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4200000001

第1章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已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央准确分析世界农业发展大势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全面把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科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科学选择,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最终解决“三农问题”。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

现代农业是指世界上生产力最先进的农业。目前现代农业大体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经济发达国家已达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状况,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的工具和设备。

二是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代替了过去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三是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其基本趋势是在农业企业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密切,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联合企业。所有这一切,又使得对农业经济实行科学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现代农业,从其结果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土地生产率来看,单产大幅度提高。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在农业已现代化的国家,一个农业劳动力能够耕种几百亩、上千亩耕地。农村经济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工具装备来武装农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以及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管理农村经济,从而把传统的落后的农村经济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可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中窥见一斑。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劳动力份额由75%下降到10%,英国大约用了三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大约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日本用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农业劳动力份额从50%左右降到10%左右,法国用了一个世纪,日本用了半个世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

我国农业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和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农村也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三农”理论体系;第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是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第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第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展现了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好农业,用城镇化的方式建设农村,用现代化的进程转变农民的美好愿景和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那么,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以来争论较多,其代表性观点有六种:

第一种观点是过程论。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此外,还包括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不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单一过程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徐更生,1993;张仲威,1994;马焕喜,1998;梁荣,2000)。

第二种观点是制度论。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由于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扩张而引发的组织制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因此,农业现代化就是最终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制度现代化(张叶,1999;王明华,2001)。

第三种观点是配置论。他们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认为农业现代化是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现代化是体制系统(主要为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生产力系统(主要为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业管理和农业人力资本)和作为保证(农业现代化)的农用生产资料工业及流通体系三大系统的有机统一体(蒋伏心,1996)。

第四种观点是可持续发展论。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完整含义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黄国桢,2001)。

第五种观点是转变论。他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他们把农业现代化定义为: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即是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的产业部门(顾焕章,1997;牛若峰,2001)。

第六种观点是一体论。他们从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战略高度出发,认为农业现代化不是在一个封闭状态下的独善其身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国际化和知识经济的武装过程(杜晓君,1995;闵耀良,2001)。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都有一定道理,有助于推动更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他们在重新审视中西方农业现代化之后,明确指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走一条既要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要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中国有七八亿农民,人均耕地1.41亩,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依靠科技来提升农业,依靠农业机械化来进行规模经营,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来组织高效农业。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可以概括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概括许多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这样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广大农村仍属于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还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合作社的桥梁作用。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关系重大,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否则,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使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一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业现代化。回顾几十年的历史进程,在当前形势下强调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体现了党和国家指导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正是基于此种考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一直到现在,农村人口仍然占多数,200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320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仍然有1479万人,低收入人口2841万人,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农民收入距离小康社会的要求都比较大。在农村人口占多数情况下,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施城乡统筹,最重要的是实行三个统筹: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协调;把农民收入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安排,形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如此,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正常情况下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还有若干农产品需进口补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农”情,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

“三农”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必须予以优先考虑。胡锦涛同志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人民日报》,2006年2月15日。

同类推荐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为指导,运用最新资料,在吸收后苏联时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俄国民粹主义产生、形成、发展和演进的历史,以及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征、各种思想流派,按照历史编年顺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论析;也对过去由苏联意识形态屏蔽和时代变迁而掩盖的某些学术误区,做了拨乱反正的系统辨析和清理;同时,也对这一跨世纪、超国界的强大社会政治思潮在20世纪的影响,特别对其在俄罗斯、中国和非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做了重点考察。这对了解近年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民粹主义的争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本书从六个方面,即海外华侨与近代中国、创建组织、舆论宣传、经济援助、武装支持以及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介绍了海外华侨在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等革命组织以及宣传革命思潮、捐助并参加武装起义等方面的贡献。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热门推荐
  • 双龙传

    双龙传

    《双龙传》五回,清佚著者。主要叙嘉庆皇帝微服私访,惩办奸相和珅的故事。
  •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命苦啊!先给人做了替死鬼,又要轮回当畜生,小宫女鹿羽捶墙怒骂丫鬟也是人啊!结果重生成了个大果子,还没熟就掉下树,变成了一个早产的魔女,不漂亮也就算了,法力也弱鸡,智谋跟上辈子一样一桶水。说好的金手指呢?说好的挂呢?哦?男主是帅哥?那就算了,呵呵呵呵呵……什么?还不一定吃得到?作者你别走!小倒霉也有春天!
  • 恶魔少爷的绝恋情人

    恶魔少爷的绝恋情人

    “宝贝你这次又想往哪逃?”他邪魅的捏住乔雨欣的下巴,邪恶的气息愈演愈烈。不管她逃到哪,在什么地方,沐千韵似乎都能轻松的找到她,她冷汗,干笑起来,“沐千韵,你认错人了吧,我真对你没印象,放过我吧!”他对她的百般宠爱让众人羡慕,又引来许多人公愤,但每次都被沐千韵轻松摆平,这样误会更加难解开了,乔雨欣苦笑,“真的不是那样啊~沐千韵你放过我吧。”
  • 浮生本若梦

    浮生本若梦

    每个人往往都会有一个极其牛逼的愿望,然后以二逼的状态去实施装逼的过程,无论楞逼似的激进还是傻逼般的舒缓,回头一看原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坚守着那段苦逼人生!在就快要尿床的时候突然间醒来,才是比愿望更美好的现实!故事讲述了一个师范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坎坷经历,透过主人公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残酷与简单、温暖的双重性。小说男主人公从教师到职员、从小老板到打工仔、从社团混子到私企高管的起浮人生及日常琐事,揭露了假丑恶,颂扬了真善美!从主人公的发展轨迹中感悟出人生的最终归宿本应平安快乐、返璞归真!
  • 无双公子的麻辣妻

    无双公子的麻辣妻

    苳梅是重生的,她记得上辈子,她竭尽一生都没换来那人的心。可这一世。“你不是喜欢细腰,丰胸,翘臀的吗?”“你不是嫌我木讷,没有风趣不懂情趣吗?”那人良久没有说话,半天云淡风轻道:“这一辈子,突然想换个口味了……”
  • 汽车路过相思河

    汽车路过相思河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之《汽车路过相思河》。
  • 天启者之墨宫传说

    天启者之墨宫传说

    他——墨宫三少,天之骄子。她——安家小姐,倾国倾城。他——荡尽天下,只为红颜。她——神之血脉,祸尽世间。她——仙魔鬼妖人界最后一位神之血脉,诸界为抢夺神之血脉。战乱纷争,天下大乱。只为以神之血脉开启关闭久远的神界之门。他——仙魔鬼妖人界杀伐果断只为红颜,诸界联盟无尽追杀之。无所畏惧,荡尽天下。只为红颜身心平安。
  • 紫月家园

    紫月家园

    叶枫的世界是个充满虫子和变异野兽的世界。人类面临在生死之间的抉择。人类的危机是来自于虫子和野兽还是来自与人类本身?紫月的出现使得人类获得进化,一切是阴谋还是契机?让我们伴随叶枫的步伐去建设真正属于人类自己的家园。
  • 熙龙刀神

    熙龙刀神

    刀在手,脚下无路也敢走。情在手,英雄自古尽风流。江山美如画,少年心比天。问天下,笑我疯。人,妖,魔,三界试看谁最狂?**********锻造一流网文,决不弃坑!书友部落QQ群号:163611608
  • 邪星满天之巅峰邪王妃

    邪星满天之巅峰邪王妃

    阴谋或是宿命,她掉落异世,成为最尊贵的丞相府小姐,不过,这有何惧。召唤神兽?那太简单了。炼制神器,那是什么鬼,我一抓一大把。什么?!美男追着跑,踹了。皇帝惹不高兴了?废了就好。被黑帮通缉,怕什么,灭了。你说爱情,她在乎的可是一生一人,不然,再痛也要割舍。女强文,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