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7500000017

第17章 雕塑艺术(4)

五、装饰雕塑

能体现这一时代精神特征并和广大群众在精神上保持较多联系的,是被称作案头摆设的小型装饰雕刻。从制作材料可分为木雕、泥塑、陶瓷塑、砖雕、竹雕、玉石雕、骨角牙雕和果核雕等多种。其中如福建德化窑的瓷塑:广东石湾密的陶塑,江苏嘉定、南京的刻竹,闽南、粤細麵木雕,无锡、苏州、天津的泥塑等,都有出色成就和独特风格。这类小型雕塑品具有朴素大方、明朗健康、单纯简洁而耐持久观赏的特点。从题材内容上看,虽然有些是取材于宗教的,如观音菩萨、罗汉、达摩、寿星、八仙之类,但它是作群众所熟悉喜爱的带有传奇色彩或具有某种优良品性和神异力量的艺术典型而加以再创造的。更大量的则是取材于当时广为流行的小说、戏曲或者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不少是来自群众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它们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现代雕塑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已处于衰落时期,民间小型雕塑虽很繁荣,但未能成为主流。辛亥革命时期,即有責年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雕塑。五·四运动前后到30年代,又有更多的美术青年先后赴加拿大、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学习離塑。他们归国以后,举行的雕塑作品展览,促进了中国架上雕塑的发展。他们大多从事艺术教育,成为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中国艺术院校的雕塑教学始于1920年,其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设立雕塑科,之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相继设立雕塑系、科。比较大的创作有为纪念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家塑制的纪念像和设计抗日战争英雄纪念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雕塑创作又有巨大发展,各美术院校普遍建立雕塑系,并选派留学生、研究生到前苏联学习。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于50年代和60年代初举办两届雕塑研究班,1956年还成立了中国雕塑工厂。1958年4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为建设城市大型纪念碑雕塑创作提供了重要经验。1982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同年8月,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召开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学术会议,并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领导全国城市雕塑创作活动,雕塑创作活动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雕塑工作者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期间不顾艺术质量,滥造大型雕塑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造领袖像的两次教训,提出积极稳步的方针:制定规划,进行试点,陆续建造了一批城市雕塑,包括纪念碑雕塑、园林装饰雕塑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84年,已建立室外大型雕塑326座,其中大部分是1976年以后所创作的,对美化环境、改变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架上雕塑

20~40年代,在各种展览会上出现了较多的肖像作品,也有抒情性的作品与少量的浮雕。最早有留学美国、英国攻雕塑与油画的李铁夫,他与梁竹亭、陈锡钧都作过孙中山像。较早的肖像作品有:李金发的《蔡元培像》(1925),江小鹣的《马相伯像》、《胡文虎像》,张辰伯的《梁启超像》,潘玉良的《王济远像》,张充仁的《春》,廖新学的《少女》,滑田友的《陈散原像》,梁竹亭的《高剑父像》,王朝闻的浮雕《毛泽东像》等。抒情性作品有黄土水的《山地牧童》,张充仁的《春》雕塑,柳亚藩的《人类的悲哀》,金学成的《少女》雕塑,滑田友的《沉思》、《轰炸》,傅天仇的《抗战八年赞》、《暴风雨》,叶络、苏晖等的民间彩塑和滕白也、郑可等人的动物雕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架上雕塑创作有了新的发展。70年代以后,木、石、青铜等硬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在雕塑语言的探索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代表性作品有:袁晓岑的《母女学文化》(1951)、潘鹤的《艰苦岁月》、龙德辉的《觉醒》、郭其祥的《百万农奴站起来》(1960)、田金铎的《稻香千里》(石雕)、孙纪元的《草原民兵》、陈道坦的《大庆人》(1964)、刘焕章的《少女》(木雕)、王济达的《边防英雄》(1972)、唐大禧的《海的女儿》(石雕,1977)、张德蒂的《小达娃》(1979)、程亚男的《夏天》(木雕,1979)、田世信的《欢乐柱》(木雕,1982)、刘小岑的《家乡的河》、杨冬白的《饮水的熊》(石雕,984)等。在肖像雕塑方面,比较突出的作品有:王朝闻的《刘胡兰像》(1951,后来放大型纪念碑雕塑)、张松鹤的《鲁迅》(1974)、贺中令的《白山魂》(石雕,1984)、邢永川的《杨虎城将军》(石雕,1984)、钱绍武的《江丰》(石雕,1984)等。此外,还有周轻鼎、王合内、刘政德、周国桢、滕文金、郑于鹤等人创作的各类小型雕塑作品也有广泛的影响。

二、李金发:《邓仲元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缅怀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各地先后建造了不少纪念碑,如1949年在山东临沂建立的《革命烈士纪念塔》,1955年在辽宁大连建立的《苏军烈士纪念碑》(青铜,卢鸿基作)。50年代规模最宏伟的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活动。该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兴建的。1952年8月1日动土,1958年5月1日揭幕。

纪念碑按照民族形式设计,形式崇高、肃穆,碑高37.94米,碑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分嵌有10块反映中国人民近百年来革命斗争史迹的大型浮雕,为雕塑家、画家共同设计,由优秀民间艺人雕刻而成。内容为:《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参加创作的雕刻家有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张松鹤、萧传玖、傅天仇、王丙召等(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其他重要的烈士纪念碑还有:《英勇就义一一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石雕,南京,集体创作,1979),《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石雕,四川石棉县,叶宗陶、许宝忠、高彪作,1982),《渡江胜利纪念碑》(石雕,南京,集体创作,1986),《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青铜,四川泸定县,隆太成、叶毓山作,1986),《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石雕,四川重庆,叶毓山作,1986)。属于工矿史纪念性雕塑的有《克拉玛依矿史纪念碑》(水泥,新疆,集体创作,1984)等。革命家、烈士、文化名人的纪念像,重要的有萧传玖作的《鲁迅像》(青铜,上海,1956),尹积昌、詹行宪、廖加复作的《孙中山像》(水泥,广东,广州,1958),冯德安、程义宏、高全芳作的《刘文学像》(水泥,四川,1961),庞及轩、杨美应、赵判吉作的《雷锋像》(玻璃钢,1971),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毛泽东像》(石雕,集体创作,1977),上海宋庆龄墓的《宋庆龄像》(石雕,集体创作,1983),章永浩作的《马克思、恩格斯像》(石雕,上海,1984),李维祀作的《林则徐像》(青铜,福州,1985),应真华、仲兆乃、许叔阳作的《秋瑾像》(石雕,浙江,杭州),刘开渠作的《萧友梅像》(青铜,上海),曾竹韶作的《孙中山像》(青铜,北京,1986),傅天仇作的《周恩来像》(青铜,天津,1986)等。

三、王丙召:《金田起义》

在城市环境雕塑方面,较早的成功作品是北京农业展览馆两座群像雕塑,为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完成于1959年。作品融汇了西方雕塑和民族雕塑技法的长处,以群像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昂扬奋发的自强精神。较早出现的大型园林雕塑作品为哈尔滨沿江公园的《天鹅》(苏晖作,1963)等组雕。

与城市环境结合得比较好的优秀作品有,建于广东珠海市海滨的《珠海渔女》(石雕,潘鹤、段积余、段起来作,1982),重庆长江大桥桥头组雕《春夏秋冬》(铝合金,集体创作,1984),分别建于北京和平里的《和平鸽》(青铜,王一林作,1984)、正义路的《读》(石雕、司徒兆光作,1985)、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寓言组雕》(石雕,刘政德作,1985)等。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群雕》(石雕,尹积昌、陈本宗、孔凡伟作,1959)和深圳市委大楼前的《孺子牛》(青铜,潘鹤作,1984)被视为城徽或一个新兴城市的精神象征。

应外国邀请或赠送给外国的大型雕塑作品,比较重要的有《吉布提共和国烈士纪念碑》(青铜,吉布提人民宫,李守仁作,1985),《和平》(石雕,日本长崎和平公园,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作,1985),《走向世界》(青铜,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田金铎作,1986),《白求恩像》(石雕,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司徒杰作,1986)。

四、司徒杰:《白求恩像》

民间雕塑与大型泥塑群像近代各类民间雕塑艺术相当繁荣,出现一些杰出的民间艺术家。比较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天津泥人张艺术的代表作家张明山作的《蒋门神》、张玉亭作的《钟馗嫁妹》、张景祜作的《惜春作画》,江西南昌范振华的木雕人像,广东石湾刘传的人物陶塑、区乾的动物陶塑,福建泉州江加走的木偶头像,以及北京汤子博(见面人汤)、郎绍安等人的面塑等。在60-70年代,部分专业雕塑家学习、汲取民间泥塑经验,和民间艺人一起创作了一些以阶级教育为题材的泥塑群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四川大邑的《收租院》,共有与真人等大的泥塑人像114个,真实地表现了土改前农民向地主缴租时受到的敲骨吸髓的剥削情景。此外,在一些工厂、矿山也有过一些类似性质的作品。

同类推荐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本读本在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基础上编撰而成。通过对二十五位电影名家与其代表作的阐释,帮助大学生丰富电影艺术方面的必要修养。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本书上篇主要讲述了艺术设计的来历、特点、本质、内涵,以及在现代生活的作用、地位;下篇则选取艺术设计中最具代表的衣、住、用、看几个环节做样板,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加上自己动手训练这两种方式。
热门推荐
  • 玖约纪

    玖约纪

    三大上位种族一盛二衰,昔日三足鼎立之势名存实亡。神族爪牙已遍布【寰宙】,而他,究竟还有着多大的野心?十六下位种族各据一方,近乎老死不相往来。一个人类的出现,能否揭开亿万年前被尘封的往事?十六个种族,9大星系被一条条无形的丝线紧紧缠缚,结成一张名为“命运”的巨网,又有谁能够幸免于难?【寰宙】的中心,【神枢】的星核。这里,是“命格”之所在,也是“玖约”の开端……
  • 乾坤天行逆

    乾坤天行逆

    顺应天道,可自然成神;逆天而行,可超脱于神;且看李天行如何倾覆这个天地吧!
  • 新星Nova

    新星Nova

    飞来命案,神秘凶器,资深警探身陷惊天谜案。一串莫测电波,一段诡异梦境,掀起惊涛骇浪,席卷全球。思想与世界观的碰撞,理念与欲望的交锋。这是新纪元的降临,这是旧世界的挽歌,这是大革命的号角,这是文明高速爆发的超新星。……抛去上方简介的噱头,其实这就是一本庸俗的软科幻小说。脑洞之作,不含任何流行元素。兴趣之作,绝不可能稳定更新。……最后:向刘慈欣大叔致敬……
  • 霸道总裁的小甜妻

    霸道总裁的小甜妻

    曾经懵懂无知的痴恋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只剩下一点残渣。他的囚牢让她尝遍了世态炎凉。时日变迁,最爱她的人被害离去,她,妩媚重生,不再是顺受的绵羊,而是游走在仇恨间的豺狼。他依然保持着他的多面性,白天谦谦君子,夜晚人面兽心。“真高兴,看你输得一败涂地。”她脸上的淡淡微笑如六月凉风。“这一天来的太迟了……”他背对着阳光,修长的身影看起来是那么的孤寂。他与她痴缠数十年,流逝的时间里,一个人的情有多深,一个人的心又有多冷…
  • 校花校草的幽默爱情

    校花校草的幽默爱情

    这是一部关于校花与校草的幽默爱情小说,能让你笑掉大牙!!另外,这可是生于80年代的心灵小说噢!
  • 双重曲奏:遗失的曲子

    双重曲奏:遗失的曲子

    一对双胞胎姐妹,爱上了同一个男人男生爱错了双胞胎妹妹,自己明明爱着双胞胎姐姐,他从来不知道他们俩是双胞胎………
  • 守护甜心之梦之殇

    守护甜心之梦之殇

    一个转校生,一场陷害,黑白颠倒,亚梦是否能回归以前的生活,新的社团,新的阴谋,该如何面对,敬请期待
  • 六甲咒法

    六甲咒法

    天下一生之中;自有千亿之鬼。去神更远,去鬼而近。天下凶凶,不可得知此。今记其真名,使人知之,一知鬼名,邪不敢前;三呼其鬼名,鬼怪即绝,上天鬼、下地鬼并煞。几鬼皆有姓名,子知,三呼鬼名,万鬼听令!急急如律令!敕!敕!敕!
  • 恋爱欲言又止

    恋爱欲言又止

    小小的树种子,一日又一日,便生长出茂密的浓荫。那份初次的悸动,如蜘蛛网般密密麻麻的布在心头。感情能否开花结果?
  • 某综漫的剑神白手

    某综漫的剑神白手

    作品简介……这是一部努力,友情,胜利(啥事不干,从不搞基,被人插了无数次的男主。)的热血小说!力量这种东西,当你获得的时候同样也必须去承当相对的责任。当你用他毁灭世界或者拯救世界时,恭喜你。已经学会如何去承当相对的责任!战争这种东西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世界永远不会平等。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懂得渴望力量这种东西。纪念老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