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论今”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当时在魏国的孙膑受到同僚庞涓的不断迫害,后来被齐国使臣救回到齐国。齐国使臣非常敬重孙膑,并将他引见给齐国的大将军田忌。田忌经常向孙膑请教兵法,对他也是敬重有加。当时的齐国非常流行赛马。从国王到大臣,都以赛马为乐,并以重金赌输赢。田忌多次与国王及其他大臣赌输赢,但每次都输。有一天,田忌赛马又输了,回家后闷闷不乐。孙膑安慰他说:“下次有机会带我到马场看看,也许我能帮你。”
这一天又举行了一次赛马,孙膑跟着田忌来到赛马场。孙膑了解了一下赛马规则,根据奔跑的速度马被分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装饰不同,各家的马依等次比赛,比赛为三赛二胜制。孙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田忌的赛马与别人的马实力相差并不远,只是使用策略不当。孙膑告诉田忌:“大将军,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听后非常高兴,随即以千金作赌注约请国王与他赛马。国王在赛马中从没输过,所以欣然答应了田忌的邀请。
比赛中,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等马对齐王有绝对优势的上等马,再用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等马、中等马对付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最后赢得了比赛。从未输过比赛的齐王此时非常惊讶。田忌这时告诉齐王,他能够取得胜利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马,而是调整了赛马出场次序。齐王恍然大悟,立刻把孙膑召入王宫。后来,国王任命孙膑为军师,指挥全国的军队。从此,孙膑协助田忌,改善齐军的作战方法,齐军在与别国军队的战争中因此屡屡取胜。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反映的就是我们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点睛释义”
比较优势溯源
比较优势的研究最早追溯至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或称绝对成本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均有其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优势,若各国都按照其绝对的优势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交换产品,能有效地利用各自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贸易各国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福利。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低层次自然禀赋差异的国际分工。亚当·斯密虽然证明了贸易对参与国双方都有利,但其前提是贸易国出口的产品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这无法解释当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生的大量双向贸易。这一难题由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给出了合理解释。
一般来说,人们将大卫·李嘉图对国际贸易模式的研究看作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就是不同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出口在生产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在生产率方面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全面融入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农民与牧牛人一个星期都需要工作20个小时。如果农民能用20个小时生产1千克牛肉,10个小时生产1千克土豆,而牧牛人用1个小时就能生产1千克牛肉,用8小时就能生产1千克土豆。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农民每天只能生产并消费1千克土豆和0.5千克牛肉,而牧牛人每天只能生产并消费1.25千克土豆和10千克牛肉。如果通过交换的话,农民可以把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种土豆上,牧牛人把全部时间用在养牛上。如果牧牛人用1.5千克牛肉来交换农民的0.5千克土豆,那么农民有1.5千克土豆和1.5千克牛肉,而牧牛人就会有1.5千克土豆10.5千克牛肉。通过贸易活动,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为何会这样呢?虽然牧牛人不论种土豆或是养牛都对农民有绝对优势,但是他生产1千克土豆花费的时间本来可以生产出8千克牛肉。也就是说,牧牛人1千克土豆的机会成本是8千克牛肉;而相应的农民1千克土豆的机会成本是0.5千克牛肉。如果农民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用牛肉来衡量,是要低于牧牛人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的。这就是农民对牧牛人生产土豆的比较优势;反之,牧牛人有生产牛肉的比较优势。而如果通过贸易,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最后双方的生活也就改善了。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面对一个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强大的国家或个人,最聪明的做法不是四面出击,处处都要表现出强势,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及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反之,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的个人或是国家也大可不必怨天尤人。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所占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占据所有领域,一定会给别人留出介入的空间。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一样可以做到最好。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相对不足,而劳动力相对过剩,所以我们应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生产大量出口产品,进行国际间的贸易,实现大规模的“资源转化”。以本国的低位资源换取国外的高位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工业化。
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不利于大量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要继续发挥传统的以要素禀赋和比较成本为核心的比较优势,可以为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积累资金和技术,培养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为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逐步升级打下基础。
我们在宏观上要想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需要继续发挥传统的比较优势。宏观层次上的资源利用不足,以及资源利用过度都是经济缺乏效率的表现。目前,我国的剩余劳动力相对过多,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有众多剩余劳动力。我国与世界上的多数国家相比,资金技术相对稀缺,成本相对较高,而劳动力相对充裕,成本较低,而一国的竞争力又与商品及劳务的成本密切相关,过早地放弃我国以生产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出口是欲速不达的选择。此外,放弃传统的比较优势会使我国的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国际贸易。在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价格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所以,我们要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我国产业的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达到控制产品的出口价格,以扩大出口量,发挥其比较优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