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重兵进驻当时的重要粮仓“敖仓”,防止赤眉军劝这个要害目标的进攻。
三、新莽王朝为缓和人民的敌对情绪,不得已而宣布废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管之禁,把一些不合理的诏令收回,停止执行。
四、调集人马加强洛阳地区的守卫,借以阻止赤眉起义军向西发展,屏障关中的安全。
新莽王朝这些措施,已经无法挽救即将灭亡的命运,南方的绿林起义军和北方的赤眉起义军的最后胜利,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成昌战役评述
起义于我国北方的赤眉军和南方的绿林军,同为汉末两支力量最为强大的农民起义武装,这两大起义军南北配合,同时对新莽王朝作战,置新莽王朝于两面作战,穷于应付的被动地位。
成昌战役中,赤眉军以三万之军,全歼了莽军十万之众,取得了赤眉军中期作战的巨大胜利,这一胜利与绿林军的昆阳战役相比,虽略有逊色,但却立即又吸引了新莽王朝三十万大军前去堵截赤眉军的向西发展,这既使赤眉军威名远扬,又使新莽王朝不得不将主力对付赤眉军,从而大大减轻了绿林军的压力,加快了推翻王莽反动统治政权的步伐,因而,成昌大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完全起自于灾民的赤眉起义军,在成昌战役中,不激怒于无盐城万余起义军的被屠杀,不硬去攻打十万大军驻守的坚城,而是通过侦察掌握了敌人的确切动向,在有利的地区设置伏兵,等待战机,一举将优势之敌击破,再进而回击无盐守敌,终于全歼了王匡、廉丹的十万大军,表现了这支农民起义军很高的作战指挥才能。
赤眉起义军从起义之初,到成昌大捷,一连三次与王莽正规大军作战:第一次击破了田况的四万大军;第二次歼灭了太师羲仲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的精兵;第三次又于成昌歼灭太师,更始将军的十万之众,而且将新莽王朝威名赫赫的更始将军廉丹靳杀。这些连战连捷的作战行动,都是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典型战例。这支农民起义军所以能接连取得这一系列的重大胜利,除了说明起义群众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意志之外,还生动地证明了赤眉军以樊崇为首的领导集团,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指挥艺术,因而,尽管是“目不识丁”的穷苦农民,也可以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战将和统帅。
§§§第三节 赤眉对更始的长安战役
第一更始政权的迁都和绿林军的蜕变
在赤眉起义军正与新莽王朝的反动军队作战之际,绿林起义军已立刘玄为帝,并已改称汉军。因而,绿林军这支原农民起义军,由于渗入了过多的旧贵族和地主豪强分子,在进入长安以后,便逐渐蜕变为维护新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汉军胜利地结束了进军洛阳和长安的作战。十月更始刘玄自宛城迁都于洛阳,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更始王朝再迁都于长安。至此,更始王朝替代了新莽政权,成为西汉末年统治全国的新的中央王朝。更始建都长安后,立即封赏王侯和功臣。
同姓的被封王有:
刘祉定陶王刘庆燕王
刘歙元氏王刘嘉汉中王
刘赐宛王刘信汝阴王
地主豪强与其他人士被封王有:
李轶舞阴王李通西平王
朱鲔胶东王胡殷随王
农民起义将领被封王有:
王匡比阳王王凤宜城王
王常邓王申屠建平氏王
张卬淮阳王廖湛穰王
陈牧阴平王成丹襄邑王
宗佻颍阴王
农民起义军将领虽然有九人被封为王,但更始政权的实权却几乎全部操于贵族豪强之手。如李松为丞相,刘赐为前大司马,朱鲔为左大司马,赵萌为右大司马,李松与赵萌“共秉内任”,二人包揽了朝中大权。李轶、朱鲔驻守洛阳,王匡、张卬驻守三辅地区,李通、王常驻防于荆州。
没落贵族刘玄怀着称帝的野心,加入农民起义军当上皇帝,便整天沉迷于酒色,特别是进入长安之后,就不问朝政。大臣有事向他启奏,他有时竟醉得难以支撑:“时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与语”。朝中的大权已完全旁落赵萌之手,赵萌则凭着特殊的身分和地位,手操生杀大权,作威作福,欺压群臣和百姓,谁若稍有反抗,便遭到杀身之祸。军师将军李淑上书劝谏,即被囚禁。这种情况,引起了朝野内外怨声四起,一些起义军将领和正直之士,已感到更始政权完全背离了起义军的意愿,孕育着极大的危机,“关中离心,四方怨叛。诸将出征,各自专置牧守,州郡交错,不知所从。”地主豪强集团和地方封建势力,纷纷割据独立,绿林起义军经过艰苦奋战取得的初步统一局面,很快遭到破坏,有的拥兵聚重,自封将军,有的称王称帝。其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
新莽政权的卢江连率李宪,据郡自守,更始元年,自称为淮南王,五年后又自称天子,当上皇帝。
邯郸卜者王郎冒充汉成帝的从子刘子舆,在邯郸称帝,占据了今河北省南部地区。
贵族刘永,初被更始刘玄封为梁王。定都睢阳,乘机扩充势力,侵占了济阴、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多个城邑,后来也自称为帝。
清水长公孙述,割据巴蜀地区,建武元年称帝。
贵族刘杨,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地区)拥兵割据。
贵族刘茂在京(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密(今河南省密县境)聚众起兵。
田戎在夷陵地区称雄。
延岑在汉中地区拥兵自重。
秦丰在黎丘地区称王。
隗嚣自长安逃回天水后,即割据今甘肃西南部地区,自称西州上将军。
此外,还有董宪、李宪、张步等。而占据一些孤城、小邑自立为将军者,更是遍地皆是,更始政权实际上已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
第二,赤眉起义军向西发展和更始政权的对策
当更始定都洛阳之际,即策划对付赤眉的策略,遂决定招抚赤眉。赤眉军领袖樊崇得知绿林起义军立刘玄为帝,便亲率渠帅二十余人欣然去洛阳投奔绿林军,但刘玄集团丝毫没有诚意,只给他们封了一些空头列侯称号,不给封地,不提安置数十万赤眉军的办法,樊崇看出刘玄集团的不良居心,于是率领大家逃出洛阳,回到濮阳一带赤眉军总部,决定继续与王莽反动政权的势力作战。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更始政权迁入长安后,赤眉军遂乘更始统治重心西移的机会,立即向西发展,大军进入颍川郡。但由于赤眉起义军都是北方人,又经长期征战,部队十分疲劳,士卒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思乡厌战情绪,“日夜愁泣,思欲东归”。樊崇、徐宣等将领分析了下一步向东、还是向西发展的问题,他们觉得根据目前部队的情绪,如果向东发展,有可能出观使部队自行散掉的危险,于是决定向西继续进军,攻取长安,摧毁更始王朝。
这时赤眉军已发展到数十万之众,为便于军队的行动、作战补给,决定将全军分为两大部分,分路向关中地区进发:
一路由樊崇、逄安统率,经过武关向长安进军;
一路由徐宣、谢禄、杨音统率,经陆浑关袭占函谷关,向长安进击。
更始王朝对赤眉军向西方的发展,开始引起重视,但对赤眉军的具体行动方案,并不清楚,于是决定采取以下对策:
以定国公王匡、水衡将军成丹统率一部军队进驻河东一带,以防备赤眉军和刘秀之邓禹从函谷关以北地区进袭长安;
以讨难将军苏茂指挥一部兵力进驻弘农地区,以阻赤眉军经函谷关西进。
从更始政权对兵力的使用来看,它过分重视河东,而忽略了弘农地区,赤眉大军恰恰都在弘农地区行动,因而,更始王朝开始即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第三,长安战役前更始政权被刘秀势力进一步削弱
当更始政权迁都洛阳,刘玄即派刘秀率军渡过黄河北进,以徇略河北地区之州郡,当时朱鲔曾劝告刘玄,不要派刘秀前往,以免他得势之后,背叛更始政权。但刘玄认为,刘秀为人恭顺,虽杀了其兄刘,刘秀毫不记仇,遂决意派刘秀进略河北地区。
刘秀到达河北地区后,以军事进攻和招降安抚等手段,使许多地区都迅速变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在刘秀初入河北之时,邓禹、耿即向刘秀建议,认清天下形势,扩大自己的势力,以争雄天下,邓禹劝刘秀说:“现在山东一带地区还没有平定,赤眉青犊军势力很大,更始刘玄是个庸禄之才,他手下的将领也都是些无能之辈,只知为了争夺财物,互相攻杀,以求自己享乐。历代之明君夺取天下,不外两个条件,即天时和人事。从天时方面来看,更始虽然已经称帝,但四方叛乱日渐兴起;从人事方面看,帝王大业,不是庸碌之才所能胜任的,当前分崩离析的形势已很明显,不管为这个政权建立多么巨大的功劳,也不会成就什么事业。你的盛德大功,已为天下所敬服,军政齐备,赏罚明信。当今最好的决策是不如广招英才,取悦民心,恢复汉高祖之帝业,救万民之命,以你的雄才大略,肯定能够顺利地夺取天下。”(原文见《后汉书》卷十六)刘秀对邓禹这一策定天下的卓识远见,深表赞许,因而,刘秀从进略河北之初,即抱定了成就帝王之业的雄心。
所以,刘秀进略河北地区,既把忠于王莽的各残余势力和赤眉、铜马、青犊等各地农民起义军作为敌人,也把更始政权的势力作为敌人。他先扫平王莽政权的势力,再剿灭农民起义军,最后又一一铲除更始政权的官吏。他首先攻占河北地区的重要战略都城邯郸,消灭了割据称帝的王郎,接着便向铜马等农民起义军进攻。他羽毛越来越丰满,同更始政权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加尖锐化、表面化。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五月,当刘秀与更始尚书令谢躬所率之军攻克邯郸,除掉王郎之后,更始刘玄对刘秀势力的急骤膨胀,已深感不安,如果刘秀势力照此继续发展下去,河北地区可能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于是刘玄采取了紧急措施:(一)升任刘秀为萧王,解除军权,命刘秀带领他手下的将领归还京师长安。(二)撤消刘秀的坚决支持者幽州枚、上谷太守耿况和渔阳太守彭宠的职务。(三)任命韦顺为上谷太守,苗曾为幽州牧,蔡充为渔阳太守,谢躬率军驻屯邯郸。
刘秀对刘玄调他回归长安的意图十分清楚,他这时已感到更始要剥夺他的兵权,因而,刘秀本意不想被调回长安。刘秀的一些将领也劝刘秀不要奉召,耿又向刘秀进言说:“你的功名已昭著天下,以正义之师征讨叛逆,很快可以成就大业,当今的天下,你一定要做君王,决不能叫别人占有。”(原文见《后汉书》卷十九)这些进言正合刘秀之意,因而,刘秀以河北未定为口实,拒绝返回长安,并决心立即清除更始在河北的势力,消灭铜马等农民起义军,首先变河北地区为他的一统天下。
刘秀平定河北的邯郸地区后,接着进行了四方面的主要作战行动。(一)夺取更始在幽州地区的地盘。刘秀以急需调兵平定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为由,下令调集幽州十郡兵马,刘玄的新任幽州牧苗曾接到命令后,暗中命各郡不得派兵。刘秀立即派吴汉到无终趁苗曾迎接他的时候,击杀了苗曾,夺取了苗曾的兵权。又派耿到上谷,杀了韦顾、蔡充,终于占领了整个幽州地区。接着由将军吴汉等统率幽州的突骑参加了围剿农民起义军的作战。(二)镇压铜马农民起义军。铜马农民起义军占据了今河北省束鹿县以南、平乡县以东、清河县以西以及附近的广大地区,已拥有数十万大军,力量十分强大。刘秀军居于劣势,不敢与起义军正面交锋,遂采取了坚守要点,派兵切断起义军的粮道,使铜马起义军供应断绝。铜马军被困于上述地区达数月之久,兵疲食尽,而撤走。刘秀则趁此机会,纵兵追击铜马军,追到馆陶(今河北省馆陶县境),将铜马军击败,后高湖重连等地起义军驰援铜马军,铜马军威复振,再与刘秀军战于今河北大名等地区,最后又被刘秀军击败。刘秀战胜铜马起义军后,将起义军收编为自己的作战部队,刘秀军因此而势力大增,拥兵数十万之众。(三)镇压青犊、尤来等农民起义军。刘秀在击降铜马等起义军后,即转而组织镇压青犊、尤来、上江、大彤、五幡、铁胫等起义军,这些起义军当时势力也很强大,拥众十余万人,主要活动于今河北省南部的边界与河南省北部地区以及太行山东南的一些地区。刘秀经过苦战,将青犊等军击败,青犊军沿太行山北走,刘秀率军一面追击,一面扫除更始政权在各地的势力。至更始三年(公元25年)正月,刘秀军又与青犊等起义军先后交战于河北省的西部元氏、满城等地区,青犊等军复被刘秀军击败。但当刘秀追至今河北徐水地区时,起义军经过周密组织,巧妙地反击,一举将刘秀军击破,起义军猛烈追杀刘秀军,斩杀数千人。刘秀弃军仓惶落荒而逃,刘秀逃匿数日后,才逃至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收集部队,休息整顿后,再次与青犊军交战于安次(今河北廊坊市境),接着又在渔阳(今北京密云),潞东(今北京通县境)、平谷(今北京通县境)等地,将青犊尤来等起义军主力全部击败。至此,刘秀军的势力更加强大。(四)消灭更始尚书令谢躬的部队。刘秀在未向青犊尤来起义军进攻之前,即与谢躬的部队同驻于邯郸地区,早想趁机剪除谢躬军,但他在夺取幽州之前,因为惧怕谢躬军强大,不敢下手,一贯采用与谢躬假装亲近的手法,迷惑麻痹谢躬,当刘秀策划密谋妥当之后,即以约谢躬军共同进攻青犊尤来等起义军之名,将谢躬大军调出邯郸驻地。当谢躬亲率大军进击青犊起义军取胜返回时,刘秀早已派吴汉,岑彭袭占了谢躬的大本营,在城内设置了伏兵,封锁了消息,待谢躬入城,即将谢捕捉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