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2600000017

第17章 坚守,为了读者为了文学

《收获》的活力,应该来自《收获》对文学理想和文学传统的坚持

《收获》 能走到现在,是文学前辈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只是在添砖加瓦

纯文学决不会消亡的,因为人们需要沉静的深刻的东西来作为精神食粮

假如需要像《收获》这样的纯文学期刊去拉动GDP,那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年轻一批的作家,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优秀作品必须经过读者和时间的检验,平庸不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收获》现在能做的,最主要是不趋时、不媚俗、不跟风。守住刊物生命,以不变应万变

时代之问

坚守,为了读者为了文学

文学期刊《收获》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简写本”,多少年来,对于广大的读者和作家们来说,《收获》始终作为文学信念的象征被珍藏在人们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读者都将会回忆起与《收获》杂志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他们的文学之梦受到滋养,他们的信心得到有力的支持与鼓舞。作为《收获》杂志现任主编,李小林无疑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文学编辑之一,尽管她很少著述,但这并不影响她作为一个杰出的鉴赏家所应有的修养、气度与真知灼见。不少作家都表示:在与李小林交流时,她个人的人格力量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和影响。这种人格的力量无疑是个人情性、气质、修养以及精神境界的折射,同时也是她一以贯之的某种文学或非文学信念的集中体现。在巨鹿路675号上海市作协三楼的编辑部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李小林,初看之下,她只是个普通的知识女性,但她讲起话来,率真、诚挚、语速很快。我们顿时明白:这就是巴金的女儿,这就是《收获》的主编。

记者:《收获》被认为是一本具有“卓然风骨”的文学期刊,反映了编辑者独特的气质、修养以及智慧的印记。《收获》创刊至今已有50多年,这种精神是如何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

李小林:一个刊物有一个刊物的精神和品格,《收获》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收获》,是几代人共同打造的,包括作家、编辑和读者共同的努力。《收获》在它创刊的1957年,正好提倡“百花齐放”,许多文学大家正是带着他们的文学梦想投入这个刊物的,他们希望做出上世纪30年代《文学季刊》那样的刊物,体现文学百花园百花竞放的绚烂。那时候的编委会大师云集,许多人因此误解说这是一家同仁刊物,其实不是,是大家把文学的理想与五四新文学的精神都寄托在这里了。

1957年,《收获》创刊号上,《发刊词》的第一句话是:《收获》的诞生,具体实现了“百花齐放”的政策,《收获》始终遵循这样的宗旨。柯灵先生曾经撰文归纳《收获》:“一是坚持纯正健康的文学道路,堂堂正正,不走偏锋,不媚时俗。而胸襟开阔,兼容缤纷的流派风格,各取所长,各尽奇妙;目光敏锐,与时代同步,推陈出新,遥承传统而近挹新潮,常葆青春。二是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锐意耕耘。殷勤奉献,不鼓噪喧嚣、制造舆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显得格调清新,趣味高尚,实大声宏。三是敞开门户,打扫园林,以文会友,少长咸集,老一辈作家乐于在此莳花栽木,几辈青壮年作家在此初试啼声,一鸣惊人。做到编者、作者、读者三位一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成为公众心灵世界一种和谐契合的媒介。”

创刊不久,就遇上了反右,形势突变,刊物登载的作品受到点名批判,编辑部都不得不表态,发表批判文章。到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支撑不下去了,不得不停刊。第一个《收获》阶段,可谓是小心翼翼编杂志,夹缝中求生存,但现在看,还是发表了很多好作品,比如李劫人的《大波》、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老舍的《茶馆》与柳青的《创业史》等,这些在现当代文学史中都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可以说,《收获》能走到现在,那是文学前辈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只是在添砖加瓦。当年参与创刊编刊的前辈们背影已远去,我们特别想在这时与读者共同回忆他们当年的风采,所以在《收获》复刊30周年之际,我们编发了纪念特辑,定的主题就是致敬与传承,不仅是向文学大师致敬,也是向《收获》创始人、老编辑致敬。因为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依旧坚持着文学的理想,依然坚守着办刊宗旨,我们和他们相比,幸运太多。

《收获》创刊50多年来,有15年处于停刊状态,两次停刊两次复刊,原因都和时代息息相关。第一个阶段1957年创刊,1960年停刊,为什么会停?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纸张短缺。我那时还是《收获》的一名小读者,亲眼见到它的印纸从白到黄,从黄变到黑,最后连黑的纸也没有了。第二个阶段1964年复刊,紧接着运动开始,那时的《收获》经常登政论性文章,转载社论,到“文革”开始又停了。第三个阶段是1979年到现在,挺幸运的,走到了今天,走过整整30个年头了。社会毕竟有了进步,时代的氛围也宽松了许多,我们能比前辈们更充分地体现他们的文学理想了,也能够大胆地去追寻我们的文学梦想了。

记者:现在纯文学期刊受到很大冲击,但《收获》还能稳定在每期发行量10万份,在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还获得了“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而且《收获》多年坚持不登广告、不评奖,《收获》的活力从何而来?

李小林:《收获》的活力,应该来自《收获》对文学理想和文学传统的坚持。一个刊物最主要是靠质量说话,评奖?现在铺天盖地都在评奖,有权威吗?《收获》为什么沉得住气?我觉得最主要的可能是这个杂志比较稳定——不仅是办刊宗旨、价值标准、作品风格,还包括班子与编辑人员方面的稳定。巴老生前一直担任《收获》主编,我们这个班子1985年以后也很稳定,人员很少变动。有些编辑刚进来时还是小姑娘,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他们对这个刊物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之奉献,所以能够一直跟着《收获》走下去。

比较其他文学期刊,《收获》1986年就进入市场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没有行政拨款,最初遇到的问题,许多文学刊物上世纪90年代才遇到。市场中该经历的大风大浪我们都经历过,所以才不会慌神。举例子说,《收获》1988年就遇到过一次经济危机,全球纸张暴涨,印工也飞涨,刊物价格年初定的又不能改动,我们印量又大,真的是陷入困境。令人感动的是,好多作家都表示可以不要稿费挺《收获》,像马原、余华等,巴金、萧乾带头捐稿费,海内外作家还有读者也跟着捐,媒体也在呼吁,我们终于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借款,渡过了难关。后来我们把刊物价格提高了一点,读者也表示理解,到了来年,发行量不降反升,这更增加了我们的办刊信心。

《收获》第一次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是2004年,这是每隔4年需要重新认定的,2007年,《收获》第二次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表明对《收获》业绩、稳步发展的市场、不断提升的社会影响的肯定。《收获》开始自负盈亏以来,实际上一直经受市场经济的波澜起伏,《收获》发行量稳定在10万份以上,《收获》的长篇小说增刊也成为衍生产品,每年两期,每期刊登四部长篇小说,发行量也在六七万份。

如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日新月异,文学的价值和认知也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力经济”已成为大众话题,文学的发展在多维的文化空间展开,因此,《收获》也必须注重自己的品牌保护。现状提示我们,作品是否在精神与观念上提供新鲜的探索,作家是否在建构人的生存心灵世界时永远保持敏锐和创造的活力,一份文学期刊是否能确立自己独特的品位和风格,都会影响文学期刊的生存基础。

未来,《收获》仍将坚守文学的理想,包括《收获》传承下来的文学传统与办刊方针:不趋时、不媚俗、不跟风;不唯名人,不薄新人;多出作品,多出人才。

记者:纯文学期刊能够稳定发行10万份,在当前文学期刊中,相当可观了。但是,现在文学期刊生存都非常困难,有些甚至不得不停刊,《收获》还能坚持多久?

李小林:现在的市场化环境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处境严峻多了。泛娱乐化、更商品化、文学也更边缘了。我们虽然目前还可以自负盈亏,但很难说以后不碰到什么难题。

《收获》的发行量在最高时有七八十万份,后来由于市场的冲击和读者的分化,发行量降至10万份左右。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而且这个数字在现在纯文学期刊中还算很不错。现在每年政府给我们财政拨款只有30万左右,是差额拨款,给基本工资的50%,其他自筹。我们这个发行量,就是不做广告,养活自己也没问题,但稿费无法改善,付给作者的稿费也还是十几年前的标准,只有每千字80块钱,即使是向黄永玉这样的名人约稿,也只有每千字100元这点稿费;而韩寒的《独唱团》已经给到每千字1000元、甚至2000元的标准。这给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

记者:您认为纯文学期刊会消亡吗?

李小林:纯文学绝不会消亡的,因为人们需要沉静的深刻的东西来作为精神食粮。也许现在关注文学的人不多,但民族需要一种顶尖而恒久的文化。时尚和流行可以倡导瞬间的高潮,但是稍纵即逝。网络和高科技提供的是新的样式,可是不能也不会替代纸质的精神产品。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喜欢在征婚启事上附加“爱好文学”这一条的人又逐渐多了起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文学洗尽铅华,依然鲜丽。当然,我们也要反思,但《收获》坚信,文学的潜在读者应该是越來越多,关键就看办刊人是否了解读者真正的需求。

对我们来说,现在的市场化环境确实严峻,这是我们比上一代人无奈的地方。在推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关部门能不能不一刀切,对一些已形成品牌的文学期刊,在政策上是否应该有所倾斜?《收获》这些年所缴的企业所得税,逐年递增,而且和一般流水线作业的企业标准相同,也没有享受到其他文化报刊的增值税退税优惠,是不是有些不公平?一个民族需要文学,一个文学期刊形成品牌不容易,倒下去后再想扶持,就很难了。

纯文学期刊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是可能消亡的。我认为,对于纯文学杂志,政府就应该大力扶持,时尚类的、娱乐性的东西可以让他自生自灭,但国家必须有代表国家脸面的东西,要有代表今天中国文学高度的标杆存在。文化产业没有错,但假如需要像《收获》这样的纯文学期刊去拉动GDP,那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记者:不久前出版的一期《收获》长篇小说专号,刊登郭敬明的小说《爵·迹》引起争议。一些读者和评论家批评说,《收获》一直都是一份门槛较高的严肃文学刊物,此次刊登一位“80后”作家的玄幻小说,有些轻率,且有借郭敬明挽救发行量惨降局面之嫌。

李小林: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根本不需要靠郭敬明来拉动发行量。《收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他们对《收获》的热爱不亚于我们,这么多年来他们始终不离不弃,陪伴我们一路走来,但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为此,我们有意识地想拉开正刊与增刊的距离,增刊的定位也因此有了一些改变。比如长篇增刊今年新增设了一个栏目“延伸阅读”,旨在延伸各种文本,包括网络文本的阅读,以开放的空间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作品,并对一些热点小说进行评析。郭敬明的小说就是发在这个栏目中的。我本人并不喜欢这部小说,但问题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追捧他呢?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现象吗?我们不能简单地去排斥,应该探讨一下。其实我们的编辑也是由好几代人组成,其中也有年轻编辑,他们会在网上去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有潜力的作家和作品。去年我们发过一个长篇,王微的《等待夏天》。作者就是搞网络出身,他自己在美国留学时写了这篇小说,但没想过发表,是被我们编辑发现后与他沟通修改才发出来的,我记得很短的时间就通过了四审。

人们好像对《收获》有误解,认为它只发名家作品,其实不对,当年许多未成名作家,都是在这里发表的处女作或成名作。像余华的第一个中篇,就发在《收获》上。我们对年轻作家是欢迎的,但并不意味着会降低标准。在《收获》发表作品,一直都要经过严格的四审,有时还要和作者沟通修改以提高作品的质量,这是《收获》老一辈留下的传统,我们觉得,这对作家好,对刊物也好。

有些人认为,现在的“80后”作家整体水平不如前辈。这个问题现在还很难说,年青一代的作家,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事实上,当年苏童、余华他们那一批“先锋作家”初登文坛时,也遭遇过类似的质疑,但事实胜于雄辩。对于现在的年轻作家来说,关键问题不在于外界如何评价,而在于他们自身能坚持多久、该坚持什么。

记者:很多年前,我在湖南一个偏僻的乡村小道上,看到一幕很感动:有个在瓜棚看瓜的女孩,手里就拿着一本《收获》。很多人都在说,读者期待伟大作品。

李小林:确实很感人。为了这样的读者,我们也要坚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的熏陶。我很困惑,为什么我们经济腾飞了,GDP上去了,而国民的整体素质却下降了?在国外的时候,我与女儿出门看地图,马上就有人过来问:“你需要帮助吗?”现在中国呢?有人倒在地上都没人去扶,也不敢扶。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还需要大大提高。文化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问题。我们的人文教育,需要从根本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娃娃的老师抓起。教育者应该是值得尊重的,不要让他们光想到外面去赚钱去,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我们这一代是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能价值观与现在的年轻人有点不一样,我们身上多少还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是做人一定要有道德底线,要有是非观念,要正直善良,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现在有些孩子不懂得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他们只知道你爸爸开的是什么车、是什么官。都说教育平等,但在钱、权面前,根本就是不平等的。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好学校要交多少钱?!而为了前途、为了改变命运,所有人都想要进好学校。进了学校就像进了“竞技场”,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吗?……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也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能担当振兴中华的大任吗?要改变,不是让孩子多念几遍“弟子规”就可以做到了。

作品跟人品是一致的。要是我父亲不对我们这个国家、我们的民族爱得这么深,也不会写《随想录》,不会提倡“讲真话”,不会去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他是因为太爱这个国家了,希望这个国家能好起来。现在我们很多作家,哪肯静下心来好好写?多清苦。严肃作品基本上不赚钱的,很多作品是不畅销的,一些出版社就要考虑了:作品赚不赚钱、犯不犯错误?

伟大的作品,该如何界定?伟大的作品不是抓出来的,不能命题作文,更不能急功近利。一部优秀的作品,必须经过读者的检验,经过时间的考验。平庸不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创作繁荣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要有宽松的环境,要有自由讨论的空气,要让大家畅所欲言,要有思想交锋、思想交流。主管部门的领导,不要管得太具体,可以批评,可以讨论,但不能压制,要给文学创作者一块宽松的土壤,要让作家觉得心情舒畅,让大家知道应该为民族做些什么、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只有“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

要出伟大作品,我们一定要正视历史。比如“文革”。国外对“文革”的研究非常透彻,搜集了大量资料,也许弄到最后,研究文革要跑到国外去找资料,那就太可悲了。现在有些人还活着,还可以说,还可以谈。文革的资料,非常有必要整理;文革博物馆,非常有必要建立。要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人性是如何变为兽性的,我们灿烂的文化又遭到了何等的摧残。千万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这是一个生动的思想教育。但是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了解文革是怎么回事,觉得“不上课是很好的事啊”,觉得把老师打一顿,造造反简直是好得不得了。孩子们都不懂什么是对是错,是非观念是非常模糊的。有些年轻人甚至根本不相信我们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浩劫。这相当可怕。

其实,《收获》现在能做的,最主要是不趋时、不媚俗、不跟风。守住刊物生命,守住精神家园,以不变应万变。

李小林小传

李小林,四川成都人,著名作家巴金的女儿。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浙江省文化局《浙江文艺》编辑部编辑,《收获》文学杂志社编辑、副主编、编审,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大型文学期刊《收获》杂志主编。

同类推荐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既温柔,又狂野

    既温柔,又狂野

    本书收录了北京女作家赵凝近年的散文随笔作品。其特有的文笔风格,完整地展现出了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一个知识女人的真实心迹。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军旗下的方队

    军旗下的方队

    本市包括“军事博物馆上空的五星”“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军旗上写满了烈士的名字”“长枪、大炮也属于女兵”等内容。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热门推荐
  • 幻妖途

    幻妖途

    无尽的十山天地,通神山与通天山静静矗立。九幽体的掌控者,在当年引起了那一场大变,毁去了通天神山,如今,唯有现世的九山。踏天梯,沐浴天殿洗礼,登上至强者的路途。当幻妖的世界被人类所争夺,当黑暗大森林里传出天幻妖出世的消息,在那灭世雷霆降下之后,九幽体与月乌第一次碰了面。月乌右肩膀处那个奇怪的印记,当他突破之时偶入奇异的空间,那一刻苍老的古树,竟视他为亲子。这十山天地的外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神幻妖的一句话,提醒了月乌。
  • 红颜校花

    红颜校花

    一场浩劫天地变,人魔鬼神显神通!落难校花心已死,痴情男儿有情郎!一见钟情万般痛,冲冠一怒为红颜!伤痕累累梦尽碎,红颜寻死求心安!少年英雄舍生救,只为红颜莫心灰!
  • 顾少豪宠小娇妻

    顾少豪宠小娇妻

    某晚,她被帅的惨绝人寰的他扑倒吃干抹净,她频频摇头“经验不足。”他意犹未尽,“那我就好好练习,睡到你满意为止。”
  • 我的同桌他有病

    我的同桌他有病

    “喂,你有病啊”“对啊,你有药吗?”一对欢喜冤家,时常吵架,但在关键时刻就是一头的,两个逗比的爱情
  • 三生三世:且笑红尘

    三生三世:且笑红尘

    曾经她以为他的师父是这个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可是后来她错了!而是杀她父母的人.你还配做我师父吗?当你杀我父母的时候你就不该留下我,她转身离去只留下一抹红影他能寻回她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简介无能,欢迎跳坑
  • 千曜的烦恼

    千曜的烦恼

    曾经的高阶领主,魔界的最高领导人千曜,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踪了。事实上,他哪里也没有去,他只不过是带着自己的力量,前往了那个观测已久的人类世界。曾经的霸主,现在打算隐退人间,做一个不老不死的妖精。总之,不管你是智商超群的侦探还是信奉万灵的古神,不管你是提不起劲的杀手还是爱恶作剧的医生,大家通力合作,共创一个平稳的未来吧!——反正结局肯定不会好就是了。(QQ群:548980589,一起看吧~
  • 一场人生一场梦

    一场人生一场梦

    曾经天真的以为,我若待你如一,你便陪我一世,人生最可笑的莫过于因为感情的缘故被迫从神坛跌下,撕下了高冷的外布,成为一个疯癫的逗比。
  • 兽性总裁鹿晗

    兽性总裁鹿晗

    介绍:一场车祸,受害者竟然变成了被告,明明是他撞伤了她,却要她赔一千万的豪车损失费,为了这一千万,她与他斗智斗勇,彼此沦陷,只欢不爱的缠绵游戏,他与她在欲望和理智之间拉扯。这场游戏,谁先认真,谁就输了。当她的身心渐渐沦陷,却发现,他对她的宠爱,只因为那双原本不属于她的眼睛和那莫名的熟悉感……
  • 行星异想:伪盗墓之麒麟印

    行星异想:伪盗墓之麒麟印

    此文为伪盗墓,其实写的是其他人,完全是我乱想的,是我其他文的番外篇。牛鹿CP和开兴CP之后的事,希望不要有人拍我。因为那个文被封了,而且很长,所以先写番外。我承认我脑洞很大,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可以指出。
  • Allan'  s Wife

    Allan' s W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