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6400000014

第14章 诸神的平衡(5)

设备与器材的提供,被用来应付品质与数量的高峰期,常把“松懈”抛在脑后。季节性的企业(例如软性饮料、赛马摄影评判或是旅游)都投资在夏季的高峰期,在乎品质的企业会因要求高品质而添装新机械,尽管只是为了满足整体工作的一小部份。

编置人员

许多组织编满了人员来面对各种偶发事件——包括疾病、假期,与高峰时的负荷。

每天都有高峰期的企业(例如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便每天都有松懈的问题。人员的松懈,会造成一个必然的现象:过度供应人力以弥补人员的损耗。这的确会鼓励松懈,因为人们看到了明显的过度供应,而且在被要求更努力之前,他们便离开了组织。

系统

系统可以设计来应付扩张时的操作,但却可能无法随着运作模规大小的改变而有弹性变化。所以有时很小的工作量,却需要所有协调联系,以及系统与控制的全面运作;或是琐碎的小决定,却需经过董事会所有的政策程序。

时间

你有越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不需要其他形态的松懈。在讲究品质的家具工厂,照惯例只会针对一个稳定顾客的订单来生产。这种操作模式使得家具商可以有最少的库存,也就不会有投资上的松懈情况。但这样一来,却便利生产计划变得很难做,因此,他们可能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员(也就是人员编制上的松懈。)

盈余

高盈余使得人们能有其他类型的松懈情况产生——包括犯错的松懈。在速度比精准更重要的地方(例如做买卖),科技通常会带来高利润,也因而使得错误上的松懈得以存在。每股股票赚钱的比例,会随着可能风险或犯错的情形而升降这件事,已是一个事实,只不过是由顾客付钱。

错误

错误的松懈,通常伴随着高盈余而来。不过,这是假设错误后来会被更正过来的情况。在企业的传统中,有容许错误的空间这个事实,使得人们能在系统上节省预算,然而假如错误没有被及时更正的话,当然也会导致品质低劣和粗糙的作业成果。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松懈形态,虽然我们通常会倾向于与企业、职业,或社会的传统相一致。英国选用人员编置而非投资的松懈传统,可以说是造成后来英国一连串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人力在英国就很便宜,而从海外到英国投资更是有利可图,结果和美国资金充裕,但劳工缺乏的情状比起来,英国的公司便倾向员工过多而设备不足。

当然,现在劳工的松懈情形在英国也不再便宜。为了减缩松懈,已造成英国人民失业率提高,然而更糟的是,投资的松懈并没有取代这种人力的松懈。在国际竞争之下,盈余松懈变得不太可能——尽管持续性的贬值会有点帮助。结果,只好让时间(过期的送货)、错误(品质低劣),或是昂贵的价格来补偿松懈的浪费,也即由消费者来支付组织化社会的松懈。

不同的组织,对于松懈会有不同的文化偏好,霸权式文化偏好盈余的松懈。因为这会让试验有存在空间,允许人们从错误中学习而不会毁掉整个机构,而且还能允许弹性的存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想用投资松懈来支持这种盈余松懈,以做为对他们的主要资源——个人,在装备上的支持。

角色式文化仰赖系统与人员编置的松懈。在他们的思考方式里,运作中的金融资产能不能被有效使用,得依据计划与执行工作的方式而定。他们喜欢在人力资源(他们相信这是最有弹性的资源)的松懈,与系统连锁的松懈上着墨。比方说,能够随意吸引许多共同管理的储备劳力,长期以来一直是汽车工业运作方式的本质。

任务式文化则喜好投资上的松懈——同样地——还是因为把它视为炒作自己才能的一种设备。还有时间的松懈,当时间非常有限时,他们多半会增加职员——因为越多的脑力可以越快地产生好结果。

很幸运地,狄奥尼索斯式的文化不太有连结上的需要,因为这种文化很少会有造成投资松懈的资源。他们痛恨系统松懈,而且不太可能会刻意增加人数,来造成人员编置的松懈。因此,当需要有人去协调连系这些个人主义式的狄奥尼索斯时,通常就会产生延迟(时间上的)松懈或犯错(错误松懈)。

当不同型态松懈的相对成本改变时,比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英国,管理者就必须要重新考虑,而且常常必须抵抗管理者本身的文化直觉。举例来说,宙斯式的文化常常会习惯在小型垄断状况中运作。

此种状况中,因为地理位置(他们总是处于转偏远的角落)、规模小(小到你几乎看不见他们的存在),或是惯例(在同业联盟、企业,或是职业上的标准规范)等因素,使得他们在价格上有随意斟酌处理的自由,而且还可以运用高盈余的松懈。而当他们扩张时,就必须削减松懈的情况以便与他人竞争。这时,如果他们没有及时改善他们的连结关系的话,他们就又会去寻找另一种形式的松懈。倘若他们不够小心,这个新的松懈将会以时间或是错误松懈的形态出现。也就是因为这个,在宙斯式文化中,组织的成长常常会导致缺乏效率。

角色式文化往往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做决策的例行活动上,角色式的文化在检视投资企划案时,就如同是拿着放大镜来检查,但是他们都通常会疏忽掉一些重大的人员投资上的决策。当大量的劳工变得昂贵,不能再让他们随意使用时,他们就不得不改变管理的方式。这时候,如果连结失去功效的话,对他们来说投资也许是适当的松懈形态。

把人力视为“固定成本”

有位朋友参加了在比利时的一个国际性管理课程。在那里,这位英国的行政主管有一次长时间大声抱怨说,在英国,因为法律规定不能任意四处调遣劳工或予以裁减,因此所谓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噢,哼!”一位美国人接着说:“这种情况在斯堪地那维亚已经好些年了。很简单嘛!你只要把劳工看成一种固定的成本就好了。”

这时产生了一阵困惑的静默。

终于有一个羞怯的声音问道:“然后呢?”

“接着你的投资就是你的变数了。你建一些小工厂,然后把它们全部关闭或全部开业。总之,你要在运作上玩技巧,不要在人上面玩技巧。”

这只不过是一种松懈的变化而已。

五、传教士般的管理者角色

文化合宜理论看起来具有相当明显的优点,然而是不是每个组织都一定会觉察到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力量,并能够将不适当的松懈形态减到最低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组织会不会因为得不到利益,而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假若的确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纯粹赚钱的方式,是保障文化合宜性的最好方式,而且这种文化合宜性,又会回过头来排除掉一切人们不需要的松懈,或是整个组织架构的无能呢?

这是资本主义之所以必要的前提。但是查尔斯·汉迪认为这个前提将很可能不会再持续下去了,即便是现时代,我们也可看得出来,这个所谓“纯粹的赚钱方式”是大有问题的。

的确,在自由市场上,“严重”的无能或过度的松懈,通常会导致客户的流失,进而导致组织的死亡。但请问,又有多少市场真正是自由的。

首先我们可以说,所有的行业就如同所有政府机构一样,都有一个受到保护的市场。这些政府组织就跟其他的组织没有两样,而且常常会比商业和产业组织更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在这些领域中,无能或松懈会受到法规保护——动作缓慢又没有效率的设计,特别是在像警察和政府的文职机关这些行业里,他们自己就是球员兼裁判。

再者,国家所拥有的工、商组织自然也有受到保护的市场,至少,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内是如此。不过,当然也有例外,比较知名的像是在法国、英国,与德国的汽车工业。然而例外实在是少到微不足道。

最后,在工商业的私人企业,一个警察在竞争对手之间,能发挥多少作用?

在专卖垄断被禁止的地主,大多数的生意人会比较喜欢寡头垄断(oligopoly),也就是少数几家经营同样事业的公司,以界定好的方式,在界定的区域内竞争,但通常又能反映出彼此的文化模式。

实际上,真正的竞争是来自外面,来自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在文化与松懈上具有不同形态的科技。当真正的竞争来到时,总是少不了愤怒的吼叫,要求关税壁垒,以及科技上的保护。

要获得利润——主要的营利目标上的保障,寻求一个有价格选择自由的市场,会比排除松懈现象来得更容易。这个年头,当利润的百分比越来越受到法规的保障与控制,成本的删减便可能导致利润的降低。当受到控制的是“盈余”(margins)而非“最终价格”(final price)时,利润可以说是缺乏效率,而不是效率的产物。

以利润做为缺乏效率的测量标准

当查尔斯·汉迪早期还在石油公司上班的时候,一个石油销售联盟还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运作着。在这个销售联盟里,一些大公司同意维持各自在各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一种“就像现在这个样子”(As Is)的协议)。

在这个协议之下,这些石油公司事实上早就组成了一个重要商品的专卖分配体系:在一个石油供应受到限制,而资金可能被消费者做无谓的浪费的时代,这种事似乎还说得过去的。然而,利润仍然被用做效率的一种测量标准。

汉迪早先的工作之一是为润滑油编制价目表。事实上,那是个很简单的任务。每个品牌都有一个产品成本的清单。他从会计那边得到相关的数字,然后再加上百分之十五的利润盈余(这并不过分。事实上,这些公司自认是非剥削式的公司),然后把最后的这个数字做为新的价格。

两个礼拜后,汉迪对销售经理说,要想没有效率的话,这个体系可真是个妙方。因为一旦成本越高,盈余部份的那百分之十五也就会跟着高起来。他被这个看法吓坏了,因为他习惯了相信较高的利润就是好事,没有想到在这垄断性的配送体系中,高利润往往只是缺乏效率的指标。

当石油供应增加,而各公司继续寻求新市场后不久,这个特殊的联盟就解体了。然而,在许多工、商界里,这个故事中类似的情形还是持续不断地发生。

在绝大部分的西方国家中,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重大外销产品正属于保护型的市场。如果对剩下来的部分做诚信的评估,我们会发现有一大部分不是寡头垄断的企业,就是地方政府垄断的事业体,再不就是那些小到没人要去干涉的小村落商店的垄断。

以上这些领域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价格的自由决定权。至于竞争的锻炼和追求利润的鞭策,只会对严重的无能或过度的松懈做出惩罚。文化的合宜性,如同社会的合宜性一样,无法被强迫成形,而只能靠人们自己去追求才行。

营利的组织和营利性的管理者是不够的,要想解决组织的第一个难题——无能与混乱的管理,那么组织管理者还必须像个虔诚的传教士才行。

同类推荐
  • 百年美联储

    百年美联储

    本书以美联储的百年历史为线索,叙述了美联储成立的历史背景、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以及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本书在美国金融博物馆提供的历史资料和《美联储100年》大型展览内容的基础上,由中国金融博物馆组织编著。以简洁、精炼、发人深省的笔调,配以珍贵历史图片,深入浅出地把这个金融帝国的独特性和巨大影响介绍给读者。
  • 大话鲁商

    大话鲁商

    本书分十章,内容包括:“齐鲁煮海通渔盐,鲁人善商天下传”、“运河载舟波连波,山东街市估客多”、“山东依海又临风,鲁商身手各不同”等。
  • 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

    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

    本书全面讲授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银行电子化和银行电子商务建设,电子支付及其清算体系,电子货币的类型、运作模式和支付流程,安全电子支付问题及其相关技术,第三方支付与结算,网络支付与结算,网络银行中的电子支付,最后,讲授了中国的网上支付环境建设和电子支付的风险防范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
  • 品菜根谭学管理

    品菜根谭学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内圣外王,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打造团队,管理者的制胜法宝衡量轻重,做好日常管理运筹帷幄,领导力决胜战场危机处理,逆境提升管理者威信等。
  •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加多宝集团与广药集团争夺“王老吉”的战火从2012年烧到了2013年,引发了行业内外的持续关注。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亿元捐款,到“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妇孺皆知的凉茶宣传语,再到2010年巨资赞助广州亚运会,加多宝集团凭借其强大的营销力度,将原本属于广药集团的百年民族品牌“王老吉”推向了千家万户2012年,广药集团却一纸诉状,将加多宝告上了法庭,要求加多宝停止销售和生产“王老吉”商标的产品,拉开了“王老吉”之争的序幕。本书为读者再现了“王老吉”商标之争的前因后果,对凉茶饮料行业的现状深入剖析。
热门推荐
  • 紫霄天启

    紫霄天启

    日月如梭天天天,寒来暑往年年年,指点江山侃侃侃,紫霄天启谈谈谈。
  • 天外沉浮

    天外沉浮

    一颗九天遗落的孤种坠入黑暗像是燎原的火种烧红地狱的天空漫漫修仙路用鲜血作墨书写征途的寂寞我受尽世间三千磨难只为远远见你一眼
  • 仙神菜园

    仙神菜园

    云轩阁这家店,与别处是不同的,进得门来是八张桌子,分别是漱玉仙阁,云梦烟霞,浪里云涛……吃饭的时候桌子凭空会生出各种梦幻景致,若运气好抢到桌子,便可以美景佐餐,更增几分别样味道。店里环境很好,虽是盛夏,门窗大开也不见一只蚊蝇,没有空调也凉爽宜人,只是店里似乎总是飘着一块云彩,置身其中,仿佛如临仙境。每一种食物,都自带一种轻灵飘逸的仙气,尝之不似人间之物……——《环球美食评论》第1683期,苏晓婉
  • Bluebeard

    Bluebe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真路上步步暖

    修真路上步步暖

    上一世的白颜凉不傻就是太天真了,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看着白颜凉死得如此不值,灵主都看不下去了,便让白颜凉开了一个外挂。有了外挂的白颜凉,重活一世,还会重复上一世的悲剧么?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且看白颜凉如何在三界内,混得风生水起,造就一番神话。【正在努力构思中...】
  • 市场创造论

    市场创造论

    本书分为“市场创造论”、“产权确认论”、“合力增长论”三部分,阐释了创造市场的核心问题及策略选择,市场经济与产权,合力增长与重点发展等问题。
  • 君凌万界

    君凌万界

    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给点建议,多多帮助我,O(∩_∩)O
  • 佛说法灭尽经

    佛说法灭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终的武神

    最终的武神

    若不变强,怎能任人欺。万年九尾妖狐出逃到一位少年的身上,而这位渴望力量的少年在得到力量后不仅要成为英雄更要成为拯救千万子民的帝王。
  • 时光剪裁了缩影

    时光剪裁了缩影

    他是清高冷贵的学霸,她是心如止水的学渣。她隐藏惊世才华来到他身边,从此,她是他定下的女孩。十七岁,他为她打架,十八岁,他为她背离世界,十九岁,他为她哭泣。二十岁那年,终于是她为他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