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听说刘邦在南阳、叶县一带,命其将领终公守成皋,亲自率兵南下,与刘邦军在南阳、叶县地区交战。刘邦见项羽军到,主力不与楚军交战,坚守营垒。此时,北方的彭越,又乘机东渡睢水,进入楚之后方游动作战,项羽派出将军项声、薛公与彭越战于下邳地区,楚军大败,薛公也战死,楚后方形势日加危急。项羽鉴于这种情况,停止在南阳、叶县一带地区的作战行动,仍以将军终公担任荥阳、成皋方向作战任务,自率主力回兵进击彭越。刘邦此时遂率大军北上,击败终公,收复成皋。
项羽率军击败彭越后,得知刘邦率兵攻占了成皋,于是,急引兵返回荥阳,一举攻克该城,杀了守将周苛、枞公,俘获了韩王信,再乘胜攻克了成皋。
项羽军在这个阶段作战中,虽然多次战胜汉军,无人能与之匹敌,却由于受刘邦军之调动,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军队往返跋涉,不但未取得理想的战果,而且还使军队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战略上已日益显出被动应付的局面。
(三)汉军的再次战略退却和在荥阳地区的反攻作战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项羽攻克荥阳,进围成皋,形势又趋危急,刘邦又难以抵挡项羽军的猛烈进攻,决定再做战略退却。于是刘邦与夏侯婴共乘一车由成皋之玉门(北门)慌忙出逃,北渡黄河,至小修武(今河南省修武县东)。项羽军乘机进占成皋,准备继续西进,但被巩地(今河南省巩县境)汉军所阻,未能突破巩洛一线,只得停止西进。项羽由于不听亚父范增急攻荥阳、成皋的建议,使自己在战略上失去了两三个月的宝贵时间,给了刘邦军以喘息休整的机会,是战略上的最大失策。
刘邦到达小修武的第二天清晨,即闯进了韩信、张耳军营,乘他们未睡醒之前,即夺取了他们的兵符印信,把留守在修武的汉军部队收归自己指挥,命令张耳在北面守备赵地,派韩信率兵去东方攻打齐国。刘邦这对的战略企图主要是想从北、西北两个方面对楚国形成战略包围,进而威胁楚军的侧背,逼迫项羽分散兵力以对付各个方向的汉军。
刘邦得到韩信的军队后,军力又开始恢复,欲将军队调至黄河南岸,再与项羽军决战。郎中郑忠劝止了刘邦,建议刘邦深沟高垒,坚守阵地以待战机,不要与楚决战。刘邦接受了邓忠的建议。因此,刘邦决计坚守阵地,同时派出卢绾,刘贾率领步兵两万,骑兵数百人,由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国腹地,与彭越一起行动,拢乱楚围的后方,破坏楚国的粮食储备基地。彭越率兵于八月首先攻下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外黄(今河南省杞县东北六十里),连下梁地十几座城邑,对楚之后方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使项羽十分忧虑。
这时,韩信已率兵东进,袭破了齐国。项羽得知韩信连败赵、齐两国,并准备从侧后攻击楚腹心之地,便派大将龙且、周蓝分兵往击韩信(详情已见前章)。在此期间,彭越又将军队屯于梁地,往来游动作战,破坏了楚军的粮食供应。项羽面对这种腹背临敌的情况,决心再引兵回击彭越,把成皋前线的守备作战任务交由海春侯大司马曹咎和塞王欣指挥。项羽在离前线时,叮咛曹咎等说:“你要谨慎坚守成皋。假如汉军来挑战,千万不要应战,只要不让汉军东进就行了。我十五天之内一定平定梁地,那时候再来和你们会师。”(原文见《汉书?高帝纪》)。项羽引兵东进,攻击陈留(今河南省陈留镇)。外黄。外黄攻击数日才得手,项羽对外黄人的顽抗十分恼怒,下令将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统统杀死。这时有个十三岁的儿童,进入楚营进见项羽说:彭越的军队抢占外黄,外黄被迫降敌,以待大王,现在大王来了,又要将这么多人全部坑杀,这样,百姓谁还愿意归须大王呢。如若梁地十多座城邑都恐惧大王,那么就更不肯降服于大王了。项王觉得儿童言之有理。于是赦免了外黄人,这件事影响很大,很快传遍了梁地,于是梁地其余城邑皆归服了项羽军。
刘邦鉴于荥阳、成皋有楚重兵防守,想放弃成皋以东地区,坚守巩、洛一带,以与楚军对持。这时,郦食其向刘邦进言说:楚汉相争的战略焦点,应为敖仓之粟,谁据有敖仓就可以长期支持战争。楚军不占敖仓,这是天踢汉军的巨大财富,汉军不应撤退,而应进占敖仓。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决心占据敖仓,争夺荥阳、成皋这一战略要地。
楚大司马曹咎和塞王欣率兵于成皋驻守,避将钟离昧军集结于荥阳地区,刘邦乘项羽尚未回兵之际,首先选定进攻成皋之曹咎军。汉军再三向楚军挑战,楚军一直拒不出战。刘:邦无计可施,转而采取诱敌出战。于是派人天天去阵前辱骂楚军,骂了五六天,大司马曹咎被激怒了,竟决定渡汜水与汉军决战。楚军刚刚渡过一半,汉军则乘势攻击,大破楚军,缴获了楚军的全部金玉财宝和军需物资。大司马曹咎和原塞王长史司马欣见败局已定,自感无面目再见项羽而自刎死。刘邦遂引兵渡过黄河,夺回成皋,屯军于广武山西城,尽占有敖仓屯积的全部粮食,接着又以重兵包围钟离昧军。
项羽军进至睢阳(今河南商丘),得知曹咎司马欣被汉军击破的消息,不得不引兵急回成皋。这时,正在荥阳围攻钟离昧军的汉军,听到项羽回兵成皋的消息,便撤军进入险要地方,凭险据守,以待项羽军。项羽军至荥阳,也就暂屯军于广武东城,与汉军对峙。
汉军在这第三阶段的作战中,形势已经大大改观,此时,项羽大将龙且所率二十万大军已被韩信歼灭,刘邦已完成了从西北和北方对项羽侧背的战略包围。项羽主力也被刘邦、彭越军来回调动,战略上已处于疲于奔命的被动处境。
(四)楚汊战略相持和楚之战略退却
汉军退守广武西城,项羽率兵进至广武东城,两军之间相隔一深涧,约两百余步相对峙。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形成这种对峙局面以来,一连数月,汉军固守营垒,拒不出战。楚军后方由于受到彭越的继续袭击,粮食供应发生困难,即将出现兵疲食绝的困难局面。项羽为急于与汉军决战,便想利用刘邦父亲、妻子在自己手中为人质的条件,约刘邦直接对话。
项羽把刘邦的父亲带至阵前,项刘二人隔涧对话,项羽对刘邦说:你若不赶快降我,我今天就立即把你的父亲烹死。刘邦回答项羽说:过去我们共同受命于怀王,曾盟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把他烹了,请你分给我一杯羹吃。项羽听到刘邦这样说,更加愤怒,想立即烹死刘邦父亲,经项伯力劝,才没有动手。
刘项两人继续对话,项羽对刘邦说:天下相争已数年了,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缘故,我愿与你决一胜负,以免再使天下百姓遭受痛苦。刘邦讽刺地笑着谢绝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卷七)
楚汉两军相持,长久难以决定胜负,百姓都苦于当兵作战,一些老弱之人也不堪运送军饷物资的劳苦,项羽急于结束战争,便想与刘邦单独决战。
项羽知刘邦不与之决战,便派出人员向汉军挑战,一连三次挑战,均被楼烦将射杀。项羽震怒,亲自出阵挑战,刘邦也相对而出,双方再次对话。刘邦在对话中历数项羽十大罪状:违背怀王之约,不尊君命,剥夺我关中王的位置;假造圣旨,妄杀卿子冠军而自称:奉命救赵之后,不回报怀王,而擅自率领诸侯之军西入函谷关;烧秦始皇宫室,掘秦始皇陵墓,私自掠取秦宫财物,杀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在新安坑杀秦军二十万,反而将其将(指章邯等)封王;皆王诸将善地,而徒逐故主,令臣下争畔;将义帝赶出彭城,做为自己的都城,夺了韩王的封地,并王梁楚,多自予;派人暗杀义帝于江南;身为臣下而杀君王,杀害降者,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刘邦数说完项羽罪状后,又说道:我与各诸侯来诛灭你这个贱贼,没有必要亲身与你挑战。项羽听罢大怒,令事先埋伏之弩手发射暗箭,射中了刘邦胸部。刘邦胸部受伤,立即伏身摸着自己的脚说:恶奴伤了我的脚趾!
刘邦因为箭伤很重,卧病不起。张良劝他勉强起来巡视慰劳部队,以安定士兵情绪,不致使楚军乘机攻击。刘邦只得咬紧牙关来巡视军队,结果伤势加重,支持不住,便驱车进入成皋城养病。
刘邦病愈之后,便西入函谷关,到栎阳,慰问当地父老,摆酒招待他们,又砍下已死的塞王司马欣之头,挂在栎阳的闹市街上,以消除百姓的怨恨,刘邦在栎阳停留了四天,又回到广武军中。关中由于刘邦的慰问,新征集的士兵源源不断地出关补充刘邦的军队。
这时,汉军兵多粮足,楚军兵疲粮绝,项羽几次回军击彭越军都没有取得预期战果,加之,韩信的军队又从后方进击楚军,项羽非常恐慌和忧虑。于是,决定与刘邦谈判,双方约定平分天下,楚愿割鸿沟(今河南省中牟县之贾鲁河)以西地区为汉所有,鸿沟以东地区为楚所有。项羽遂将留在军中为人质的刘邦父母,妻子送还给刘邦,楚军撤去成皋之围,回师东去。
至此,楚汉双方对峙十一个月后,也就是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到汉高祖四年八月,以著名的楚汉鸿沟媾和为终结,结束了楚汉成皋之战。
成皋战役评述
楚汉成皋之战,是楚汉双方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战役。楚汉双方经过三年多的较量,至成皋战役结束,双方的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楚军由战略优势转化为战略上的劣势,逐渐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汉军则由战略的劣势,转化为战略优势,逐渐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战争经验一再证明,主动和优势的丧失,必然导致最后的失败。成皋之战,楚汉双方的成功与失败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总结的教训。
汉军的胜利,再次说明主观指导的正确,对获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刘邦在成皋之战中既注意在政治上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也注意从战略全局的形势出发处理奸最关键的问题。汉军自彭城惨败后,刘邦鉴于汉弱楚强的劣势地位,适时改换战略指导,转攻为守,退保成皋这一咽喉地带,有效地保卫了关中和巴蜀,使汉军始终保有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从而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保障了进行长期战争的需要。
汉军的胜利,告诉人们,在每一步作战行动中,都应有完善的具体作战方针。刘邦在指导主战场和支战场的作战中,能够及时采纳张良,韩信、陈平、袁生、邓忠、郦食其等人的正确建议,坚持实行正面坚守、南北两翼牵制、敌后骚扰的方针,这就使强大的楚军陷于多面作战、到处分兵的不利境地。而汉军的实力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发展,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终于逼迫项羽鸿沟媾和,撤兵息战。
汉军的胜利,还说明劣势之军必须通过争夺战场的主动权,才能转换自己的劣势地位。主动权也就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而行动的自由则是军队的命脉。刘邦在荥阳、成皋正面难以坚持时,先是出兵武关,活动于南阳、叶县一带,首次调动了项羽军被动南下,使刘邦军在劣势危急之中,第一次争得了主动权:彭越侵占睢水下邳,袭扰项羽后方时,项羽又被动地被迫回军,刘邦又争得了一次主动权;刘邦再次北击成皋时,项羽又再次被牵因成皋,刘邦又获得了主动权;最后当彭越再次袭扰楚军后方对,项羽又奔回后方,刘邦又机动自如地歼灭楚大司马曹咎军于汜水之上。这样多次往复,刘邦军都处于机动自如的地位,而项羽则被刘邦牵着鼻子,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丝毫没有主动权,这就难免导致失败的命运。
雄冠诸军,叱咤风云,拥有很大优势的项羽,以彭城会战大败刘邦的军威,当可破荥阳、下巩洛、直入函谷关,但却未能如愿以偿,只落得一个鸿沟媾和,战略撤退的结局。这其中除了政治上的不得人心之外,在战略指导上缺乏深谋远虑,以一时之勇代替必要的作战策划,不对全局做正确的分析,不倾全力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主要战略目的服务,而轻率地率领主力东奔西突,一步失策,步步被动。项羽冒冒失失地南下武关,数度回兵反击彭越,不去占领和破坏敖仓,龙且的二十万大军的败灭,将战略全局的指挥重任交给无能之辈曹咎等等,这一系列的失策,都在全局上给楚军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最后,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把优势和主动的地位,拱手让予了刘邦,从而,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垓下战役
第一,垓下战前楚汉双方的基本形势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顷羽击败彭越后,听到刘邦军已于成皋将大司马曹咎军击破,急忙回军成皋前线,稳住自己的形势,大军推进至广武。
刘邦军歼灭曹咎军后,乘势进占成皋,待项羽军到后,即于广武西山,与楚军对峙。
此时,韩信军南下,子十一月在潍水上击败楚大将龙且所率之二十万大军,从北方和东北方向对楚之侧背构成了战略包围,直接威胁楚国腹心地区的安全。彭越军为汉军防守魏地,不时出击楚之运粮要道,项羽军腹背受敌,军队补给十分困难,陷于更加被动的处境,整个形势对楚军极其不利。
相比之下,刘邦军已日渐占有明显的战略优势。汉军已拥有赵、魏、齐地,九江王英布也早已降汉叛楚,且刘邦稳定了关中形势,不断得到新的兵员和军需物资,因而,汉军士气大振,在主战场的正面战场上,楚军的局部优势已不复存在,整个形势,都预示着汉胜楚败的趋势已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