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是宝宝的语言爆发期,是迅速积累语言词汇量的年龄,也是认识形状、颜色、区分物体大小、距离远近的时候。因此,这一阶段,爸爸妈妈要更多鼓励宝宝接触大自然,增长见识,多与人交流。
宝宝此时越来越独立,也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有些原本听话的宝宝也会让妈妈头疼起来。教育和习惯养成,是这一阶段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宝宝的身心发育更快了。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爸爸妈妈在与宝宝交流时,要和宝宝讲明事情的原委。
处于语言爆发期的宝宝越来越会说更多的句子。这也是经常会给爸爸妈妈带来欢乐的原因之一。
1.进入语言爆发期,鼓励宝宝多说话
语言对于宝宝来说,是社交和思维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宝宝2岁以后,爸爸妈妈要多为宝宝创造条件,让宝宝多说话。
妈妈和爸爸可以多带宝宝到户外,经常与陌生人交流,并且引导和鼓励宝宝与人交流。给宝宝创造机会,如去买东西或者去公园。
同时,爸爸妈妈也要给宝宝作好的榜样,平时说话用规范语言,杜绝儿化语。宝宝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得到更多更实际的锻炼,并促进宝宝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育。
2.给宝宝讲故事,多提问题爸爸妈妈应经常给宝宝讲故事,并就故事提出问题要宝宝回答。这样既训练了宝宝的语言能力,也提高了宝宝综合思维能力。
讲故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讲故事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应该要完成好。
宝宝在听故事中,会经常与爸爸妈妈对话、提问,对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能力都大有裨益。
3.宝宝进入人生第一叛逆期
宝宝经常自己喜欢撕纸、拆玩具,甚至还学会了打人。宝宝这些看似异常的举动,让爸爸妈妈困惑,这是比较头疼的教育阶段。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宝宝不是应该越大越懂事,越乖巧吗?
这一阶段的宝宝出现打人的现象,是自我意识的体现,而非某种特别的原因。他们常常怀有一种玩的心理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试探大人们的反应。
宝宝在3岁左右,进入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用打的方式表达不喜欢。拆玩具、摔玩具、撕纸等相对于打人是温和表现,此时爸爸妈妈一定要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