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减少,幸福才能增多
简约是一种美,简约的家具让人心情舒畅,简约的装修让人赏心悦目,简约的幸福让人无忧无虑。简约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却难以得到的境界。
简约的幸福是不易的,因为幸福发自内心,而人在这个尘世中生活,难免不被俗世烦扰,所以,内心必不能简约。
但只有内心简约,幸福才会降临,因为欲望过度,只能徒增烦恼。
要知道,幸福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幸福是内心的简约,是内心的一种简单却执著的坚持。
一连几日,大雨倾盆而泻,山下的村庄遭遇了汹涌的洪水。住持心怀慈悲让小和尚拿着寺里的粮食去救济饥饿的村民,小和尚回来后向众僧说了这样一则见闻:大水像吃人的魔王,不但冲塌了不少房屋,还淹死了不少村民。一个村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洪水冲走。
众僧听罢,议论纷纷。有人说农夫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农夫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活。
他们的争论被住持听见了,住持笑了笑,命小和尚再次下山,问问村民当时是怎么想的。小和尚几经打探,找到了村民,回想起这件事,村民痛不欲生:当时洪水袭来,妻子就在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小和尚将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住持,住持笑着对众僧说: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被卷进旋涡,片刻之间就会失去性命,这个村民如果进行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
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人们习惯于把所有的东西都具体化,幸福也是如此,于是就人们打着“追求幸福”的旗号去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什么都有了,人们却因为被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蒙上了双眼,看不见最初想要追求的幸福。
生活中,人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越来越复杂,幸福却并不因此而拥有更多,反而在这纷繁的内心中逐渐消失。其实,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幸福。大凡简洁而执著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约,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才能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放下抱怨,才能亲吻幸福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才貌双全,拥有让人羡慕的家境和学历,但他们却不快乐。无论物质的给予是多么丰厚,他们都不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不幸福的人,总是容易被时间催老,淡忘生活的意义。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虽然有外在的因素,但更多地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罗本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干采石灰的活儿——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及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
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们不听话,孩子们抱怨父母不理解她们,男朋友抱怨女朋友不够温柔,女孩子抱怨男孩子不够体贴;在工作中,也常出现领导埋怨下级工作不得力,而下级埋怨上级不够理解,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总之,对生活永远是一种抱怨,而不是一种感激。她们只是在意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却不曾想别人付出了多少。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经受世界的考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心胸只能容得下私利,那他就得不到幸福。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你从出生那天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只有你真正明白了这些,你才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衣之温暖……就连对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变得机智勇敢、豁达大度的不是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死地的打击、挫折和对立面。
过重的名利会压断起飞的翅膀
有一篇《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蜗牛原先善习,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荣获冠军,得到了一个奖杯,便成天背在身上,日久天长,奖杯成了外壳,翅膀也退化了,它只能慢慢爬行。
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谨遵你的教诲。”
唐雎叫信陵君谦虚谨慎,淡忘功劳,这的确是高明的处世哲学。其实不仅仅是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同样需要淡泊曾经的功劳。
有资料称,每当年终岁末,日本的企业都要召开“忘年会”。会议上没有领导们的长篇总结报告和工作布置,也没有典型发言和表彰先进,只有简短的新年致辞:忘记昨天,新的一年继续努力吧!“忘年会”的内涵提示人们,成绩也好,荣誉也罢,代表的都是过去,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甩掉这些包袱,减轻“行囊”创新业。与日本的“忘年会”相比,我们有些企业正好相反,总是念念不忘过去那些成绩荣誉。要么躺在荣誉上面睡大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思进取,要么沾沾自喜地背着“过去”前进,信赖“老办法”、“老套套”,对新鲜事物视而不见或拒不接受,以致销售对象总是几个老客户,管理核算还是毛算算的老方法,资金运作依赖贷款开场的老路子,等等。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坎坷和不幸,如竞争的失败、家道的中落、不测的病痛和突发的灾难;可能会遇到无端的误解和不公允的际遇;可能会有名利得失和荣辱毁誉;可能会有历史的伤痕和岁月的沧桑;可能会听到无中生有的流言飞语,捕风捉影、飞短流长的小道新闻……
如果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不妨挥一挥衣袖,学会淡忘,淡忘所有应该淡忘的一切。淡忘功名利禄,那将使你不会高高在上,不会拥有那种孤独的高处不胜寒的悲凉。淡忘曾经的痛楚,那将有助于你寻找到另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淡忘曾经的仇恨,那将帮助你开辟另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淡忘曾经的成功,那将有助于把你带往人生新的高峰。
填平欲望,凹得越深
伊索说过:“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的确,人生的沮丧很多都是因为得不到的东西,我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每天都在幻想填平心里的欲望,但是那些欲望却像是反方向的沟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向下凹得越深。
年轻的时候,艾莎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拼了命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十三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简直累得跟狗一样!”
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压力也越来越大。到了后来,艾莎发觉拥有更多、更大不是乐趣,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她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着。
1995年“灾难”发生了,她独资经营的传播公司被恶性倒账四五千万美元,交往了七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一连串的打击直奔她而来,就在极度沮丧的时候,她甚至考虑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面临崩溃之际,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也让她勇气再生:“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就这样念头一转,没有想到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她连续接到两笔很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动了起来。
历经这些挫折后,反而让艾莎体悟到人生“无常”的一面,费尽了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最后留也留不住;反而是一旦放空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量。
她学会了“舍”。为了简化生活,她谢绝应酬,搬离了一百五十平方米大的房子。索性以公司为家,挤在一个十平方米不到的空间里,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张小茶几,还有两只作伴的狗儿。
艾莎赫然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其实那么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适当地修剪一下自己的欲望吧,别让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支配你的生活,让你就那么不经意地错过了生命的花期。
得之无喜色,失之无悔色
人生短暂几十年,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何必物欲太强,贪恋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伊索寓言》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孙子和祖父进林子里去捕野鸡。祖父教孙子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他们隐蔽的灌木丛中。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了。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野鸡飞来,共有九只。大概是饿久了的缘故,不一会儿就有六只野鸡走进了箱子。孙子正要拉绳子,可转念一想,那三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三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三只。
孙子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孙子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着还会有些野鸡要回去的,所以迟迟没有拉绳。
结果,连最后那一只也走了出来。孙子一只野鸡也没有捕到。
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对权力、地位、金钱之类的贪婪而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捕鸟的孙子,就是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其实,快乐重要的是对追求过程的一种体验,而不是结果。结果无论成败得失,只要中间过程给你带来了欢乐喜悦,那就行了。有时,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幻想破灭,空欢喜一场,这都是快乐的过渡和转化。
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古希腊哲学家科蒂说:“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少的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这个世界物欲太无穷,而人生太有限。一个人要想贪占天下所有的东西,灾难就要来了。做人必须要想透,人生一定要顿悟。物欲为己,此生不宁;物欲为后,子孙不旺。古人早已告诫过我们“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一个人要顺其自然地、平淡地看待物质的享受,得之无喜色,失之无悔色。什么都想得到的人,结果可能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连自己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一个平淡对待自己生活的人,可能会意外地得到惊喜。
荒野是知足者的天堂
忙碌的现代人,忙于钩心斗角,忙于精打细算,忙于计算每月的收入与支出,忙于计算别人对自己有多少亏欠,忙于计算自己又有多少人情债,还要忙于计算谁算计了自己,而自己又要怎样报复……
算来算去,却偏偏丢失了自己的清净心中,那一份知足。
你有多久,没有听到鸟儿为了迎接旭日而发出的清脆晨鸣了?你有多久,没有注意到夕阳西下的最后一抹霞光了?你有多久,不曾外出远游?你有多久,未曾好好休息?
喧嚣的世俗生活中,你是否还保留着自己的一颗单纯初心?当你垂垂老矣,走到暮年,只有回忆占据内心时,历数一生的喜怒哀乐以及繁华落寞,怎样的来路才会让你感觉到充实呢?若将财富得失的心态抛至脑后,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如此富有。
从前有一个青年总是哀叹自己命运不济,生活多舛,既发不了财也求不到一官半职,终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了一个老和尚,看到老和尚一脸的平静祥和不由得叹了口气。
老和尚拦住青年,问他为何叹气,青年说:“我看到你开心的样子觉得很羡慕。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既没有一技之长而又一贫如洗?”
老和尚说:“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青年问:“富有?我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
老和尚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继续问他:“那么,假如有人给你一千两银子,换你十年的寿命,你换吗?”
“当然不换!”
“给你五千两银子,换你的健康,你换吗?”
“还是不换!”
“给你一万两银子,换你的生命,你换吗?”
“不换!”
老和尚顿时笑了:“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一万六千两银子了,难道还不够富有吗?”
青年人的烦恼来自于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只是看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却从未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若能知足,则一切烦恼自会迎刃而解。
做人要知足,要懂得珍惜,不可贪得无厌。每个人出生时不可能都含着一把通向富贵、幸福之路的钥匙,但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勤劳的手,不要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在上天的恩赐上,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他也永远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青春、能力、经验、激情、教养、信念……这时候,不满之心就像是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奔来奔去,忙里忙外,既无暇休息,也体会不到忙碌的乐趣。
人如果不知足,虽在天堂却犹处地狱;能够知足的人,虽卧荒野亦如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