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论今”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为4.85英尺。为什么会采用这个标准呢?这是由马车的轮距决定的。早期的铁路大多是由建造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4.85英尺正是当时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而电车的轮距标准又沿用了当时的马车轮距标准。当时,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为4.85英尺,如果马车用其他的轮距,那它很难在路上行驶。而这些4.85英尺的辙迹是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当时整个欧洲的长途老路都是罗马人为了行军打仗,为其军队所铺设的,4.85英尺正好是一辆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其他轮距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它的轮子很快被挤坏。罗马人之所以4.85英尺为战车的轮距宽度,是因为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刚好是4.85英尺。这就是为何铁路的宽度由马屁股决定了。
人们一旦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会在以后为这个选择付出加倍的努力,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这就是路径依赖。
“点睛释义”
路径依赖的经济学分析
路径依赖起源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制度变迁被视为制度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即效率更高的新制度代替效率较低的旧制度的过程。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具体分为五个步骤:一是形成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二是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方案;三是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四是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五是两个集团共同起作用去实现制度变迁。制度变迁还受到宪政秩序、意识形态,以及现存的制度安排和产权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存在旧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变迁轨迹或路径依赖的影响。
路径依赖效应认为,旧制度的创设和建立,同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样就会出现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选择的制度变迁的轨迹依赖现象,使人们更加重视初始制度的选择,从而使长期的制度变迁步入良性循环;随着旧的制度的成长而伴生依附旧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和政治组织,他们不顾组织无效和大量外在利润存在这一制度不均衡事实,进一步强化现存制度和阻碍制度的创新,从而使这种无效制度持续下去,使经济增长长期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
路径依赖可以解释我们所观察的组织形式的演进。多重的、同等效率的结果可能大量存在,并且路径依赖——由文化或者政治制度,抑或是混沌的随机事件所决定的路径可能决定了我们在众多同样有效结果中的最终选择。或者,路径依赖可能使本来令人满意的结构后来变得并不是有效率的,但这种无效率的情况仍然不值得改变。这样,路径依赖可能产生一种社会不能消除的无效率的结构。
路径依赖的三种情形
路径依赖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一是弱度路径依赖。路径依赖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存的制度以特定形式存在。我们以民营经济为例,在民营经济的浙江模式(个体私人为主)和珠江模式(引进外资为主)中,我们很难判断哪种模式更有效率。一种制度并不一定比另外一种制度更有效率;可能每种制度都不错。如果两种制度功能一样好或者一样糟糕的话,路径依赖理论可以对最后的状态做出解释。初始的条件对于我们后来所处的位置并不具备有力的解释力。在两种制度之中做出选择,被选中的制度深植于社会环境之中。然而,就功能而言,被选中的制度与被舍弃的制度相比可能相差无几。要解释一种制度为什么发展到今天的模式,必须借助路径依赖理论。
二是中度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第二种形式导向了无效率的路径。以这种形式代之以其他形式来做出决定,将朝着无效率的方向迈进。如果我们做决定时能够知道现在的结果的话,我们可能不会做出该项决定。由于旧制度建立已久,重建这套制度其实并不划算。面对这样的结果,也许我们只是懊悔,却从不打算为之改变而付出。
三是强度路径依赖。比如在两个地区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修建的是一条弯路,并在弯路周围布满了建筑。现在面临选择,可以舍弃弯路,重修一条直道。修建直路的整体收益大于总成本,总体成本包括修建新路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然而,最后并没有选择重建。那么在选择道路时,是否有特定的内生特征妨碍了后来的重建?这就是信息和公共选择妨碍了系统的变革。信息或公共选择的障碍可能会引起强度路径依赖。当一种制度沿着一条路径而非其他路径向前发展时,它会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体系。同时,也会对当时没有选择的路径可能形成的制度产生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如果一个社会不去考虑其他路径是因为它缺乏另外的路径所具有的词汇、概念或者信仰,那么这个社会就不能有意识地选择返回两条路径的分岔点,或者选择直接到另一条道路上去。这就如同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信息掌握或者其他因素的制约,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考虑到利用市场经济来促进我国的资源配置。
路径依赖理论的现实意义
路径依赖理论对于处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来说显然具有现实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代,而整个过程就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一种体制形成以后,会形成在现存体制中有既得利益的利益集团。他们为想方设法巩固现有制度,阻碍变革的进程,哪怕新的体制具有更高的效率。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他们被迫接受了进一步改革,也会力求使变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初始的改革倾向于为后续的改革划定范围。
因此,当我们要做出任何一项改革决策时,需要慎之又慎,不仅要考虑将要采取的决策可能带来的直接效果,还要研究它的长远影响,要随时观察分析改革是否采取了错误的路径。如果发现路径出现了偏差,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将其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免出现积重难返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