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中医认为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有二:一是贮藏并排泄胆汁,促进疏泄消化,调节脏腑气;二是主决断。《素问·灵兰秘典论》提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因古人认为“胆”主勇气和胆量,于是几千年来衍生出许多与“胆”有关的词汇。如胆量,不怕危险困难的精神,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魄力;胆气,胆量和勇气;胆识,胆量和见识;胆略,勇气和谋略;胆大心细,做事勇敢而小心谨慎;胆小如鼠,形容人胆小怕事。
但凡成功人士,都有着敢闯敢试敢干的过人胆识。没有敢为天下先、勇于承担风险的胆识,任何时候都成就不了事业。有胆识的领导者,在需要力排众议时不会瞻前顾后,发现难得一遇的机会不会犹豫不决,对于不能再用的人不会一再容忍,在应该果断处置的当下不会畏首畏尾。一个领导者的胆识在某些关键时刻可以决定组织的兴衰成败。
具有不寻常的胆识,才可建立不寻常的事业。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胆识是不行的。作为领导者,要敢作敢为,决策要果敢,遇事不慌张,敢担风险和责任,敢于坚持真理,不怕得罪人,表现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勇气与胆识。
每个人都有一股潜在的英雄气。只要勇敢地去做、去拼,领导者的胆略就会激发巨大的潜能,创造辉煌的奇迹。
具有不寻常的胆识,才可建立不寻常的事业。——欧洲谚语
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胆识是谋略、见识与勇气结合而升华的产物,是大智大勇的结晶。它不同于普通的胆量,它是一种非凡的胆略。
胆和识是辩证的统一,识是胆的基础,没有识就不可能有胆量和勇气。胆是识的核心,没有胆量纵有再多的识,也难以成就事业。胆与识互为因果。识得精透,胆量才会增大,“艺高人胆大”。同样,有了胆的支撑,人们才可能以更大的勇气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促进识的扩展和深化。总之,靠识才能壮胆,靠胆才能增识。
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仅有识而无胆之人,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想法很多,就是不肯付诸行动,一辈子流于空想。胆是识的开路先锋,离开胆,识便无用武之地。仅有胆而无识之人,说打就动手,没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运气好的时候能闯出一点小名堂,但很难做大,做大了也会因为缺乏驾驭能力而被弄得晕头转向。识是胆的助推器,离开识,胆便孤掌难鸣。人的胆识之于事业的关系,如鸟之双翼,缺哪一个,鸟都飞不起来。
对于领导者而言,胆体现为决策与干事的勇气和决心,识体现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胆识不可偏废,有胆无识,则易妄为、乱拍板;有识无胆,则难成事、要误事。在事业发展中,人们常常要面对机遇的易逝,挑战的严峻,问题的复杂,矛盾的重重。如果胆量不够,勇气不足,必然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见识不深,思考不透,必然滋生犹豫,拿捏不准,其结果是错失良机。
成功的领导者大多都有昂然的气概,他们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的字典上,没有“惧怕”两个字,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干一切事业,自认自己是很有价值的人。
无所畏惧,勇敢地面对危险,是领导者的一种基本素质。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勇气不等于没有恐惧。它是面对恐惧勇往直前。”
“不让恐惧左右自己”,是美国著名将领巴顿用以激励自己的格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顿将军在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上屡建奇功,威震敌胆,被誉为“血胆将军”。
一个将领,要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必须具有勇冠三军的胆量。巴顿青少年时期雄心勃勃,心存大志,并努力锻炼自己的胆量,克服恐惧心理,发誓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勇猛无畏的人。
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他有意锻炼自己的勇气。在骑术练习和比赛中,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内,要试试自己的胆量。为此还受到父亲的责备,而巴顿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巴顿的锻炼,使他的性格变得异常刚毅果断,这种性格自始至终贯穿其整个军旅生涯。
领导者都有面对紧急和危险的时刻。对于成功的领导者来说,他们大多都有背水一战的胆识和气魄。其实人生的成功,有时候就像是一场赌博,因为前路未知,靠的往往是人的胆识和魄力。
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多的人缺乏敢做敢为的胆识和气魄,患了束缚手脚的“胆小”症,致使错失良机,误了大事。所以,对于成功的领导者来说,胆识是不可少的充分条件。同时,必须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并制定回避风险的策略。
关于靠胆识成功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华为公司在很多年前,就积极进入欧美等主流市场,和思科等500强公司进行正面较量,把大旗插到了纽约,插到了巴黎。尽管当时被很多人评价为“一场赌博”。但是现在看来,如果当时华为总裁任正非没有敢于进军欧美主流市场的胆量,没有敢于挑战思科的勇气,那华为就不会率先取得国际化的成功,也不能突破成长的瓶颈。海尔的张瑞敏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瑞敏当初力排众议,进入了当时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市场——美国市场。且别出心裁,用胆略和智慧试吃“第一只螃蟹”,尽管当时舆论批评其为“艰难的旅程”,但海尔依然义无反顾地实施着既定的战略,并且创造了经营史上的奇迹。
胆量是成功者所必备的成功素质之一,领导者要敢于拍板。因为,即使征求无数人的意见,最后的决定还是要领导者做出,领导者不可能逃避,甚至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要敢冒风险。
领导不是种庄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不是做数学题,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它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领域,是一个遍布不确定因素的过程,目标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弹性,结果也往往具有很大的未知性。因此,领导之路充满了挑战和风险,没有百分之百的“保险”。
所谓“零风险”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追求工作方案的尽善尽美和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是不现实的,结果只能是贻误时机、止步不前。因为只有“不走路才可能不摔跤”,任何机遇都不会无限期地等待“再研究研究”、“再等等看看”。如果把在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不可能求得万般周详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称做“冒险”,那么这种敢冒敢闯的勇气、敢为人先的气魄、当机立断的果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值得推崇的。
胆怯者往往与成功擦肩而过。美国的罗纳德·韦恩因胆怯丢掉15亿美元。
1976年4月1日,碰巧那天是愚人节,韦恩亲自去市政厅做法律登记,他和乔布斯、沃兹尼亚克3人合伙共同创立苹果电脑公司。当时42岁的韦恩占10%的股份,21岁的乔布斯和25岁的沃兹尼亚克分别占45%。这是乔布斯的主意。乔布斯希望这个年长的旧同事入伙,以负责协调他和沃兹尼亚克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使公司能够正常运行。
公司成立后不久,乔布斯就接到位元商店一个50台电脑的订单。他和沃兹尼亚克开始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但韦恩的问题出现了。他发现公司一下子背起了债务。乔布斯以公司的名义借了5000美元现金和价值15000美元的零部件。
韦恩突然意识到,一旦这个合伙公司倒闭,可能所有债务都会压到他的身上。3个合伙人中,年轻的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身无分文,只有他还存了些许资产。他胆怯了。
就这样,他毅然决定向乔布斯提出退股要求。乔布斯同意了,并用800美元买下他的10%股份。这时距公司成立仅12天,也就是1976年4月12日。
根据估计,在1980年苹果电脑公司上市时,韦恩的股份价值应该在15亿美元左右,到2010年市值已经达到220亿美元。
年事已高的韦恩穷困潦倒,甚至买不起一台苹果电脑。
光有识而没有胆,则识虽高,却难成事、易误事。虽然分析准确,思考周全,考虑极细,但常常是“等等看,跟着别人干”,面对发展机遇犹豫不决,裹足不前。这样的领导,空有一番学识,干不了大事。
胆量不是匹夫之勇,不是蛮干。有胆还得有识。光有胆量的人容易像傻子一样,鲁莽行事,做无谓的牺牲。
有胆而无识,则胆虽大,却易妄为、乱为。工作中常常会少分析,乏思考,乱拍板,不顾实际蛮干一气。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领导,就是有胆没识的写照。
胆有余而识不足,在一个短缺经济时代,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尚能凑合。因为虾兵对蟹将,半斤对八两,彼此彼此。但当一个需要靠智慧,强手如林,高度开放的时代来临时,胆有余而识不足之人的发展道路势必会越走越窄,难以为继。
既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胆与识都不可得兼,则胆有余而识不足之人,要想把自己开创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就得借助外脑来补己之短,像刘邦、刘备、朱元璋那样,广纳贤才,从善如流。
“冒险”不等于盲动,没有“零风险”不等于没有“低风险”,没有“绝对保险”也不等于没有“相对保险”。领导者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也要有预见、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把敢于冒险的勇气和科学审慎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大胆的行动建立在周密调查、敏锐洞察、深入研究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之上。
总之,胆与识是密不可分的,有胆才有识,无识有胆那是莽汉,而无胆有识只能成为书生,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