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2400000004

第4章 柳暗花明天印山(一)

隔了一天,思雨打电话约韩云霈,问他想不想去天印山看看定林寺的南宋斜塔,顺便拜访家燕姐。

韩云霈一口就答应了。

他从没拒绝过思雨的召唤,况且,天印山和天印公司如今也正强烈地吸引着他。

因为交通不便,韩云霈至今没上过天印山。不止一次,他乘车途经宁杭国道,远眺天印山那奇特的山形,慨叹天工斧凿之神,却只能满足于纸上得来的浮泛印象:天印山,俗称方山,实际上是一个火山口,是五百万年前火山爆发的遗痕,山顶现在还有一片凹坑,被称为天池。相传秦始皇南巡,术士望见金陵王气氤氲,遂挖断方山长垄以泄王气,于是有了从西、南两面环绕天印山的秦淮河。孙权开破岗渎,东通吴会,西连秦淮,即以方山埭为起点,天印山因此成为金陵门户。六朝时设方山驿,与石城驿一南一北,都是商旅云集之所。金陵官宦文人南行,都以此地作为行程的第一站,送行者也常远送到天印山下,留下了许多优美动情的诗文。

天印山与金陵人文如此密切相关,他这个自命为文人的,寓居金陵五十余年,而足迹未曾一至,没见识过定林寺前的南宋斜塔,岂非缺憾?现在有了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于是说定,下午思雨来邀他一起走。韩云霈届时下楼,只见相府营路口停了辆黑色奥迪,思雨摇开后车窗笑着向他招手。他从另一侧上了车,才发现开车的竟是曾宪章。想来是曾宪章要去定林寺公干,乔思雨做了个顺水人情。韩云霈不禁有些懊恼,后悔电话中没有问清楚。他本来已拿定主意,对这个男人敬而远之,仍像以前一样和思雨做朋友,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得与他同行。可是既上了车,自没有再下去的道理,他只好同曾宪章打招呼,说真不敢当,让您开车。

曾宪章笑道,借花献佛吧。定林寺的事情市里催得紧,曾市长打招呼,帮着借了辆车,方便工作。我和思雨都能开,就不麻烦司机了。小车自洪武路一径向南,上了中华路,直奔中华门。城里车多路堵行人乱,曾宪章不敢分神。乔思雨有一句没一句的,问起这几年,金陵城里有些什么变化。韩云霈想了想,要说这两年,金陵老城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不再翻天覆地的大变。那个在古都金陵疯狂推行“老城区改造”的前市委书记贾为国,如今正在共和国的监牢里接受改造。新一届市委明确宣布,加快城市化进程,把“蛋糕”做大,在金陵东、南、北面规划出三个新市区,南面的江宁县就成了江宁区;建设重点要转向新区,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金陵老城,才不再像个大建筑工地了。

曾宪章插了一句,城市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啊。

乔思雨说,现在的城市,年年旧貌换新颜的太多,保持历史风貌的太少。她在北京几年,想到老家的房子,总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倒掉。这次回来,真有些惊讶乔家大院生命力的顽强。谁都不给它一丝温暖,它竟依然故我地活下来了。不过,历史风貌再好,到底是风烛残年,再不采取切实措施,迟早是落得个灰飞烟灭。

说起乔家大院,韩云霈心怀愧疚,只能叹息。虽说专家学者年年发呼吁,人大政协年年有提案,市政府说不清是顾不上,还是不重视,对乔家大院始终冷处理,无人过问。几年下来,在周围新开发小区的映衬下,百年老宅越显得风雨飘摇。所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际上只是不许人为破坏而已。

他没有明说的是,城市建设重点虽然转向了新城区,老城区里的“非重点”工程依然不断。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曾宪平,接替的是赵如松的职务,继承的却是贾为国的衣钵,只是将“老城区改造”的口号,换成了“危旧房改造”,动作不是那么大,矛盾冲突也就不像过去那么激烈。赵如松为人正派,就是在贾为国的淫威之下,还尽己所能为原住民多争取一点权益,民间口碑不错。曾宪平则将老城区黄金地带仅存的传统建筑,统统划为“危旧房”,“改造”的办法就是将原住民迁出,让开发商建造貌似仿古的高档别墅,售价动辄数百万,说白了,就是逼穷人给富人腾地方。两三年下来,曾宪平已经激起了金陵市民的怨恨,将一个现成的外号转赠给了他,叫他“曾剃头”,且编成民谣,广为流传:“曾剃头,盖别墅。城南人,没得住”,“曾剃头,下毒手,老城南,剃光头”。乔家大院既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能拆平了建别墅,自然不会进入他的视野。

死马当作活马医,韩云霈递了句场面话给思雨夫妇,你们同曾市长这么熟,不妨向他提提。

乔思雨瞅了一眼曾宪章的背影,说,看机会吧。

出了中华门,过了外秦淮河上的长干桥,就是古长干里了。韩云霈指点给曾宪章看,说雨花路东边,就是明代大报恩寺的遗址,轰动天下的佛祖顶骨舍利,就是在这里挖出来的。

曾宪章减了车速,问舍利还在不在这儿,显然有想看的意思。韩云霈告诉他,这里仍是一片废墟,只能看到宝塔地宫的遗迹。考古发掘是市博物馆考古部做的,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银椁金棺、感应舍利等,都在市博物馆;但是最重要的佛祖顶骨舍利,因为佛教协会坚持,现收藏在栖霞寺藏经楼中。

车过雨花台,新修的公路宽敞平坦,车辆不多,曾宪章的话多起来,说他在北京看到佛祖舍利盛世重光的电视直播,不知道佛祖顶骨舍利为什么会瘗藏在金陵,历史上有没有留下可靠的记载。

韩云霈很乐意为曾宪章解惑。他说,金陵本是江南佛都,“南朝四百八十寺”脍炙人口。早在东吴赤乌年间,因康僧会迎来佛舍利,孙权在建初寺中造阿育王塔供奉,就是中国最早的佛舍利塔。东晋时古长干里建长干寺,南朝梁更名阿育王寺,流传有绪。

北宋初年选择此地重建长干寺,供奉佛祖真身顶骨舍利,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而佛祖顶骨舍利在唐代即有流入中土的记载,宋代初年又有几次。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长干寺主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尚奏报,长干里一带佛舍利显灵,意在重修长干寺;真宗允准重修,并建九层八面真身塔,赐名圣感舍利宝塔;天禧二年又改长干寺为天禧寺。李之仪《天禧寺新建法堂记》中明确记载:“天禧寺者,乃长干道场,葬释迦真身舍利,祥符中建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

明初永乐皇帝建大报恩寺,正是在北宋长干寺的遗址上。据载,大报恩寺中的九层八面五彩琉璃宝塔,采用的是天宫形式,即在塔顶盘中,盛放皇家敬奉的各种宝物这也从侧面证明,它正是沿用了长干寺塔的塔基和地宫。

韩云霈条分缕析,亦不无虔信之意。

经过东山镇,韩云霈介绍,这地方可是大大有名,东晋谢安东山再起,就在这里了。

金陵可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曾宪章感慨,又问,怎么没看见山?

思雨笑道,那东山也就是名气大,其实还没两层楼高,如今沿街盖满了高楼,哪有它露头的地方。

说话间,车子穿出东山镇,拐上了笔直的天印大道。韩云霈还记得头十年前,他和几个朋友去湖熟镇,寻访传说中的昭明太子读书台,郊区长途车在柏油路、砂石路以至泥土路上颠簸,路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而且只开到东山镇为止。往湖熟,还得另换农用车。如今不但修成了清一色宽阔的水泥路,两旁竟看不到一寸有生命的泥土,全是新造的大楼和坚硬的水泥广场。难怪报纸不断鼓吹:要想富,先修路。大路一通,首先把房地产就带起来了。

天印山已在望中。其实这山的形状,并不像现在常见的印章,而有些像宋元时期的官印。韩云霈留心看了一下窗外,道路两边都没有公交站牌,离城近一小时的车程,若非自己有车,还是很难过来。

曾宪章说,我问过曾市长,规划早有安排,天印山年内开通公交,现在正争取提前通车。

小车顺着盘山公路,直达山北定林寺前。未进寺门,就看到了那一座岌岌可危的斜塔,塔身被钢板包夹,钢筋捆扎,仿佛骨折的手臂上着夹板,又以几根钢缆牵拉固定,似乎略一放松就有倒卧的危险。韩云霈绕塔察看,七级八面勉强可辨,塔刹早已崩坏,塔檐零落凋残,只有一根根石质挑角尚存古意,而角端旧悬的铁马也尽皆失去。其狼狈之状,令人心酸;就算它的斜度超过比萨斜塔,这样一副尊容,也是没法见人。

曾宪章自进寺中找人,去商谈他的公务。

号称南宋古刹的定林寺,除了名字是老的,什么都是新的。韩云霈在敞着的门前张望了一眼,里面像个泥木作坊,几尊才塑成的菩萨还保持着泥土本色,像没上妆的演员。他忽然想起一桩旧事,那年新闻界春节联欢,同桌一位女士和他聊得很开心,可他怎么也想不起这人是谁。待女士离席时悄悄打听,才知道就是每天晚上必定露面的本市新闻主持人,没上妆,竟完全认不出来。他说给思雨听,思雨开心大笑,说我们还是别进人家的化妆间吧,不如去山顶上看看。

韩云霈正中下怀,两人沿着山路,缓步徐行。路旁大大小小的火成岩翻滚交叠,仿佛瞬间凝固的浪涛,让人还能隐约想象当年自然界的那一场沸腾。他和她,也曾有过这样一场热火朝天,如今留下的又是什么呢?韩云霈正想着怎么发点儿感慨,思雨已经先开口,说天道无常,世界是在变化中发生发展的;可是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却安于现状,畏惧变化。宁作太平犬,不作乱离人。

她忽然停步,转脸看着韩云霈,问他这几年是不是研究过太平天国。

翻过几本闲书,谈不上研究。韩云霈实话实说。同思雨在一起就是这样,她的思维扑朔跳荡,他只能跟着她的思路转。身在金陵,听老人闲话,看风景名胜,翻文献资料,都难免碰上太平天国,想绕都绕不过去。怎么,你对太平天国有兴趣?

你那本《金陵艳》,写到太平天国的圣库,还有那个独一无二的木印。乔家大院做过太平天国的官衙,北门桥下是太平天国的买卖街,传机叔的收藏始于太平天国钱币,就连家燕姐住在离城老远的天印山下,也跟太平天国搭得上边。思雨学着韩云霈的口气说,真是,想绕都绕不过去。

韩云霈笑道,有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少不了麻烦你。

天印山顶上多是松软的红砂土。近路边有一片茶园,粗枝大叶的,很难让人联想到杯中优雅的芽尖。种植更多的是山芋,浓绿泛紫的茎叶爬满了条条田垄;远处竟然还有一块水田,大约十多亩,成熟待割的水稻黄灿灿地喜人。韩云霈是种过田的人,这么高的山顶,要靠抽水种稻,未免得不偿失。向路过的农民打听,原来山顶上有一股泉水,大旱年景都没枯过,也真是奇事。农民热心地指点他们去看天池,韩云霈也很想看看当年的火山口。可思雨劝他不要去,名为天池,一滴水都没有,就是个大石头坑。她跟家燕姐去看过的。

韩云霈却想起个问题来,乔家老几辈的人,都没说起过天印山乔家这一支,你是怎么联络上的?

思雨说,你还记得那年,为做《青田秘书》,我跟白下书社林总合作过吗?天印公司一直在为白下书社影印古籍,做宣纸线装书。一次吃饭,正好和家燕姐坐在一桌上,两个人越说越近,原来竟是堂房姊妹,家燕姐就邀我来玩过。这回宪章接的策划,正好是在天印山,我当然要跟家燕姐打招呼。

韩云霈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预感:乔思雨夫妇这回南行,决非她所说的只是来看看情况,即使不是蓄谋已久,也一定是有所图谋。

一个乔思雨,已经能翻云覆雨,把金陵报坛玩弄于股掌之中,如今加上一个机巧过人的曾宪章,背后还有个手握重权的曾宪平,真不晓得会弄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花样来。这场演出的主角,当然是乔思雨和曾宪章,不可能再是他韩云霈;但思雨一回来就黏上他,很可能是需要他充当一个配角,就像当年她策划《青田秘书》一样。

时过境迁,他还会卷入这种闹剧吗?

韩云霈的心里,有点儿发冷。

思雨指点着天印山西麓,一座山环水抱的乡镇,说家燕姐一家几代,就住在这印西镇。乔家的天印公司,在金陵城里只有一个办事处,方便业务商洽,公司总部、造纸和印刷生产基地都在印西镇。周围的山坡,都被天印公司买了下来,上千亩毛竹林,是取之不竭的造纸原料。家燕姐她爸不要太有远见,就那一大片山地,现在也是可观的财富了。

韩云霈想起来,那天乔家燕说起父亲时,用的是“先父”。以她的年纪算,她父亲不会太老啊。

我也是回来才晓得,听讲刚满五十岁,精疲力竭,说倒就倒下去了。真是应了老话,“好人不长寿”。

韩云霈跟着思雨唏嘘了一回,两人循原路下至山腰,曾宪章已经在车里等候。思雨上了车,便给家燕姐打电话,叽叽喳喳说得十分热络。下至山脚,环山南行,往印西镇去的路,虽没有天印大道等级高,也都是平整的柏油路,车行不过十几分钟,拐进向东的岔道,老远便看到天印公司高大的仿古牌楼门。韩云霈虽觉得那牌楼门大得有些俗气,但想到人家上亿的产业,就做个大门,也不为过。

乔家燕已经站在牌楼门下迎候他们。她一眼看见韩云霈在车上,只同思雨打了个招呼,便过来扶韩云霈下车,弄得韩云霈很不好意思。思雨便在一旁坏坏地笑。

曾宪章下了车,边关车门边说,尊敬老人嘛,应该的。

韩云霈笑道,我还没老到那个程度吧。

乔家燕待韩云霈下车站稳,才转身同曾宪章握手。

迎门一片大草坪,草坪中央高耸着的那块太湖石,就把韩云霈给镇住了。瘦、皱、漏、透不说,单论体量,只怕不亚于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乔家燕见他看得入神,告诉他,这还是二十年前,父亲从苏州木渎弄回来的,当时花了万把块钱。现在不要说再看不到,看到也买不动了。

二十年前,买得起这块太湖石的乡镇企业家当然还有,但真肯出手买下这块石头的,一定不会多。韩云霈对乔家这位有眼光有魄力的创业者,不觉暗生一分敬意。绕过草坪,是四层的办公大楼。乔家燕领着他们简单地转了一圈,一楼二楼是各业务部门,三楼一边是小会议室和贵宾接待室,一边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副总经理办公室。董事长办公室的门关着。副总经理办公室门敞着,三张老板桌,却一个人都没有。乔家燕的总经理办公室,布置得简单清爽,让韩云霈想起温明明的那间办公室。看来她也像温明明一样,是个讲究实际的人。

贵宾接待室名副其实,里面一色考究的红木摆设,这自是公司实力的显示,也算对宾客的尊重吧。后窗外漫山遍野的毛竹林,浓青淡翠,正好做了这一室铁红的天然衬景。环绕三面墙的红木书架上,放着一函函锦套骨签的宣纸线装新印古籍,置身室内,便能闻到飘逸的纸墨香。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迎门一帧对开纸大的彩色照片,厚重的乌木镜框里,一位慈眉善眼的中年人,和蔼地面对每一位来宾,那模样与乔家燕活脱相似,不用说,就是她已逝的父亲了。或许是不想让气氛过于沉重,照片作了艺术处理,看上去很像一幅油画像,可照片下方那一排端庄的宋体字,仍让人感受到命运的严酷:天印公司奠基人乔传柱(一九五二~二〇〇一)。

这位事业有成的实业家,只活了五十岁,真是英年早逝。韩云霈怀着崇敬之心,走近细看,从那肤色黧黑、鬓角斑白、眼角皱纹深刻的面孔上,找不出任何过人之处。

这就是一个朴实农民的平凡形象。

曾宪章与乔家燕,虽说也是第二次见面,可一点不生分,眼睛一骨碌,便打听起天印公司的架构情况。乔家燕坦率地和盘托出,父亲病重住院后,对公司的人事重新做了安排。她妈妈当董事长,妹妹家凤,弟弟家炳,还有孙秋鸿,她们五个人组成董事会。妈妈从不来公司,办公室还是父亲在世时的样子。三个副总经理,家凤在金陵坐镇办事处;家炳在英国留学,就快回来了;秋鸿搞印刷出身,车间里生产调度、技术指导主要靠他,离不开现场,难得坐一回办公室。

虽说乔家燕毫不在意,韩云霈仍觉得曾宪章未免冒昧,一进门就急猴猴地打听人家的内部事务,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再说了,这明摆着就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盘问那么清楚又有什么必要。

思雨大约也嫌曾宪章过于急切,插进来提了个新问题,有个叫乔家炜的,听讲也是江宁人,不晓得家燕姐熟不熟?

乔家燕微皱眉头,想了一下才回答,这人我晓得。叙起来该算是印西乔家一脉。不过几十年前,他爷爷一辈上,就迁到东山镇去了,以后两边就断了来往。你有事找他?

思雨摇头道,也是听人说起,随便问一声。

韩云霈却记得,这乔家炜,不就是那个把地道挖进乔家大院的人么。他居然也是北门桥乔家的族人,这可就更有意思了。但思雨和家燕姊妹俩都是点到即止,显见得无意深谈。韩云霈心里过了一过,就没有多嘴。

曾宪章继续同乔家燕探讨天印公司的业务和经营情况。他提出的问题和乔家燕的回答中,有太多的专业名词和数字,韩云霈办报多年,对于印刷一行并不陌生,可还是听得有些云里雾里。在天印山顶的预感又泛上他的脑海:这个曾宪章,可真是有备而来哦!

他索性就不去听,沿着红木书架,欣赏那些线装书。书的选题不错,印刷装帧到位,虽说不上古色古香,也堪称精雅,令人爱不释手。他情不自禁地感慨,真没想到,天印山下还有这么个好地方。

思雨取笑他,好地方,你还真没看到好地方呢。秋晴暮晚,虽然天光明亮,已是快六点钟了。乔家燕留几位客人吃了晚饭再走。没什么好菜,不过绝对是绿色食品,吃着放心。她告诉他们,现在农民精明得很,卖出去的粮食蔬菜,全靠农药保墒、化肥催长,猪是泔水猪,鸡是饲料鸡,鸭子只长皮肉和绒毛,大毛都不长,更不会游水;自己吃的粮菜,是另外单种的,上的是有机肥,尽可能不用农药。天印公司也留了一块地,雇了几个人,自种自吃。

曾宪章让乔思雨拿主张,乔思雨转脸问韩云霈。韩云霈本有些犹豫,一则出门时没跟妻子打招呼,二则他与乔家燕并无深交,不好平白扰人家这一顿;可他看得出,思雨夫妇是想留下的,要推托,曾宪章很容易找个借口,不必问别人。这夫妇俩很在意同乔家燕联络感情,而一起吃饭、闹酒,无疑是中国人联络感情最重要的方式。韩云霈跟着人家来,自不便擅做主张,扫人家的兴,便仍请思雨决定。

思雨就说,家燕姐住的房子也是个文物呢,韩主任不想去看看?

那是应该看看。两个男人都附和。

乔家燕道了失陪,去办公室打电话回家,让保姆添几个菜,鱼呀虾呀鸡呀鸭呀,嘀嘀呱呱,连做法都一一吩咐得清清楚楚。隔着半条空寂的走廊,几个人在贵宾室里都听了个八九分。韩云霈暗想,难怪私营企业总比国企搞得好,但凡公家请客,还不是哪个店贵就朝哪个店钻。

曾宪章叹了口气,对思雨说,你该劝劝家燕姐,这样子事必躬亲,岂不要累死。

思雨点头,让你说中了,她跟她老爸,是一个脾味。

乔家燕转回来,对几位客人说,天印公司的规矩,头一回光临的贵客,每人可以选一套书做纪念。你们自己在架上挑,喜欢什么拿什么。吃过饭就不过这边来了。

曾宪章笑道,家燕姐,我可是空手来的哦。

至亲姊妹,这又值当什么。乔家燕也笑道,曾总方便时,能关心到天印公司……

思雨拉住她的手,拦过话头说,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宪章初来乍到,将来借重家燕姐的地方不会少。老话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老乔家,向来有兄弟和睦姊妹亲的传统;如今你我姊妹,各自打拼到了这个份上,正该联手做一番事业。连珠炮放到这块,一眼看到韩云霈,忙又补了一句,韩主任是保住乔家大院的功臣,就更不是外人了。

不是外人,还能是内人吗?韩云霈在心里自嘲。但思雨能想着不要冷落了他,这份仔细,还是让他感动。

真是抱歉,一直没顾上招呼韩主任。乔家燕认真地说,家父在世的时候,总是叮嘱我们:做的是文化产业,自己又没什么文化,一定要尊重文化人,多听他们的指教,才能把事情做好。韩主任不嫌弃,以后给我们做顾问吧!

韩云霈连说不敢当。然而心里过一过,着实有些心动。天印公司的业务是造纸印书,以他几十年的编辑经验,文化圈里结交的人脉,当这么个顾问,倒不至于徒具虚名。他很希望乔家燕说的不是客套话,可乔家燕偏偏就丢下了这话茬。曾宪章已经看中一部《金陵梵刹志》,抱在怀里,说正好用得上。韩云霈也就不那么拘谨了,挑了一部《可园备忘录》,虽说薄薄两册,但是据陈作霖手稿影印的。陈氏是晚清金陵最重要的方志学家,他的这部生平大事记,也是金陵重要的地方史料,可惜流传甚少,韩云霈只见过一种错漏太多的排印本。乔家燕见了,便夸韩主任有眼光,说这书里面记了不少太平天国的事迹,所以她们专门向陈家后人借来手稿,印了几十套作礼品,没有上市,外面想买都买不到。

思雨说她不是头一回来,上回已经拿过一套影印明版的《金瓶梅》,那些版画太漂亮了。乔家燕不依,说多少年前的事了,亏她还巴巴地记在心里,硬又帮她挑了一部《南朝佛寺志》。韩云霈一看就知道,这书分明是为曾宪章挑的,暗想这乔家燕乍看大剌剌的,其实心里一肚子数,难怪能拿得下这么个大企业。

选好了书,乔家燕让人装进礼品袋,先送到车里,便引他们下楼,一边指点四围方位。印西镇地处天印山西南麓,天印公司选址在一个坐北朝南的小山坳中。坳东一条山涧,终年水流不断,出山后汇入秦淮河,正好可以满足造纸用水的需要,公司便把造纸作坊安排在东面一线,毛竹从山坡上砍下来,捣碎,蒸煮,晾晒,碾细,沤泡,发酵,化浆,抄纸,烘干,裁整,严格按照传统的宣纸生产流程,全部手工操作。现在有的厂子用机械碎料,看似省工,可植物纤维损伤过大,纸张韧性就差了。特别是竹料,天印公司坚持用石灰水沤泡,虽然耗时长达半年以上,但石灰在生产过程中已经降解,基本不产生环境污染。有几家后建的厂子图省事,用硫酸或盐酸,生产周期是缩短了,但环境污染太严重,现在都被停掉了。西面一线是印刷厂,还保留了一部分雕版刷印,主要是为了保存传统雕版印刷工艺。生产线上采用的则是现代石印技术,不过印成的书页,折叠,配页,打孔,穿捻,装订,仍然是传统工艺。

今天晚了,就不请你们看了,以后机会多着呢。

乔家燕开出一辆宝马,在前面引路。韩云霈好心地问,要不要等孙秋鸿下班一块走。乔家燕随口应了一句,说他自己有车。韩云霈便有些后悔多嘴。为什么就想不到人家会有两辆车呢?为什么思雨和曾宪章就不问呢?这让他又意识到自己同这些人的差距,平民同富豪的距离,心里颇有些纠结,不知是不是该掺和进这个圈子。

以前他同乔传机、温明明交往,虽然他们也是身家钜万,却没有这种感觉。细想起来,乔传机的财产都是名家字画,别人看到的或许是值多少多少钱,他感受的则是艺术欣赏的愉悦;乔传机那些投资增值的理论,他从来没有当过真。他也从来没当自己是温明明的朋友,他是温明明那个一贫如洗的战犯父亲的朋友,因为父亲的缘故才结识了女儿,两人的共同话题主要是她的父亲,很少涉及温明明的事业,更不用说财富。而乔家燕,则是伴随着实实在在的产业进入他的视线的。她刚才说要请他做顾问,宾主的身份就十分明确。顾问是时尚说法,放在过去,说高点是幕僚,说低了就是清客;还不如曾宪章那样,直接打出旗号,以出谋划策为业务,倒成了公司之间的对等交易。

从天印公司到印西镇上,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小镇虽地处偏僻,可一条百年老街,两边多是旧时商铺格局,让人能想见当年的繁华气象。思雨说,她听老辈人讲过的,印西镇紧邻秦淮河,南船北马,行船顺流而下,不用半天就可以到中华门,故而自古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商品聚散地。这二三十年间,断了水路交通,印西镇又不在公路干线上,才渐渐冷落下来。

乔家位于街尾,这幢老房子从外表看,檐头不高,门墙简朴,只是一个平常的小户人家。乔家燕在房后另建了车库,客人的车便只能停在左边空巷里。进门一个小小院落,青砖铺地,三面粉墙,迎面墙上镶着一方福字砖雕。右手边开着扇小门,转进去,可就别有洞天,是前后两进房屋之间的庭院,七开间的木构建筑,古色古香,而且保存得相当完好。韩云霈走进第二进堂屋,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悄悄问思雨,这房子的格局,与北门桥乔家大院,像得很啊。

思雨说,你也看出来了?所以家燕姐讲,她们这一支出自北门桥乔家,我一听就相信了。不过依她妈妈讲,老辈上也就是这么一说,至少在这三辈人里,印西镇乔家和北门桥乔家,完全没有来往。

乔家燕引着他们,一直走到第三进堂屋里。因是步步高升的做法,这一进的厅堂相当高敞。她打开电灯,指点他们看二面墙上的壁画。

韩云霈一眼扫过那几幅水墨画,便想到该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画面线条粗拙,而寓意分明,宣传重于艺术。东壁上竖分为一宽一窄两幅画,宽的一幅,居中画一座三孔城门,中孔上方写有“天父”二字,左孔上方写的是“太平天日”四字;城上插正方旗三面,旗下画十来柄铁叉,以示有人守城;天空中高悬一只风筝似的大蝴蝶。城下左侧有小方旗四面,下立铁叉二三十柄;城右又有铁叉十余柄,环绕着“太平天子”四个大字,表现的是城外互为犄角的据点。窄的一幅,似没有画完,只有半空中一只大蝴蝶。西壁上画的是民间舞龙灯情景,一只插在木棍顶端的花球在前,逗引着一条身形曲折的布龙,同样没有画出人来。旁有铁叉七柄,可能是代表观看舞龙灯的太平军战士,天空中也有大蝴蝶。太平天国早期反对偶像崇拜,有不许画人物的严令,金陵城里几处相关壁画,都没有人物。而以人物所用器物表示人物,更是民间画匠所习用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暗八仙”。

乔家燕让客人在大八仙桌边坐下,告诉他们,“文革”前,太平天国博物馆的专家就来研究过,认定是太平天国壁画,这座房屋,也被江宁县定为革命文物,所以“文革”中没有遭到破坏。现在保护要求更严,连日光灯都不准用,只能用低瓦数的白炽灯泡。

韩云霈问,这一带,不知有没有太平军活动的记载?

怎么没有,忠王李秀成在这里驻兵好几年,还打过大胜仗。他对这一带地形很熟悉,所以从天京突围走的就是这条路。后来藏身的宝积庵,就在镇东山腰上。

思雨瞪了曾宪章一眼,说,你看你,现眼了吧?那天还说什么宝积庵,宝积庵在这块呢。

曾宪章嘿嘿一笑,没有争辩。

乔家燕就忍不住,细说起李秀成被捕的经过。当时忠王藏身在宝积庵,被印西镇上山打柴的八个村民认出来了。忠王说,你们能领我避开清军去湖州,我有白银三万两作酬谢,够你们后半辈子安居乐业。八个人都说,救护忠王,理所应当,不图酬金。就请忠王随他们先回镇上休息,待探明路途清兵驻守情况,就送忠王去湖州。因为太平军都留长发,所以叫长毛,容易暴露身份,村民们劝忠王剃发为僧。忠王不肯,说,国破主亡,我如果被捕,自然不能求生;如果侥幸突出重围,剃成光头,将如何面对将士?村民十分感动,于是分头去探路。

可是其中一个陶大赖,有亲戚在清军里当小头目,就生了歹心,料想忠王孤身出逃,三万两白银只是虚话,不如捉住忠王,献给清军,必有重赏。他盘算印西镇上,多半不会有人帮他,万一图谋泄露,只怕连性命都难保,于是偷偷去找那亲戚。时当盛夏,陶大赖走到钟山下,口渴难耐,向路边的清军讨水喝,恰好碰上一个当伙夫的熟人,闲话中说漏了嘴。伙夫动了心机,假意留陶大赖吃中饭,暗里报告将领,急派骑兵奔袭。陶大赖一碗饭才吃了一半,忠王已经被逮走了。他连赏金的影子都没看见,垂头丧气回到镇上,可是行迹已经败露。另外七个村民恨之入骨,捉住陶大赖杀了,又设计将那伙夫诱来,在忠王牌位前斩成肉酱。此后这七个村民就不知下落了。至今,年年到了忠王忌日,印西镇人都要祭奠忠王的英魂。

思雨感慨道,陶大赖还留了个姓名下来,那七户村民反而成了无名英雄,真是天道不公。不晓得其中有没有我们乔家?

这我就说不清了。肯定是怕清军追究,他们只好隐姓埋名。反正我是从小看着这些壁画,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韩云霈想,怪不得她对曾国藩没有好感。童年的记忆,往往能影响人一生,尤其是女人。不过李秀成被捕这一节,说来曲曲折折,真比编出来的故事还有趣。

曾宪章却摆出副旁观者清的样子,冷静地分析,李秀成许诺酬谢白银三万两,是大大失策,引动了村民求财的心思;而他身边又不像有这笔钱,所以会有人转向清军告密求赏。不过,就凭他开口便是三万两,说明平日的开销一定极大。

韩云霈点头说有道理。年前有个交通厅的副厅长,花两百万行贿省委组织部长,终于拿掉了头上的那个副字。案发受审,问他怎么就敢动用这样一大笔钱买官,他很感意外,说没花多少钱啊。原来交通厅每年的预算是七个亿,他平均每天要花掉两百万。

当时传说天京城里“金银如海”,想来也不是无根无据。曾宪章补了一句,说清楚了自己的意思。说话间,孙秋鸿在幼儿园接了女儿牛牛回来。乔家燕抱着她,一个个认人,牛牛一眼看见曾宪章的满头白发,便先叫白头发老爷爷,伸手想摸,刚触上又缩回去了。乔家燕笑着告诉她,这人头发虽白,但年纪不大,他同思雨姨娘是一家的,该叫他姨爹。及至见了鬓角斑白的韩云霈,牛牛就不开口了,不晓得叫什么合适。乔家燕让她叫老爷爷,思雨听了一乐,说又把辈分叫乱了,弄得韩云霈不知道是答应着好,还是不答应好。乔家燕说,没叫错呀,韩老师,比她外公还大几岁呢。

思雨就没再接茬,从拎包里摸出个红绸小包,取出只挂着银链的长命锁,套在牛牛脖子上。孩子两手抱着,张眼去望妈妈。乔家燕看了一眼,说,哟,这可是个宝物,不要糟蹋了。思雨不理她,对牛牛说,这是姨娘小时候玩的,现在姨娘长大了,送给你玩,跟你妈没关系,不用问她。韩云霈在旁边冷眼看着,这可不是宝庆银楼卖的银光耀眼的新工,凭那浑厚融和的包浆,至少也是百年前的物件了。银锁和长链都是手工錾成,十分精美,一面是缠枝莲花图案,中间“长命百岁”四个字,另一面却不是寿星老,而是肩扛桃枝的东方朔,藏头缩脑,俏皮可爱。也只有乔家这样的老户人家,才拿得出这种东西。原来思雨夫妇,还真不是空手来的。

韩云霈坐在一旁,不免犯尴尬。思雨送这个古董长命锁,固然会有还那对白金耳环的意思,可上人家里作客,和孩子初次见面,该有点表示,也是起码的礼数。然而他事先全无准备,伸手摸了摸衣袋,什么也掏不出来。思雨瞥见了,故意说,你们俩就别掏了,算我都代表了吧。讲的是两个人,其实完全是为韩云霈解脱。韩云霈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只有思雨,总是这么善解人意。

因为第三进堂屋中灯光暗淡,保姆吴阿姨在二进堂屋里摆好了酒菜,请客人入席。牛牛偎在妈妈怀里,乔家燕却拿小碗搛了点菜,让吴阿姨带她到后面去吃,牛牛乖乖地去了。曾宪章连连夸奖,宝宝真听话。思雨却想起来,忙说请伯母来一块吃吧。

乔家燕说,妈在龚家打麻将,不回来吃晚饭。

韩云霈不好意思地说,这可真是太打搅了。

不相干。乔家燕解释,她妈妈并不是因为他们要来才避出去。龚家是家炳订亲的岳家,龚伯伯春天退二线,到了区政协,就不怎么上班。老两口没别的嗜好,三天两头约了妈妈去打麻将,不到半夜不得散。

桌上四碟四碗,果然是家常菜肴。如果除去为客人增添的一尾清蒸白鱼,一碗栗子炒鸡,街上斩来的半只盐水鸭,也就是几样新鲜蔬菜,一个蒸蛋,一个炒肉丝,大荤都没有,更不要说山珍海味。身家过亿的大款,饮食如此简单,是农民本色,还是养身有术?韩云霈有了教训,不会再多嘴开问。酒已温好在壶里,醇香四溢,乔家燕说是十年的状元红,专门去绍兴买来的。乔家祖上爱喝绍兴酒的典故,韩云霈是晓得的,如今思雨他们已是什么酒都喝,倒是这山镇里人家保存了老习惯,也算是“礼失求诸野”的一个例证吧。

乔家燕看了桌上的菜,想到曾宪章是湖南人,便去厨房里找出一瓶辣椒酱,专为他布了一小碟。这份周到让曾宪章感动。虽说他在外日久,饮食习惯也有改变,不必非辣不香,但有辣总是开心的。乔家燕为客人一一满上酒,和孙秋鸿站起身来,双双先敬韩云霈。韩云霈连忙推辞,说这可不合规矩。乔思雨和乔家燕是至亲,曾宪章还是远客,他不过是陪着来玩的,怎么好先敬他呢。

乔家燕说,当然该先敬你。一则在座的人,你最年长;二则我和秋鸿代表天印公司,要借这杯酒表个心意,聘请你做我们的顾问。韩主任不嫌弃,就请干了这一杯?

思雨夫妇都说,这是个好事啊,韩主任可不能推。

韩云霈只好站起身,干了这一杯。乔家燕高兴地说,那我们就说定了。过天我会把正式的聘书送到府上。

韩云霈却想到,乔家燕聘他而不聘曾宪章,不免让他有喧宾夺主之嫌,便说,要讲顾问,曾总该是专家啊。

思雨笑道,我们姊妹间就不用这一套了。夫妇俩也敬了韩云霈一杯,表示祝贺。

一轮酒敬下来,吴阿姨又上了个菜,看上去像盐水煮河虾,可盆中红通通的河虾怀里,都抱着一节碧绿的韭菜苔,先占了色彩鲜艳的优胜。乔家燕说这个菜要趁热吃,这是我们吴阿姨的独创,饭店里都吃不到的。众人都尝了,虾味鲜嫩自不必说,因韭菜苔更添了一分清香;最难得的是,虾煮熟了,韭菜苔竟还脆生生的。思雨猜是虾煮好了,再将韭菜苔插进虾脚间去的,可她试了一下,那虾脚抱得相当紧,别说插,抽都不容易抽出来。若说是让活虾抱了韭菜苔下锅,这训练虾的本事,该可以去申报吉尼斯纪录了。曾宪章笑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还是请主人给我们讲讲吧。

乔家燕说,这做法,我只能说得上来。虾要挑活跳的,随冷水下锅,水温渐渐高了,虾开始乱窜,这时把韭菜苔丢下去,虾见了凉的东西赶紧就抱住了。水一烧滚,就要把虾捞出来,用冷水过一过,韭菜苔就不会变软发黄。讲归讲,关键是时机要拿捏得好,早一刻晚一刻都不成。让我做就做不出这个样子。

曾宪章叹道,人真是个坏东西,什么花样都想得出来。这菜有个名目没?

名字倒有,就是乡气了,叫个红男绿女。

思雨摇头,是,把这么个好菜叫俗了。

韩云霈灵机一动,笑道,要雅,也有个现成切题的,就是《诗经》中的,“在河之洲”,如何?

乔家燕怔了一下。思雨已悟到,鲜虾在河,韭芽在洲,其实是暗示下面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就是红男绿女的意思。不觉嗔道,你也太会讨便宜。

曾宪章就把这意思说破了。乔家燕便笑,说这虾还就是喜欢在河岸边水草丛里钻。在河之洲,雅是没得说了,难得细想着还真贴切。该敬韩主任一杯。

思雨的海量,韩云霈是领教过的,不想乔家燕与她棋逢对手,黄酒一杯接一杯,像喝可乐似的。真应了民间的俗话,女人上阵,必有妖法。孙秋鸿今天坐在家里,要尽主人的礼情,谁喝他都陪着,看样子量也够大。酒酣耳热,曾宪章就不是曾宪章了,几个人都随着思雨,叫他白毛。

白毛得意地扬言,不管白毛黑毛,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乔家燕便笑他,说你逮住什么老鼠了?不就逮住个了思雨嘛。

能逮住思雨,还不算好猫!

思雨嗔他:你逮住思雨?不晓得谁逮住谁了呢!

几个人笑成一团,就连韩云霈看着曾宪章的一头白发,也不是那么生分了。

白毛要开车,不敢多喝。韩云霈酒量有限,不免要找出些闲话来讲,也算凑趣。对于这个远郊山镇里的天印公司会选择传统造纸印刷为主业,颇令他好奇。众所周知,宣纸徽墨,千年以来,就是徽州的特产,别的地方想挤入这块市场,谈何容易。不知当初,乔老先生是怎么考虑的?

白毛点头,说这个题目出得好。

乔家燕遂让吴阿姨收拾了碗碟,泡了雨花茶,给客人们醒酒。她也就乘着酒兴,说起了父亲的创业史。

天印公司确是从造纸起家的。虽说天印山邻近安徽,可乔传柱当初并不是有意争夺宣纸市场。这里头有个缘故,印西镇自晚清以来就以装裱技艺闻名。相传太平天国占了金陵,城里的装裱艺人逃来这里避难,传下了这门手艺。乔传柱少年失学,十二岁上就进装裱店做了学徒,整天跟宣纸打交道。

韩云霈听乔传机说过,好的装裱师傅见过的书画多,交往的名家多,在艺术鉴赏上的眼光也就非同寻常。乔传柱既有这份童子功,当年一掷万金买下那块太湖石,也就不奇怪了。

一九七三年,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在日本引起轰动,被誉为“当代草圣”,金陵城里的书法热就一浪高过一浪,人人学书法,处处搞展览。写字装裱都少不了宣纸,可是“文革”中,徽州宣纸生产不正常,常常供不应求。那昝农村里政策已经宽松了些,苏南出现了不少社办企业。乔传柱就想到,天印山盛产毛竹,何不利用毛竹做原料,自产一些竹纸,填补这个市场缺口。手工生产,又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几个朋友商议定了,凑了钱上徽州,请来位宣纸厂退休的老师傅,就干起来了。当时就是个无名的小作坊,一切因陋就简,连烘炉都没有,抄出纸来就贴在粉墙上阴干。毛竹造纸,严格地讲,写字作画不是太理想,但做装裱用纸效果并不差,不过产量、销量也就有限;徽纸供应充足后,销路就更受挤压。几个合伙人都想退股另做打算。

就在这时,乔传柱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文革”期间,线装古籍烧的烧了,毁的毁了,化纸浆的化纸浆了。到了80年代初,百废俱兴,新刷印、影印的线装古籍都大受社会欢迎,公家私人抢着买;可是有条件印宣纸线装书的,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朵云轩,扬州的广陵古籍刊印社,扳起指头算,全国也就那么几家。乔传柱拿定主意,孤注一掷,接下了造纸作坊的全部股份,一边维持宣纸生产,一边带了几个年轻人,到扬州去拜师学艺。半年以后回来,添置了必要的设备,就拿“天印”二字做了招牌,接印刷宣纸线装书的活。

一开始,出版社都信不过他。他带了自己印出的样张给人家看,有人还不信,他就请了人家到厂里来,当面印给人家看。后来是白下书社给了他第一批业务,影印甘熙的《白下琐言》。那一批书真是做得无可挑剔,当年夺了个优秀图书奖,现在已经成了新善本。天印,这个老祖宗留下的现成品牌,终于叫响了。

印刷业务越多,用纸量就越大,把造纸厂也带活了。

曾宪章大发感慨,机遇啊,机遇如流星,稍纵即逝,从来只厚待准备好了的人。

韩云霈一边听,一边认真动了脑筋,说,从造纸发展到印刷,最理想的是再进一步,自己做出版和图书营销,肥水不落外人田,终端产品利润也更高。只是现在中国的出版体制,民营企业暂时还很难进入,这事要从长计议。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说水到渠成,就是结合生产线,建一个中国传统造纸印刷博物馆,虽然未必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但对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肯定有好处。

孙秋鸿连连点头,说岳父生前就有这个打算,可惜没来得及实现。这两三年,公司的全副重担压在他们几个年轻人肩上,只能勉强顾得上维持生产业务,一时就考虑不到这上面了。

乔家燕接口说,今年总算能松口气了,我和秋鸿正在商量公司下步的发展方向。韩老师这个想法非常好,什么时候得便,来这里多住几天,全面深入地做一回考察,帮我们拿个具体方案出来。

思雨笑着帮腔,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你连吃带拿,又当了牛牛的老爷爷,又做了公司的顾问,尽点力是该的!

韩云霈暗想,这是他力所能及又不失身份的事情;倘若做得好,以后能做的事情一定还有,倒是给了他一个别开生面的机会。然而他还是谦让了一句,我只是随便说说,要讲做策划,专家在这里呢。

曾宪章连连摇头,说,对天印公司,他刚了解了点基本情况,都没来得及消化,谈何策划。再说定林寺那边正紧张着,他也分身无术。韩主任的想法既与乔伯伯不谋而合,不妨先试着做起来。

这说的都是实情。可他意犹未尽,眼睛一转,又借题发挥了几句:家燕姐刚说了天印公司的创业史,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两次华丽转身。头一次,是从农业转向手工业,第二次,是从简单制造转向复杂技术,都抓准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所以天印公司能有今天的气象。这说明什么?说明企业的目标不在行业,而在利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企业的水只要往利润率最高的地方流,方向就不会错。

言外之意,天印公司求发展也不必拘泥于现有的造纸印刷行业。这白毛酒喝得不多,说的不像是醉话,那么,他究竟是赞同他们做这个博物馆,还是反对呢?韩云霈就不太明白,只好拿眼睛去看思雨。

思雨大剌剌地说,家燕姐既诚心请你,你就放手干吧。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蒂,我们现在想做的,就是怎么整合资源,共谋发展。凡是有利于发展的,我们都该尽力去做,还要努力做好。

韩云霈这才半推半就的,应承了下来,说,那我就试试看吧。

三个人直到九点钟才告辞,登车返城。韩云霈由思雨“整合资源”的雄心,暗想这夫妇俩,不知会怎么整合天印公司这份大资源。一时又想到她欲言又止的乔家炜身上,记得他在东山镇也是有一个公司的,便问,你头前说起的乔家炜,就是那个挖地道的吧?

思雨点头道,你认识他?

我也没见过这人。韩云霈说,他事后听派出所的警察讲起过。不过,看他不管不顾地挖这么一条地道,出事后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手段,倒是很有几下子。而且,韩云霈怎么都不相信,乔家炜挖这条地道,会是误入桃源。

地道两头的人家,院里的一户姓胡,院外的一户偏又姓乔,也未免太巧了吧?他又补了一句。

真是太巧了。而且这姓乔的,还就是乔家大院分出去的后人。思雨酒喝得虽多,思维仍不失敏捷,话锋忽然一转,听韩主任的意思,好像认定乔家炜挖地道的目标,并不是什么银行,就是乔家大院?那么,换个角度说,乔家大院中,一定存在着什么,让乔家炜大感兴趣的东西。

很可能,是大家还没认识其价值的东西。

韩云霈愣了一下,他没料到,思雨会一口说破他的心思。他索性把话都说白了,当时看乔家燕吞吞吐吐的样子,分明是晓得乔家炜底细的。你怎么就没再追问下去呢?

思雨淡淡一笑,论起来,印西镇乔家和东山镇乔家的关系,要比跟我们北门桥乔家更近些吧?可是家燕姐同我们都谈得亲亲热热,说起乔家炜却迟迟疑疑,你这么聪明的人,还不明白吗?

乔家燕是不愿意谈起乔家炜。

在思雨面前,哪里有他逞聪明的份啊。

江宁新区夜间毕竟冷清,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什么车辆,任由曾宪章风驰电掣,车速比来时快得多。车里酒气重,韩云霈把车窗摇开,一任急风扑面,隐然有飘飘欲仙之感。直到轿车停在相府营路口,推开车门下了车,一个人孤零零立在暗夜里,方让他泠然警醒。望着远去小车闪烁的尾灯,他不禁有些犯疑惑:我真该搭这车吗?

不搭这车,你还有什么车可搭呢?到金陵才几天,白毛已经有点喜欢上这个城市了。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这一种清新宜人,比起北京,不要惬意得太多。虽然思雨也给他打了预防针,说金陵冬天太冷,夏天又太热,冷总冷不过北京吧,至于说长江流域三大火炉,那更是旧话了,除了重庆炎威犹在,武汉和金陵,已不能不让位给长沙和杭州。

比气候更让他舒心的,是金陵的社会氛围。早听说金陵人宽厚包容,不排外,没承想能宽松到这个程度,他在这活动几天,上上下下,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外来者。当然了,有些人,像市府里的办事员,佛教协会的准官员,定林寺的大和尚,是因为曾宪平的关系,但这些人多是一次性使用的对象,只是些无关紧要的角色;而另一些人,更让他看重的那些人,同样毫无障碍地接纳了他,才真正具有文化的意义。就算他是乔思雨的丈夫,可新女婿融入岳家,也还需要一个过程,更不要说融入妻子的交际圈了。在北京的时候,听思雨眉飞色舞地说起老乔家的能人干才,他还有些半信半疑,如今眼见为实,思雨果然没有夸张。这些人各有所能不说,更重要的,是思雨同他们都保持着友好的联系,而他们又有着各自的关系网。平心而论,如果到长沙,他还真没有这样好的人际氛围。

以思雨这样的人脉基础,不用来做一番事业,真是浪费了。

白毛和思雨的惺惺相惜,是从事业上的合作开始的。之前两人都曾有过各自的合作伙伴,也都觉得不称心,生意场上的一次偶然相遇,使他们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仅于常常所见略同,更难得的是性格互补。白毛思维活跃,天马行空,随时都可能跳出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念头;思雨心思缜密,层层纫纳,善于把白毛的创意灵感细化具体到切实可行。所以两人一经搭档,都觉得比跟别人合作更为顺手,由近而亲,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家人。夫妇同心,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以至于残酷的北京城里,打理出了文正创意公司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离开北京下江南,虽然最后是白毛拍的板,无疑也是思雨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曾宪平的定林寺项目,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水到渠成的契机。而“千年万户和谐钟”这个策划,最成功的地方是创意的奇妙,实施起来并不像他们所渲染的那样紧张。当然,思雨还是经常提醒老公:一个成功的策划,必须精心算计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些话永远是真理。

她在这一点上,可是有过痛切教训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白毛一个大意,成功在即的策划,差一点,就毁在个小小不言的细节上。

谁都没有料到,回收老街巷旧门牌,会成为难题。

尽管曾副市长早早通知了拆迁办,拆迁办却拿不到一片旧门牌。

这里面的周折,思雨和白毛好不容易才弄清楚。拆迁办虽然是政府负责拆迁工作的职能部门,但他们断不会自己上阵拆房,都是采取招标方式,选定拆迁公司承办具体拆迁项目。拆迁公司也是动口不动手,只负责与片区内的拆迁户商谈动迁事宜,支付拆迁补偿费用。至于揭瓦敲砖扒房子,则又发包给承包商。承包商揽下工程,转脸再分包给若干大包工头,大包工头再朝下拆包,往往三包四包,直到最低一层的小包工头,才会招募农民工,去干这份又脏又累又危险又挣不了几个钱的力气活。

更怪的是,拆迁公司竞标承揽拆迁项目,是从政府领取相关费用的;但它发包给拆房子的承包商时,却是不但不付钱,承包商还得倒交钱给它。也就是说,拆迁公司只要过个手,就可以上下两头通吃。所以凡是拆迁公司,都不可小看。

承包商既要交钱上贡,又要雇人干活,看起来真是活雷锋了?老话说,打来骂来,赔本不来。只要是商人,决不肯干赔本买卖。这钱又从哪里来呢?原来拆迁公司是以拆下来的建筑材料作价抵付工程款的,建筑材料作价高过工程款,承包商自然就得倒找钱给拆迁公司;而承包商分包工程给大包工头,也就等于售卖建筑材料给大包工头。以此类推,层层转包,其实就是层层剥皮——每一层对上家作价时尽可能低估,对下家作价时则尽可能高估,从中吃这份差额。就这样,关系不硬、打点不到的,还没有资格入席享用这份大餐。入席者遂无不敲骨吸髓,以求一饱。所以每处拆迁工地,不须监督,必然拆得一平如砥,甚至挖地三尺,管道缆线,分寸无遗,不会给将来盖房子的开发商留下任何障碍。所以每个拆迁工地上,拆下的砖瓦木料废管旧线都会仔细地收存起来,有专人看管,然后在路边竖起块旧门板,用粉笔写上:出售青砖小瓦木料门窗,各种建筑材料。下面的联系电话,就是小包工头的手机号。

可别小看了拆下来的这些旧木料、老砖瓦,常常能卖出意料之外的大价钱。一些深宅大院里的雕梁画栋,槅门花窗,砖雕石刻,都能当古董卖;不要说小小不言的劳务工费,甚至能高过付给房主的拆迁补偿!故此看着老房子给建筑材料估价,便成了一门大学问。拆迁公司估低了,承包商就拣了漏;承包商估高了,弄不好就得贴老本。双方常常为了一平方米是十五元还是十六元争执不下。当然也有上家经手人故意放水,让下家得好处的,那就是下家出血打点好这经手人了。此外还有地板缝下捡到金钗银元,地基底下挖出金砖元宝,老井里面淘出古瓷铜器的。包工头没看住,得手的农民工能当场丢下铁锹走人,连工钱都不讨了;包工头看住了,还得严防走漏风声,以免被文物部门发现追缴。

总而言之,拆一间老房子,这里面的故事,未必比老房子本身的故事少。

且说这回,拆迁办通知拆迁公司收集旧门牌,拆迁公司自不能不办。拆迁公司联系承包商,承包商考虑到未来的合作关系,也不好不答应。然而落实到最低一层小包工头身上,他不干了。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所有物件,哪怕一根芝麻钉,都是他的私有财产,都是他一分钱一分货买下来的,还指望着在卖场上捞回血本,赚点儿利润,你上嘴唇碰下嘴唇,说一声就要收了去,没门儿。《宪法》白纸黑字,保护私有财产,你是没学习过,还是明知故犯?政府要派用场,可以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按值论价,公平交易。人家跟他说,一片烂门牌,称废铁都称不出分量,值当个什么?下回还想不想揽这份活?小包工头翻起脸回他,你以为这是个好差事啊,老子这把已经上了海大的当,吃灰呛土几个月,发了民工的工资,连本钱都收不周全,权当学雷锋了。下回?下回龟孙子才会再钻这个套。

同类推荐
  • 卡尔加里的春天

    卡尔加里的春天

    这是一部情感小说。主要内容是叶晓蘅,一个有着流浪情结的女孩,为了追求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她不顾亲人的反对,执意移民来到了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但她的丈夫阿海却始终理解不了,他力图劝说叶晓蘅放弃这一在他看来近似疯狂的举动,但未能奏效,他毅然选择了回国,把叶晓蘅一个人留在了遥远的异国他乡。
  • 女性烟火

    女性烟火

    女作家空灵和她出狱的诗人丈夫来“西部一线天”采风时已是第二年的秋天。第二年的秋天是个什么样的秋天呢?这真是个硕果累累的秋天。这个秋天埋葬了很多往事,又开始了很多新的故事。
  • 我并不曾想淡忘你

    我并不曾想淡忘你

    我知道你会消失于街道上往来的人群,而可以预料我却永远找不到与那些石头、树木融为一体的闲适和宁静。其实,谁也无法真正回到出发时的起点了,对不对?虽然我已经开始耕耘我荒芜的田园,可并不曾想淡忘你……
  • 天崩·第一部

    天崩·第一部

    一个鲜明脱俗的叙事声音,机敏而摇曳生姿的层层着墨承载神学、考古、宗教、地理、军事、历史、旅游、医学等等知识信息从神秘的高昌古国的新疆极地到云贵高原的梅里雪山,从现实世界到瑰丽的传奇空间不畏重重陷阱,层层追逼真相,与种种诱惑对抗展开惊险之旅。有黑色幽默,也有世事苍茫,有惊险刺激的死亡和暴力,也有瑰丽的神秘世界通过亘古辉煌的地下世界,穿越历史迷雾,揭露一个罕见的惊天真相。
  • 活人回避

    活人回避

    二十岁那年我因为贪财收了一件不该收的古董,从那以后,为了活命,我不得不一次次出入那些对于活人来说十死无生的禁地。秦岭大山里的墓葬群,西北戈壁中的无人区,浩瀚深海下的失落遗迹,雪域高原上的死亡禁区……或许有一天,当你因为贪婪而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时,你就会发现睡觉时有东西站你旁边,告诉你,天黑了,一起来玩玩吧。
热门推荐
  • 末日孤艦

    末日孤艦

    一个科技爆发的时代,一场实验的意外导致海水淹没了整个陆地。一个濒死的少年,一个不符合逻辑的星际系统带来了一次变强的机遇。
  • EXO:校草的花痴女友

    EXO:校草的花痴女友

    如有雷同,,都是巧合。简浅从见到冰山校草吴世勋第一眼时,就恋上了他。可自己又是冰山性格,不肯承认,只好由闺蜜的“循循善诱“,最终结果开花。可背后总有一双嫉妒的眼睛,导致他们分分合合。。。
  • 新约空色幻想

    新约空色幻想

    本作品为《空色幻想》续作,讲述的是凌琉星与慕容星羽的女儿与其伙伴穿越异界的冒险故事……
  • 快穿之拯救自己

    快穿之拯救自己

    突然有一天出现的系统说,可以帮她把那个外来者驱逐出去,还没等她同意就自作主张的跟她绑定了,还说什么本系统都帮你了,你就帮本系统去拯救其他世界的“自己”吧!得,现在连拒绝的权力都没了。系统只觉得委屈,好不容易发个善心,却发现他家宿主根本不领情,虽然是要付出一点点的代价呢~
  • tfboys之tf灵异异能社

    tfboys之tf灵异异能社

    这是我的第二部小说。我不会写的很恐怖的,见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喜欢你,是我不可说的秘密

    喜欢你,是我不可说的秘密

    我和他是同班同学,记得当时刚升初二,又是分班制,刚好我们分到同一个班。那时我还不认识他,我只知道他坐在我后面,基本上我们从没真正地交流过。我们第一次说话是因为我的同桌和他的同桌都叫他大哥,我有点好奇,所以课间活动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他们都叫你大哥啊?”他说“因为我都比他们大一岁,所以他们都叫我大哥,让我照顾照顾他们。”………………………………………………………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羞涩的暗恋,一个漫长无人知道的暗恋。
  • 樱之梦学院:腹黑校草不要逃

    樱之梦学院:腹黑校草不要逃

    她,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因为他进入樱之梦,但是她却发现他爱上了别的女人,然后,她开始变得冷漠,后来是岚澈帮助他解开心结……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本书是一套中华文化的普及性的读物。内容介绍 中华民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5002多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足以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骄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从盘古开天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西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这是一套中华文化的普及性的读物,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套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明的书籍。
  • 送河中张胄曹往太原

    送河中张胄曹往太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