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在传承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透过历史的眼眸,你会发现,年轻的周宁有许多历史的人和事遗存在山水之间。那是勤劳智慧的周宁先民在南迁北移过程中传承与创造的独特历史文化。一草一木总关情。如果你用敏锐的眼光,用充满温情的心灵去探寻,你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踪迹本身,还有古人那一份追求文化、创造历史的神圣情怀。
八闽首祠郑氏宗祠
郑家志
郑氏宗祠屹立于闻名遐迩的鲤鱼溪畔,肇基于南宋初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是河南荥阳迁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子孙晋十公所建,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1996年秋再次大规模整修,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郑氏宗祠之一。
宗祠造型独特,形同古船,长108米,最宽处29米。其右前方有一株千年柳杉,树高十丈,干粗六围,树腹中空而枝叶茂盛,村人奉若神明,美其名曰“灵樯”。相传,郑氏始祖于此小憩,梦见自己乘一巨舟,从者无数,财宝满舱,醒后以为吉祥之兆,遂立下遗愿,要以此树为船桅,建祠如舟形。建祠后果然子孙满堂,人才辈出,成为当地望族。
大门上“郑氏宗祠”四个字为竖匾,在古代只有皇亲国戚的宗祠才能这样设置。整个祠堂为五进式古典殿堂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宗祠正厅供奉着始祖朝奉公及其夫人吕氏、北宋驸马郑南公及其夫人赵氏塑像。左边是建宗祠及保护鲤鱼的功臣———郑晋十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善事,最后归神的郑九公塑像。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宗族祖牌(又称龙头祖牌,如同“家谱”)。宗族祖牌底座为“八仙过海”、“三打白骨精”、“桃园三结义”等内容的木雕,顶部为镂空龙头木刻,或腾云驾雾,或龙威大展,栩栩如生,中间部分依次排列先祖灵牌,整个祖牌工艺精巧,剔透玲珑,堪称一件绝美的艺术品。破“四旧”时,浦源村人自发将这些宗族祖牌藏于屋内夹墙或村外山洞中,避免了一场劫难。目前,经修复,这些宗族祖牌成为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郑氏宗族祖牌。每年春节期间,村人便将宗族祖牌进行“游神”,辅之以“游龙灯”、“铁枝”等活动,祈望先祖保佑风调雨顺、生活安康。
祠中还有诸多匾额,均鎏金溢彩,书法精湛。正厅高悬明代状元、礼部尚书翁正春所书“国戚名裔”金匾,在二进厅还有民国时宁德县知事黄式莲的“咸林望族”,民国福建省长、海军上将萨镇冰的“顶德耆年”等名人要人题写的匾额。
还有几处匾额:或歌颂郑氏某族人的高尚品德,集中体现在“孝”、“义”上,如“孝迈黔娄”、“孝德动天”说的是替父顶罪的郑锡繁,“西社维平”说的是郑德厚、郑仁正舍生忘死抗击倭寇的故事;或褒扬女性的“节”,如“筠贞柏翠”说的是叶氏孺人守寡六十载冰坚玉洁,歌颂节妇的还有“晚节弥芳”、“芳顺流芳”等;最后一类是歌颂家庭的,如“源远流长”、“五代同堂”等等。可以说每块匾额都有一个故事,虽较多与封建礼教相关,但诸如孝顺父母、家庭和睦等还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宗祠柱子上的楹联立意高远,用典准确,对仗工整,大多是歌颂先祖及“忠”、“义”的,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大楹联都是整块檀木做成的,年代也颇为久远。整个祠堂楹联与匾额互相呼应,互为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感人的宗族故事。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祠堂对外开放,祠堂董事会搬出族谱让村人翻阅查看,同时,演“社戏”三天。戏前,村人同聚,箪食相欢,共商村中大事。
郑氏祠堂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徜徉其中,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千年古刹灵峰寺
罗丽花
灵峰寺,周宁三大名寺之一。“丹华胜境”,庄严清幽。古往今来,令佛门教徒神往,引八方游人驻足。
从周宁城关驱车北行,经纯池,过桃坑,三十公里的路程犹如穿行于画轴中,满目青山绿水,处处田园人家。自然清新的气息洗涤心中的烦郁,荡尽城市的喧嚣。灵峰寺就坐落在禾溪与桃坑交界的灵显山中。
“天下名区为佛地,即为福地。”灵峰寺隐约在莲叶一般柔美的山峦中,云岚缭绕,瑞气氤氲,宛若一朵盛开的青莲花。寺院的周围众山拱立,环抱如城;峰峦起伏,绿浪逶迤;古渡无人,禾溪东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如“凤凰梳翎”、“双鱼戏水”、“银蛇斗金龟”,栩栩如生,古老的传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生趣。正是因为这些清丽的景色,钟灵毓秀,灵峰寺故而得名。
步入灵峰寺的山门,映入眼帘的是清代道光年间寿宁知事廷年所撰的《游灵峰寺》石刻,碑文详尽描述了灵峰寺的创建,历史的变迁,景物的殊胜,宫殿的庄严。灵峰寺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历经宋、元,至明弘治十二年(1499),禾溪村民许滔山合家皈佛,舍田百亩资寺,重新整修。当年灵峰寺的规模有六殿七堂;大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大宝殿、祖师殿、伽蓝殿、法堂、佛堂、斋堂、客堂、膳堂、钟鼓堂和敬老堂。殿堂依山构建,布局错落有致,飞檐吊角,空灵古朴。1912年,庙宇火灾,付诸一炬。1945年重建,1984年又新添一座三百多平米的天王殿。经过几番修葺,如今的灵峰寺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庙宇风格庄重古朴,气势恢宏,依然保存着中国古代寺院建筑的审美韵味。在苍老的青石和斑驳的苔痕之间,隐蕴着多少盛衰沧桑与人生叹谓。
寺前巨树如华盖,清风徐来,炎阳下绿荫缤纷,眼前即是一个清凉世界。院门顶上有两层飞檐,檐下是“灵峰禅寺”的金字题匾,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手书。走进寺院看到一方空坪,空地的中央有座古旧的小石桥,桥的两边是花岗岩石栏杆,显得精巧而坚固。桥下一水池,水浅且清,虽止水而不腐,大概是清者自清吧。正想寻觅泉源,倏然发现砾石之间蛰伏一只老龟,面对我们的谈笑无动于衷,是冷漠还是参透?那就让这寿者作一个千年之梦吧。
跨进一条幽深的单檐长廊,来到大雄宝殿前的天井。青石板铺砌的地面整洁干净,轻轻踏着能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和亲切。头上就是纯净的天空,透彻的光明融入我的血脉。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进入大雄宝殿,仰望三宝如来流金大佛,佛祖的神情威严又慈悲。大雄宝殿后塑着一个悬空的“普陀山”,佛像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精巧玲珑。大雄宝殿左右两边有钟楼、鼓楼遥相对望。钟鼓楼是两座极具古代寺庙特色的建筑,其结构方正,三层飞檐吊角式的屋顶,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空灵的感觉。
穿过古朴的斋堂、膳堂,却是别有一番天地。空旷的绿地上几畦蔬菜长势喜人,绿意葱茏的篱笆树里正开得灿烂的各式花卉。石阶下有一八角莲池,四周围着一米高的雕栏。池里游鱼戏西东,莲叶何田田,翡翠般的圆盘托着一朵朵荷花,有的含苞娇羞,有的绽放争艳,再加上碧翅蜻蜓的曼舞与歌者蜜蜂嘤嗡的轻唱,整个放生池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情趣。
登上寺角一隅的观音阁,凭栏远眺:暮色苍茫,夕阳西下,群山静默,归鸟在落日的余晖里时隐时现,划着柔美的弧线。竹海萧萧,松涛阵阵,檐前的风铃在晚风中叮当鸣响。不觉中一轮圆月已初上。“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这深山古刹的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千百年来绵延不绝,惊醒了尘世多少名利缠身的匆匆过客?月夜下的灵峰禅寺让人的心灵更加纯净。
深山古刹方广寺
伊晗
也许是一种佛缘,外出旅游时,总喜欢去寺庙走走,让思绪浸润佛的庄严慈悲。而纵观大大小小的寺庙,多在群山环抱之中,让人感受到佛学与山水之间那种浑然的和谐之美。它们一样的四围山色苍翠如洗,一样的化入白云悠悠的永恒空间,一样的融入春华秋实的时光流转,让佛国的香火在山的静谧、水的脉动中缓缓延续,让你尽情沉醉于佛教艺术的魅力之中。
在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附近的一个群山环抱、茂林修竹掩映的山坳中,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深山古刹———方广寺,它既是悠久的佛教圣地,又是风光优美的景观休闲好去处。不同的季节,在心灵的探寻中,都能感触到它那历史脉搏的凝重与浑厚。
当车子经过首章村后,就转入了一片墨绿葱茏的山岭,山道蜿蜒,峰回路转,在白云与苍翠间,屹立着一道石质斗拱五脊单檐石雕牌坊山门,正中镌刻着“入三摩地”匾额,字体苍劲有力,肃穆而威严,边上隐约可见一角红瓦飞檐,这便是方广寺的山门。进入山门,是一个宽阔的寺前广场,前方的人工湖岛上,一尊挺拔巍峨的观音菩萨立像稳落在莲花座上,手持净瓶,眉目含慈,雍容大度,给人以永恒静穆之感。远远望去,修竹茂林环拥着一泓碧波,在蓝天下就像是一面宝镜,水光山色,叠彩倒影,美不胜收。
广场左侧,是一座精美的三脊歇山顶牌楼式内山门,门额镌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体金字“方广禅寺”格外显眼。沿着整洁干净的石板路走进内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个椭圆形的放生池,站在放生池中央的如意桥上,半月形的单孔桥与倒映水中的桥影相映成趣,勾成一轮悬在空中的圆月,乌龟、鲤鱼在池中成群结队,优哉穿梭,怡然自得。
抬眼间,那阳光下黄墙黛瓦、飞阁流丹、古风扑扑的禅寺,静静地隐居在这山林里,紫云缭绕,四季流转,默默参悟着人生“八苦”。这座历经七百多年的古代禅寺,几经倾废,几度重修,至今仍然保存完整且规模不断扩大。
方广寺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它地处周宁、福安、宁德三县交界,位于深山密林之中,适宜革命队伍的集散。1932年,安德县游击队开始在方广寺建立活动据点;1935年2月,中共周墩凤山区委在方广寺成立;1934年至1937年,闽东红军独立师在辗转游击中,独立师领导人叶飞、叶秀藩、范式人、阮英平等经常率队驻寺指导革命运动。先辈们在这里组织、领导革命斗争,抒写了闽东革命的壮丽篇章。
20世纪30年代,方广寺的僧尼不仅不遗余力地为革命队伍提供食宿方便,还积极提供情报信息。有一次叶飞同志在方广寺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时,因国民党兵突击包围,无法脱身。危急时刻,住持云灯法师急中生智,将袈裟披在叶飞身上伪装成寺僧掩护他安全脱险。叶飞在方广寺袈裟脱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那块雕刻着“周宁县重要革命纪念地之一”的石碑,仿佛一位历史老人,述说着沧桑的历史故事。立于碑前,铺开时间的卷轴,拂去厚重的黄尘,似乎有一声低沉的呼唤在久久回荡着……
方广寺不仅以得天独厚的景观闻名于世,它独特的祈梦文化更是美名外扬,令人赞叹。祈梦,是方广寺的一项传统活动。四方善男信女因事有所求或疑难未诀,即向活佛请求梦示。据《周墩区志》记载:“远近到寺祈梦屡著灵异……”故寺内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各有一进厢房专门设置为祈梦之所,内并排着床铺,最多时可容纳三百多人。不同地域、不同心性的人汇聚在这里,各自吐纳着求索情怀,常年香火的氤氲渗透,久远的积蓄沉淀,使得这里的气息难以言说。
方广寺是一个山水、历史和佛教结合得严丝合缝的佛家胜境,在闽东乃至福建佛教界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寺里除了内、外山门、白石观音像、放生池、桥、亭以及石佛出山等人文、自然景观外,还有如佛骨塔、海会塔、涌木井、龙滚田、龙小门、莲花墓等古迹,这些古迹都不乏许多美丽的古老传说,给方广寺增添了诸多神秘的色彩。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春夏山花怒放,秋冬满山红叶,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不仅是个香火旺盛、通灵应验的祈梦胜地,也是人们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兰台露宿尘嚣静,明月清风乐共随。方广寺,在七百多年日出日没的交替中,默默地守候着花开花落,聆听着时光流淌的清音,张望着凡尘俗世的兴衰,消解了多少人人生的种种不幸和虚妄。这座藏风聚气的深山古刹,每一片山峦,每一个角落,都呈现着佛教信仰赋予的不凡气质。在这里,无论游人如何攒动,是很难听到喧哗的,来这里游山玩水的人也好,祈梦祭拜佛祖的人也好,瞬间都会变得平静从容,回归本真。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站在高处的山头,感受着古刹袅袅的钟声,凝视着群山浓绿怀抱中的方广寺,在冬日柔阳的披沐之下,皴染成一幅古意盎然的粉彩,散发着一种庄重的气息,恰似一片神秘而氤氲的梦。当夕阳西下,清风吹动,古刹的烟火却在眼前吹散,与天上的白云融在一起,渐渐化成了心中的禅趣,慢慢平歇了心中世俗的躁动。
林公宫
张家灼
林公宫位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村尾,背倚巍峨青山,面临依依绿水,四周树木苍翠,环境清幽,风光怡人。宫后山是一片挺拔苍松,竟有五六十株之多,每株高达六七丈,虬枝苍苍,傲骨凌天,四季常绿。据说,这是目前宁德市保存最完好的成片古松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