甚至是人们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不得不对我们所谓的常识要保持思辨逻辑的检验,并不能因为长期的活动沉淀,我们就完全接受它的引导,更不对它作出思辨逻辑的检验。尽管我们无法时时对常识保持思辨逻辑的检验,但必须依据我们自身的能力要时常对常识进行逻辑的检验,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导。
真空是一个被误解了的概念,或者是一个错误的语词,亦或是不存在的影象存在。总之,如果把真空理解为一种纯粹的空间或者纯粹的时空,那么它就是不存在的,只能是影响存在的范畴。如果把它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被抽去空气的理想存在体,那么它的语词就要作出特定的理解,犹如锄菜的特定用词,否则就是错误的。但不管何种理解,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广义相对论在真实层面是不成立的,可以把它理解为对时空趋向肢体的探索,但纯粹的时空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广义相对论理解为真实的,可以把它理解为数学一类的思觉抽象,和狭义相对论是不同的。广义相对论的逻辑前提在真实中是不成立的,狭义相对论的逻辑前提要具有求实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尽管牛顿力学的质点概念犹如广义相对论的逻辑前提,但它与表象实体的属性具有严密的对应,和狭义相对论的逻辑前提一样具有求实精神的意义与价值,遵循求实精神的引导而创造的理论体系。
真空不是纯粹的空间,纯粹的空间是不存在的,纯粹时间或者能量也都是不存在的,我们感知的时间、空间与能量都是表象实体所具有的形态的变迁,都是形态的变化,而不是纯粹的时间,空间与能量。它们在原始层面都是以时空场形态存在的,即使质量,也是时空场的一种表象形态,尽管它具有了独立属性,吸聚属性的极限质变,相对属性的衍生,但它们仍然是同质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