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3100000004

第4章 学生提高文科能力理论指导(3)

考生拿到试卷后不要忙于先看题目,要先写好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要按监考老师的提醒,清点一下试卷是否齐全,检查一下卷面印刷是否清楚。如果发现有漏页、错页或印刷字迹模糊的情况,应及时向监考老师提出,以便及时得到调换。

(1)要仔细审题

在考试的过程中,解答每一道题都要先审题。审题要弄清题意,不要“定题”。不仔细审题,容易答错、答偏。审题时不能粗枝大叶,不能想当然,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那些形式上类似以前曾经做过的题目,要特别注意。有的考生将考题匆匆看一眼,认为题目似乎与自己复习中遇到的相同,就按原来的思路下笔解答,结果文不对题,成绩大打折扣。审题不可求快,文字较长的题目要稳下心仔细阅读。

(2)要认真答题

答题的程序有两种;根据答题的时间分配,采用先易后难的程序;按照试卷编排的程序一道一道地往下答,如果遇到难题或一时答不出来的题目,先跳过去往下答。究竟采用哪一种答题程序,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不管采用哪一种答题程序,在做完全部试题以后,都要认真检查,逐一复核,查漏补缺,检查时最好重新审题,防止误答和漏答。答题要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要点突出,书写规范。考生答题要完整,该说的话要说够,不能丢三拉四,切忌不分段,不分点写下来,那样眉目不清,难以取得高分,但也不必过于啰嗦,有关无关的话扯一大通,让评卷老师找要点,这样多花时间还得不到好成绩。对于计算题,要把计算过程精楚地反映在答题过程中,一步一步解答,有利于成绩的评定。答题时字迹清楚,不要过于潦草,让人难以辨认。

同时,考试时应避免提前离开考场,应避免留下空白题。考试结束前,考生应对所有答题反复核查。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答题,应着重以宏观角度去阐述。做到自圆其说,并尽量做完所有题目,不留空白题。

7.如何养成学习文科的好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养成学习文科的好习惯呢?主要从留心观察、随时练笔、精于修改、积累资料、思辨感悟的几个方面来叙述。

留心观察的习惯

《语文学习》杂志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中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这不仅是学好学科的需要,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表现。优秀的作家能写出感人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是生活的有心人;牛顿由苹果落地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壶被蒸气冲开而发明蒸气机,都是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结果。我们平时应注意观察生活,迅速、准确、完整地感受生活,见微而知着,从表面微不足道的、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素材。

随时练笔的习惯

练笔包括两个方面:在读书看报的时候要勤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的知识,养成动笔的习惯。圈点书报中的生字难词、关键语句;批注精妙之处;品评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色;评论内容情节、人物形象。无论是来自课文的震撼,还是报刊中的启发,只要有灵感的火花闪现,都应及时地积累贮藏,临到用时,就会水到渠成。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下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丰富自己的思想底蕴,从而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精于修改的习惯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养成修改的习惯,要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修辞运用、段落层次、选材立意、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认真的推敲和修改,精益求精,改出精品。同时,老师发下作业之后,不能只看分数或正误,更不能放在一旁了事。须知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和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信息反馈,可以使我们调控目标,纠正错误,找出差距,明确方向。对错误之处,应在弄懂的基础上及时修改。

积累资料的习惯

作家秦牧说,写作要建立“直接材料仓库”和“间接材料仓库”,前者贮备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后者贮备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平时养成剪贴摘抄、结集贮存的习惯,在阅读中把那些与自己学习有关的语句、段落或重要材料等摘录下来,以便以后需要时使用;对那些名人佳句以及自己最为欣赏的绝妙之处,在赞赏之余,亦可摘录,从而既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又使自己的言谈增加了文采。遇到来不及摘录的,可进行剪贴。对积累的资料,要分门别类地整理,并经常浏览,到用时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思辨感悟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在预习课文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课后巩固中提出自己不解的疑难。联系已有知识,从多方面逐步提出问题,然后静下心来,仔细回味,认真思考和感悟,并适时与他人交流,这样就可以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融会贯通,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要我们在文科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够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8.如何学会古诗鉴赏

学生学会古诗鉴赏主要包括:情景交融、对比衬托、借助修辞、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使用典故、渲染烘托等几个方面,下面来详细概述。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因事即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使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应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如19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渲染烘托

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9.如何分析和理解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内容集中、想象丰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节奏、韵律和谐。要分析和理解诗歌,就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其基本要领是:

整体感受

每一首好的诗歌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阅读分析它,就要从整体感受开始。而整体感受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朗读、吟诵,否则,是很难体味出诗情、诗意和诗味来的。

由表入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就是说,言词只是诗的“苗”,是外在的意象;而其中的“情”才是诗的“根”。因此,分析理解诗歌,就要在朗读吟诵、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由词句分析,深入内里,去寻求诗中含蕴的真情所在,而这“真情”才是诗的“根”,即中心思想。

如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品的表象语言是咏喇叭,但在“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的内里,又蕴涵着诗人对官家作威作福的无比反感;而在“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内里,又深刻地蕴涵着诗人对“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现实的极端仇恨的感情。

捕捉意境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统一。因此,意境既是诗人作诗的最高艺术境界,又是理解诗作的窗口,读者要捕捉到诗人创造的意境,才能窥见诗的堂奥。要捕捉到诗的意境,就要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的语言化作生动具体的画面,然后体味作品的底蕴与作者的“根情”所在,这样,就捕捉到诗歌的意境了。

品味含蓄

严羽说,诗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钱钟书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这就是说,诗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蕴不是显露于外的,只有通过读者的反复品味,才能体味到蕴涵于内的味道,发现诗的含蓄之美。如《朝天子·咏喇叭》中的“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就是一个范例。

领略节奏感

富于音韵美、节奏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正如郭沫若所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哪首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理解诗歌要善于反复吟诵,感受音韵之美,领略节奏之感。

10.学习散文的基础知识

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

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背影》《藤野先生》《枣核》等。

(2)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如《春》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如《松树的风格》《爱国与小事》等。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

同类推荐
  •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监控与保障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监控与保障

    本书分为四篇共12章,内容包括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意义和内容、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等。
  • 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了怎么办?学过的东西总是记不住怎么办?考试总是发慌考不好怎么办?家长想正确指导孩子学习该怎么办?……本书共分五部分,分别针对学习中常见的七类问题——学习兴趣、阅读习惯、听课效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记忆力、应付考试,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三国群枭传

    三国群枭传

    曹操俘虏了吕布之后刘备谗言杀死吕布,在这时陈灵说话了:“主公,还是别杀了,吕布张辽给你,貂蝉给我吧。”————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后开展官员表彰大会,在开展之前他问了荀彧一个问题:“你说我应该先表扬谁?”“先表扬郭嘉和陈灵,但是主公切记:先谢郭嘉。”————赤壁之战之后败走华容道,曹操等人离开了关羽的伏击后他们又经历了一波伏击。诸葛明笑道:“我哥真是料事如神,看来曹操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了。”曹操还没说话,陈灵立马杀了过去:“主公,这妞你别跟我抢。”
  • 重生之误入星途

    重生之误入星途

    程书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在娱乐圈这个圈子里混……因为,她死之前,是一名女警。
  • 话天心

    话天心

    此世间,茫茫迷迷,得此岸而不见彼岸,求彼岸而不视此岸,真真切切,不见其心,当人类走上科技的道路,当无尽未知下下闪烁虹光,科技和造化的纠葛,国与家的抉择,忠与孝的单选题,生与死的独角戏,同类和异类的自命题,若你得此天心,又该当如何?此世者,得一以生,方可话天心。故世之谓:天心者。
  • 伏魔警察

    伏魔警察

    千百万年前,混沌初开,大尊盘古以无上法力,破开混沌,天,人,阴三界就此出现。万年后,曾经斩天使,驱邪魔,笑傲三界得钟锋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2010年,一个名叫钟锋的男子带着自己的妹妹出现在北京市,并且进入特殊部门成为一名专门解决普通警察不能解决的案件的警察。曾经的英雄,和现在的小警察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他们是同一个人,那为什么钟锋会隐居人界,一切的一切敬请观看《伏魔警察》。
  • 轮回无情道

    轮回无情道

    仙界崩溃、正邪大战、凡人羡慕仙人、可知有多少仙人羡慕凡人?、第三皇第一本书(
  •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兮凡兮

    仙兮凡兮

    曾经想执起你的手,和你浪迹天涯!奈何姻缘造化,不随人意,人生多舛,只留你我空余恨!此篇只记录一些快乐的修仙游记,填补那缺憾的现实。(若有人说我模仿管大,是有点,可我并不完全和他一样,因为一句话从不同人说出来是不同的。)如果你想和我讨论情节,请入作者群:533457656求推荐,求收藏啊,大家一起加油!
  • 《品三国(上)》补正

    《品三国(上)》补正

    本书是依据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上册)而推出的一部读书札记。作者引经据典,多方考证指出易中天《品三国》书中48处历史错谬。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独尊九界

    独尊九界

    修真路漫神秘的时间,神秘的地点,神秘的事件,神秘的人物冥冥之中似乎有着某种联系。炎帝之后,刑天之徒,吕布,关羽在体究竟创造怎样的旷世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