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都是由汗水来铸成。能吃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中龙凤。富人在起步的时候,很多都是白手起家。同样的起点和实力,拼的就是坚持和努力。谁愿意吃苦,谁就能获得更多财富。天道酬勤,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成功。
财富是“干”出来的
富人与穷人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付诸行动。这是他们的致富方法,也是他们的发财秘密。
财富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世界富翁比尔·盖茨说:“刚从学校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金,更不会成为哪个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至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财富是靠自己挣的,只有努力去“干”,才能拥有。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梦想,有的还有自己的发财计划,但是却迟迟地没有去做的行动。一些年轻人经常以“我手头资金不足”“我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没有人带着我去闯”等理由来解释自己没有行动的原因,但是,就在这些理由之间,他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行动机会。
立即行动的习惯
拿破仑曾经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富人从有理财想法的那一刻起,就努力把想法付诸行动。虽然开始的时候只是小打小闹,虽然刚入行时要多次碰壁,但仍然敢于行动,绝不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畏足不前。
美国亿万富豪、世界营销大师克里曼特·斯通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他在每一次遇到困难时,总是不断地鼓励自己:“尝试去做一件对自己只有益处,而无任何伤害的事时,就应该勇敢一些,而且应该立刻行动。”这种“立刻行动”的思想贯穿了斯通艰苦创业的一生,也给他带来了上亿的财富。
1902年5月4日,斯通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贫民区。童年时,斯通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为了应付艰难的生活,斯通经常去卖报赚钱,以维持生计。
斯通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她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投资于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公司。后来,她成为这家小公司的保险推销员。
初中毕业的时候,斯通在母亲的鼓励下,决定利用暑假,为保险公司推销保单。当斯通真正要面对客户时,他非常紧张。他在脑子里不断地设想:“如果客户不愿意听我推销怎么办?”“如果我被拒绝了怎么办?”斯通在客户的大楼前徘徊不前,不断地鼓起勇气,又不断地后退回来。
捱了好久,斯通才渐渐地下定了决心。他知道,如果总是这样不敢进去的话,那么就总是迈不出第一步。如果第一天不敢去拜访客户,那么可能整个暑假都不敢走近客户。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尝试去做一件对自己只有益处,而无任何伤害的事时,就应该勇敢一些,而且应该立刻行动。”他甚至想到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我被踢出来,我就像当年卖报纸那样,再一次壮着胆进去!”
斯通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客户,他让自己跑起来,行动起来,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一幢幢的办公楼之间,不让自己有犹豫和害怕的时间。这一天,他几乎跑遍整个商业区,终于争取到了两位客户。
有了第一批客户,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斯通的保险业务从此开始了新的旅程。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斯通说话辞不达意,说出了很多客户不爱听的废话,但是,随着推销次数的增多,斯通的推销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他有了自己的推销方法和模式。
有了开始,就要继续“干”下去
企业家丘水汉说:“不论想法如何绝妙,只会空想而不付诸实施,等于没想一样。不做出来让人瞧瞧,谁也不会去注意你的高妙想法。”
20岁时,斯通创办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取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虽然公司开业的时候,只有他自己一个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他的业务能力和多年来的信誉,居然迎来了50多位客户的投保。斯通对自己有了信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斯通尽自己的努力来让客户满意,他的业务越来越好,有时候居然在一天之内能推销出120多份保单。这对于当时的保险业务员来说,是非常精彩的推销业绩。
36岁时,斯通已成为一名百万富翁。1990年,斯通创办的公司营业总额达2.13亿美元,公司拥有5000位保险推销员。
斯通身兼三职,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阿波特公司的董事、霍斯恩公司的董事长。斯通一生都从事推销,既推销保险,也推销信念和成功的方法。他与人合作出版《以积极的精神态度获得成功》一书,发行25万册。1962年,他又出版畅销书《永不失败的成功之道》。后来,他买下霍斯恩出版公司,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斯通从创业之初到创业成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他迈出了第一步。他在迈第一步的时候,也有过担心,有过害怕,有过犹豫和恐惧,但是,他最终克服了它。他的事业便在一步一步的努力中发展壮大了。如果斯通从一开始就只敢想不敢做,不敢走出那一步,那么,他的事业或许也就只是一幅空中楼阁,成不了现实。
挣钱从打工开始
如果将巧取豪夺排除在外,世人积累财富便只有三种主要的途径:打工、创业和投资。对于有钱人来说,创业和投资当然是用钱生钱更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白手起家、家境一般的人,打工则是挣钱的直接方法。
很多富人在读书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挣钱和打工经历。这些通过假日挣钱的经历,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增加了收入,为他们日后挣更多的钱做了预演。
“打工皇帝”韦尔奇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号称是“打工皇帝”。他从年少时起就开始打工,工作后也成为打工一族,尽其所能为公司谋划。
杰克·韦尔奇在读书期间,就经常利用节假日去打工挣钱。很小的时候,韦尔奇的父亲就鼓励他到肯伍德乡村俱乐部去当一名球童。上了塞勒姆高中以后,韦尔奇仍然经常寻找可以当球童的机会。
每到星期六的上午,韦尔奇就会和小伙伴们在绿草坪公墓大门外的马路沿上坐着,等待某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用车载他们上车,去几英里外的高尔夫球场当球童。有时候,他们坐在绿草如茵的小山上,等着球童的主管“雅士”思威尼喊他们的名字。当思威尼将球杆袋从球童小屋里取出来,然后叫球童的名字时,球童就会马上丢下手中的扑克或者是摔跤比赛,去看自己有什么任务。
当球童可以得到一些小费,小费的多少由打球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支付。当时,小费一般都给得很少,每18洞,只能得到1.5美元。
韦尔奇喜欢当球童这种打工方式,因为这个既给他带来了赚钱的机会,也让他学会了打高尔夫球。每周星期一上午,高尔夫球场的工人们都会修缮场地,这时,球童们就可以用捡到的高尔夫球和粘补好的坏球杆,自己也打上18洞。在当球童的过程中,韦尔奇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他看着那些生活相当优裕的生意人谈论生意,还观察他们彼此如何相处。
打工学得经验
韦尔奇还做过其他一些工作。他送过《塞勒姆晚间新闻》,还在假期的时候到本地的邮局干活。在年少时的打工生活中,有两次经历是韦尔奇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玩具厂,另一次是卖鞋。
韦尔奇曾经在暑假时,到塞勒姆的帕克兄弟玩具厂操作钻床。他的工作是拿一小块软木塞,用脚踩踏板,在软木塞中间钻一个洞,然后再把软木塞扔进一个纸板做的大圆桶里。每天都要做好几千个。韦尔奇总是希望在领班来将盛木塞的大桶倒空之前,尽量将桶底填满。但是,这种想法很少能成功。韦尔奇因此感到非常沮丧,每次回家都感到头疼。
韦尔奇的这份工作坚持了不到3个星期,但是从中得到的一个深刻教训:有时候,人们需要去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情。
有3年时间,韦尔奇在艾塞克斯街上的索姆·麦肯商店卖鞋。每卖掉一双普通鞋,可以得到7美分。如果能卖掉一些滞销的鞋,就可以得到25美分或50美分。那个时候,为了得到这额外的25美分,韦尔奇总要向顾客推荐这种鞋,并请求他们试穿。
在这次工作中,韦尔奇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他给人们拿来各种样式的鞋子,井井有条地依次放好,然后让他们试鞋。如果顾客们不喜欢某种款式的鞋,韦尔奇会努力为他们挑选一双更满意的鞋。
从这份工作中,韦尔奇学到了一条很重要的生意经:一切为了做成买卖。他珍惜每一个顾客,不想让任何一个顾客没买到鞋就离开商店。
靠打工致富
少年时的打工生活磨炼了韦尔奇的性格,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经历,并为他提供了一些财富。正是在这种边读书、边工作的生活中,韦尔奇的学识和社会经历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他对经济和管理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拥有了搏击市场的力量。
1981年4月1日,正式成为GE第八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位整整20年。
韦尔奇接管GE后,对公司的业务范围、规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变革,提出了GE企业“不是全球第一第二,就改革、出售或关闭”的口号,重新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杰克·韦尔奇将电子商务作为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推行,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全球发展电子商务的楷模。
由于韦尔奇的努力,GE顶住了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受到的来自日本等国的竞争压力,保持了平稳和快速的增长。韦尔奇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头号的管理家,沃顿商业学校的迈克尔·犹赛姆教授说:“他进行的改革、他的口号和他的韦尔奇主义,已经成为美国这个商业帝国的通用法则。”
韦尔奇可以说是打工致富的传奇。他不但为个人积聚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也为通用电气公司的财富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81年,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的CEO的第一年,该公司收入大约为268亿美元,而2000年则将近1300亿美元;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时,公司市值大约为140亿美元,到2002年时,市值已高达4900亿美元。
在韦尔奇的成功历程中,不管是少年时的韦尔奇,还是中年时的韦尔奇,都是以打工的方式来挣钱的。他从打工生活中,感受到挣钱的乐趣,干事业的乐趣,生活的乐趣。
苦累是家常便饭
不怕苦和累,是很多富人白手起家的秘密之一,但是很多人却不愿意相信它。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人们看到富人们光鲜照人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他们在致富途中经历的辛劳与苦累。在奋斗的过程中,苦累是家常便饭。尤其是那些由白手起家致富的富人,他们的财富中,凝聚了他们的辛劳和磨难。
日本“重建大王”坪内寿夫说:“只要肯做,任何事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去做,就说做不到。首先除去这种心理。一旦努力作为,七成以内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
采购业务一肩挑
一个普通女工,经过了18年的艰辛创业而成为亿万女富豪,赚到了6亿资产。她的财富没有哪一分不是由泪水浸透的,但是,她却依然乐此不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人这一生不是只为了吃穿二字,做生意已成了我的爱好。”
她就是四川省敦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裘丽蓉。
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裘丽蓉就是凭着一股执着的信念,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才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出自已的天地。
1986年,裘丽蓉在成都的一家衬衫厂当工人,设计、裁剪和缝纫样样全能。但是我们厂只生产男式衬衫,她的才能只能在工友身上施展。那时候她就想如果能有个天地让她自己去支配,那该多好!
改革开放后,她辞了职。辞职容易创业难,创业不仅需要资金和市场,还要会管理,而她一样条件也不具备。她拿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的10万元钱,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厂。买不起缝纫机,她就让工人们自带;没钱请人,厂长、技术员、业务员、采购员甚至保安,她全都一肩挑。可到底是个女人啊,一到晚上守夜她就吓得不行,只好带着两岁半的女儿去壮胆。
哪个环节需要原料,她跨上自行车就去采购,从成都的东门奔到西门,再由西门拐到南门。有时候刚刚买了东西送到厂里,工人们就又叫起来:“厂长,这种原料没有了。”她一听就着急,不能窝工啊,马上骑着车子再往外跑。有一天正骑着自行车,她就突然昏倒在了街上,醒来看见好多人围观。裘丽蓉想:“我今天怎么了?”她坐在地上琢磨半天,才记起自己跑了一整天还没吃一口饭哩。
千方百计赢得顾客
生产难,销售更难。第一批产品出来后,裘丽蓉自己跑到大商场去推销。改革开放之初,销售商的观念还没有变换过来,他们一听是民营企业生产的货物,大多都不愿意进货,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拿走!”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顺利上架,裘丽蓉不厌其烦地向销售商推荐:“你看看我的产品样式,先给挂上3天,如果3天之内没有销路你退给我。”销售商们终于同意了,把她的衣服挂在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裘丽蓉又去找服务员商量,请他们把她的产品挂得稍微显眼一点。她甚至一个商场一个商场地跑着帮他们卖,希望自己设计的产品能得到顾客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