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31日,“科通巴”号轮船驶抵埃及的塞得港。它将在这里添煤加水后,驶往法国的马赛。在这艘船上,有位名叫克里姆的特殊宾客,他是受法国政府邀请去巴黎参加法国7月14日国庆观礼的。克里姆是非洲摩洛哥的民族英雄,在反对法国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失败被俘,流放在印度洋一个岛屿上已有21年。法国政府为了拉拢他,特地邀请他去巴黎参加国庆观礼。
摩洛哥及其邻近的阿尔及利亚、******,在历史上合称阿拉伯马格里布。当时有一个同名的政治组织,它在埃及首都开罗设有一个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的成员得知克里姆在“科通巴”号船上,便秘密上船会见了克里姆,劝他留在埃及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克里姆欣然同意。在马格里布开罗办事处和埃及政府的帮助下,克里姆秘密地离开“科通巴”号船。
1882年,克里姆出生在摩洛哥北部里夫山区的一个村子里。他的父亲是乌里阿格勒部落的一位卡迪(******法官),也是部落首领。乌里阿格勒人性格正直,勤奋耐劳,能征善战,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这对克里姆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克里姆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除了部落母语外,还熟练地掌握了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1905年,23岁的克里姆来到摩洛哥首都非斯,进卡拉维因大学攻读******教律,研究阿拉伯文化。这所大学的学生思想活跃,校内政治空气很浓。经过四年学习,克里姆不仅获得了当法官的资格,而且萌生了民主思想,对欧洲的殖民统治者表示强烈的不满。
大学毕业后,克里姆先到地中海沿岸西班牙所属梅利利亚城的土着事务所和土着学校任职,后来又在阿拉伯学院任教,并兼任《里夫电讯报》的阿拉伯文编辑。直到1915年,他才当上梅利利亚城的******法官。克里姆的青年时代,摩洛哥正处于灾难深重的危亡时刻。摩洛哥北濒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又扼守着直布罗陀海峡,水路交通方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加上矿藏资源丰富,所以从15世纪初起,就成为欧洲殖民主义者争夺的对象。1912年3月,法国政府强迫摩洛哥素丹签订了《保护制》条约。同年11月,法国又与西班牙签订《马德里协定》,瓜分了摩洛哥。根据协定,北面狭长的沿海地带、西南部等地区割为西班牙的保护地,其余4/5的领士属法国的保护区。克里姆目睹残暴的殖民统治,深感祖国危在旦夕,必须唤起人民的觉醒。于是他时常撰写文章,严厉揭露和谴责殖民者的罪行,号召摩洛哥人民起来斗争。由此,他遭到西班牙驻摩洛哥高级专员的通缉,并于1916年被捕入狱。
1918年,克里姆被释放出狱。监狱生活没有使他屈服,反而促使他决心与西班牙殖民当局彻底决裂。第二年,他回到家乡阿杰迪尔。当时,家乡人民在他父亲的领导下,正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而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斗争。克里姆看到这种景象,异常兴奋,马上投入斗争洪流之中。
《马德里协定》签订后不到两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法国和西班牙都没有精力对摩洛哥的大部分领士实行有效的统治。尤其是西班牙的保护地,由于当地人民的反抗,殖民当局无法在许多地区管辖。大战结束后,西班牙政府决定对该地区采取强硬的征服措施。根据《马德里协定》,克里姆的家乡里夫地区中,1/3的土地划归西班牙,1/3的地区划给法国。西班牙殖民当局最初试图拉拢克里姆的父亲,因为他所领导的乌里阿格勒部落在里夫地区有很大势力。由于遭到拒绝,便在1920年派西尔维斯特将军率领2万多军队进剿里夫山区。
在克里姆父子的号召下,乌里阿格勒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决心为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斗。但不幸的是,克里姆的父亲不久被西班牙殖民者指使走狗毒死。临终前,他谆谆告诫克里姆说:“绝对不要屈从于西班牙人!”由于克里姆精明强干,足智多谋,他在乌里阿格勒部落会议上被选为军事首领。克里姆怀着悲愤的心情,担负起抗击入侵者的使命。
1921年上半年,西尔维斯特将军依仗军事上的优势,占据了里夫的一些重要据点。6月间,又占领了阿巴拉村。西班牙殖民军自恃兵强马壮,竟在阿巴拉村内大摆酒宴。就在殖民军喝得酩酊大醉时,克里姆亲自率领300名勇士,出现在他们面前。经过几小时的激战,100多名殖民军被克里姆消灭,其余的慌忙撤出阿巴拉村。克里姆抓住战机,利用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向西班牙殖民军进行袭击。7月间,当西尔维斯特率领的2万多入侵者来到距阿杰迪尔村约40公里的阿努瓦勒时,克里姆指挥起义军向殖民军发动袭击,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正当战士们追杀残敌的时候,西班牙殖民军队的城堡里挂起了白旗。克里姆命令部下前去受降。可是就在受降人员走近时,罪恶的子弹却射进了他们的胸膛。克里姆被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所激怒,率领起义军杀入敌人阵地。结果,2万多西班牙殖民军几乎全部被歼。西尔维斯特将军又羞又恨,被迫自杀。
在这次战斗中,克里姆的军队共缴获西班牙大炮129门,机枪400多挺,步枪2万多支,显示出他们强大的战斗力。
阿努瓦勒战役后,西尔维斯特的残部到处受到里夫起义军的袭击。8月,殖民军的另一头目纳瓦罗将军,也成了克里姆的阶下囚。
反西班牙殖民军的重大胜利,使克里姆成为里夫各部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前来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使他由乌里阿格勒部落的军事首领,成为全里夫的军政首领。
胜利鼓舞着克里姆,使他萌发了使里夫永远摆脱殖民统治的想法。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利用西班牙殖民军暂时不敢再来侵犯的大好时机,建立统一的里夫共和国。
克里姆开始做各项工作:他号召里夫各部落团结起来,停止仇杀,共同对敌,为赶走占领者、解放祖国而英勇战斗,又派出由他弟弟率领的代表团前往欧洲,寻求对里夫独立的支持。
1923年初,里夫东部和中部已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克里姆认为,建立国家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在2月1日召开了里夫12个部落首领参加的会议。会上,大家通过了克里姆制定的《民族誓约》,宣布里夫为独立的共和国,并组成以克里姆为埃米尔(统治者)的政府。共和国首都就设在阿杰迪尔。
里夫共和国诞生后,面临着许许多多要解决的问题。克里姆知道,要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必须在政治、军事、司法、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西方思想和文化,向往西方的立宪共和政体,因此在《民族誓约》里明确宣布,不承认侵犯摩洛哥主权的任何协定,西班牙必须撤出1912年条约前不属其管辖的里夫地区,完全承认里夫国家的独立;建立立宪共和政府等。
1924年初,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从本土调来大批援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向里夫发起新的攻势。为了挑拨摩洛哥人之间的关系,还怂恿大封建主拉伊苏利向里夫发动进攻。
克里姆亲自率领里夫起义军赴东线作战。他首先消灭了拉伊苏利的部队,然后集中兵力,对西班牙殖民军展开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消灭了30000多敌人,西班牙残兵败将只好再次退到沿海地区。
克里姆早就知道,同时打击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统治是不现实。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他一开始就对法国采取友好态度,并且和法国当局划定了里夫和法属区的界线。老谋深算的法国殖民者原想坐收渔人之利,但当看到克里姆的胜利已给自己的殖民统治带来威胁时,担心克里姆会“侵扰”其属地,更担心法属区的摩洛哥人民会效法里夫,发动革命运动,埋葬殖民统治,因此决定把年轻的里夫共和国扼杀在摇蓝之中。
1924年夏,法国殖民军攻占了里夫的粮仓乌埃尔哈河谷,企图以此来饿死里夫人民。这样,同法国殖民军的决战已不可避免。面对法国的侵略,克里母致函法国驻摩洛哥总督,义正辞严地指出:“我们只要求得到法国那样的权利:各国人民自主的权利!”次年4月,他把军队主力调往南线,向法军展开猛烈的反击。经过几个月的激战,里夫人民夺取了法军许多重要据点,并向首都非斯挺进。
法军的失败,引了法国的震动。为了扭转败局,法国政府撤换了任职已达13年的总督,委派曾任法军总司令的贝当元帅为远征摩洛哥军队的总司令;同时增派16万正规军,配备飞机、坦克和大炮,向里夫人民疯狂扑来。法军当局估计到,单靠自己这些军事力量,还难以战胜英勇顽强的里夫人民。因此又于同年7月和西班牙勾结起来,建立法、西委员会,达成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的协议,共同出兵镇压里夫人民。
这年9月,西班牙军队在法国舰队配合下,在胡塞马湾登陆,接着长驱直入,占领了里夫首都阿杰迪尔。在南线,30万法军向里夫发起全面进攻,尽管克里姆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退却。1926年5月末,法军占领了克里姆设在塔尔吉斯特的司令部。一个月后,克里姆和他的家属被法国当局流放到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岛。
21年后,法国当局以为克里姆的反抗意志已被长期的流放生活磨平。为了安抚人心,特地让他去巴黎参加国庆观礼。不料克里姆壮心不已,在埃及参加了独立解放斗争。
1956年,摩洛哥终于获得独立。不久,先后收回了西班牙占领的北部的保护地和法国占领的南部保护区。1958年,摩洛哥政府授予克里姆民族英雄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