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4600000002

第2章 你是谁,你最终想成为谁

身在职场,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就是搞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再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换句话说,你不但要清楚你是谁,还要知道你最终想成为谁。如果你目前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职员,那么成为一名主管将是你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

知道终点在哪,你才能上对车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油条”,要想在职场乃至社会中顺风顺水,最重要的就是先做好自我定位。职场上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那么几个回合下来你就会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此时你不被社会抛弃,也会自己沉沦。

为什么一定要自我定位呢?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又如何知道该先迈左腿还是右腿呢?每次我到那些神庙,总能看见不少年轻人烧香许愿,听到他们喃喃祷告:“菩萨保佑我得到财富,得到权力,得到幸福,得到好爱人……”我总是想:“什么是财富?什么是权力?什么才叫幸福?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好爱人?”等等。就算是真有神仙,如果你不能明确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神仙也不知道该给你什么啊!

为什么一再强调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呢?因为你不为自己定位,并不代表你就没有定位,只是这个定位权已经被自己拱手相让。如果一个求职者这样对企业说:“我什么都能做,您看着办,给什么职位都行。”那么他被录用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企业不知道该如何给他定职位。同样,如果你不给自己定位,别人就会按其理解给你定位,所以职场上才会出现如下种种状况:唉!我对我现在做的这份工作一点兴趣都没有,烦死了;郁闷!我们主管老是让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我对做这个很擅长,可我们领导却总是分给我别的任务。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不明白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是什么,他没有主动去与人沟通,与上司沟通,主动让自己的想法被人理解。

鲁迅先生有段话非常经典,大意就是中国人有三种:一种是坐稳了奴才位子的,一种是做了奴才而位子还不稳的,一种是想做奴才而不可得的。有一次我拿这个嘲讽某哥们,说他是第三种,恨不能天天揪着总经理的衣角,让他回头看一眼,偏偏总经理瞥都不瞥他一眼。他反唇相讥:“那你也不过是个坐稳了位子的奴才。”我哈哈大笑,问为什么,他回答一句话巨经典:“打工的都是奴才!”我正色相告:“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人,就不是奴才。”正由于在他心底,对打工者的定位都是奴才,所以才会拼命地想做一个好奴才,可惜连做奴才都不知道怎么做,故只能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第三种人。在这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代,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和目标,沦为奴才是必然的。

打工的时候,别老想着创业

如果你曾经看过走钢丝的杂技,你会发现,杂技演员都是双脚走一根钢丝,没有同时两根钢丝横在半空,一脚走一根的。为什么?因为两根钢丝比一根更不容易保持平衡,摔下来是必然的。

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在同时走两根甚至更多根钢丝,身在职场、心在创业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能够同时走两根钢丝的人必定是高手,但就算是高手,最终也只能选其中一根来走。当断不断的后果,就是一根也走不成,在钢丝上惨淡收场。

小张和小李同一天入职一家知名外企,分别担任不同分公司的经理。小张在好几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工作过,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聪明、有创意、潜力股,但却不太成熟。他希望通过打工学习经验,如果时机成熟,便自立门户做老板,大展拳脚闯出一片新天地。小李之前在两个外企工作过,平均每个企业工作四年。相比小张,他显得才智平凡,凡事循规蹈矩。对于将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具备独立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认定职业经理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路,有着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两个人的职位相同,工作内容相同,工作业绩也不相上下,但两个人的表现方式却大相径庭。小张本着学习经验为创业做准备的心态,仅仅关注工作的质量和个人的成长,对于大企业常有的一些规范和礼仪都持无所谓的态度。他常想,反正将来我是要自己创业的,这些俗套没什么用。但有时他也觉得这家公司还不错,长期做下去也可以。无所谓的态度和聪明、有创意相结合,使他很快成为企业上下公认的“怪才”。小李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只要有同事在场,无论什么场合,说话都是开会讨论总结发言的风格。虽然在小张眼里,小李是一个有点虚伪的人,但他的成熟得体却为公司上下所认同。

时光如梭,小李被提拔成区域经理,成为小张的直接上司。小张对这次提拔颇有不满,因为无论从工作的哪个角度,他都认为自己做得不比小李差,甚至很多方面自己的能力和业绩更胜一筹。但长久以来,老板们好像只看见小李的成绩,对小张所做的一切都熟视无睹。当然,小张很快就自我释然了,反正自己最终是要创业的,而小李则是要做个职业经理人,各有所求,无所谓。但当小张再认真思考时,才发觉自己离创业的目标依然很远。因为他只是想创业,却没有真正为创业做过实际准备。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各方面都不错,创业的冲动似乎也不再那么强烈了。小张开始困惑了,以后的路,自己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我不知道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有多少,不过结论只有一个:你不赶快一心一意只走一根钢丝,后果就是自寻死路。为什么企业提升的是小李而不是小张,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张自己的想法干扰了自己。打工不如意的时候,就想着自己还有一条后路去创业,创业没机会的时候又想着自己还能旱涝保收地打工。抱着这种想法和心态,就算打工的业绩不错,但细节和态度上必然有所表现,这种表现就足以让小张失去晋升的机会。

近年来,似乎辞职的人越来越多,一问之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去读书。经常有朋友也这样告诉我,问他为什么,回答说现在工作不如意。再问那你以后想怎么办,朋友说读完了再找个待遇好的工作,有机会就自己创业。每当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又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就此诞生。创业这件事情并非人人都能做的,更不是人人都能做成功的。实际上,创业有它的特殊要求在里面。

说白了,读书与创业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也不明白所谓“待遇好”的工作与创业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如果你总是想着打工只是临时的,既不好好工作也不下定决心去创业,那就一定要搞清楚,你最终想做什么样的人。看看我们周围,打工没打好,创业也没创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因此,究竟是打工还是去创业,这种问题最好早点想清楚,一旦想明白了就不要再胡思乱想了,赶紧行动起来,老老实实去走自己那根钢丝吧。

穿上合脚的鞋子,才能走得长远

在世界上实行选举制度的国家中,那些政治家都知道,公众形象就意味着选票和政治前程。建立一个好的公众形象,更是政治家的头等大事。在直选国家和地区,某种意义上,它比你有钱、有背景、有实际能力更加重要。

而在当今职场上,你同样很有必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可以这样说:有没有“大树”罩你,或许还不完全取决于你;但有无良好的公众形象,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一句话定义”的力量何在呢?就在于它的简洁明了。越简单明了的东西,越容易被人记住,也越容易被人传播,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在完成自我分析和定位后,一定要想出一句话,使你的形象栩栩如生。

但是,你的“一句话定义”一定要适合你的情况。这就和判定一双鞋的好坏,首先要看它是否合脚是一个道理。一个与你的实际情况偏差太大的定义,不仅不会被公众(老板、同事、朋友等)所认同,还会造成非常恶劣的负面印象。

有个人,跑去应聘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在面试时,面试官请他用一句话评价自己。他回答说:“我从小志向高远,一直以征服天下为己任。”这个“一句话定义”真是让人记忆深刻,只是与他的实际情况和职位要求偏差太远。

面试官笑笑,说:“你真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潜台词自然就是:“我这座庙太小,供不起你这尊大佛。”抱着这种“以征服天下为己任”的心态去打工,我不知道他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去与上下级和同事相处。再说,听到这句话的人不禁会想,他到底是想从政还是从商?想在哪个领域去征服天下?这样的定义,只会给别人留下一个负面印象,很可能瞬间已经给他下了相反的定义:“一个从小志大才疏、目中无人、爱吹牛的人”。而一旦这样的负面定义被公认,试想,他在这家企业还有什么职业前途可言?

一个好的“一句话定义”,无论是出自自己的想法,还是来自别人的总结,首先都应该被自己所认可,并愿意为了维护这个“定义”去工作,去表现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而“一句话定义”的重要性就在于,你不为自己下定义,别人就会给你下定义,这就是人的本性。就像我们出去郊游,看见不认识的花花草草,一定会随口问旁人:“那是什么植物?”其实想想看,知道它的名字并不代表你就了解这种花草的特性,但人性就是这样,觉得知道花草的名字就是了解它了。奇怪吗?是有点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职场犹如郊游,你就是这样一株不知名的花草,如果你不自己为自己起个名字,并把名字告诉别人,那别人只有按自己的理解来给你起名字了。糟糕的是,大部分人对别人给自己下的定义都不满意,感觉自己被别人误解了,却又无从辩解。

合适的“一句话定义”,是与你的自我定位、实际情况、工作职责要求、企业文化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大部分人写简历,看见别人都写什么具有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强、领导能力强,等等,就照葫芦画瓢搬过来。我想第一个这样去形容自己的人肯定是高手,但时至今日,已经不知有几千几万的人都这样形容自己了,那么这种原本让人有视觉美感的语言便显得苍白空洞,也失去了原有的实际意义,可能只对机械筛选有点作用。在设计“一句话定义”上,一定得有某种程度的创新,更确切地说,是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

最高级的“一句话定义”是什么样子呢?应该像《幸运52》中的猜词那样,如果我说:“猜一个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八成会答“诸葛亮”(或许有人会说“周恩来”,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哪天你能达到仅用一句正面意义的虚词描述你自己,只要说出这句话,你的老板、你的同事就知道是你,那这个“一句话定义”就算大功告成。

达不到最高级别的,退而求其次,就是在一句话中必须用上实词,而不能光用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虚词来描述自己。比如我说:“猜一个人,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一定会答“诸葛亮”(还说是“周恩来”的就一定是猪头了,呵呵)。为什么这次很清楚?因为虚实结合地表述一个人,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同时,这个表述中把诸葛亮的功劳(业绩)也概括进去了。

可能会有人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和特长,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成绩,我又该如何去概括自己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懂得适当地包装自己。当然,包装并不是让你弄虚作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想去应聘置业顾问,于是在简历中这样定义自己:“善于沟通、亲和力强的优秀销售人才。”做好简历之后,他拿给我看,我告诉他,在我看来,很多人与他说话都会觉得愉快,但这种愉快并不是来自于你会说,而是你会很认真地听,不管你有没有兴趣,听没听懂,你的反应都非常正确,该点头就点头,该微笑就微笑。正是这种会听,使别人感到你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其实我经常与你整晚聊天,据我观察你基本就没说几句话。别人觉得你亲和力强,也在于你会认真地听。然后我又问了他以前的工作情况,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他在以前的公司业绩平平,只能算中等,但是,他销售掉的尾盘(不好卖掉的单元)却是公司最多的。所以,我建议他这样自我描述:“善于以倾听打动客户、尾盘销售第一的优秀人才。”

这样的自我定义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会引起房地产公司招聘人员很大的兴趣。自称善于沟通的人太多了,几乎每个应聘销售的人都这样自我描述,但善于倾听的就太少了,尤其是能以倾听打动客户就更不容易。至于尾盘销售,几乎每个楼盘都会遇到,这样的人才对企业有价值,于是得到面试的机会自然多得多。他很快得到好几个面试通知,这跟一份既主流又别具一格的简历是分不开的。

我想“一句话定义”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是选取你最具优势的地方,以合适的词语来包装它,使它不仅为主流所认同,同时也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当然,这种定义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定义自己的时候,真实是必需的,如果你做假,你必须有极好的演技。否则的话,天天跟同事老板在一起,总有一天会被拆穿,假的终究真不了。再比如说,一个天性不善于表达的人,或者一个爱说话但是没有条理的人,非要说自己善于沟通,如果你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自己,走上岗位还能装多久呢?由此可见,如何为自己找到最佳的“一句话定义”,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了解、自我总结的过程,只有最逼近真实的自我,才能总结出最好的“一句话定义”。旁人可以指点,但你自己却是无法被代替的。

让周围的人认识和接受真实的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对包括我在内的三位朋友做了一个类似于性格和行为方面的测试。测试结果出来之后,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很准而别人的不准,差不多一半一半。后来,我又把这三份结果的名字去掉,拿给对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和同事们看,让他们猜谁是谁。本以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没有一个人完全猜对,完全猜错的倒是不少。由于是大面积地猜错,所以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并不了解自己。或者说,我的行为方式在别人眼中与我想得到的效果根本就是两码事。

后来我想,这类测试的准确性,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了解到底有多准确的前提之上的。很多人做题的时候,很自然地把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当成现实的样子填上去,结果自然不会准确。永远也不会有人完全了解真实的自己,这也是前些年流行360度测评的原因。其次,每个人对他人的了解也都存在片面性,这既跟相互间的关系、相处时间和距离有关系,更与人的认知方式有关。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过滤掉它认为没有意义的信息。而“一句话定义”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就像是做广告,需要千方百计地让客户在脑中记住你,只要能在客户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人的大脑理性思考时间没有那么多,所以一旦形成某种印象或感觉,只要没有出现强烈的反印象或反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就会自我强化。“一句话定义”的作用,就是要奠定这种正面印象不断循环强化的基础。

以上面三个人的测试为例,长久以来,我一直自认为是个相当不错的人,甚至夸张一点讲,认为自己对下属是个好老板,对上司是个好下属。但发生这件认错人的事情后,我非常怀疑,平时大家所说的那些好话,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是否是大家在没有看清楚对象的情况下,本能地说好话?想想也未必如此,只能说要想真正地认识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再反过来想,不管大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外在表现才是最重要的,我不可能做到别人私心一闪、念头一动都抓住不放的地步,那也不是管理的真谛。既然我要的只是一个好的公众形象,那么只要从别人嘴里出来的都是你想要的那个公众形象也就足够了。至于别人私底下会如何评价你,那就要用另外的方法去尽量调控了。

随时改变自己,适应职场气候

在这里我再重复强调一下,合适的“一句话定义”,是与你的自我定位、实际情况、工作职责要求、企业文化要求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岗位要求,你的“一句话定义”也要有所不同,既要突出不同的特色,也要突出不同的重点。但这并不表明,你要放弃自己的信念、价值观与定位。举个例子,“一句话定义”就好比你的衣服,而你的信念与价值观就好比你的体形和气质,你可以根据体形和气质去选择穿不同的衣服,为的是使体形与气质得到更好的展现,但却不必为了穿某件衣服而去改变自己的体形和气质,当然对自己的体形和气质极不满意就另当别论了。

正因为如此,问题的根本是要以合理的方式使你的信念和价值观得到更好的包装与展现,而不是改变自己原本的信念与价值观。我总感觉,一谈到“踏实”、“认真”这两个词,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指的是那种一天到晚不声不响,埋头做事的人,其实,这是用自己的定义把自己给局限住了。更糟糕的是,以此种方式工作的人,往往会适得其反,最终被上级和同事视为不合群,自然更不可能有晋升的机会了。而过于拘泥于这种教条的人,则往往认为那些能说会道、擅长人际关系的人不踏实、不地道,觉得自己很受委屈,心态和工作积极性极易受到打击。如果长期处于这样一种负面的状态,职业前程必定渺茫。踏实认真应该是指一种内在的工作状态、工作精神,而并不等同于不能经常去向上级汇报工作,不能经常与同事们沟通交流。换言之,内心的信念与外在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对应关系,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学会变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却又不失其根本的信念与原则。更何况,“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可以作为一种信念或者说是人生的态度,但拿来作为自己的“一句话定义”,就有失水准了。它显得太平庸,太空洞,无法使客户、老板、同事、下属及一切有关联的人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定义,还不如“我工作十年从没差过一分钱”这样的语言来得生动有力。

正如“一句话定义”,会在你面对不同的企业要求,不同的岗位要求时会随时改变一样。在职场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应该随时为自己设计不同的更加贴切的“一句话定义”,永远记住,产品上市,广告先行。一个刚入职的新人,开始可能需要树立一个踏实做事、认真做人的形象,但当完全融入企业之后,可能就需要树立起一个干练成熟的新形象来适应职场生活。关键在于,先要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而后审视企业的主流文化和风格,最后去审视目标中的职位或前程的职责需要,从而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哪怕看起来与你的事业毫不相干,最后再综合几者总结出“一句话定义”。如果可以,与信得过又了解你的人去商量。如果把握不好,只须记得,保守一点好过狂放。

找一棵大树好乘凉

很多人都喜欢看香港的黑帮电影,其中的常见镜头就是,两帮混混相遇,推搡叫骂之后便互问堂口:“小子,跟哪混的?”如果后面的大哥够硬,对方可能扔下句台面话就让步了;一旦后面的大哥不够硬,一场厮杀便在所难免了;若是后头没有大哥罩着,嘿嘿,那就只有被收拾的份了,最后还要跪地求饶以保全小命。

在职场上,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文明人,当然不会血溅办公室。正因如此,所以职场中的帮派、山头、地盘之类的东西更显得微妙,更难把握,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莫名其妙的状况下“被狠狠地踩了一脚”,更有甚者丢了工作也不希奇。到底是为什么呢?或许是犯忌了自己还不清楚吧。

在世界上存在政党政治的那些国家,当选为最高行政官者大都有着很硬的政党背景。即使个人有再大的能力、再崇高的人格,如果没有政党后援,你也会成为复杂政治竞争下的牺牲品。如此说来,是不是想从政胜算大,就要加入更多的党派呢?显然不是。在这里,政治人物同样存在“一根钢丝”的选择问题。在政界中,一个总是游离在两个对立党派之间的人,政治寿命最短。

职场也有如黑社会、政界,所以也存在不同的帮派、不同的政党。但职场更多的情况是,既没有明显的派别,也没有明显的圈子,有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甚至只是传闻。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都要求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正直、勤劳、与人为善、服从组织安排、善于与人合作。许多人一听到“职场政治”,便会在心里产生强烈的抵触。其实平心而论,世上又有几人愿意生活在战火硝烟中,喜欢不停地搞争斗呢?这正验证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句话。没错,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政治,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

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因此,身在职场的你,除了搞明白最基本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外,还必须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企业里有几棵大树,哪一棵大树是你想靠的或者能靠得上的。因为你不可能在几棵大树底下同时乘凉,如同你没有能力永远脚踏两根钢丝一样,所以你必须在其中做出选择。

很多朋友都知道“人生四大喜事”这一古话,但知道同样自古流传的“人生四大悲事”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吧。“少无良师”就是其中的一句,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没有好的老师来指导帮助。黑帮里的良师是什么呢?就是罩小弟的老大。职场上的良师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大树。

大树的好处之一是,可以使你免于沦为职政的牺牲品。大凡第一个在权力斗争中失足的人,肯定是没背景的人。因为这类人最符合“替罪羊”的首要条件,牺牲这类人,双方的紧张局势便会有所缓和,且不会为双方带来任何后患。

大树的好处之二,套用一句古话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市面上名人自传数不胜数,随便一翻,每位名人都好似神人一样有什么天赋异秉,什么文成武德,什么凭着种种能力,什么艰苦勤奋一步一个脚印,更有甚者如坐火箭一样一溜烟从小职员升到大总裁。当然,这些人能力强,业务出色我不否认。但如此成绩真的都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吗?特别是民间流传的一些名人事迹,像前台接待做到总监呀,勤杂工做到总经理呀,技术员做到老总呀,成功人士在自传里当然要特别强调成功来自于个人的奋斗,这也是为了鼓励后进嘛。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大家可以去翻翻前两年超流行的一本自传,自传中那位洋同志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一CEO,你去看看他的前两个老板最后都做到什么职位。在那个高手如林、号称CEO摇篮的公司,上头没人罩着,他能平步青云,如此快地坐上第一把交椅?要想进步快,就得有人带,这就是事实。

一个人能在职场走多远,飞多高,决定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怎样,有一棵大树罩着你,有一个团队支持你,永远胜过赤膊上阵打天下。

大树的好处之三是,走捷径、高成长。现实生活中,名校毕业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些企业甚至对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入职起薪。这自然会引起许多非名校毕业生的不服,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不比名校生差,而且的确有不少非名校生通过努力,在人生发展的舞台上光彩照人,更胜名校生一筹。但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名校的地位牢不可破,考入名校,本身就意味着超乎常人,以后的人生发展也会顺风顺水。很多人认为社会在这方面的认知带有偏见,只论学历文凭,不论综合实力,然而这种所谓的偏见却不是空穴来风,不论名校的综合实力还是竞争力,都是普通高校难以企及的。常言道:“环境造人。”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校,的确很有可能变成不同的人。中国自古有云:“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在普遍意义上,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例如,我认识的一位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朋友,毕业至今就凭着哈佛商学院这块牌子热潮汹涌。一块知名的牌子就足以使人“鲤鱼跳龙门”,是因为哈佛被社会所信赖和崇拜,从那里出来的学生,受到追捧也就不难理解了。

无论我们有没有名校这块“金字招牌”,只要我们步入社会,踏进职场,“金字招牌”的作用便会逐渐淡化。而工作的履历和业绩,会成为我们举足轻重的证言。很多年轻人面临过这样的选择:两家公司对我都很感兴趣,一个给的职位比较低,但公司却是500强之一,工作内容好像也比较单一;另一家虽是小企业,可给的职位听起来蛮不错的,同时还能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到底哪一家更适合我呢?

薪水、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等是大多数人在选择工作时首要考虑的,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我要强调的是,做这个定位的应该是你自己,如果你决心做一个职业经理人,那么,很显然财富500强的大企业更适合你。为什么?因为500强企业与社会中的名校是类似的。你的履历表上填的是名企还是不入流的小企业,对于一个决心要做职业经理人的朋友来说,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有位比较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曾经跟我讲起他妹妹的故事:

他妹妹到澳大利亚留学时,经济条件并不很好。当时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大多数人都希望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减少经济压力,同时也丰富履历,方便毕业后找工作。许多人到餐馆打零工,还有些人发挥优势去教汉语,等等,虽然辛苦,收入也还可以。他妹妹当时也动心了,向他说了这个意思。他回答,学生首先要把学业搞好,至于打工,如果你一定要打,那么请去那些跨国知名企业找机会,哪怕没有薪水,你自己节约一点过日子。但一定不要去端盘子、做家教,不是说那些工作低贱,而是这些工作与你的未来根本没有连续性和相关性。后来他妹妹找到一家法国企业,做钟点工,工作就是在商业旺季时帮忙拆信封,送信到各部门,薪水非常少。但这是一家知名企业,业内龙头。他又告诉妹妹,拆信封也要好好拆,勤快一些,同时多观察多学习名企的工作风格和职业风范,尽可能去观察各个部门,以发现你最喜欢的部门和工作。不久,他妹妹由于工作积极认真,不同于其他钟点工,企业给她加了薪,并改为类似于劳务工。此外,他妹妹还在另一家知名企业做钟点工,也很受欣赏。毕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忙着投简历、面试,他妹妹却不慌不忙,因为两家名企都已经给了她OFFER,而且职位不错,都是她比较满意的。为什么?企业方说了,她在这里工作这么久,一直都很积极主动,职业素质很好,不仅工作出色,而且这么久了大家也有感情,就像老员工一样,所以,我们将按老员工给起薪。后来他妹妹选择了那家法国企业,几年后,她以中国总代表的身份回到国内,开办了中国办事处。

在上面我所讲的这个真实故事中,这位女主角是幸运的,除了她相当好的自身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她有一棵好的“大树”,使她少走了许多弯路。这棵大树就是她哥哥。同时,在这棵大树的指点下,她又找到了另外一棵“大树”——知名企业。从一开始,她就受到了大企业良好的工作风格和职业风范的熏陶,从而使她职业道路的起点优于其他同学们。

在职场中,如果有幸得到一棵好“大树”的指点,一年时间内便可学到别人在几年内学到的甚至几年内都学不到的东西。这不仅可以让人快速成长,而且升职加薪的空间也会很大。常听人说:“我的领导,每天对我爱搭不理的,根本就没有培养我的兴趣”,还有就是:“我的领导真差劲,在他那里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学习。”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想你要先弄清楚,如果你的领导对你根本就没兴趣,还能算你的“大树”吗?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想其一可能是你的领导的确水平一般般,其二可能是你的学习心态没有摆正,并且为人处世的角度有问题。若你有幸遇到愿意栽培你、肯花时间教你的“大树”当然好,即使没有遇到,这也并不能成为妨碍我们学习的绊脚石,无论你的领导在你眼中有多么差,既然今天他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必定有他的道理,在他身上,也一定有你需要学习的东西。

综上所述,职场要义之一就是先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大哥,早点投靠早点得道。

机会来了,一定要牢牢把握

在职场中,能否顺利晋升也是要看机会的。机会是什么?机会是当你面对成功的困惑时,它已经披着面纱悄悄地站在你的身旁。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一定能把它揽入你的怀抱;如果你继续埋怨或自暴自弃,它就跟你擦肩而过,离你而去。

其实说白了,机会就是机遇,即下级获得晋升和成功的际遇和时机,是得到晋升的前提。机会虽然是偶然出现的,但它也有规律可循,只要你做好各种准备,你与机会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人生是否壮丽,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能不能赢得和充分利用一次又一次的机遇。具体来说,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发现各种机会

机会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谁也无法预知它来自何方,以什么面目出现。有时它从“前门”进来,有时它来自“后窗”,它时而以本来面目出现,时而又乔装打扮为不幸、挫折的模样。作为下级,应慧眼识珠,发现每一个机会。首先,要有广阔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把眼光放在更广阔的领域,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狭小的范围内或某个单纯的渠道上。其次,要善于分析,机会常常改装打扮,以问题面目出现,如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解决本身就为某下级的晋升提供了良机。再次,要乐观,不仅要看到眼前的问题,还要发现问题后面的机会。光发现机会还不行,还要善于把握机会。机会就在生活的每一瞬间,它稍纵即逝。大凡事业成功者,都善于把握机会,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哪怕是不起眼的或者是稍有不慎即会遭厄运的机会。

“幸运之神常前来叩门,但愚昧的人却不知开门邀请。”很多人以为机会来临时大概会敲锣打鼓、披红戴绿、不同凡响,其实不然。机会的最大特点就是悄悄来临,稍纵即逝。就像古谚语说的,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没有及时抓住,再摸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圆瓶肚子。可见,机会老人是好捉弄人的。你是否经常只“碰到它的秃头”?如果是这样,请你注意“及时行动”。

二、要善于争取机会

下级欲获得晋升切不可一味等待伯乐上门相才,而要主动争取施展才华的机会,即使伯乐上门相才,也须有显露才华的明显迹象,才能被相中。

争取最热门和领导最关心的工作。领导最关心的是关系到全局利益的较急、较难、较重的工作任务。如果我们能以敏锐的观察力了解一个时期内领导的工作思路,以自己的最大才智和干劲把领导目前最关心的事情办好,那么,无论在业绩上还是上下级关系上,你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管将来仕途上的考核制度完美到什么程度,不主动的人都不会得到好的评价。

汇报工作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只要你觉得有干那件事的才干和本领,你就尽量去争取好了。如果不去争,就会在客观上落在别人后面。

三、要善于创造机会

俗话说,愚者丧失机会,弱者等待机会,智者把握机会,强者创造机会。

1.自己创造机会

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有利于自己晋升的各种机会。比如,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可以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并在这个组织中担任重要的职务。

提高知名度的办法很多,简而言之,有四条:

一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名气,扩大自身的影响。二是借助于各种社会活动,不放过任何一种出头露面的机会,如积极致力于公益事业。三是开展全方位、多侧面的外交,通过交际和游说,使人们对自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在与老朋友保持联络的同时,你还必须多与大众接触,扩大交游范围。知道你的人愈多,对你愈有利,因为在这些人中往往存在着能为你敲开成功大门的人。

2.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要想晋升成功,就必须使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让公众和上级了解自己,信任自己,支持自己。有些下级虽然能力超群、成绩卓著、年富力强,足可以胜任更高一级职位的工作,但因其才华、能力、成绩鲜为人知,终难晋升。

亚特兰大的哈维·柯尔曼对于晋升之道提出过新的见解。他在IBM工作了11年,其中有一半时间是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目前他正担任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智囊以及默克等公司的顾问。柯尔曼根据他在多家大公司的所见所闻将影响人们事业成功的因素作了如下的划分:工作表现只占10%,给人的印象占30%,而在公司内曝光机会的多少则占60%。柯尔曼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工作表现好的人太多了。工作做得好也许可以获得加薪,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晋升的机会。他发现,晋升的关键乃在于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存在和你工作的内容,以及这些知道你的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多大。由此可以看出,曝光机会在晋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想得到快速的晋升,最好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3.为机遇创造各种条件

等待机会,是一种极笨拙的行为。因此,不要以为机会像到家来访的客人,在你门前敲着门,等待你开门把它迎接进来;恰恰相反,机会是一件不可捉摸的活宝贝,无影无形,无声无息。机会有时潜伏在你的工作中,有时徘徊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你如果不用苦干的精神努力去寻求、创造,也许永远遇不到它。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间处处有机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只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知道它的价值,只有持之以恒追求它的人才能得到它的青睐。你付出的愈多,你抓住的机会就愈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相反,你付出的越少,你的机会就越少,成功的希望就越渺茫。

四、众人堆里显出你

公司的上司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注意到你,你应当主动地争取机会表现自己。只要能够引起上司的注意,获得上司足够的重视,那么晋升只是早晚的事情。

在工作中,也许你的工作不是公司的重点,没有完全发挥出你的能力,但你一定要努力地争取机会。你应当了解上司喜欢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素质,以便有更好的表现。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别以为通宵赶工,一副疲惫的样子,会博得上司的赞赏和喜悦。在他心中很可能会说,“年轻人体力不济。”“有更严峻的任务能胜任吗?”等等,对你的精神和体力表示怀疑。因此,千万不要让上司对你产生同情之心,因为只有弱者才让人同情。如果上司同情你,这表明他对你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上司面前都要保持一贯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他才会放心地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2.突出自己的作用

有时候,上司未必喜欢谦虚的下属,太谦虚反而会吃亏。例如,当你带领其他员工完成了一件艰巨的任务而向上司汇报时,一定要把自己的作用放在醒目的位置上。不要以为心有谦厚之道,以美德便能取胜,这是书呆子的做法。你自己不说,别人也不会提,这样上司可能永远不知道你做了些什么。

3.提高工作效率

让上司了解你是一个对工作十分投入的人。不仅是这样,你还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上司对你印象深刻。一个灵活的、不死板的人,总是会引人注意的。

4.毛遂自荐

当上司提出一项计划时,你可以毛遂自荐,请他让你试一试。当然,你须掂量掂量自己,以免让上司觉得你自不量力。

5.增加知名度

如果只是做一些琐碎的工作,你不必向人显示你的成绩,以免给人一种平实的印象。当你有机会承担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时,不妨有意无意地显示你的成绩,增加你在公司的知名度。这非常重要,因为上司是否会注意你,往往是由你在公司的知名度决定的。掩藏小的成绩,渲染较大任务的成绩,可起到名利双收的效果。

6.略有反叛

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应付庸碌的上司,你无可选择地要采取绝对服从的态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喜欢这样,特别是精明强干的上司,他们会对那些略有些反叛但会为公司利益着想的下属产生好感。

同类推荐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自组织机制与条件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自组织机制与条件研究

    本书以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以自组织理论和企业集群理论为基础,运用理论演绎、逻辑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高新技术集群自组织机制及条件的假设,成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选择国内外游代表性的高技术企业集群进行案例论证,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党委书记应是一位党性强、品德好、作风正、威 望高而受到广大党员群众拥戴的领导者。然后进一步 阐明思想与行动的指南:怎样树立个人形象;表现博 大的爱心和英明的科学决策;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 效;廉洁奉公,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民族服务:这才是人民所期盼 的众望所归的党委书记。《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并引用经典事例说明问题 ,无论哪个级别、哪类单位的党委书记读后都受益匪浅。
  • 感动你的员工:留住英才的9堂课

    感动你的员工:留住英才的9堂课

    本书运用极具说服力的情感管理的案例告诉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工作者,应具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德、容才之量、招才之胆和善于用才的基本情感管理法则,实现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 小公司第一年的生存法则

    小公司第一年的生存法则

    本书从经营小公司的实际出发,展示了一个小公司应该如何专业化运作、如何提升自创品牌价值、如何推陈出新、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营建企业文化、如何树立诚信等。
  • 零阻力合作经营签约高手

    零阻力合作经营签约高手

    本书从合作式经营讲起,阐述了合作的策略与方式,合作对象的选择,问题交涉的艺术,以及对待让步、妥协和调解冲突的方法等。
热门推荐
  • 灼目之华

    灼目之华

    目前仅构思了大纲,内容不甚丰富,偶尔更新
  • 吞寂

    吞寂

    他是一个孤寂,在母亲眼里长不大得像个孩子的食种。生活在一个扭曲残酷到让他憎恨和讨厌的世界,讨厌到让他厌恶。以食种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食种王室最高的爵位之一。在食种的世界里,划出最血亮的一道风景,而他却始终是孤寂,独自面对着,承受着很多。明明可以跟所有人与食种成为朋友,可他却狠狠推开所有,与有一半相同血缘的人与食种对立。他讨厌这个肮脏的世界,一直到,永远!
  • 寂寞那年花落时

    寂寞那年花落时

    在网络写作生涯刚有起色的时候,业余作家闫晓峰,再次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吴恬恬。然而再次的相遇却没能让他们那么容易的走在一起,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纯美的高中时代早已结束。原本已经选择淡忘的闫晓峰,似乎又回到了那让他疯狂而又心碎的十七岁。然而自己的一厢情愿并不能改变什么,现女友罗雨的温情,生活的压力,一步步将他逼向绝望的深渊。在纯美的爱恋与现实之间,他无法抉择,无法面对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也无法面对身边那早已存在的温暖怀抱。
  • 蜀国,明月记

    蜀国,明月记

    “我是不是和你一样的美丽”妆镜前笑面如花的人儿看着镜中的自己,眼角绽放一丝蛊惑的妖艳,“如果我们站在一起,子麒会不会认得谁才是他的翎儿呢,可我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然后诡异的笑着,传到漆黑的夜空,恍若地狱的鬼魅来到人间.......
  • 逆天召唤师:废柴逆天三小姐

    逆天召唤师:废柴逆天三小姐

    一朝穿越,前世叱咤风云的她竟到了将军府最无用的三小姐身上“废柴?在我南宫若雪眼里从来都没有废柴!”魔武双修,天才炼药师,废柴变天才,且看他与她携手睥睨天下
  • 辱神凌天大法师

    辱神凌天大法师

    杀手之王楚天被陷害致死,重生穿越到一个跑步累死的少年身体里,跑步都能累死,全身都是病,楚天差点想一头撞死,可是,既然活着,就要有个活着的样,看他怎么用这病体,游历这江湖。
  • 秋天的爱恋

    秋天的爱恋

    新创的短篇爱情小说,简单的来说是关于情人离别的故事,在多愁善感的秋天,仿佛离别成为一个感伤的构成元素。当在凉风习习的枫树下,和恋爱了三年的男友告别,会是什么心情?他们的承诺,一起走过的人生历程,能否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 别怕,会有天使替我守护你

    别怕,会有天使替我守护你

    “够了,你为什么非缠着我不放?我讨厌你,你走!”“”我不走,洛璃,不管你怎么了,我陪你!”那么帅的他,却要来守护我!我不要,我要一直守护他!我和他的相遇是一场特别的相见,在初中我们相遇一直互相陪伴!,开展一场特殊的守护之旅………我会永远陪你,不离不弃!
  • 噩梦三国传

    噩梦三国传

    商业巨子刘远通关一款三国游戏时,解锁了噩梦级难度,进而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一个乞丐。然而,噩梦是开始,却不一定是终结。看刘远如何扭转乾坤,一步步完成从乞丐到皇帝的最完美飞跃!在这里,英雄豪杰辈出,才女美人常现。有激烈的战争场面,有动人的爱情故事。您还等什么?一起进入不一样的三国世界吧!新建Q群569567994
  • 一妻呵成:豪门老婆啵一个

    一妻呵成:豪门老婆啵一个

    她是纯洁无害的傻白甜;他是腹黑无比的高富帅。白天,她是他的秘书;晚上,他的身影爬上她的床。“白天工作辛苦了,”修长的手指一粒粒解开她的衣扣,“特地来给你降降温,暖暖床。我可是有名的善解人衣,急女士之所需。”女人摸了摸,一脚将其踹下床,“就凭你就想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