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怀特普兰的心理治疗专家露斯·罗森菲尔德说:“别拿你的情绪去影响他——更别指望让他接受。你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接受你朋友的情感,理解这种情感。”
理解,远比一些僵硬的安慰要奏效得多。与其告诉对方“勇敢点”,不如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临的问题,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感觉到自己找到了一位“同盟者”。
当然,表达理解时,不要过于直白地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一切都会过去的。”或者说:“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曾……”这些不痛不痒的话,不会带给不幸者任何温暖和贴心的感受,啰唆自己曾经的经历和现在的平静心情,还会惹得对方反感。
你可以试着把自己理解的感受说出来,比如:“你现在一定很难过”、“觉得特委屈,是吗?”或者把对方内心的隐秘感觉讲出来,比如,“是不是很焦虑、很担心?放心吧,等事情真的来了,你反而会平静下来,我有体验。”这样说时,对方的心往往会放松下来。
对方情绪低落时,你若能帮他分析出沮丧的原因,安慰就能事半功倍。一个女孩失恋了,很长一段时间闷闷不乐,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安慰她,可总是无济于事。女孩的姐姐知道后,则劝导她说:“你是不是觉得他移情别恋了,很不甘心?担心别人笑话你?其实,你应该庆幸才对,早点认清了他是什么样的人,要是以后跟这样的人结婚了,生活在一起,受到的伤害岂不是更大?”听完姐姐的话,她也觉得自己并不是舍不得那段感情,只是不甘心而已。想通了之后,她很快就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给不幸者送去安慰和理解时,不妨为对方提供一些缓解情绪的招数,就像戴安娜在安慰艾莉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就好了。”挑选招数的时候,记得要了解对方的性格和情绪,知道他此刻是焦虑、郁闷,还是伤心、痛苦?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如此,才可以说出最能宽慰对方的贴心话。
曾有人说过:“给不幸的人送去最贴心的安慰,是一个女人的美德。”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吧,帮助不幸者走出人生的迷雾,送出理解和关爱的同时,也滋养了女人自己的心。
委婉地传达生活中的“坏消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无常,天灾人祸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降临,让人感到痛苦和惊惧。女人心思细腻,性情如水,定是不愿看到他人在得知噩耗时悲痛欲绝的画面。那么,当致命的打击突如其来时,要怎样把这个不幸的消息通知给当事人或他的亲友,并且可以减缓对他们的刺激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委婉的语言直接说明,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向那些性格刚强、有地位的人传递不幸的消息,倘若他的亲属遭遇不测,可以直接说明,或是用委婉的语言说明。这样的人往往经历过许多事,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一般情况下可以顶得住。
曾经,某位师长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前方的领导本来还有些顾虑,想着要不要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最终考虑到他是军人,又是领导,对于这场战争的残酷性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便决定直言相告。于是,前方的领导怀着悲痛的心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师长同志,这次战斗打得很艰苦,很多同志牺牲了。您的儿子不愧是将门之子,他表现得很英勇,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师长听着对方的讲述,眼眶里噙着眼泪,但始终没有流下来。片刻之后,他说:“我为有这样的战士而感到骄傲,也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自豪。”
再次强调,这种直言相告的方式,只适用于那些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人,且当事人和亲属已经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比如,久病不愈之后的噩耗,战场上的牺牲,等等。如果是日常生活中突然其来的变故,就不太合适了。
对于飞来横祸导致的不幸,而当事人的亲属或神经脆弱,或年迈多病,如若直言相告,很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麻烦。此时,最好用委婉的方式传递不幸的消息,避免使用一些刺激性强的字眼儿,可以用同义词替代,比如“他走了”、“我们没能留住他”,等等,让对方知晓,并承受这一不幸的消息。
张大妈的儿子因工厂锅炉爆炸,不幸身亡。张大妈过去也是工厂的工人,工会的同志到家里探望张大妈时,这样说道:“大妈,咱们厂发生了一起事故,这是不可抗拒的灾难,您的儿子离开了我们,我们都很怀念他。”工会同志没有直接说出张大妈的儿子牺牲了,可张大妈听了这番话,就什么都知道了。她心里很痛苦,却还是很理智地说:“今天早上我的眼一直跳,就怕有什么事发生,唉,没想到……”老人坚强地接受了现实。
除此之外,还考虑采用长期回避真情的方式,让经不起刺激的人,在时间的消磨中,习惯失去这个亲人的生活,自己渐渐地悟出真相。
一位农村妇女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是个消防队员,一直在外地工作、生活,只是每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带着妻儿回来看望母亲。
不幸的是,小儿子在一次救火任务中牺牲了。她年轻时丧夫,又没什么文化,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大该享享清福了,小儿子偏偏又牺牲了,大家考虑到她年事已高、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就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她。
过年时,儿媳妇带着孩子回来了,对她说道:“他扔下我们母女出国了。”村里的人虽然都知道,可都不忍心向她透露实情,就把消息封锁起来了。之后,每到过年时,她都会问大儿子:“你兄弟什么时候回来呀?”大儿子把自己捏造的信念给母亲听,老妇人一次次地都相信了。
很多年过去了,老妇人渐渐地不再询问小儿子的消息了。她已经明白,小儿子是不在了,就算出国了,也不可能不回来看望自己的母亲。只是,这些年她已经适应了没有小儿子的生活,并未觉得太受打击。后来,有个村民故意试探她,问:“你的小儿子现在做什么工作呢?”老妇人非常平静地说:“不在了……”
如果觉得不幸的消息会严重打击当事人,那么最好采用渐次渗透的方式通知对方,即一次一次地把坏消息透露出去,给对方一个缓冲的过程,当最后把实情说出来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太过突然,难以接受。
一位女士体弱多病,心脏又不好,在外地工作的丈夫过年回家探亲时,不幸在途中遭遇车祸离世。这个消息该如何告诉她呢?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女士的家人用了渐次渗透的方式,先告诉她说:丈夫出了车祸,正在抢救;过了一天又说:还没有脱离危险,情况不是很好;又过了一天,开始让她做好“最坏的准备”;最后告诉他:医生已经尽力,可是没能留住她的爱人。这时候,她已经想到了此般结果,显得很镇定。
没有人愿意听到坏消息,甚至听到“坏消息”这样的字眼儿时都不免会紧张恐惧,所以女人在向他人传达生活中的不幸之事时,一定要秉承严肃的态度,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让不幸的消息给对方造成最小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