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了,夭夭的生活拨回了另一个轨道。校园里,玉兰树下的语文课轻松活泼,下课后,学生们总是用各色吃食诱惑她。严肃的老教师们依然对夭夭不满,仿佛夭夭纵容学生直呼自己的名字损坏的不仅是夭夭的形象,更是败坏了他们整体的师德光辉。夭夭惹不起,尽量避免撞到这些人眼皮底下。
平静的小打小闹的小日子被一张突如其来的明信片激起圈圈荡荡的涟漪。画面上,一个男生站在一排排小信箱前若有所思,信箱上标着日期:2015、2016、2017……旁边有醒目的四个大字:“寄给未来。”夭夭疑惑地看着上面絮絮的话语:“猫的天空之城是一方宁静的港湾,她的舒缓洗尽了旅途的红尘,她的慵懒让人感觉到家的气息。柜台下密密麻麻垒起来的书让人狂喜而踏实,绿植边小小的石井盛着满满的童趣。我多么想拥有自己的天空之城啊!”夭夭看得更加诧异了,这明明是自己的心声。翻过来细看图片,这个背影好熟悉,在哪里见过,是……夭夭覆过来找署名,果然,是卡通恐龙!夭夭不知道卡通恐龙为什么寄来这么一封明信片,她也没那个兴致多想。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待得时间太长了,不免对外界有了免疫,很少有事情能够闯得进来,不需要刻意,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这薄薄的纸片儿很快就被遗忘在角落里了。
第二张是敦煌的飞天,沙漠中难以置信的温柔,圆润而轻盈的体态,华丽而端庄的容颜,朱唇未启,夭夭却清清楚楚看到有虔诚的人膜拜在她的脚下。“敦煌的飞天如同黄昏下的沙漠,月牙泉没有吸引我,这里的沙漠却迷住了我。起起伏伏的曲线,光滑温柔,是沉睡的女神;泛着金色光泽的沙子细腻温暖,饱含着阳光的温度,躺在上面就不想起来了。我在空中见到飞天的舞姿,几欲着魔。”看到这里,夭夭莞尔。
果然,第三张就是草原策马的豪爽英姿。在剽悍俊美的马儿身上尽情挥舞着深蓝色的袍子,在天地一线的广阔草原上纵横驰骋,顿感心胸开阔,感觉人也高大磨砺了许多,似乎没有那么孩子气了。旁边附着的是一首歌词: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灰姑娘与王子、佳人与才子,激荡人心的歌词,琼瑶笔下才能实现的浪漫唯美,永远也不适合夭夭。
寄舟的明信片没有规律,夸张的时候,一天好几张,最少的时候过了整整一周才收到下一张。林林总总的,学期末的时候,夭夭翻箱倒柜了一天,把以前的明信片从角落里都找了出来,按时间顺序放好,竟有50多张了。有的时候,寄舟还会邮来照片,其中有一张他在野外拢火取暖的时候烧着了头发,不得已剪了个板寸,极短极短的,连眉毛都焦了一小截儿,特地把自己的新造型拍下来,说要留个纪念。拿着照片,夭夭好像闻到了头发烧焦的味道,笑得前仰后合。那些日子,收明信片、看照片上寄舟各种荒唐的样子成了夭夭白开水生活里一抹浅浅的色彩,一杯开始调制的鸡尾酒。不知不觉地,夭夭的生活多了一份期盼。没有明信片的日子,夭夭就多少有些心绪不宁,像少了一剂维生素,她对这种情绪也多少有些觉察,刻意不去问自己在期盼着什么。可是她还是每天早晚查看两遍信箱。
日子过得好快,眼前又是另一个长假。夭夭心中很踟蹰,寄舟早就问过自己出游计划,但夭夭从来没有回信。57封信,夭夭从来没有回过。一个烂熟于心的电话号码,夭夭从来没有拨打过,但是,夭夭心底最深处的柔软早已在纷纷扬扬的明信片中被触动了。只是,感情与理智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长久以来夭夭一直渴望有个依靠,自小由来的冷傲却让她不由得将所有的异性拒之千里之外。夭夭没有去想这是为什么,却被这种斗争拖累得烦恼不已。更多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一个人的冷傲,但是这次,这个寄舟的耐心和坚持是以前不曾遇到过的。
斗争的结果,折中。夭夭没有回信,也没有打电话,去了寄舟最后一封明信片上的地址。这很残忍,明信片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前的事了,但这就是夭夭,她宁可失去也不想让自己看上去很迫不及待。她这样说服自己,看两个人有没有缘分。如果有,自然能见面;如果没有,夭夭也不知道要怎样。不管怎样,她绝不愿意主动向一个男生示好。
夭夭偏好曲径通幽,不论在哪里,见识过那些闻名遐迩的壮丽景观后总是往偏远的地方去。夭夭认为,太多的游人会让一个地方生出或多或少的作秀心理,一位老妇穿着传统服饰,摇着吱吱呀呀的纺车,热情地招呼游人:“过来试试,只要一块钱。”夭夭总觉得这样的情节让人哭笑不得。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人也好物也好,都会失血,就像博物馆。夭夭只去过一次博物馆,那里的器具华丽而苍白,就像离开大地母亲的安泰。夭夭受不了那种冰冷和它们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再也没有了心思。夭夭不怕当地人好奇的目光,夭夭对自己的亲和力相当有信心,不管在哪里她身边总能很快围过来一群小孩子,当地人也乐意拿出佳肴款待她。
黄果树附近有很多很有特色的地方,夭夭坐上最破旧的发车次数最少的一趟车,随遇而安地到了一处苗寨。时近黄昏,暗红色的吊脚楼板壁泛着炉火般柔和的色泽,像是家传古铜器的色彩,顺着山势层层叠叠铺排开来。袅袅的炊烟氤氲着,隔出一个红尘外的清净所。踏上湿润厚实的青石板路,一种沉静从脚底升起,一路上的颠簸被沙沙点头的翠竹抖落而尽,好一个清净的所在。
一头在路边啃食野草的牛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夭夭,那么大的眼睛,温润而柔情,嘴唇粉红而潮湿。夭夭跟它比赛,也站在那里不动,定定地看着。过了一会儿,牛失去了兴趣,摇晃一下脑袋,脖子上的铜铃丁零当啷一阵脆响,昂着头,不紧不慢地继续走自己的路。
夭夭随性起卧,悠悠达达地叩响了每一条小巷,只记得清风和流水,忘记了时光和都市。偶尔,心中也隐隐有了期盼,希望,在下一个路口、在下一个转弯,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眼帘。只不过,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会被夭夭扼杀在萌芽状态。
过不久就是当地的“吃新节”,夭夭早早借好了一身行头。她不会芦笙也不会跳舞,但她熟悉当地人的好客,知道那是一种热情的释放、一种真性情的流露,没有人会计较歌喉和舞姿。她随着大家的脚步尽情地蹦啊跳啊,不优雅没关系,不登大雅之堂也没关系,只要放纵自己,热烈地旋转。不对,再转一次,再转一次,一个梦幻般的转身,阳光般的笑容绽放在眼前。
这趟出游,夭夭的相机中多了好多灿烂的笑容。第一次,夭夭的照片多过景色的照片。第一次,夭夭体会到两人同行的快乐。第一次,夭夭感受到有人呵护的安心。第一次,夭夭在火车上不需要用书和音乐计算时间。寄舟和夭夭一起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