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9700000059

第59章 反变法的苏轼兄弟及其友生(8)

苏轼的各体散文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一生写了很多政论和奏议,其中以二十五篇《进策》、《思治论》、《上神宗皇帝书》等最有名。他的这类文章确实“有孟轲之风”,说理透辟,气势雄浑,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纵横恣肆,雄辩服人。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所作《思治论》(卷四),劈头就提出“方今天下何病哉”这一尖锐的问题,认为当时的“病”就在于“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就是开始没有一定的奋斗目标,最后自然不可能取得成功,正因为不成功,就更不敢提出宏伟目标,所以就事事因循苟且。他指出人们修房子都要有一定的计划,而治理国家却没有计划,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人各有心,好大者欲王,好权者欲霸,而偷者欲休息。文吏之所至则治刑狱,而聚敛之臣则以货财为急。”前政未废,新政复发,胸无成竹,屡试屡变,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通篇或分析形势,或征引史实,或作比喻,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朝政的混乱状态,从多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要“先定其规模(计划)而后从事”的主张。全文既平易流畅,又气势磅礴,颇能代表苏轼政论文的风格。

苏轼一生写了大量史论,其中以应制科试所作的二十五篇《进论》和以后写的《志林》中的史论部分为最有名。苏轼善于读书得间,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发掘一些他人不易见到的新颖见解。其《留侯论》(卷四)云,人们读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往往觉得圯上老人授书张良一段,“其事甚怪”,甚至“以为鬼物”。

而他却从中看出是秦世的“隐君子”,见张良“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这样,苏轼就把人们“以为鬼物”的事,解释得合情合理,全文紧扣一个“忍”字,征引史实若即若离,忽放忽收,舒卷自如,议论风生,确实是一篇雄辩有力的史论。

苏轼的杂说尤为有名,善于用一些浅显、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一些深刻的道理,如《日喻》、《稼说》等文。他在《日喻》(卷六四)中说,有一个生下来就失明的人(“眇者”),有人告诉他“日之状如铜盘”,铜盘有声,以后他听见钟声就误认为是日;又有人告诉他“日之光如烛”,烛形如笛,后来他就把笛误认为是日。认识来自实践。眇者之所以闹笑话,就在于他“未尝见而求之人”。

文中还作了另一个比喻,南方人“日与水居”,故“七岁而能涉(徒步渡水),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潜水)”;北方人“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即使有人告诉他应该如何游泳,但他们“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苏轼通过一反一正的比喻,说明了“道可致而不可求”,真理只可能在实际接触事物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而不可能通过“达者告知”而求得。他说:“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所谓“即其所见而名之”,意思是仅仅根据自己的一得之见来解释事物;所谓“莫之见而意之”,是说根本没有耳闻目见而对事物进行主观臆测;苏轼认为这两种情况“皆求道之过也”,对寻求真理来说都是错误的。

《稼说送张琥》(卷一○)以种庄稼应当播种及时,不要“寸寸而取”,要保全地力,以免造成地力枯竭为喻,说明人材的培养也有一个“自养”“以待其成”的过程,并进一步落实到治学,强调治学也应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点出劝人“务学”的主旨。苏文善于用浅显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是很值得借鉴的。

“身行万里半天下”(卷六《龟山》),“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卷四○《赠昙秀》)。苏轼一生,南北东西,确实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了大量游记。前人的游记大都以景物描写为主,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情景交融的传统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苏轼好议论,他的游记往往以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的错综并用为特点。有先议论而后进入记叙的,如《超然台记》;有先记叙而后议论的,如《凌虚台记》;有记叙在中间,前后为议论的,如《石钟山记》;有议论在中间,前后为记叙的,如《放鹤亭记》;甚至有除用寥寥数语交待本事外,几乎通篇都是议论的,如《清风阁记》、《思堂记》。《石钟山记》(卷一一)是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是一篇具有某些论说文(特别是驳论文)特点的游记。通篇围绕着石钟山山名的由来,先写郦道元和李渤对山名由来的看法,摆出要证明的观点和要反驳有靶子;接着用亲访石钟山的所见所闻,证实并补充了郦道元的观点,推翻了李渤的观点,使形象的景物描写为证明和反驳服务。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这一中心论点,交代了写作意图。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理透辟,文笔流畅。其中夜游石钟山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苏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鸟鸣声)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形容洪亮声音的象声词)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裂缝),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钟名)也;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这里,以生动的比喻(大石“如猛兽奇鬼”,鹳鹤“若老人咳且笑者”,水声“如钟鼓不绝”,“如乐作”),形象化的拟人(大石“森然欲搏人”),贴切的象声词(“磔磔”、“噌吰”、“款坎镗鞳”),对夜游石钟山的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色、绘形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

大石“森然欲搏人”,上有云霄间栖鹘的惊啼,下有山谷中鹳鹤的怪叫,写得阴森可怖,寒气袭人。“余方心动欲还”,暂缓紧张气氛;突然又听见“大声发于水上,舟人大恐”,又重趋紧张。经过“徐而察之”,原来是微波冲击石缝发出的声音,又趋缓和,确实写得舒张有致。文笔也变幻多姿,毫不板滞,写栖鹘,是先点鸟名,再写惊飞,最后写其惊叫;写鹳鹤,是先写怪叫,然后再交代是鹳鹤在叫。前者用象声词“磔磔”形容其惊叫,后者用比喻“若老人咳且笑”形容其怪叫。两处水声的写法,作者也不肯雷同一笔,表现了苏轼驾驭语言的非凡能力。《石钟山记》确如《古文辞类纂》卷五六所评,是“坡公第一首记文”,是“子瞻诸记中特出者”。

《东坡集》中还有大量书信,其中也不乏佳作,《答李端叔书》(卷四九)“信笔抒意”,写得非常动人。他“信笔”抒发了一种自怨自艾、后悔莫及的感情。他怨自己“贪得不已”,得陇望蜀,中了进士,又举制科;又怨自己缺乏“自知”之明(“人苦不自知”),因为自己考取的是直言极谏科,于是就“诵说古今,考论是非”,“妄论利害,搀说得失”,“哓哓至今,坐此得罪”。作者笑自己具有制科人好发议论的习气,有如“候虫时鸟,自鸣自已”;笑秦观、黄庭坚对自己“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菖蒲,楚文王所嗜)羊枣(曾皙所嗜),未易诘其所以”;又笑李端叔称说自己的都是自己过去的毛病,如“木有瘿(赘瘤)、石有晕(色彩模糊的部分),犀有通(犀角有纹),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这三个诙谐幽默的比喻,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感情。苏轼还“信笔”抒发了对封建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有的对他落井下石,乘机“推骂”;有的生怕牵连自己,避之唯恐不及:“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就在这样冷酷的社会里,李端叔却一再致书苏轼,“称说”和“推与”苏轼,苏轼的感激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尽管苏轼说,李端叔对他的“称说”是“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所“称说”的“皆故我,非今我”,但这都不过是含蓄的牢骚而已。他在信中还“信笔”抒发了忧谗畏讥、借酒浇愁的感情。他说自己“得罪以来,深自闭塞”,为什么要“深自闭塞”?又说此信“不须示人,必喻此意”。为什么“必喻”不以示人之意?无非是害怕大祸再次临头,害怕那些“好事君子”抓住信中的片言只语,捕风捉影,栽赃陷害。苏轼说他经常“偏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表面看笔调轻松,实际上包含着难言的辛酸,特别是像他这样一位“奋励有当世志”的人,“放浪山水”完全是不得已的。苏轼其他一些书信同样表现了这种忧谗畏讥之情,其《答濠州陈章朝请》(卷五七)云:“某自窜逐以来,不复作诗与文字。……其中虽无所云,而好事者巧以酝酿,便生出无穷事也。”《与滕达道书》(卷五一)云:“黄(州)当江路,过往不绝,语言之间,人情难测,不若称病不见为良计。”苏轼不仅自己以言为戒,而且告诫滕也要以言为戒:“某欲见面一言者,盖谓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今圣德日新,众化大成,回视向之所执,益觉疏矣。若变志易守,以求进取,固所不敢;若哓哓不已,则忧患愈深。”这封信总的精神无非是告诫老友滕达道进京不要再争论新法的是非,这些貌似“忏悔”而实为牢骚的话,都是为说明“若哓哓不已,则忧患愈深”。

苏轼说他“平生不为行状碑传”(卷一三《陈公弼传》),比起韩愈来,他确实很少作墓志碑传等应酬文字。但就在他的寥寥数篇碑传中,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章。在他贬官黄州时写的《方山子传》(卷一三),开头概述了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少、壮、晚时的为人:少慕豪侠,壮欲“驰骋当世”,晚乃隐居歧亭,点出了谓之方山子的原因。接着写他们在歧亭的相遇。陈季常得知苏轼贬官黄州“之故”,先是“俯而不答”,继而“仰而笑”,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这位“隐人”蔑视宦海浮沉的神情。陈季常之家“环堵萧然”,而全家却有“自得之意”,表现了“隐人”安于淡泊生活的精神。然后文章转入对陈的回忆。陈季常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西山游猎,他“怒马独出”,“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今虽隐居穷山僻壤,但“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寥寥数语就为我们烘托出这位“一世豪士”的形象。他虽“世有勋阀,当得官”;有“壮丽与公侯等”的园宅,有“岁得帛千匹”的良田;但“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这就进一步刻画了这位“隐人”视富贵如浮云的精神境界。此传四百来字,并没有详细记叙陈慥的生平事迹,仅仅散记了他早年游侠生活和晚年隐居生活中的二三事,这个“异人”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元佑年间,苏轼应潮州知州王涤之请,作了一篇《潮州韩文公庙碑》(卷一七),对韩愈推崇备至。他说:“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很明显,这里既是在赞韩愈,也是在借韩愈以寄慨,因为他自己也“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他还称颂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文章虽有褒扬过分之嫌,但写得气势磅礴,风格雄浑,在所有称颂韩愈的文章中,确实堪称压卷之作。正如洪迈《容斋随笔》卷九所说:“刘梦得、李习之、皇甫持正、李汉,皆称颂韩公之文,各极其势。……及东坡之碑一出,而后众说尽废。”

明人袁宏道《苏长公合作引》说:“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的确如此,苏轼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不仅在于高文大册,还在于“小文小说”。苏轼《志林》和《仇池笔记》中的许多随笔,就是这种”小文小说”的代表作。如《记承天寺夜游》(卷七一)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短短八十余字,先写两人夜不能寐,相与步于中庭;次写庭中月光如水,竹影纵横,给人以清凉孤寂的感觉;最后发出明月竹柏处处有,但少闲人欣赏的感慨。寥寥数语,不仅再现了深秋月夜的景色,而且寄慨万端,表现了他贬官黄州时那种强作轻松愉快的苦闷心境。

同类推荐
  • 为自己画月亮

    为自己画月亮

    诗样的华章如夏花一般绽放在生命的旅途中,就让它成为我们青春进军的助推剂,成为一个年轻人可以盛放心事的晾晒场,使人们平凡的人生充满不平凡的履历和财富。
  •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 爱无助

    爱无助

    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 拒绝隐喻

    拒绝隐喻

    棕皮手记·1982~1989.当代最需要的是“大乘”诗人。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正直、诚实、善良、爱、人格受到普通人的尊重。不仅仅只征服年轻的一代,而且要征服那些较为世故的人群。不朽之作是没有“代沟”的。从整体把握世界。世间一切皆诗。一阴一阳谓之道。无为无所不为。大巧若拙。大音稀声。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热门推荐
  • 绝代风华:鬼帝绝宠小医妃

    绝代风华:鬼帝绝宠小医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古武世家的家主,医毒双绝,却因风华太盛被害身亡。一朝穿越,竟变成了北月王府胆小懦弱,人人皆可欺凌的废物小姐,爹爹不喜,娘亲早死,笑话!她墨樱筱岂能任人欺凌?他是苍穹大陆人人惧怕,冷情嗜血的鬼帝,当他遇到她,强强相碰,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欢迎各位亲们跳坑^_^
  • 人族杀神

    人族杀神

    太古年间,万族争辉,上古年间,人族在三皇五帝的领导下,日益强盛,晋升百大强族之一,隐有万族之首之势,然,盛极而衰,中古年间,人族遭百族联手打压,势力大减,今古年间,更是沦为只能困守祖地的小族!且看逆天重生的齐麟如何在乱世之中以杀证道,成就人族杀神!齐麟:你要战,那便战,我人族何惜一战,以杀止戈,以杀证道!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杀出一个人族盛世!!!
  • 大神很高冷

    大神很高冷

    年收入近七十万,身高一九二,有颜有肌肉,爱游戏爱电影,爱游泳爱骑行……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老爷们唯一的烦恼就是——二十八了,还没结婚。“小俊啊,你弟媳妇都要生了,你怎么还不张罗着找女朋友呢?”“妈,不要叫我小名……”“世涛啊,你别整天只顾着玩那个什么破游戏,找女朋友最要紧!”“意思是我可以在游戏里找吗?”“当然……诶?”
  • 网游之我的冥神妹妹

    网游之我的冥神妹妹

    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经历过。万人之上的孤独,他体会过。陪君醉笑三千场,他流泪过。今宵酒醒杨柳岸,他用生命,信守着承诺。一袭白衣,一柄长剑,亘古不变的微笑,以及,活着的意义,妹妹。。。。。。曾经的他,褪去皇的光环后,才找到了久违的轻松。地球?异界?没关系。只要妹妹还在,就够了。。。。。。“随风啊,开场了”"唔."柳随风把棒棒糖收起来,然后微笑:"总的来说呢,这本小说写的就是一些日常,不要抱什么热血的幻想啦~"顺便一提,作者是个妹控没错~(不知源自何方的骄傲感语气)
  • 圣魂帝尊

    圣魂帝尊

    太古之时,天地之间,神魔横行,每一位神魔都是一位“大圣”。如蛮牛神魔为平天大圣,赤蛟神魔为覆海大圣……更有传说中的石猿神魔,被称为齐天大圣!大圣们彼此厮杀,争夺太古霸权,毁天灭地,太古破碎,大圣们也都因此陨落。陨落后的大圣,化为无数灵魂碎片,融入人类体内,这些灵魂碎片被称为“圣魂印记”。拥有圣魂印记,觉醒圣魂,才有修炼圣力的资格,同时可以获得一位大圣的传承。
  • 腹黑邪帝,蜜宠小逃妃

    腹黑邪帝,蜜宠小逃妃

    他的外表出尘俊逸画中仙,内心腹黑狠毒大灰狼。在一次机遇中安懿北捡到了附属国的落魄公主李骄阳,当作牵制附属国的砝码握在手中,本以为能随心所欲地对待这枚棋子,有用则骗无用则弃,却不知不觉让自己也身陷囹圄,无法自拔。李骄阳受安懿北相救,在经过危机后决心在他麾下习武训练,紧接着成为他的暗卫间谍。跌宕乱世中倾心相守几次因他差点送掉性命,直到那心存的爱意被他消磨殆尽,她带着满身心的伤痕决然离开,经年再见,君君臣臣,天各一方,再无瓜葛。她深知自己的追求,面对心爱之人的挽留,她说,"懿北,爱情可以一直放在心里,但自由不行"她大婚那日他捏碎酒杯,满目猩红,"骄阳,你不过棋子一枚,却深入我髓……"她撕碎那鬼迷心窍时写的一纸情书,眼里皆是无所谓的风轻云淡,"皇上,当时臣女年纪小不懂事,写下这冒犯您的傻话,还望皇上……饶臣女不死。"他狠狠地捏紧她的下巴,眸中是深寒恼怒情意刻骨,"朕饶你不死,你也别逼朕死。李骄阳,你的命就是我的命,你要什么我通通给你!"
  • 三招

    三招

    问题少年丁伟,亦正亦邪,在黑白两道引起公愤,匆匆逃离柏城。在偏远小县城,丁伟被毒蛇攻击,退役兵王出手相救,丁伟拜入兵王门下。三年勤学苦练,丁伟参加征兵,被解放军拒之门外,兵王含恨辞世。临终遗言: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忠于人民。7年后,丁伟进了国企,腐败分子动用黑白两道的势力夹击丁伟,在兵王临终遗言的感召下,准兵王征战职场,击败腐败分子的同时,对社会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一步步走向毁灭。党和国家爱才心切,引导丁伟步入正道。丁伟不负众望,为国为民,屡立新功,完成自我救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斗魂无双

    斗魂无双

    修炼长路,白骨铮铮,八方云动,群雄争锋,踏破风雷,誓饮敌血,斗魂无双,唯我战天!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