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8700000006

第6章 建设者剪影(2)

在没有要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能在短短几年里于出这么多事,从而将一个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本事。李性虎除此之外,还讲述了几个观点。比如,得罪人不一定是坏事;农村干部不是不愿意办事,也不是办不好事,关键是要上级给予支持和重视,村一级班子要德才兼备,但当受农村的历史局限性有时两者难以周全时应着重于德;村级领导班子要带领群众致富,不能跟着群众致富,有时候要力排众议,不要人云亦云;创业要具备一定条件,但更应作主观努力;要把社会治安工作提到与经济建设同样的地位上来等等。

李性虎的这些观点和看法,讲的都是实话、真话,不像一来自材料中写的东西那么干巴巴,因而自然引起人们的青睐和兴趣。结果,与会代表们对他的发言给予了长时间的鼓掌。

李性虎成功了。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在近5年的奋进中,通过自学还拿到了大专文凭!在他的书房里,所藏书足足有好几千册。他写的《凤形记》,文才亦可见出一斑。

扶贫送温暖

七月下旬,骄阳似火。江西省贵溪县志光乡塔桥村村民刘化成发了急:他的母亲刚去世不久,自己有腿残废,家里栽的4亩早稻没人帮助收割,晚稻也没有插下。怎么办呢?正在他犯难之际,乡调研干部徐克辉来了。老徐找到村党支部,支部组织39个劳力,经过2天奋战,4亩早稻的收割和晚稻的抢插全部完成了。临走,徐克辉带着一身汗水又将50元救济款送给了刘化成,列化成激动得热泪盈眶地说:“徐干部,你真是俺贫困户的贴心人!”

徐克辉担任乡调研员,分工主管老建扶贫工作,像为刘化成这样的贫困户办的好事不知有多少件。

黄桥村村民周虎大,是位烈属儿子,全家6口人,原来十分贫困。徐克辉从1986年扶贫以来,也先后多次去登门到他家,帮助出主意发展庭院经济。周虎大在徐调研员的帮助下,先后栽植了4亩柑桔。如今这4亩柑桔郁郁葱葱,每年挂果上万斤,收入四、五千元。周虎大一家不仅摆脱了贫困,且开始致富。他家现已修2层楼房一栋,银行还有了1万多元存款。

徐克辉今年57岁,照理是该快退休的干部,可以少管事多享福了。但他却是个闲不住的人,1984年,当组织上决定他从副乡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他就一直干着调研员的工作。乡党委分工他管老建扶贫,他把全身心都投了进去。近10年来,全乡4000多户人家,他走访了近3000户。他主管老建扶贫的这几年,全乡先后共投资100多万元,架通了18.5公里的输电线路,解决了全乡的照明问题;修建22公里公路,解决了通往乡政府的交通问题,新建改建电灌站6座,解决了2000多亩稻田的灌溉问题……

志光乡由于这几年老建扶贫工作抓得扎实,全乡人平均收入已由1985年以前的100多元提高到364元,粮食产量由85年以前的1600余万斤提高到1990年的2780万斤。全乡98%以上的农户已解决温饱问题。徐克辉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乡先进工作者,1990年江西省老区建设委员会还授予他老区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仪器迷”

在校园,师生都热情地称他为“仪器迷”。他在30余年的教学工作之外,已业余钻研制作了80多件教学仪器。其中,有3件教学仪器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所颁发的专利证书。另外,还有40多篇有关教学仪器制作方面的论文刊载于各类杂志。这位教学科研硕果累累的教师是谁?他是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的副校长符兴肃。

符兴肃在钻研制作教学仪器方面能取得上述成就,这与他从小在这方面所产生的兴趣与爱好是分不开的。小时候的符兴肃,在家里曾拥有一箩筐“宝贝”,这宝贝便是各种各样的玩具。其中有不少玩具还是他自己制作的,比如速发枪之类。进入小学读书之后,一位教自然的老师讲自然课,常常把学生引入神话般的世界里。这位老师喜欢亲手制作各种教具,还会修钟表,修各类电器。符兴肃受这位老师的熏陶,对制作各类教具即从这时产生了强烈好奇。后来上师范学校,他又参加了校内业余成立的教具制作小组,经常动手制作各种自然教具,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创造性发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59年,符兴肃以优异成绩从湖南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毕业了。不久,他被分配来到湘西桑植县一中任教。在校园这块天地里,他有了施展用武的好机会。他最初参加工作,即一身身兼四员:教员、仪器管理员、广播员、电工员。这四员工作既费时又费力,符兴肃虽然成天紧张忙碌,却把工作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他管辖的仪器实验室,过去非常零乱,经他摆弄后,件件仪器都摆放得井井有条。他爱钻研仪器,就是文革期间,也总成天泡在实验室里搞试制。平时在他家里,即使下班后都常见不到他的身影。研制仪器,忘记吃饭也是常事。如有次过生日,家里摆好一桌子菜,专等这位主人公入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来。妻子吩咐小孩:“到实验室找爸爸去。”小女儿跑进实验室,左催右催才把他请出来。走出实验室,小女儿笑得喘不过气。符兴肃莫名其妙:“怎么啦,傻笑?”“哈哈,鞋子,你的鞋子!”女儿仍笑不绝声。符兴肃低头一看,一只脚半统鞋,一只脚凉鞋,样子比卓别林还滑稽。他自己也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不要紧,不要紧,只要实验没错!”

1989年4月下旬,天津市南开校园。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45名物理专家、士、教授,中国145名大学教授和物理教师,共190名代表,在交流物理实验教学和仪器和研制发明经验的会堂上,正聚精会神地在听一位中年学者的演讲。这位中年学者就是符兴肃。他这次介绍的是“重力加速测定器”的制作方法。当他演示完毕后,各种赞语不绝于耳。

“Very good!”(很好)

“哈罗,符!”

代表们纷纷争着和符兴肃握手,表示热烈祝贺。四川省一位大学副教授,会前曾和符兴肃单独讨论过“重力加速度测定器”的问题。重力加速度在理论上的值是9.8米/秒(上标2),而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室使用国家配发的仪器和欧美等国家使用测试的方法,只能测出8-9米/秒(上标2)的数值。理论和实验的数据相差甚远,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符兴肃通过多次琢磨和实验,已改进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重力加速度测定器”,用这种仪器测试,可以基本达到与理论数值相同的数值。而四川的那位教授开始还不相信符兴肃的发明,在他当场演示之后,这位教授激动地对符兴肃说:“了不起呀,你解决了中外中学教学中的一个实验难点!”符兴肃的这一发明,后来也得到了国家专利局的承认。

符兴肃在钻研制作教学仪器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1989年,符兴肃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金质奖章。

在教学科研的事业上,符兴肃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但是他并没有满足。在荣誉和成绩面前,符兴肃说:“我的追求还刚刚起步,我要为教政做更多的实事,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春风吹过沉睡的土地

3月下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乘车来到湘西永顺县石堤镇,采访了副镇长汪德林。

汪德林原是湘林车队驻永顺分队的党支部书记。他当过汽车兵,任过某汽车连排长,1972年复员转业。在车队,他曾多次被评为州县先进工作者。去年2月,永顺县委组织一批干部下乡扶贫,汪德林所在的县木材公司分配一个指标尚没有人去。汪德林在一次闲谈中说:“下农村假如没人去,我愿去!”没想到他的这想法被组织知道了,他很快被调到了石堤镇向阳村,并挂职担任了石堤镇副镇长职务,时间定为3年。

汪副镇长到向阳村后,为了寻求改变该村落后面貌的办法,他在一个月时间里,先后召开了28次群众座谈会。会上,群众向他反映了向阳村许许多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其中归纳起来,群众意见最大的是有关河滩的问题。向阳村前的河,名叫回湾河。10多年前,村里学大寨,新开一条河道,将原来的老河道开出一片新田。后来,一河洪水泛滥,新砌河堤被冲垮,老河道又成为一片沙砾滩。河湾边近百亩良田,从此也被沙石掩盖,成了一片蒿草丛生的野地。近10多年来,为了根治这道河堤,石堤镇政府有关领导曾几次兴师动众,准备将河堤治理好,把荒滩开垦出来。但因种种缘故都没有成功。向阳村的群众深受这条河泛滥之苦,他们迫切需要治理河堤,开垦荒滩,迫切需要架一座石拱桥过河,但这一切10多年来都只是空想。县、镇政府没有派人来分管,上级有关部门派了几次工作队来,结果也无济于事。最后该村领导班子也几近瘫痪,连正常的工作都没有人抓了,向阳村在镇里也连续几年被评为“三类”后进村。

汪副镇长了解到向阳村的这些情况后,心情非常沉重。为了真正帮助向阳村的群众办点实事,解决治理好河滩这个老大难问题,他决心这次要扎扎实实蹲下来,好好在村里干一番。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和调查研究,汪德林同镇里派在向阳村临时任支部书记的王水生一道,决定发动村民首先开好河滩,植上桔子树,给村里办一个园艺场。同时又与县工商局挂钩联系好,由该单位出钱购买桔苗,在此办一个扶贫点。这个规划经过周密准备,在去年3月下旬就开始动工。向阳村5个组的村民,以及另外两村3个组在荒滩有份的村民,都集中起劳力开进了河滩。汪德林每天天刚亮就来到工地,带头操起镐头挖荒滩地。为把握好质量关,在河滩挖出标准深沟,他与王水生及镇里另一个农技员一起,花几天工夫开挖了一条深1米、长10多米的深槽,里面铺上青草肥,上面再压上土,以此作为植桔苗的样板土行距,示范给大家看。村民胡双经的妻子不幸死了,家里有3个年幼孩子,按河滩承包责任劳力上有困难,汪副镇长拿起锄头跟他一起挖,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就这样经过几个月奋战,一片白茫茫的沙滩被开垦出来了,荒芜河滩里第一次栽上了157亩桔子树。

初战告捷了,向阳村的人们都欢欣鼓舞。汪德林此时又开始为村里筹办另一件事:在回湾河修岩拱桥!按照计划预算,修这座桥需款7.8万元。由于资金无着落,困难重重。汪副镇长经镇党委同意,决定以向阳村为主,在全镇3个村发动募捐。汪德林自己首先拿出100元捐款,其他镇领导及村组干部,也都带头慷慨捐款。不到半月时间,3个村共集资9000多元。镇里又通过其它渠道,争取到资金2万余元。钱集中后,汪德林自己一支笔把关,处处都精打细算节约使用。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汪德林请了38位岩匠。通过做思想工作,讲明修桥做好事的意义,使岩匠们答应每方岩石只花钱22元成交。这比当地打岩石标准价每方要少6元钱。岩匠中有位姓周的包头,开始包工期间,有个晚上乘汪副镇长开会的时候,将一条烟塞在他的枕头下。汪副镇长回来发觉烟后,不吃这一套,当众将烟还给了他,到包工结帐时,汪副镇长按原则办事,没有让工程多花一分钱。另外,建桥需要大量的木材,汪德林通过多方联系,以最低价格买进建桥木材,也从没浪费过一分钱。有一次,建桥急需木板,汪德林还把自己侄儿准备打家具的木材也拉来,作了建桥木板。到今年2月底,短短4个月时间内,一座长50米,宽3.8米,有着8墩7孔的岩拱桥便完工了。最后匡算,全工程仅花3.5万元,比预计价7.8万元少花了4.3万元。

在修桥的同时,汪德林还组织向阳村的村民,先后投义务工3万多个,完成土石方一万多立方,在河滩中间修了一条长600余米的公路,开了28亩新田。据向阳村里的人反映,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止,一年时间中,汪德林蹲在村里,仅仅请假回去过3次,时间不到7天!为了开垦这片河滩和修这座大桥,汪德林几乎每天天刚亮就到了工地。有时劳动到中午才吃早饭。有许多日子,他是忍饥挨饿地在工地干着。很多时候,他只买些粑粑、糕点之类的东西在工地充饥。由于饮食不规则,他患了胃病,妻子为此给他买了50多元钱的臂痛药。他这一年蹲点在向阳村,人们常常见到他冬天一身蓝布衣,夏天一身光赤膊。为开挖河滩,他穿烂了4双新凉鞋,背上晒脱了几层皮,手上磨起一层厚茧。冬天,在刺骨的风雪天里,他都每天坚持到工地劳动和指挥。向阳村68岁的老共产党员瞿运锦在和我们座谈时说;“过去我们这里来过多次工作队,还从没有见过像他这样肯实干的人。”向阳村王家组的老组长王大耀说:“汪镇长要是早到我们村来,我们村也早不是这个样子了。汪镇长一来就解决了多年我们村最难解决的大事,为此我们村里的老百姓都说要喊他万岁!”向阳村的新任支书胡昌茂也说:“我们现在重提学雷锋,学焦裕禄,汪副镇长就是雷锋式的好战士,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听罢群众对汪副镇长的评价,我们不禁都深深感到:汪副镇长就像三月里一股和煦的春风,唤醒了向阳村外一片沉睡了多年的荒滩地啊!

同类推荐
  • 垂钓日记

    垂钓日记

    本书收录了《“战”安昌》、《云竹风光掠影》、《冰天雪地独斗寒》、《寒风砭骨》、《倾听冰声》、《在大风中搏击》、《暖泉沟空军之行》、《青海湖散记》、《买鱼竿》、《夏钓清潭》等作品。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对话自己内心的产物,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把卢梭宣扬感情、褒奖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它也通过自身的力量,荡涤了世俗社会中无数卑劣的灵魂。这漫步不仅是身体的漫步,也是心灵的漫步,更是文学的漫步。
热门推荐
  • 武灵之师

    武灵之师

    (其实真的没想起这个书名的)隐约记得梦里有个穿着红衣的女子在等我,等你做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每次梦醒后都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感觉离她的距离很远,可能是前世的情人或者是敌人吧,女子不语,低头沉思...........
  • 人生有味是清欢

    人生有味是清欢

    清欢本是在玉门关外,西北大漠上长大的侯门独女,有阿玛和额娘的宠爱,骑马、打架、看星星是她最难忘的童年时光。可命运的车轮却将她原本安宁的生活生生碾碎,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局谲变,使她失去了爹娘,告别了茫茫大漠,踏上了宫廷生活的征途。皇帝舅舅的怜爱,让她一夜之间成为了万民景仰的金枝玉叶。在宫里,虽然风雨多,晴天少,但她也拥有了其他更珍贵的东西:有照顾她的吴嬷嬷和云珠,有狂傲不羁但又十分疼爱她的三哥弘时,最重要的,是遇到了她最最挚爱的四哥弘历。原以为的风平浪静,一场夺嫡大战却在悄然拉开序幕。机关算尽,揭开的却是尘封在深深宫墙里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她能否全身而退,找到自己的幸福?敬请期待,慕静言《人生有味是清欢》。【精彩片段】那一日的夕阳仿佛格外地热烈,烧着宫墙上的一方天空,连那宫墙也像是着了火。她从铺了红毯的汉白玉石阶上一步一步走上去,那是她走过无数次的路,小时候还曾经从这里摔下来过,可她从没觉得像今天这样陡峭,仿佛每一步都是踩在刀尖上。他就坐在大殿里,九龙御座,高高在上,她只能看到明黄色的龙袍,云肩,朝珠。她想,以后可能都只能是这样,远远地瞧他一眼,连他的脸色也看不清。她忽然记起那天他送她去清云寺,她坐在马背上,听到他的声音就在耳后,极为温柔。他说:“过两天我就来接你。”原来只那两天,她却用尽一生也等不到了。视线里他明明只是一道模糊的黄影,可她偏偏要笑。明明知道他看不见。带她的喜娘搀扶她行礼,她头上的凤冠极沉,凤首缀着的璎珞摇摇晃晃地扫在眼前,肩上穿着新制的霞披,极为华丽,垂下千丝万缕珠玉串成的坠子,她缓缓跪下,那坠子摇曳,珠玉相碰,玲珑有声。耳边是内官特有的尖细嗓音:“传旨:和硕懿纯公主,秀外慧中,端赖柔嘉,得先帝之厚爱,朕特封固伦懿纯长公主,赐婚恭亲王之子爱新觉罗毓宁。钦此。”他的手渐渐紧握成拳。没有人知道,写朱批的时候,他的手都在抖。他竟然真的就这样做了,眼睁睁地把她嫁给别人。他想起她曾经说过,深宫里的每个人都是枚棋子,要怎么走,从来由不得棋子自个儿,到头来千羁万绊,生不如死。如今他才是真的体会到了,就连他这个九五之尊竟也逃不过。她不知道,那么远,他竟然可以看清她的脸,他看到,她终究是流泪了。
  • 神影侣伴

    神影侣伴

    影之界,神在何方?
  • 穿越之欣途漫漫

    穿越之欣途漫漫

    一场空难造就了一场离奇的穿越,一个以修仙为主的奇妙世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与上古神兽的交集,得到了通天至宝。仙途茫茫,只为长生。看谷之欣开了外挂一般的漫漫升仙路。
  • 神界之影月传说

    神界之影月传说

    封印于无极地,沉睡一万年,天地浩劫之后,当他再次苏醒,大陆格局变得陌生,看着自己该还的都还了,猛然明悟。要追寻自己的人生,对一切淡然视之,笑看成败得失,身在红尘心在界外,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命运的捉弄,相遇,相知,相惜,相爱,终摆脱了世俗的一切,毅然再次踏进无忧彼岸,携手直闯神界,留下一抹残影……
  •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色阁主:双胞胎的故事

    绝色阁主:双胞胎的故事

    坑爹一觉睡醒就穿越?还穿到了小屁孩身上!千末:“为什么我也走着?”却遭到了姐姐的鄙视。妹妹表示很委屈,她只是想念自己的宝贝手机啦QAQ不要这么看我!其实跟姐姐在一起挺好的啦~\(≧▽≦)/~
  • 千金归来:统领天下

    千金归来:统领天下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被灌下毒药丢到迷雾森林里自生自灭,而害她的正是她一直视为亲人的大娘,她发誓若她能活下来,定要伤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天不负她,她被灵兽之王——龙羽收养,他教他武功,帮她压制毒性,视如己出,这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十年如一瞬,当她回到家族救自己的娘亲,却只见到最后一面……她要慕容家族的人血债血偿!!!他有时淡漠,有时温柔,有时无赖,那一年,她五岁,他七岁,后来他为了国家而离开,只留下一句“等我”她便等了他十年,再次相见,她十五岁,他十七岁,好不容易两人再相见,但“寂月夜,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叶铭之恋

    叶铭之恋

    你若爱我,我定不负你。你若不爱,就请放开手。
  • tfboys之紫色的夏天

    tfboys之紫色的夏天

    她是千纸鹤;她是小汤圆;她是小螃蟹。一个决定让她们在这个夏天遇见了他们。爱情总是挫折的,他们经历了上天给他们的种种考验。但是爱情和信任是不能并存的,爱情与信任之间的大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