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2300000027

第27章 学生生理发现的启迪(5)

科学家还发现,四碳植物甘蔗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还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酶系统和二氧化碳结合。具体讲,有两种酶和二氧化碳结合的很紧密:一种是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另一种是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这两种酶都能把一丁点儿的二氧化碳尽快地送进“车间”。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甘蔗光合作用的效率比小麦高。

更有趣的是,那些长期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可称是景天科植物中的佼佼者了。白天,沙漠奇热,它惜水如金,紧闭气孔;一到晚上,气孔敞开,由一种酶把二氧化碳先运到细胞的液泡中,暂时贮存起来。等到白天,在强烈的阳光下再“闭门生产”。这时候,二氧化碳再源源不断地从液泡运到“车间”。科学家发现仙人掌负责和二氧化碳结合的酶,同四碳植物的酶一样,都是结合能力很强的酶。二氧化碳进入仙人掌的绿茎以后,也是先形成一个含有四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但是又和甘蔗、玉米等四碳植物不同。甘蔗是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不需要在液泡里暂时贮存。

从以上和二氧化碳产生不同变化的植物类型来看,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比三碳植物高,所以,世界上许多农业专家、生物学家都力图把三碳植物变成四碳植物。从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呼吸,科学家们得到启示:想办法降低光呼吸作用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是,做了许多实验都没有成功。经过研究,现在自然界中的四碳植物,大约有一百多种,大多都是起源于热带的植物;其余的基本上是三碳植物。科学家正继续探索三碳植物变成四碳植物的途径。

大约到70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又发现在滨藜科的植物中,既有三碳植物,又有四碳植物。他们用这两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也就是让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进行异花传粉。结果,在后代植株上面,表面看起来像四碳植物,实际上,四碳植物的优点却没有了。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同。从这个实验说明用杂交的办法目前是不行的。

科学家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希望的办法是基因移植,也叫做遗传工程,这样才有可能提高低光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什么是基因呢?平时,你所看到的植物各种各样,有的高,有的茎细,有的花小,有的果大等等,这些叫做不同的性状,而且这些性状可以遗传下去。是谁控制着生物体中多种多样的性状呢?原来,在细胞核里有许多棒状的染色体,在染色体上面就排列着许许多多基因,一个基因控制着一个性状。因为基因可以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所以生物的性状也就跟着遗传了。

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能够运用一种专门的技术给生物细胞做“手术”,把基因从一个生物体的细胞里移植到另一个生物体的细胞里去。这个专门技术叫做遗传工程。如果把四碳植物的遗传基因移植到三碳植物里面,这样,三碳植物也就像四碳植物那样长出先进的“生产设备”,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绿色工厂”合成的产品,就可以翻几番,地球上就可以增加多少亿吨的粮食。

开发能源的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耗费煤炭等能源物资几十亿吨,1979年,美国单石油一项就消耗九亿两千四百万吨之多。如果按这个速度耗费,要不了二百年,地下贮藏的石油、煤等能源就要消耗殆尽。所以,科学家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新能源。

探索光合作用的秘密,是开发能源的理想办法之一。

大家知道,太阳光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能源,水也是最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像“绿色工厂”那样,吸收太阳光来分解水,把水变成氢气和氧气,那该是多么理想的办法!氢气是不污染空气的良好能源,现在一般用电分解水得到它,还要消耗大量的电源。所以,模拟光合作用用光来分解水是重要的方向。

人类有没有办法实现这个理想呢?

这,乍看起来似乎十分困难。因为通常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分解水总是放出氧气和生成还原态氢,再用还原态氢去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而不会放出氢气来。

然而,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也找到一些植物用光分解水以后是能放出氢气的。比如,有一些藻类——绿藻、红藻和蓝绿藻等等,它们身上就有一种特殊的放氢酶。人们把它们放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一个时期以后,在光照下就可以产生氢气。虽然这些植物产生氢气的量很少,而且放氢的速度也慢,但它毕竟给人类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分解水作出了启示。

1973年,美国科学基金会特别拨出一笔经费,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如何仿照“绿色工厂”分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办法。经过努力,果然有所突破。研究小组提出用叶绿体和放氢酶联合作战的方案来光解水。他们从菠菜叶子中提取叶绿体,从梭菌体内提取放氢酶,把它们混在一块,再加进一个能传递电子的化合物——甲基精紫。然后,把它们安置在无氧的环境中,经过太阳光的照射,结果,很快地放出了氢气。

1977年,这项研究又取得进展。他们的光解装置效率是每毫克叶绿素每小时可产生125微克的氢气,而且这个光解装置可以连续工作六个半小时。虽然得到的氢气量还是比较少,但它说明人类用植物光解水取得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光合作用分解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进行。要大规模生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叶绿体品种的选择、放氢酶的稳定性等等。不过,用光分解水的办法解决能源的课题,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都相继成立专门的组织和联合会,致力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实现以光解水取得能源的宏伟目标。

绿色“发电厂”

植物利用太阳光分解水获得氢气和氧气,只是一个间接解决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办法。能不能把太阳光直接转变成电能呢?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光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不过现在人们还正求助于“绿色工厂”建立绿色“发电厂”,从另一个途径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前面讲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叶绿体里面有专门捕捉阳光的光合膜,它是由叶绿素分子、磷脂以及蛋白质组成并有严密结构的膜。光合膜体积很小,只有几个微米,但能力大得惊人,具有捕捉阳光、传递电子和能量转换等功能。它在光合作用中起主力作用。依靠它,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来实现光合作用。

于是,人们设想以叶绿素为主体制造一个人工光合膜,然后把光能激发,形成电流。如果形成的电流强大,那就成为一个绿色“发电厂”了。

这个宏伟的设想能不能成为现实呢?

能。美国科学家经过十年的努力,用这种模拟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已经获得成功,并且应用在“阿波罗三号”人造卫星上面。只是价格昂贵,需要进一步改进。

后来,日本著名科学家落合教授也用实验作出肯定的回答。

落合教授从小对“绿色工厂”就发生兴趣,立志要揭开它的奥秘。他大学毕业以后,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成绩。1979年,他为建立绿色“发电厂”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落合教授详细分析了光合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分离出来的叶绿素,在阳光照射下,可以进行两个化学反应。如果把这两个反应放在一起,就有电子转移。于是,他就模拟光合膜结构,以叶绿素为主体,制作了一个人工光合膜,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在太阳光照射下,膜的上下两面果然产生了电位差。

近来,落合教授又进一步改造人工光合膜的性能,添加了一些过渡元素化合物作催化剂,提高了膜电子传递的能力。据报导,利用中午的阳光照射,从人工光合膜上,可以获得12微安培的电流。这说明,利用“绿色工厂”的原理是可以发电的。

落合教授试验初步取得成功,人们设想:有朝一日,能造出一个巨大的人工光合膜,把它覆盖在厂房和住房的房顶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源源不断地供应工厂和家庭对电能的需要。

光合固氮

把空气里的氮变成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做固氮。化学上固氮的办法比较复杂,需要在高温、高压和高活性催化剂的帮助下,才能做到。但是,生物固氮就简单得多了。比如,有一种叫根瘤菌的微生物,它和豆科植物共生,在常温常压下,就能不断地制造氮的化合物。

那么光合作用能固氮吗?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光合细菌说起。

前面讲过,本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紫色和绿色的细菌也像绿色植物那样有光合作用的本领,它们也能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不过,真正揭开光合细菌之谜的,那还是近年的事。据美国科学家卡白昂许的研究,光合细菌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光合器,里面有类似叶绿素那样的物质,能捕捉光能,传递电子,合成许多营养物质。有一种叫红色无硫细菌,它的光合器中就有一系列类似橙红色胡萝卜素的化合物。卡白昂许等人研究表明:光合细菌不仅能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进一步利用太阳光固氮。因此,光合细菌已作为生物氮肥施加在农田上,达到了增产的目的。据报导,光合细菌分别施加到水稻、茄子、辣椒等农作物上,可以分别增产46%、35%和54%。日本科学家小林达治把光合细菌喷洒到柿树和温州蜜桔上,不仅可以使果品鲜美,产量增加,而且提高果品的糖分、维生素B、维生素C等含量。

科学家在研究光合细菌固氮的同时,也发现有些绿色植物有光合固氮的能力,特别是有些热带植物和某些藻类植物,光合固氮的能力更为显著。

光合细菌和某些植物为什么能光合固氮呢?

这正是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他们初步认为,光合固氮是在光合膜上进行反应的。在光合膜接受光能以后,发生了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当“绿色工厂”里的一些高能物质把电子递交给氮的时候,氮就被还原成为氮的化合物了。

光合固氮的秘密揭开以后,人们就可以进一步地模拟它,把光合固氮推广到一般植物体上面,那样,我们就可以不给或少给庄稼施肥,同样获得丰收。

富有魅力的目标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我们相信,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些光辉的理想,一定会变为灿烂的现实。

5.微生物的发现

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除了我们看得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生命世界,生活在这个生命王国中的居民,数量比动植物要多得多,这就是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的存在比人类早得多,化石记录表明,早在32亿年前,地球上就有微生物了。

人类虽然用肉眼看不见这些小生命,但它们却始终伴随着人类,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微生物可以使人们患可怕的疾病,历史上由于瘟疫,曾使整个村镇变为无人之地;微生物也不是全都对人类有害,在人体中就驻扎了许多微生物,没有它们人会患病甚至有生命危险;微生物还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帮手,从古老的酿酒制酱到现代制药、找矿、冶金、清除污染,处处都用得着它们。

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们对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已经有了相当了解的时候,对微生物却一无所知。一直到了17世纪中叶,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借助于人类的新“眼睛”,人们才发现了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神秘世界。

列文虎克的发现

300多年以前,在荷兰的德尔夫特市有一个开布店的小商人,他还兼任着市政厅的看门人。邻居们发现,这个看门人好像着了魔,每天不是不停地磨透镜,就是一动不动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在观察什么,这个看门人就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从小就失去了父亲,16岁时,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到一家布店当学徒。列文虎克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社会就是他的大学。他从眼镜工匠那里学会了磨制透镜的手艺,还从炼金术士那儿学习了金银匠手艺。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发现,做成某种形状的玻璃不仅能把光聚成一个点,还可以把物体放大。1590年左右,荷兰的詹森兄弟发明了显微镜,它是由一组透镜做成的。早期的显微镜做得很粗糙,并且不能消除像差,如果你想进一步放大,被放大的物体就会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

列文虎克仔细研磨那些一点气泡也不含的玻璃,直到它们的表面变得非常光滑均匀为止。他还给他的宝贝透镜镶上铜的甚至金银的框。尽管列文虎克的透镜很小,最小的直径才有3毫米,却可以毫不变形的把物体放大200倍。

这个看门人像个小孩子一样好奇,他不加选择地把凡是他想到的东西拿到显微镜底下来观察,什么牛眼睛、羊毛、海狸毛、苍蝇头、蜜蜂刺、虱子腿、自己的皮肤碎屑、血液等等,都是他的观察样品。

他把被观察物固定在透镜的一侧,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都详细记录下来。为了看得更仔细,他常常把被观察物固定在透镜下,几个月不动,甚至永远固定在那儿。为了观察新的东西,他只好另外再做一台新的显微镜。就这样,他一生一共制作了419架显微镜,在他的屋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显微镜。

显微镜为列文虎克展现了一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奇妙世界。他发现了人的精子,看到了人的红血球,观察到了血液是怎样在蝌蚪尾巴里的毛细血管中流动,然而他最重要的发现是看到了微生物。

同类推荐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近年来,与世界名校相关的书籍确实出了不少,但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从她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经典理论,向读者道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阐述牛津和哈佛这类名校严谨的培训制度和优越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通病和共同面临的困境。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海外求学的细节和经历,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对高教领域内诸多遭受忽略、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
  • 陈力丹自选集

    陈力丹自选集

    学科的研究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服务于国家的政策研究或商业目的的,但在观念上要明白,学科并不是为政策研究或商业目的而存在的,它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一种思维方面的把握,没有功利目的。黑格尔在谈到美学时说过一段话:“科学,作为服从于其他部门的思考,也是可以用来实现特殊目的,作为偶然手段的;在这种场合,就不是从它本身而是从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得到它的定性。从另一方面看,科学也可以脱离它的从属地位,上升到自由的独立的地位,达到真理,在这种地位,只实现它自己所特有的目的。”这个道理,恐怕新闻传播学也不例外。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热门推荐
  • 惊夜之晓

    惊夜之晓

    “那些逆天者们,都已经被天埋葬了。那些逆命者们,也被命运的轮盘碾碎了。死亡,就是逆乱者的归宿!”
  • 超神直播

    超神直播

    无情被甩之后,叶天无意中获得了超神直播系统,人气增长,礼物打赏,都能让他有机会获得神奇能力,利用这些能力,叶天的直播生涯会创造多少奇迹?
  • 向爱出发

    向爱出发

    不真实的姓名,扑朔迷离的身世,濒临绝望边缘的爱情。真正的真相,只有翻开最后一页才会知道。
  • 命运之最终乐章

    命运之最终乐章

    从黑暗中踏步而来的女子,开始了她最终的命运之旅,当命运的车轮最后一次转动,她、他,命运的链条们,是成为命运的牺牲品,还是在最终的乐章中毁灭这被掌控的一切?
  • 灵蛇闹洪荒

    灵蛇闹洪荒

    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混沌中的一条七彩灵蛇得道,玩转洪荒,收徒弟,抢灵宝,斗圣人,俱在灵蛇闹洪荒
  • 冤魂记

    冤魂记

    魂凝不聚,阴气成天。魄碎流离,尸遍天山。僵而不化,月揽江山。棺裂尸变,血杀漫天。众所周知,茅山、蜀山、龙虎山...众多门派自古以降妖伏魔为己任,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灵异传奇,而在这片灵动的大地之上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氏族,他们没有门派的光辉,却有着替天行道的使命......
  • 神医萌后:邪皇盛宠妻

    神医萌后:邪皇盛宠妻

    穿越了,连人带魂。程素问扶额,表示无语。别人穿越都穿魂,自带家庭背景,她却要披荆斩棘靠双手在这乱世生存下去。好在,她是医生能治病救人。可是,愚蠢的古代人啊,为毛她做个人工呼吸就要让她以身相许,正个骨就要让她为他的下半生负责?哎喂,那个王爷,那个世子,那个将军,你们能不能不要盯着我的脸看,我是大夫大夫,我是有才华的女人!唉……明明有实力却要靠脸吃饭,生活真不易,且活且珍惜!
  • 凯那一年初见

    凯那一年初见

    他们说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我认为不是。王俊凯和女主角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多多关注夏渃芷的小说你就知道啦。
  • 佛说造塔功德经

    佛说造塔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薄荷往夏

    薄荷往夏

    云映是一个果敢而决绝的人;而于远夏是一个孤寂深情又温暖的人。他们的故事里,有太多的纠纷和沉默,来不及辩解和释然;燕子就已经又来去了一个春秋,而他们也终将在这时光的洪流里渐渐磨去了荆刺和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