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送入它的最后一年,也即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共有两次带战略决战性的战役:
秦楚钜鹿战役:发生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了年)十二月,项羽统率楚军与章邯统率之秦军主力决战于钜鹿地区,交战结果,楚军取得了对秦作战的决定性胜利,秦军主力丧失殆尽。
刘邦项羽西进秦都之战:开始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经过十四个月作战,刘邦军进至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于刘邦,秦朝灭亡。
§§§第一节 钜鹿战役
第一,钜鹿战前的秦楚形势
秦朝自秦二世当政、赵高独揽军政大权之后,朝政更加黑暗混乱。赵高的专横残暴已使人人自危,满朝文武无人敢向二世皇帝报告秦朝所面临的政治、军事、经济极端严重的局面,尤其不敢提及各地起义军、反秦军战胜秦军的情况。
秦章邯军经过定陶战役,战胜了项梁军,虽暂时取得一些胜利,但并非消灭了楚军主力,秦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赵高对整个形势是清楚的,尤其在章邯屡败之后,赵高更感局势的危急,难以向秦二世交待,于是赵高就开始谋划刺杀秦二世。当赵高谋杀秦二世得手后,秦朝朝政就陷入更加混乱之中。
楚军在项梁失败之后,受到不小的震动,楚军东撤,退保彭城,休整军队,以备再战。
第二,钜鹿战役的导因
秦章邯军于定陶地区击败项梁军后,乘赵将李良与赵陈余混战期间,引兵渡河,开始平定赵地的反秦势力。赵军虽有数万之众,但经不起章邯军的进击,被章邯军一举击破,赵之都城被秦军占领。赵王歇北逃,入钜鹿城(今河北省平乡县),章邯军追到钜鹿,以一部兵力围城,主力驻于钜鹿南郊,准备对钜鹿进攻。
赵将陈余集结了数万兵力,驻于钜鹿之北。赵军顾虑自己兵力单薄,无法与秦军相匹敌,遂派人请求楚、燕、齐各国出兵相助。
楚怀王接到赵国求援的请求后,即决定派兵往救钜鹿,但在以谁为楚军统帅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楚怀王左右的一批旧楚国之官僚贵族,以项羽军作战纪律差,杀戮过多为由,建议怀王不要任用项羽为帅。楚怀王也考虑到项羽做统帅不太合适,而选用将军末义为上将军,并尊为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宋义在定陶战役前,曾批评项梁军因胜利而骄傲,预言过骄兵要失败。因而,在这次楚怀王选将时,得到怀王的赏识,选为上将军,但看来这似乎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实际上则很可能是出于对项氏集团声威的惧怕。因为项梁在世时,权倾当时,主宰军政大权,调动楚国一切。且楚怀王又是项梁主持立为楚君的,这使楚国君臣看到,楚主的废立都取决于项氏集团的意志,大臣的存亡自然不在话下,因而,楚国统治阶层对项氏集团的惧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样看来不用项羽为帅,而用末义,似早已在意料之中。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宋义率领救赵大军进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地区,即下令停止前进,驻军达四十五。六天之久,仍不做继续前进救赵的准备,项羽等人十分着急。此时秦军正在加紧对钜鹿的进攻,赵国形势更加危急。项羽鉴于这种情况,即向宋义建议说:“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出于惧怕秦军的强大,不敢前去救赵,但又不敢明说不去救赵。于是宋义对项羽说,现在秦攻赵,秦若打胜了,它也兵疲力竭了,我就可以利用这种有利时机进攻秦军;如果秦军败了,我就可以直接攻击秦军,必然获得胜利。因而不如先让秦赵相争。宋义还以教训项羽的口吻自夸地说:“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宋义遂拒绝了项羽的建议,宋义这种消极避战,以拖延的手段违背救赵国的战略任务,更加引起楚军将领的不满。
宋义拒绝了项羽立即进兵的建议,自觉难以制服项羽,说服军心,有些后怕。但为约束项羽,打击他的锋芒,竟然又下了一道军令:“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汉书》卷三十一,第1802页)。宋义身为楚军最高统帅,不思如何尽快出兵救赵破秦,而千方百计算计制服和排斥项羽,这不能不更加引起项羽的愤怒。宋义怕项羽将来对自己采取意外行动,乃派其子宋襄到齐国做联络工作,以免将来遭到不测。为此,宋义除置酒高会外,还亲自远送至齐地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
项羽见宋义继续按兵不动,且不管士卒冻饿死活,只顾自己享乐,决心趁宋义离开军中之机,制造诛杀宋义、夺取统帅地位的舆论。项羽向军中宣称,我们奉命奋力攻秦,现在全军久久停止不前,这里百姓贫困,土卒饥饿,军粮眼看就要中断,而宋义还饮酒高会,不去救赵,拖延时间。秦军占据优势地位,必然击败赵国,击破赵国后,秦军将更强。宋义不顾这种危急形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资治通鉴》卷八)。众将校皆以为项羽言之有理,同时大家也早对宋义的行为不满,这就为项羽除掉宋义制造了必要的舆论。因此当宋义返回军中的第二天早晨,项羽即顺利进入宋义帐中斩了宋义。
项羽杀了宋义后,立即对全军将士宣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资治通鉴》卷八)大家一致认为:“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为国家诛杀宋义是应该的。遂共同推举项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杀了宋义后,即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怀王无奈,只得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担任楚军统帅。经过这场斗争,农民起义军的统帅权,才由旧贵族官僚之手,转到农民起义军将领之手。这对进一步展开对秦作战,彻底打垮秦政权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第三,秦军与各路反秦军的态势和作战序列
秦军在夺占邯郸后,章邯即以王离、涉间两军围攻钜鹿城,章邯则自率主力驻于钜鹿之南,并修筑甬道,秦军此时的战斗序列如下:
统帅:少府章邯
副统帅:裨将王离
将领:长史司马欣
都尉董翳苏角涉间
总兵力:二十五万至三十万人。
楚军由项羽统帅全军之后,立即整顿部队,抚慰土卒,士气大振,积极准备渡河与秦军决战。楚军的战斗序列如下:
统帅:上将军项羽
将领:范增、司马桓楚、当阳君英布、蒲将军、项庄、季布
总兵力:约十万人。
赵军张耳率部分兵力在钜鹿城内驻守,陈余收恒山附近地区之军数万人驻于钜鹿北郊,与楚军遥遥相对,但始终不敢出战。赵军的战斗序列如下:
统帅:赵王赵歇
将领:丞相张耳、大将军陈余、成都君张敖、张黡、陈泽、司马卬
赵军总兵力:数万人。
齐军由田都率领,脱离田荣的约束,到钜鹿参加楚军对秦作战。齐王建之孙田安也率军跟随楚军对秦作战。
燕军由臧荼指挥也进至钜鹿地区,支援赵军作战。
第四,秦军对楚军联合军作战策划
秦军只以王离、涉间军围攻钜鹿,而以章邯亲率主力部队于钜鹿城外应付不测,同时也可防止顿兵坚城,消耗和疲劳自己的主要力量。
楚军联合军则以楚军为中坚力量。各路反秦军均于钜鹿城外筑垒,以待楚军到达,共同出兵作战。
楚军计划先派遣部分先遣部队渡河,切断秦军的通道,断绝秦军的后勤补给,置秦于粮草困乏的境地,再展开与秦决战。
第五,钜鹿附近作战经过
秦军经过邯郸、直趋钜鹿,张耳率军和赵王歇据城守备。陈余则在城北策应战斗。王离指挥秦军精锐部队,击破赵军抵抗,展开对钜鹿围攻,城坚难克。章邯的主力军控制棘原(今河北省平乡县南)等地。为着防备敌人袭击军粮运输,筑起夹寨围墙,因而,王离军补给来源充足,加紧攻城战斗。陈余虽有兵数万人,只能与城内守兵,遥相呼应,不敢对秦军进攻。当时,被称为河北军的这支军队竟不起任何作用。城内兵少粮缺,濒于危境,张耳数度派人催促陈余进军,都被陈余搪塞过去,张耳迫不得已乃派遣地位较高的张魇、陈泽前去申斥陈余说,你拥兵数万,不该见死不救。而陈余则认为自己力量单薄,难以战胜秦军,如若勉强出战,则形如“以肉委饿虎”。但张黡、陈泽坚持要带兵出击。陈余无奈,最后派出五千人,由张黡、陈泽率领,对秦攻击,战斗结果,全部被歼,张黡、陈泽战死。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项羽指挥全军,北渡黄河前往救赵。秦军乃屡战屡胜之劲敌,项羽军为慎重起见,当推进到大河岸,先派出英布,蒲将军指挥两万兵力,渡河作试探性攻击,英布、蒲将军率军渡河后,立即与秦军发生战斗,英布等将领奋勇进攻,击破秦军阻击部队,进而机动灵活连续攻击秦军运输军粮甬道。甬道被切断,开始威胁秦军的攻城部队,楚军初战的胜利给各路反秦军以很大鼓舞,陈余趁此机会,派人请求项羽增派兵力北进,项羽于是决定渡黄河,涉漳水,并命令全军在渡过漳河之后,把船只凿沉,釜甑打破,营舍烧毁,携带三日食粮,表示出只前进不后退、誓与秦军决一死战,不再生还的战斗意志。
秦军统帅章邯察觉到重大作战行动即将展开,立饬全军,作应战准备,楚军全部渡河后,项羽与英布、蒲将军会师,随即把围攻钜鹿的王离军包围。章邯则指挥秦军主力,向楚军侧面进攻,项羽也用楚军主力,对秦军作战。两军于钜鹿城下展开大规模交战,项羽等重要将领都亲持刀戟参加作战,楚军士卒深受鼓舞,无不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四处杀声惊天动地。齐燕等救援钜鹿的诸侯军,在钜鹿城下有十余壁垒军队,看到楚军士卒英勇冲杀的壮烈场面,惊恐得莫敢纵兵参战,只好从壁上观战。秦楚两军经过九次激战,不可一世的秦军,终于被项羽的楚军所击破。秦将苏角被杀,统帅章邯不得不向钜鹿以南撤退,战争胜负已定,观战的诸侯军才敢于出垒协同楚军向秦军攻击。经过激烈战斗,王离、涉间军被诸侯军包围歼灭。涉间拒绝降楚,自行烧死,王离成了项羽的俘虏,楚军则获得战略决战的初步胜利。
楚军击破秦军主力,项羽于营内召见诸侯各军将领,由于战胜的威望,各将领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跪着走),莫敢仰视。项羽原来仅为楚军的将军,此时已成为诸侯各军的上将军。
第六,漳南地区的作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钜鹿战后,秦章邯军驻于棘原,楚项羽军驻于漳南(今河北平乡县南)。秦楚两军相持,未曾发生重大作战行动。秦二世以章邯战败于钜鹿,致王离统率的秦军精锐,全部损失于战场,又连续挫折,派人申斥章邯作战不力。章邯惶恐,派长史司马欣返回咸阳,报告前方军事形势。司马欣到了咸阳,私下听说丞相赵高对章邯等将领抱有怀疑之心,停留司马门三日,不得会见,司马欣更加害怕,不敢在京师久留,急速由另一条路线潜回军中,赵高果然派兵沿司马欣来的路线进行追捕,没有赶上。司马欣回到军内。即向章邯报告了去京都遇到的情况,并对章邯说:“事亡可为者。相国赵高专国主断。今战而胜,高嫉吾功;不胜,不免于死。愿将军熟计之”(《汉书》卷三十一)。
秦军定陶战前,秦政权内部发生了赵高陷害李斯夺取丞相大权的斗争,朝政更加混乱不堪,人人身危,赵高对秦在前线领兵作战将领的猜疑,引起军心动摇。楚军和联合军方面乘机展开政治攻势,陈余给章邯写了一封劝降书,书中说:“白起为秦将,南并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铁铁质,妻子为戮乎?”(《史记·项羽本纪》)。
陈余的书信,打中了章邯内心的痛处。使章邯在战无胜利的希望,且不受朝廷信任的困境之下,不得不为自己的生死存亡担心,从而为章邯在漳南战后谈判降楚、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章邯看到自己的危险和困难处境,动摇了继续作战的决心,想向项羽求和,便密派“军侯”始成暗地到楚军与项羽接谈降约。但项羽认为钜鹿之战虽然歼灭了王离攻城部队,而秦军主力损失不大。还需要给以沉重打击,才能压迫章邯降服。于是采取战略上的主动进攻行动,项羽命令蒲将军指挥的军队,不分昼夜由三户津(今河北省临漳县境)渡河前进,自率主力军向漳水以南前进。
楚军移于漳南,立即与秦军发生战斗,击破一部秦军的抵抗。项羽认为决战时机已到,遂把主力全部展开,攻击秦军于汙水上,给以歼灭性的沉重打击,从而使秦军将士更加失去继续战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