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20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对喜斯糖果公司的投入除了当初购并时账面上的700万美元外,累计只留下1800万美元的未分配利润,所以1991年末,喜斯糖果公司的资金投入实际上仍然只有2500万美元。可是20年间它的累计利润却高达4.1亿美元,交纳所得税后,全部返回给了蓝筹票据公司和伯克希尔公司用于投资获利更高的项目。
可见,正是喜斯糖果良好的经营让其业绩稳步上升,也让投资者从中获得不菲的收益。所以,当我们进行投资时,发现收益稳步上升的企业,就应该及时关注,发现其经营状况良好,收益起伏不剧烈,可以考虑投资。
开拓新领域,寻找新商机
【巴菲特说投资】
其实,有很多具有投资价值的领域,只是一般人没有眼光,也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巴菲特是一个勇于开拓新领域的挑战者,正是凭借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让他逐渐积累了财富,成为投资大亨。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经营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宣布解散后,61岁的格雷厄姆决定退休了。巴菲特辞别老师,返回自己的家乡奥马哈,准备大展宏图,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他在亲朋好友的财力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有限合伙投资事业。这一年,他才25岁。
创业初期,公司7个有限责任合伙人,共同出资10.5万美元。其中,主要合伙人巴菲特从100美元开始投资。以后的13年,巴菲特的资金以每年29.5%的速度向上增长,尽管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3年中,有5年是下跌的。在合伙期间,巴菲特不只买下冷门股票,也尽量保持对许多国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兴趣。1961年,他买下了美国丹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的股票,1962年,他开始购买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股票,当时的伯克希尔正艰难地支撑其营运。巴菲特看准了伯克希尔的长期效益及潜力,大胆地购买该企业的股票。随着投资者的陆续加入,越来越多的合伙关系也跟着建立起来。到了1963年,巴菲特决定重组合伙关系,使公司成为一个合伙体。到1965年,巴菲特的合伙体资产已达到2600万美元。1969年,巴菲特决定结束合伙投资,因为他发现市场里充斥着投机之风,但真正有价值的投资却相对难寻。合伙体解散的时候,一些合伙成员,包括巴菲特,将其股份投资在伯克希尔公司。当时,巴菲特的合伙持股已经成长到2500万美元,这使他足以控制伯克希尔投资公司。
20世纪70年代末期,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已经开始怀疑他们继续投资纺织业是否明智。到了80年代,年报显示出纺织部门未来的厄运。该年度美国纺织业失去了它在董事长致辞中所享有的声望和主导地位。1985年7月,巴菲特结束了纺织事业的投资,转而买下了一家保险公司,这是伯克希尔另一项辉煌业绩的开始。早在1967年3月,巴菲特以总价860万美元购买了总部设在奥马哈的两家绩优保险公司的股权,这两家公司是美国国家偿金公司和全国火水保险公司,这是伯克希尔传奇成功的开始。其实,巴菲特就是依靠这些保险公司打下了江山。保险公司是一流的投资工具,保险客户支付保费,提供了经常性的流动现金。保险公司把现金加以投资,直到保户申请理赔为止。因为不能确定何时会发生理赔,保险公司倾向于投资变现能力较高的有价证券,主要是股票和债券。这样,巴菲特不仅取得了稳健经营的保险公司,也获得了其后来投资所需的丰厚的资金来源。
1967年,美国国家偿金公司和全国火水保险公司已经拥有价值2470万美元的债券以及720万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两年之内,巴菲特使它们的股票和债券总值达到了4200万美元。对巴菲特而言,这是一次典型的成功运作。巴菲特早期在保险业上的成功,使他更积极地发展这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又买下了3家保险公司,并购并了其他5家保险公司。今天,在保险业界中,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组合净值已仅次于美国州农公司,排名第二。
除保险公司之外,伯克希尔还拥有报纸、家具、糖果、珠宝、百科全书出版社、真空吸尘器以及制造和销售服务的公司。这使巴菲特很快积累了除保险、股票之外的其他经验。毫无疑问,巴菲特是一个善于学习、敢于开拓进取的人,他极高的投资天赋再加上谦虚谨慎、不断学习的能力,最终将他塑造成为一代投资大师。
巴菲特也对自己以往的投资活动做过一个总结。虽然他慎重考虑科技股,对他避免损失有一定帮助,但因为太过谨慎,甚至有些保守,他和美国科技股甚至于Internet股狂飙所创造的财富擦身而过。从中,巴菲特体会到自己过去的错误,他要克服他的科技股恐惧症,勇敢地向陌生的科技股领域进军。
在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的一再督促下,由巴菲特执掌的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私人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最终公布了其最新的投资组合。在其新的组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菲特终于开始购买高科技的网络股,其新购进的股票为1690万美元的互联网软件公司微软,此后,巴菲特便大胆地和过去敬而远之的Internet发生联系了。
巴菲特敢于开拓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只有敢于开拓,才能紧跟时代潮流,让自己不至于落伍;只有具有开拓的精神,才会发现更多潜力股,最先品尝胜利的果实。
§§§第10章选择经营业务好的企业
具有一流业务的企业发展更好
【巴菲特说投资】
良马配上技艺高超的骑士,这样的组合才能取得好成绩,缺一不可。如果马不好,技艺再高超的骑士也无能为力。企业同样如此,虽然伯克希尔纺织公司有一批才能兼备的管理人才,但不幸的是,他们面临的是流沙一般的困境。如果把这些管理者放到资质更好的公司里,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9)
【活学活用】
巴菲特选股有三条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一流的业务。一流的业务能够保证企业具有持久的强大竞争优势。那么,我们该怎样分析出哪家公司具有一流的业务呢?
第一,关注公司产品的品牌。
这主要看该公司的产品是否销量很好,如果这种产品大家都不想要,那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家企业也早晚会倒闭。另外,消费者是不是只需要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如果该公司的产品人们都喜欢,那这个公司无论大小,其产品已经是有品牌的产品了,如果扩大宣传,必然会迅速成为名牌产品。这样的企业值得投资。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就是因为该产品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名牌产品了,其品牌价值非常巨大。巴菲特还投资吉列、运通银行、ABC电视台等,他投资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名牌企业,这些企业都有自主提价权,有时候越是提价,买的人越多。比如我国的茅台,已经提价很多次,但购买它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品牌的魅力。而如果是普通的牌子,一提价,消费群就可能流失。所以,投资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公司更有获利潜力。
第二,关注公司产品是否大牌。
如果该公司的产品能够在市场占较大份额,公司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比如,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属于垄断行业,具有绝对领导优势,是电信业里的大牌。巴菲特的投资经验表明,这样的企业往往具有长久的发展力,在几十年内都能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它们非常值得投资,特别值得长期投资。
第三,关注公司产品是否老牌。
正所谓酒越陈越香。老牌企业已经穿越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可见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巴菲特告诉我们,最好选择百年老店,这些老店已经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现在依然能够稳定发展,在未来也一定会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不会立刻倒闭。比如,中国北京的全聚德,品牌有着悠久历史,自从2007年11月20日上市之后,以36.81元开盘,不久股价便大幅飙升,到2008年1月4日,股价一度上涨到78.56元,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就上涨了113.32%。当然,在股市普遍不景气的时候,老店也会受到一些冲击,但其老店的品牌价值,必将让其长期稳定发展,平均股价依然会稳步上升的。
总之,公司的发展业务具有不可替代性,深深印记在人们心中,其市场反响不俗,发展一定会更好。所以,投资者要经常关注这些品牌公司,长期持有其股票,必然升值。
选择业务容易理解的企业
【巴菲特说投资】
投资者所投资的股票业务应该容易理解,否则,对你来说就潜藏着投资风险。要明白,与资本配置相比,企业的业务经营更重要,如果你完全对它不了解,那就谈不上是真正的投资。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巴菲特经常强调,投资一支股票之前,必须了解该公司的业务。当业务对于你来说容易理解,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掌控得了的,你才可以去投资。每一个投资者的经历、知识、能力不同,所以,他们对同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内容理解也不尽相同。但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明确自己对该公司业务是否能够掌握、判断、确定。只有你懂得这家公司在做什么,才能对该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进行合理分析,才能判断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该股票,以及是否值得投资该股票。如果业务过于复杂,其中就可能蕴藏着投资风险。
当然,理解企业业务,并不是指明白得非常精确,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很精确,但只要大概了解,就不至于投资太过盲目,可能避免一定的风险。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容易自信心膨胀,认为自己对很多企业都了解。其实,我们能保证了解一个普通行业的业务流程、行业发展前景吗?比如一些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保洁公司,为我们提供家电的长虹公司,以及一些自来水公司、汽车公司等,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不敢肯定了解该行业,该股票。所以,了解产品并不等于了解公司。作为普通股民,要想了解一个行业的股票,就应该从最熟悉的、自己最容易理解的行业着手,通过报纸、杂志或者各种网络提供的信息,通过阅读该公司的年报或者由其他渠道收集的该公司的消息,逐渐积累,就会认识到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大概分析出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了。对于那些我们不够了解的行业还是少涉足为好,因为不了解,敏感度就低,容易使我们陷入投资陷阱。
巴菲特向来不喜欢投资科技股,因为他不了解这个行业,所以涉足较少,避免因为无知造成的损失。而巴菲特的爷爷曾经在内布拉斯加拥有一家报社,并且担任过编辑;而他的奶奶则在一个家庭印刷厂负责制版;巴菲特的父亲,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书时就担任报社编辑,巴菲特本人也担任过一家报纸的分销管理员。所以,巴菲特对报社这个行业整个运营情况非常了解,其他投资者或许不了解这种类型的股票,而巴菲特非常熟悉报纸的操作过程。所以,1969年,巴菲特收购了奥玛哈太阳报及其一系列周报。有了这次“实习”过程,巴菲特从1973年起大规模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他之所以敢大规模进入该行业,就是因为他对这个行业的业务非常熟悉,知道投资这样的股票能赚钱。即便未来该行业发生危机,他也能及时了解,并更为准确地预测是否持有或售出。
总之,每个人的能力范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边无际。巴菲特的投资搭档查理·芒格曾一针见血地提出:“投资是一个比赛谁对未来预测更准确的游戏。你是怎样预测的呢?保证预测正确的一个方法是把你的预测对象限制在能力范围内。如果你企图预测所有因素的未来,你的野心就太大了。”所以,投资者可以“在我们所了解的企业的名字周围画一个圈,然后,去掉那些没有内在价值、没有好的管理和没有经受住困难考验的不合格企业”。这样,我们的能力范围基本上就确定了,我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投资。
不道听途说,亲自考察业务
【巴菲特说投资】
我和芒格都对世界百科全书非常感兴趣。事实上,我读他们的书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现在我的孙子也拥有了一套。所有的老师、图书馆和读者都称赞它是最有用的百科全书,而且它比同类其他书卖得更便宜。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促使我们愿意按照该公司提出的价格收购,即便近几年直销业的表现并不太好。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5)
【活学活用】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老石油开发商去世后,在天堂门口遇到了上帝,上帝走到他面前,告诉他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问他听哪个。他说两个都听。于是,上帝先告诉了他那个好消息,内容是,他有资格进入天堂;之后,上帝又告诉他一个坏消息,内容是,天堂里已经没有位置容纳他这位石油富豪了,所以,他只能去地狱。
石油开发商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那么,请允许我在下地狱之前能和住在天堂的老朋友们打个招呼。上帝想,天堂的门是锁着的,他也进不去,答应他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