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初期争取郑、许,以控制中原,对东方则联鲁攻宋截断晋、吴战略交通要道,活动尚属积极。及鲁转变态度站到了晋方,晋联合鲁、曹,进攻逼阳这个战略要地,战事形成了持久战时,楚军竟无所作为。等到逼阳被攻陷,晋、吴交通恢复,楚在战争全局的指导上己显示出十分低能与被动。晋军一驾进军,战斗力薄弱,双方在颍水对峙,楚竟不敢进攻。晋军撤退,楚军也随之撤退,虽采取联秦对晋策略,待晋二驾进军时竟未起任何作用。两度都随着晋军出动而出动,并随晋军撤退而撤退。往返奔波、疲惫不堪。所以当晋在“三驾”进军时,就无力出动大军与晋周旋。萧鱼大会,晋为诸侯盟主,楚只有在江汉地区,望中原而兴叹。这主要是因为战略被动,行动消极,所以难免招至一系列失败。
晋、楚两霸相争,许多小国遭受频繁入侵之苦。逼阳国内上下一致,竟不怕强暴威胁,奋起抗击晋方四国军队的进攻,孤军奋战一个月,多次击退敌人强攻。终因孤立无援,被优势敌人攻陷。逼阳军民的英勇气慨,成为小国敢于对大国、弱国敢于对强国战斗的典型先例。
吴楚柏举战役
第一柏举战前吴楚两国的连续战争
一、州来之战
晋楚邲战后,楚大夫巫臣奔晋,向晋景公提出请“通吴”合力以制楚的建议。经景公同意,派往吴国执行这项战略任务。吴主寿梦同意通吴于上国。巫臣就利用所带兵车教吴人学习车战和阵战。同时激起吴对楚的敌对情绪,并留其子狐庸为行人于吴,执行这个计划,吴国从此开始与诸侯各国一样编车战军队。
周简王二年(公元前584年),吴王寿梦二年,楚共王七年,吴军进攻楚的巢、徐。此际楚军伐郑、晋、齐等国于马陵盟会,共谋援郑抗楚战争。八月吴军首次攻占了楚属淮上战略要地州来,楚侧背受到威胁,令尹公子婴齐不得不动用侵郑重兵,对付东方新起的危险敌人吴。这一年,属于楚的蛮夷部族,完全被吴占有,吴同晋、齐、鲁等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使楚陷于两面作战极度不利境地。吴军进占州来,楚军被动转移淮上,双方围绕州来展开反复长期的争夺战。吴楚两军虽互有进退,但吴军终于在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进占州来,州来从此成为吴国的淮上战略要地。楚国在淮水流域的一些地区,由于失去州来,而始终无力收复。
二、鸠兹之战
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楚共王二十一年,吴王寿梦十年,楚令尹子重(公子婴齐),以精兵约两万伐吴,一举进占鸠兹,推进到衡山。当楚军进占吴属江上战略要地鸠兹时,吴世子诸樊认为楚军必然向境内入侵,立即饬令公子夷昧,余祭各率兵分别设伏于太湖以西扼要地区,自率主力迎击楚军。楚令尹子重到衡山后,派遣骁将邓廖指挥体强力大的组甲(漆甲成组文)战士三百,披练(练拖)勇士三千,向吴境内进攻。诸樊率部迎战。两军战斗发生,吴军纷纷向后退却,引诱邓廖进入伏击圈内,夷昧、余祭两部伏兵出击,形成四面包围,邓廖受伤力战,被俘不屈而死。楚军大部被歼,幸免逃回的只有组甲战士八十,披练勇士三百。吴军乘胜攻击楚军主力,子重因邓廖惨败,不敢再战,撤军回国。不仅放弃攻占的鸠兹,而且连大江以北的地方驾,也被吴军进占。楚国人士谈论这次战争说:“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国人因而群加指责,子重感到内咎于心,不久病死。
三、庸浦之战
周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一年,楚共王三十一年,吴于秋季进军侵楚。楚将养由基急引军奔命应战。司马子庚率兵为后援,养由基与子庚商讨作战计划说:“吴乘我丧(共王病死),谓我不能师也,必易(轻)我而不戒(备),子为三覆(伏)以待我,我请诱之”。子庚同意,养由基诱吴前进,两军交战于庸浦,吴将公子党被俘,吴军败走。当时人士认为吴乘楚丧不吊而伐楚,应当受到惩罚。次年春(公元前559年),吴向晋告急,晋会诸侯于向(郑地),商议为吴谋楚。范宣子数述吴国的不道德行为,拒绝联合诸侯对楚进攻。同年秋楚军进驻于棠以伐吴,吴军固守不战,楚将子囊以为吴军不敢应战,撤退时疏于警戒,吴军由皋舟娄隘伏击,楚军前后不能支援,全军战败,公子宜谷被吴军俘虏而去。
四、舒鸠之战
周灵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楚康王十一年,吴王诸樊十二年,楚为舟师(水军)伐吴,无功而还。吴为报复,号召舒鸠人叛楚,楚军推进到荒浦,派遣大夫沈尹寿前往质问,舒鸠主否认有叛楚事,并请受盟。楚令尹子冯;以舒鸩请盟,楚应“姑归息民”以待将来,撒军而返。不久舒鸠终于叛楚,投到吴国方面。于是楚新任令尹屈建率军伐舒鸠,大军进至寓城,吴军来救舒鸠。屈建指挥右军在前,子疆、息桓、子捷、子骈、子盂五将率左军在后,吴军插近楚两军之间七天。子疆提议:久将垫隘(士卒疲困在险隘中),不如速战。请以私属诱敌,另选精锐到阵待我,我克则进,奔则亦视之(看形势而救助),乃可以免。屈建同意后,子疆等五将以私卒先击吴军,吴军奔走金山,以望楚军,见无后援部队,回军驱逐楚军,突然遇到楚军精兵锐卒,击破吴军,进围舒鸠,舒鸠终于被楚所灭。
五、夏汭之战
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三年,吴王余祭十年,楚会诸侯进攻吴朱方,以讨齐臣庆封,吴则反过来攻楚,取楚边境棘、栎、麻三邑而去。次年(公元前537年),楚率所属诸侯及东夷伐吴,以报吴袭占楚边境三邑之仇。楚将沈尹赤、薳射指挥繁扬之师,到达夏汭,越将常寿过与楚军会师于琐,吴军出动薳启疆部迎击,仓卒之间,被吴军击败于鹊岸。楚军渡罗汭前进,楚将沈尹赤推进到莱山,薳射的繁扬之师先进入南怀,楚军主力跟进到达汝清,由于吴军防守严密,不能再进。
六、乾溪之战
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6年),楚灵王五年,吴王余祭十二年,徐国大夫徐仪聘于楚,被楚拘留,徐仪设法逃走。楚担心徐国叛变,派薳泄率军伐徐,吴军救徐。楚令尹子荡率军攻吴军于豫章,军至乾溪,被吴军邀击于房钟,楚将尹弃疾被俘。子荡归罪于薳泄作战不力,杀之以示众,但却不敢对吴进攻,不光彩地收兵罢战。
七、长岸之战
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楚平王四年,吴王僚二年,吴伐楚,两军战于长岸,楚司马子鱼奋勇当先,力战而死。楚军坚持战斗,击破吴军,俘吴王“余皇”号乘船,派随兵与后列部队环堑,列阵而守。吴公子光对部属说:“丧先王之乘舟,岂唯兜乏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之以救死。”接着派遣长鬣者,潜伏船旁;预为规定信号,夜间吴兵高呼“余皇”,潜伏者纷纷应声,楚军搜杀应声人,造成混乱。吴军则乘机攻击,夺回“余皇”号船,胜利而返。长岸之战,楚军无所获而告一段落。
八、鸡父之战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前519年),楚平王十年,吴王僚八年,吴军于进占州来后,旋即退出,楚军进驻,筑城戍守。楚大夫沈尹戎认为:“城州来以挑吴”是失策。因为州来为吴必争之地,但楚国看不到这一点,积极加强州来防御措施,吴军果然来攻。楚将薳越率楚宰相诸侯军急行军来救,两军相遇于钟离。此时楚令尹子瑕病灾,薳越以司马代理统帅,士气消沉不振。吴将公子光向吴主建议:“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前来。”并对诸侯情况加以分析说,胡、枕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壮而顽,顿与许、蔡疾(不满)楚政,对楚军来说:楚令尹新丧,士气不振,“帅贱多宠,政令不一”。接着提出分兵先犯(攻)胡、沈、陈军,三国兵败,诸侯必然军心动摇。
吴、楚两军在鸡父发生战斗,吴方挑战部队或奔或停,参差离奇,沈、胡、陈三国军队出击,立即发生混乱,吴军突然展开声势浩大的攻击,三国军队抵抗不住,胡、沈两国君和陈将夏都被吴军俘获。吴军当场杀死胡沈两君及陈大夫,巧妙地释放胡、陈、沈三国战俘,命他们奔往许、蔡、顿等国君面前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