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答语,你要特别留神,比如同样一个“喔”字,有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喔!”是表示惊奇;“喔?”是表示疑问。再如,他说“好的,就这么办吧”!这是完全接受;“好的,以后再谈吧”,这是不肯接受;“好的,待我研究研究”,这是原则可以同意,办法还须讨论;如果他说“好的,你听我回音”,这是肯帮忙的表示;“好的,我替你留意”,这是没有把握的表示;“好的,我替你设法”,这是肯负几分责任的表示。你能够细细体味,便知道此次说话是否成功。老于世故的人,往往不肯有直接的表示,很易使你误解他的真意。
你对人表示态度,也要有个分寸。你以为对的,回他一声“很好”,一声“不错”;你以为不对的,回他“这个问题很难说,各有各的说法”;你以为可以办到的,回他“我去试试,成否不敢保准”;你以为办不到的,回他“此事太困难,恐怕无大希望”。总之,不要说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欢而散的后果。一切回答,必须留些回旋余地,万一临时不能决定,你可以说“待我考虑后,再答复你吧”;或者说“待我与某方面商量后,由某方面答复吧”。前者是接受与不接受各占一半,后者多数是婉言拒绝。
如果对方唠叨不止,你不愿意再听下去,也有几个方法可以应付,或者乘机谈谈别的事情,转移谈话目标,或者就说“好的,今天谈到此处为止”,立起身来,说声“对不起,再见,再见。”他自会中止谈话离开你。
有时对方是一个喜欢刺探隐私的人,往往迂回曲折,中间插入一句,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不愿意告诉他,应该特别留神,设法避过,或者故意当做没有听见,或者含糊其辞,或者就说“不便奉告”,拦阻他不断的进攻。
此外,宿醉未醒,不要见客;盛怒之后,不要见客。醉后易于畅言无忌,泄漏秘密;怒余易于迁怒来客,无端得罪。
你要向对方说话,先要明白他的个性。他喜欢婉转的,你应该说流利的话;他喜欢亢直的,你应该说激切的话;他喜欢学问的,你应该说高远的话;他喜欢琐事的,你应该说浅近的话;他喜欢诚恳的,你应该说质直的话。你的说话方式,与对方个性相符,自能一拍即合。
说话讲求一些技巧,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原则,指鹿为马,曲意逢迎。如果违心地说话,那技巧就变成恶行。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说得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技巧,我们用酒精泡出了经验,我们得意地欣赏属于自己的一份娴熟时,发现我们丢了许多东西,那东西是对我们很重要。”
但是只明白对方的个性还是不够,你还得估量彼此的交情,交情未到相当程度,你的说话方式,虽合对方个性,说话是否发生效力仍是一个疑问。话是说得对了,你的交情资格,还是不对,交情资格不对,你就犯了“交浅而言深”的错误。彼此的交情,还不曾达到相当的程度,“不可与言而言,是以言脱之也”,逆耳之言,只使人觉得讨厌!
忽略你与对方的交情程度,“交浅而言深”、“不可与言而言”,则还不如不说。
忍言语,非必说,不必说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言多必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到其他人。尤其防止大喜狂怒时失言。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结下仇怨。另外,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时的心情不同,话的内容也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言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细察那些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讲话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必说,“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徒倾致烁金。”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就畅所欲言,以快一时,但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的没有修养;你说的话,若是关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只知高谈阔论,孰不知轻言更易招忧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要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有时你的只说三分话,正是你的道德所在。做保密工作的自不必说;做医生的人,普通的病人,或者可以对他人提及,对于患花柳病的病人,你是绝对不该对人提及,这是医生的服务道德;做人事工作的人,掌握工作单位所有人的档案,某某何时得升迁,何时受处分,自然了如指掌,但是决不可随便透露,如果口风不严,就可能授人以柄,陷入麻烦;做银行业务的人,业务大概情形,或者可以对人提及,对于存款人的姓名,你是绝对不该对人提及,这是银行人员的服务道德。依此类推,只说三分话的例子还多着呢。
魏晋时期,有两位特立独行的高人:嵇康和阮籍,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大体相同,可是结果却大不一样。嵇康被司马昭以不守礼教的罪名所杀,阮籍却得以全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口无遮拦,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一旦掌权,自然千方百计罗织罪名,将他置于死地;而阮籍懂得“口不彰否人物”,虽也放浪不羁,却没人找他的麻烦。
古人讲戒多言,言多必失,如果从积极方面理解,对我们也有益处。可以使我们说话准确精炼,少讲废话空话,也可以使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避免被人利用。“舌尖飞,泄心机”。在谈判桌上,因多言而漏底,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在公共场所和陌生人面前,因多言而泄密;在茶余饭后,说东遭西,飞短流长,就会影响人际关系,损害团结。还有人逢人便唠叨不休,这也是多言,只能使人厌烦,没有任何好处。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是,人既然在社会中生活,就应该说话,而不能不说话,不然不如成为哑巴。既然要说话,怎样说才好呢?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最好能少说话,要说话则说自己经历过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的衷心之话,说自己有把握的话,说能够启迪人的话,说能警戒人的话,说能教育人的话,说温暖的话,说能使人排忧解难的话。自己无把握做到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伤人的话不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恶言恶语不要说,伤情感的话不要说,造谣的话也不要说,粗言秽语不要说。
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么你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音、姿势,都不可不加以注意,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都应该加以研究。为了保持你的话被人所重视,永不使人讨厌,惟一的秘诀是说适量的话,恰当的话。说适量的话能使你静静地思索,使你说出的话更精彩,更动人。
然而在与人谈话时,失言总是难免的,特别是在心情过于激动时,更容易发生。由于一时忘记了别人禁忌,忽略了他人的生理缺陷,忘掉了某人的不幸,有伤人家感情的话语,有损人家尊严的言词,有失人家体面的言论,都可能出现。
一旦失言,就要视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弥补。假若过失严重,但你和对方很熟,恐怕你最好说:“很对不起”,说完立即谈及其他东西。如果接近失言的危险边缘,要竭尽全力迅速摆脱,这时特别需要冷静,莫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大喊大叫向人家赔礼道歉。
制造幽默的语言气氛
用机智和幽默去激起他人的兴致,别人将会对你十分感激。你说一句笑话可以像一缕阳光驱散重重的乌云,一切的怀疑、郁闷、恐惧,都会在一句恰当的笑话中消散无踪。
幽默与机智,在交际上可以压倒别人,显出你自己的聪明之处,也可以鼓起他人的兴致,缓和紧张的局面,营造欢乐的氛围。
机智运用得法,可以使一个敌对的人哑口无言,甚至还可以解除尴尬的局面,赢得别人的鼓掌喝彩。
有一则有名的笑话,足以看出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机智。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美国人无事的时候,往往爱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便不能不停止了。”马克·吐温便以充满诙谐的语句说:“当法国人无事的时候,总是尽力想找出究竟谁是他的父亲。”这一类的机智是危险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使用,因为它可以把一粒星火煽成白热的怒焰。你和对方争辩的结果不是你全面得胜,就是一败涂地。所以,除非是必要的,不要随便对别人试试。
幽默是有区别的,有些是文雅,有些是暗射用意,有些高尚,有些低级。低级的幽默形同讥笑,往往一句普通的讥讽话会使人当场丢脸,反目不悦。所以说幽默话,应该使它高尚、斯文才好。
一味地说俏皮话,无限制地幽默,其结果反会不幽默。譬如,你把一个笑话反复地讲了三遍、五遍,起初人家还以为你很风趣,到后来听厌了之后,便会觉得很无聊。
如果你要使他人对你保持着端庄高贵的印象,那么,你就要避免经常说俏皮话。有一位先生在当教师的时候风趣得很,可是一做了地方上的首长,自己知道在官场之中不应该再诙谐幽默,明白一味的幽默会失去广大民众的敬仰,所以便下了决心,毅然做了一次肃清幽默的工作。这样做显然很有必要。一个人处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有一副与之相配的形象,这样才会使人觉得顺眼,并由此尊重你。
说笑话也要注意,有时也会使人不高兴的,笑话说得是不是恰得其时其地很重要。譬如大家聚精会神在研究一个问题,你忽然在这里插了一句全无关系的笑话进去。如此,人们不但不发笑,也许你还会遭到无趣。
如果你的幽默含着批评意味,带有恶意的攻击,挖苦别人丑陋的事情,这些话还是不说为妙。
谁都喜欢听生动、形象、幽默、活泼的句子,因为它们总那么有趣,通俗易懂,听着轻松、愉快,但是谈话生动、妙语连珠,有一副伶牙俐齿的人毕竟不多。因为要能说“好听”的话,必须花相当的功夫去积累语言的素材,去训练表达的技巧。
语言有时表达的意思很抽象,这时用现实生活中某个常见的东西或易理解的事来做一比较容易理解。
一位演讲家在演讲是说:“男人,像大拇指,”他高高竖起大拇指,“女人,像小拇指。”他又伸出小指。
这一比喻,令全场哗然,女听众强烈反对。演讲家立刻补充道:“女士们,人们的大拇指,粗壮有力,而小拇指却纤细苗条、灵巧可爱。不知诸位女士之中,哪一位愿意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