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8400000006

第6章 懂得什么是“美”,就会变得更美

气质是一种对美的认知和鉴赏

众所皆知,女人的气质源自内心,溢于其表,内心丰富的女子,其外表也令人备感舒适。我们通常认为,依此种说法,内心世界安宁恬静的女子,外表大抵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内心激烈奔放的女子,外表通常也会令人觉得热情似火,活力四射。可世间女人情况之复杂,却往往超出了人们心中所想。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更多遇见的是如下情景。例如,看似一脸凶神恶煞般的女人,深交之后却发现其乐于助人、心善如佛。再如,一个穿着完全不适合自己服饰的女人,在与人交谈之时,却能口吐莲花、满腹经纶,表现出极高的才情与智慧。在我们身边,这样表里不一的例子,几乎数不胜数。

更可怕的是,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女人渐渐不再相信精神之力,人们宁愿在物欲的世界中挥霍人生,也不愿沉住气,在这浊世之中捕捉一丝内心的静谧。如此一来,世间浮华躁动的女子越来越多,“气质”一物于我们而言便越来越难得了。

女人的内心与气质无法完美统一,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北大的蔡元培校长便已深刻意识到此问题。他认为,当时的世道,人们盲目崇尚物质,认为科学之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而忽略了内心情感的培育,大部分人甚至不知究竟“美”为何物,因此世间“丑态”百出。

因此,蔡元培校长提出,办大学的当务之急便是必须广泛倡导“美育”,以美之事物,诸如音乐、雕刻、图画、文学等,重新“开启”人们遗失的情感。而女人本身,又是承载“美”、传播“美”的最佳载体。倘若,女人自身对美的事物并无认知及鉴赏能力,不但她本人会失去成为“美人”的机会,更无法向后代传授“美”的真谛。

显而易见,一个不知“何为美”的女人,也不会知晓自己究竟如何才能变得更美。那些自古以来便被世人念念不忘的绝代佳人,无论她们天生拥有怎样脱俗的容颜,仍会努力修习琴、棋、书、画等,以此陶冶情操,提升对“美”的认知。而世人之所以对这些美人倾心不已,永世难忘,大多也因为她们内外兼修,能由己及人,引导人们鉴赏心中之美。

鲁迅先生曾对一位北大美女倾心一生,她就是著名学者马裕藻先生的女儿——马钰。马钰是第一批进入孔德学校读书的女生,这座学校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北大附属小学。后世人皆以为,鲁迅先生暗恋这位北大校花,无非是看中了她如玉的脸庞及颇有见解的谈吐,以致日后的许多材料中,竟然极少提到这位马钰小姐的平生所学,只加大渲染她与鲁迅先生的来往过程,好似这个女子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人了解鲁迅先生的一段情史。

然而,事实其实大有谬误。当马钰还在孔德学校念书时,她的老师阵容便非同一般。沈尹默讲诗史,钱玄同讲文字学,周作人讲历代散文。再加上学校跟北大有着极深渊源,也特别注意美学教育,因此马珏对文学、音乐、美术都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并曾认真修习过这些课程。

进入北大之后,马钰之所以备受同学关注,也不仅仅因为长得好看。她在校园中异常活跃,并经常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还曾师从昆曲大师溥侗先生,并与其一起合演过《游园》。马钰这种多才多艺,外加对“美”的积极追求,大概才是吸引众人目光的关键所在。

一个长得美,却不懂得美的女子,无法调动身边多少美的资源,令其为己所用,终究也会浪费一副长得恰到好处的面容。而一个长得美,同时又懂得鉴赏美,追求美的女子,则会因其不俗的气质,及充满美感的打扮,迅速成为众人心中的不朽女神。

内外皆美,才是一个女子最精致的状态,而这需要我们从内心真正领悟美,鉴赏美,而并非只是随意学习她人,故作矫揉之态。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美,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身边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的确如此,我们若是无法认知美,就不能发现身边美的事物,更不能发掘自身美的品性,也无从得知究竟要朝哪个方向修行才能抵达美的殿堂,成为他人心中美的化身。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明白“世间没有最丑的颜色,只有搭配不恰当的色彩”这个道理,并因此努力学习关于色彩搭配的知识,那从今往后,我们在着装打扮上便会更加精致得体些。又或者,我们能够懂得女人的美并不仅仅体现在行为动作、着装打扮上,就连日常生活的种种习惯,也时常悄悄透露美丽与否,我们便定会注意改掉平日里的不良习惯。

若要问,天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女人以最快速度拥有气质?那一定是来几堂密集式的与审美有关的训练课。

梁文音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会计,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个姿色尚可的靓丽女子。不过,因为常年伏案工作,年近四十的她,已开始渐现疲态,再加之平日里又懒得打理自己,乍一看,竟然和快50岁的女人差不多了。

但梁文音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些,每天清早,当她看到镜中的自己还会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将头发随意一束,再顺手从柜中拿出一件衣服套在身上,就匆匆出门上班。可有一天,梁文音在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却无意间听见两个同事在议论她。

“这个梁文音,若仔细瞧瞧,长得倒也不难看,可每次看见她,怎么都感觉怪怪的?”

“瞧她那个样子,平时肯定也不知道该怎么收拾自己,穿什么都没气质。”

听见同事的议论,梁文音十分生气。回到家后,她将这些话告诉了丈夫,原本希望丈夫可以好好安慰一下自己,却没想到,丈夫仔细打量了一下她,低声说道:“文音啊……那个,我也觉得……你的审美观的确有些奇怪……比如说,这件大红的衣服配黄色条纹的裤子,好像是不太适合你。”

梁文音一听,愣住了,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再次站在镜前时,她的心中第一次泛起了一丝奇怪的感觉,这么穿着似乎的确有些不太好看,莫非真是自己审美观出了问题?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梁文音开始学习有关服饰搭配相关的知识,并买回数本有关美学的基础教程。她迫切想要知道,究竟是自己的审美观出了问题,还是同事对自己的恶意诋毁?梁文音并不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后,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改变了打扮风格。

在选择服饰时,梁文音开始更加倾向于看起来简单平凡,穿在身上却显得大方清新的款式,而那些浓烈艳丽的色彩也渐渐被素雅百搭的颜色替代。从那以后,同事们再也没有在背地里议论过梁文音,反而时常向她请教着装之道。

审美观是我们对“美”最直观的理解。当审美观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便会变得千奇百怪,再好的气质也无法自然散发。并且,尽管如今已是一个提倡个性的时代,但若脱离“美”的界限,我们自认为的个性,也会渐渐被社会大众边缘化,成为“土气”“小丑”的代名词。

“美学”是女性的必修课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优势,眼界大多着眼于外。金钱、名利、外貌等无不成为人们最希望努力得到的东西。渐渐地,资源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原本并不在意的人也加入了争夺行列,以致世道情感缺失,物质至上。

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中,女性看似得到了平等的“待遇”,实则受害最深。因为在世俗的眼中,男人只要具有一定社会优势,比如拥有金钱、地位,便无人在意他们品位如何,是否欠缺文化修养。这样的男人,即便只有小学文化,依然能够吸引众多对他们趋之若鹜的女人。

然而,世俗对女性的偏见,却比对男人要大得多。一个女人,即便获得金钱、地位,可她若是不优雅,无气质,没有一种对“美”的独特见解,人生便会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男人并不会对一个成功的女人另眼相待,而其他女人也会因为嫉妒,在背后恶语中伤她、孤立她。

因此,尽管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同男性一样,有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提升气质,展现女性魅力,则很容易便会失去来自他人的尊敬。而女人若想提升气质,除了不断阅读各种书籍,修炼内心之外,还需修习与“美学”有关的课程。只因,女人唯有懂得“美”,方能从中体悟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方能自这份独特中升华出不俗气质,继而展现优雅的魅力。

蔡元培校长曾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美学”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其最初的意思被解释为“对感观的感受”。此后,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又被引申为一种“诠释美及艺术的哲学”。尽管自美学产生以来,每一个人对“美”的认识都不同,但这并不表示人类对“美”就没有一种共识。据研究,在同一时间与空间内,人们对“美”的认识具有高度共识。但大致看来,优雅、个性、具有艺术欣赏力,以及懂得如何适度装扮自己,令他人赏心悦目,是整个世界对“美女”的共识。

而这其中的大部分能力,都必须依靠修习“美学”才能达到。例如,一个优雅的、懂得鉴赏艺术的女人,则很有必要懂得艺术的构成及分类。曾有人将艺术大致分为了四类:绘画、建筑、雕塑一类能够长时间留存的时间艺术;在空间中可以随意传播的音乐艺术;表达力之美的舞蹈艺术;还有用以阐述生活的文学、戏剧、电影等舞台艺术。

因此,女人若想将“美”提升一个档次,学习并了解这些美学艺术则十分有必要。这也是当下许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也要将女孩们送去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原因。事实证明,这些曾经修习过艺术课程的女孩长大之后,的确要比其余不曾接触过艺术教育的女性更有气质,更容易在社会上获得他人的青睐。

英国诗人济慈曾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人们通常认为,外表靓丽的女孩,获得成功的机会似乎看起来比平凡普通的女孩更多一些。只因大家都喜欢美的事物,更喜欢与美女合作。

然而,“美丽”这个资本,若是不好好运用美学知识去经营,美女们反而无法从中获益,甚至因此遭难,被人视为“红颜祸水”,日子也过得并不幸福。

现实中这样的女人并不少见。因为长得漂亮,她们的感情生活十分丰富,追求的人一拨接一拨。可供挑选的异性多了,对感情的重视程度自然会慢慢变少,在换了一个又一个男友后,随着她们年岁的增长,“随便”的作风开始渐渐体现,真的到了适婚年龄,反倒没有一个合适的异性愿意与这样的女人走进婚姻殿堂。与此相反,反而是一些相貌朴实平凡但内心善良,简单打扮一下便能让人感到舒心的女子,更受男性的喜欢,成为男性们愿意求婚的首选对象。

感情如此,工作与事业上更是如此。挑选次数过多,以致“臭名远扬”。不曾系统接触过“美学”的女人或许不知,生活态度亦属广义的美学范畴。在传统的东方国度里,因为社会资源过少,女人朝秦暮楚,独自占有过多“资源”的行为,绝对是一种与“生活美学”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法。持有这种生活态度的女人,其外表越惊艳,背负的骂名也就越多,即便她们智慧过人、内心强大,也极少会有人认可她们的气质,赞同她们的为人。

没有美丽的外表,我们可以通过化妆、整容来修饰或弥补;没有强大的内心,我们也可花费数年时间,将自己置于种种磨炼之中,以此获得锻炼;没有聪慧的大脑,我们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努力苦读,以各类书籍渐渐充斥空虚的头脑,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成为“腹有诗书”的才女。可是,当我们的“生活美学”并不被世人所接受时,我们此前的种种努力都会因此付诸东流。

修习一些“美学”知识,并逐渐成为一个优雅的女人,再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是蔡元培校长提出“美学教育”的初衷。一个优雅的、富有气质的母亲,她所教育出的子女,往往会在走上社会后拥有更多的好运。

因此,一个女人如果将“美学”纳入人生的必修课时,受益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家人、后代及身边的朋友。我们更会从“美学”中领悟到人生真谛。美,是女人一生最高的荣耀,也是女人命运最好的归宿,无论是古希腊或是古罗马,最美的艺术都曾带给世人无上的愉悦感,而那些最美丽的女人们,在带给世人美的感受时,自己同时也享受了无上的荣耀和满足。懂得美,驾驭美,女人才能自美中生出毫不矫揉的气质,生出那一生都享用不尽的奢华“财富”。

享受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

气质,是女人一生最希望拥有的最奢华的“宝藏”之一。要想得到它,女人必须学会化出漂亮的妆容,保持惹火的身材,练习优雅的言谈举止,修习强大的内心,锻炼出聪慧的头脑。然而,若是光有这些行为却不懂得享受生活,则仍有可能被人称作“没有生活情趣”的女子。

在北大,或许有人会告诉女生们,她们将要成为一个怎样自由的人,她们将会在学术的领域获得何种成功,又或是她们中的某些人,将会在未来的商场上与男性一起竞争驰骋,最终夺得一份属于女人的天下。可似乎没有多少人会告诉她们,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

在这个飞速前进的社会里,享受似乎成为了一种“原罪”。当周围所有人都在奋力拼搏时,若我们停下脚步欣赏周遭的风景,又或是干脆辞去工作,彻底回归生活舒适度日,便会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甚至成为奢靡、懒惰、不思上进的负面典型。因此,许多女人在与人聊天时,更多会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谈论自己如何陶冶情操,避谈在家如何享受,以免引起他人不快。

然而,当我们自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勤劳最努力的人时,却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无论我们在事业领域如何打拼,如何劳累,最终的目的便是要自己生活得更加美好、舒适,可当我们拼命劳作一辈子后,却发现我们不过是不停奔跑在一条没有风景的主干道上,至于奔跑的目的却似乎被大家彻底遗忘了。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地方的女人非常爱吃苹果,因为苹果不但口感清甜,而且有利女性健康。可由于这里并不盛产这种水果,因此,苹果的价格非常昂贵。有一个女人,为了吃到更多的苹果,辛辛苦苦工作了好几天,终于拿着加班奖金买回了一斤苹果。

买回了自己爱吃的东西,她非常开心,可随即又皱起了眉头,心想:这么珍贵的食物,若是很快吃完,岂不是大大的浪费?于是女人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将苹果囤放起来,决定等到实在馋得不得了,再拿出来吃掉。

然而,这个地方天气潮湿、炎热,人们又不习惯使用冰箱,因此并不适合苹果的保鲜。很快,女人就发现自己囤放的苹果开始渐渐腐烂。她非常伤心,却又不舍得先吃好的,于是只得将烂掉的苹果拿出来先吃掉。可最后,当她将所有苹果都吃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吃过一个完好的新鲜的苹果。

自古以来,女人似乎比男人更容易接受节俭教育,这或许与几千年来,女人职责只是一直主持家务有关。即便到了如今流行“富养女儿”的时代,许多女人依然无法改变这种勤俭节约的心态,她们就和故事中只舍得吃烂苹果的女人一样,辛辛苦苦地挣钱,却舍不得用它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舍不得改善生活的女子,往往会用“生活不易”“挣钱少”为托词。她们认为,自己本就处于社会底层,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用来挥霍,只得勤俭节约,买些便宜货,或是胡乱吃些简单食物度日。

世上的确存在许多收入过少只能维持温饱的女人,可也存在许多这样的女子,她们但凡见到打折信息,就会不顾一切冲过去,不管商品是否有用都一律疯狂购买下来,直到回家冷静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买的东西虽然便宜,却大多毫无用处。

第一种女人,她们无力,也无心享受生活;第二种女人,她们虽有力,却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女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喜好,都无不对她的气质影响颇大。一个外人看来气质优雅的女子,生活也必定精致有趣;一个气质奔放火热的女人,生活也一定大方随意。世上或许存在人前人后两种气质的女性,可若我们仔细观察,便一定会发现,当一个女人的生活与“气质”出现分歧时,她多少都会有些不太自然的表现,其绝佳的“气质”也无法在人前持续过久。

每一个气质随和、自然的女人都会知晓,只有懂得如何享受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才能让自己从中体悟到更多美的事物。

生活中懂得享受的女子,会将家务当成一种艺术,她们每一次整理房间,都并非只是将其当成一次简单的劳作,而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家布置成全新的样子,并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懂得生活的女子,即便没有奢华的物质辅助,却仍能将人生打理得井井有条,依然能每天笑对自己虽简单却依然精致、舒适的生活。她们从中得到乐趣,感谢乐趣。

反之,那些从不享受生活的女人,却会将生活当作一种负担。每当回到家里,生活中的种种事情都会成为她们心中的麻烦。比如,想要吃顿大餐,却又觉得烧菜的程序过于复杂,饭后的收捡太过劳累;再比如,看着家里乱糟糟的,心中烦闷不已,随便收拾几下之后,却又会在十分钟之内将一切恢复原状;偶尔终于闲了一次,想要出门旅行,却又担心做攻略太过麻烦,最后干脆选个最便宜的旅行团,到了目的地却发现,自己所去的地方,与大家描述的相去甚远,最后武断地得出结论,旅行一次也不过如此,无非是瞎折腾罢了。

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也懂得欣赏生活、欣赏人生,并从中感悟到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在她们的心中,就算偶有戾气,也会很快被生活之美所化解。这样的女子,心胸开阔、坦荡,人们与之交往轻松舒适,并能被她们身上的美所感化,这大概也是蔡元培校长希望女子接受“美学教育”最大的初衷。

把“家”变成最美的地方

在北大,曾有一个女生告诉大家:在女人的一生中,存在三道坎:升学、工作、嫁人。而升学和工作,最后都是为了嫁人做铺垫。这些话虽然略有偏颇,但道出了现下无数女人的心声。

女人,是天生属于“家”的动物。在我们身边,但凡能够觅得一中意的乘龙快婿,极少有女人会拒绝婚姻,拒绝回归家庭。即便是许多事业有成,被人称作“女强人”的女性朋友,在内心深处,也无不渴望拥有一个美好完整的家庭。女人心中最渴望的幸福时光,莫不是在每日下班后能与家人围坐一桌,品尝丰盛可口的晚餐,交流今日的各种心得。

女人对家,有着与生俱来的依恋与热爱。爱家的女人,会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家中,她们从骨子里散发出对家的关怀,对家的喜爱。一个女人,若是在外突然情绪失控,又或出现各种异常反应,人们十有八九可以猜出,她的家庭生活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北大曾有一个女教授,原本工作效率一直很高,人也十分随和。由于平日里风趣幽默,又打扮得体,因此,她讲的公开课十分受学生喜欢。然而,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这位女教授在上课时却屡屡出错,就连最基本的常识也时常出现口误。

细心的学生还发现,这位女教授每日都面容憔悴,也不像以往那样精心装扮自己,而是衣着随意,毫无搭配之法。不仅如此,每天一下课,她也不再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拿起手机就走出教室,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经过一番打探之后,学生们终于得知,这位女教授远在乡下的婆婆来到了他们家,因为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合,家里整天乱糟糟的,丈夫也不愿听她整日埋怨自己的母亲,居然找了个出差的借口远远躲了出去。心烦意乱的女教授再也无心打理自己,甚至因为各种琐事耽误了备课,以致在课堂上也心不在焉,屡屡出错。

当家中出现了问题时,即便是聪慧睿智的北大女教授也无法淡定处之。因为家是女人的港湾,是女人最终的栖身之地,当这里不再美丽不再安宁之时,女人也会渐失平日的气度。当家不再是一个可以存放“美”的地方时,女人在外也会无心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

无论家中是否有第三者存在,我们都不应慢待于它。家与女人,并非仅仅只是拥有丈夫、孩子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存放我们疲惫心灵,让我们安心修行,并在此静静思考人生的地方。

把家变成世间最美的地方,是每一个女人应尽的职责。家中景美、心美,我们在外才会绽放出最美、最祥和的气质。一个美丽的家,会让女人感到心安、心静,会更愿意在外努力提升自己,只为永远拥有并维护自己最美的家。

有情调的女人,懂得随时给家增添一些新奇的变化。偶尔撤下灰色透明的桌垫,换上富有苏格兰风情的红黑格子桌布,再放上从郊外带回的清新花束,或许会令家人食欲大开,备感别致。又或者,在闲暇时刻换下那华贵却臃肿的窗帘,换上一袭可以随风轻舞的纱幕,再往两旁的墙边挂上几幅自己随意画就的艺术作品,则足以在整个周末让全家人的心灵随之轻松放飞。

布置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家,无须多么昂贵的饰物,而在于我们是否有一颗懂美爱美的心。有时,甚至只要一些从街头小店,或是路边摊上淘回的小物件,都能让沉闷的屋子瞬间变得鲜活生动,也能体现一个女人内心存有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爱家,并懂得装扮家的女人,大抵都会幸福一生。肖华便是那种令友人、同事羡慕到死的女人。无论她有什么事情,先生总会第一个出现在她的身边;无论她做出了什么决定,先生也都会在原则之内,无偿支持她的选择。

友人们总在好奇,肖华相貌平平,身段也并不火辣,她究竟是用了什么法宝令一个英俊又能干的男人为她死心塌地?每当肖华遇见友人们如此提问,总是神秘地笑而不语。倒是她的先生会一脸自豪邀请朋友去家中做客。当大家来到肖华的家中,却几乎不约而同地明白了什么。

肖华的家虽然不大,但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阳台上,吊兰新绿,杜鹃艳红,几个不同品种的海棠花正含苞待放,而花下那颇有品位的架子看起来也极为不俗。整个阳台,就好似一处世外桃源,花红酒香,令人见之心旷神怡。

再看那书柜之上,两百多本图书都一一按照类别存放,书上不但没有一丝灰尘,走近之后还会闻到阵阵异香,书柜下方的茶桌之上,早已放好观赏茶道的别致用具,每一个茶杯都精巧别致。先生得意地告诉朋友,那是太太肖华自己手工设计、打造的陶器,世间只此一份,绝无仅有。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当一个太太能将家变成一处“美”的天地、艺术殿堂时,世间的先生们必会减少往外溜达的机会,反而期望能时常待在家中,欣赏这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

而女人,若能让家成为一个人人向往的“存美之地”时,何愁自己不能拥有与家一样美好的气质,又何愁婚姻会被柴、米、油、盐淹没,成为爱情的不归地呢!通常情况,女人的家中,若是物美,人也必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世间极少有女子情愿劳心劳力将家布置得精美绝伦,却不愿花费些许时间将自己也同样装扮一番。窥一室则见一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家的美与丑,关乎心。我们的心境如何,家也会变成何样。所以,女人一定要相信一个神奇的事实。当我们拥有一个心中最美的家时,世间的一切也会随之变得美好起来。这份美,无关房子的大小、地段,也无关它的产权是否独属于我们所有。就如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时,也依然能够布置出一个犹如皇宫一般的房间,只因那里,承载着她与荷西所有的喜怒哀乐,还有那永远不忘的幸福之地。

品位决定女人的世界有多美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穿着时尚,室内装修经典,懂得品味红酒、美食,再加之能懂几国语言,也时常会翻阅一些小众图书,这样的女人,理应算得上是一个有品位的女性。甚至有人觉得,品位不过是“白富美”们在闲暇时,对生活苛刻之极的人生态度,对于只能过上普通日子的平民女人来说,拥有“品位”却是一种极其奢侈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样偏颇的定义,却实在有些牵强。如果说,有钱就能拥有“品位”的话,那世间也不会出现许多身价上亿的“暴发户”了。品位之于女人,绝对不仅仅只是代表着生活质量的高低,而是一种精神与物质完美契合之后,所呈现出的自然气质。

事实上,在世间也有许多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女子,因为自小家教良好,又曾经受过艺术熏陶,此后,即便在穷困潦倒之时,也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品位,丝毫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匮乏,就放弃自己对“美”的追求。

杨乐欣自北大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像同学们一样,留在北京驰骋职场,而是选择去自己最喜欢的城市——大理。在这里,杨月欣一边在一家私人学校授课,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己的家中教授一些孩子学跳芭蕾舞。

数年之后,当同班同学纷纷在北京或是全国其他大城市里杀出一条“血路”,成为职场精英并拿着不菲的年薪时,他们并不能理解,杨乐欣为何能够如此轻易放弃留在大城市里的机会。许多同学甚至认为,努力考上北大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找到高薪的工作,或是创业成功,从此成为社会精英阶层,过上比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杨乐欣,一定是他们中的异类。

可杨乐欣并不这么认为,她在大理这座悠闲的城市,过着悠然自得的人生。尽管在这里每月只能挣到数千元钱,可每日,杨乐欣都能在这里毫无压力地贪看日出日落,与三五位友人品茶作画,或是自己淘来一些有趣的手工艺品,以此装扮房间,甚至实在无聊之时,跑去学习扎染技术,又买来布匹,亲自染出自己喜爱的图样,并随意裁剪成披肩或是裙子穿在身上。

一日,一位同班同学到大理旅行,顺便来到了杨乐欣的家中做客。当她看见那满屋造型古朴、自然的装饰品,看见满脸轻松、宁静的杨乐欣,以及她身上那套自己亲自扎染、亲自裁剪的衣物时,不由睁大了眼睛,由衷感慨道:“杨同学,你的品位自然、随和,看起来实在令人舒服。不像我,整年不停地忙碌,虽然也能挣个几十万,可是家里、身上依然乱糟糟的。偶尔受人邀请,去听一场音乐会,看着一柜子的衣服,竟不知该怎样打扮自己才好。”

关于品位,杨乐欣或许是一个特例,毕竟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像她一样,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只身跑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完全换一种方式生活;也无法像她一样,自己动手染布,并裁制衣服。

然而,杨乐欣的艺术人生却可以启迪我们,拥有一份极高的品位,并不需要太多金钱支撑。一个女人,若是心中不懂美,无视美,便是买来一柜子的高档时装,也无法选出一件最合适的穿在身上,更无法用它们来彰显气质,提升魅力。

说到底,品位,其实是女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组合能力。例如,什么样的菜肴,搭配什么样的餐具。又如,在一个适当的场合,穿上适当的衣物。再或是,当缘分来临时,我们会选择一位什么样的男士相伴左右。

曾有人认为,要看出一个女人的真实品位,无须知道她穿什么品牌的衣服,用什么样子的包包,也无须知道她平日里所去的娱乐场所,只看她究竟会爱上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便可见一斑了。

这种观点虽然偏激,仔细想来,却也有几分道理。世间的女人,无论个性多强,能力多高,始终都会期待一份爱情。而爱情中的男人,实则承载了女人对生活的所有期望。一般来说,世间并不存在一位集英俊多金、兴趣广泛、知情识趣、学识渊博、温柔体贴的男性。因此,女人不得不在这诸多优点中,选出自己绝对无法放弃的,并以此作为标准寻找伴侣。

令人惊讶的是在一项相关研究中,人们发现这几项优点中,大部分东方女人都认为,“兴趣广泛”“知情识趣”是男人最无须拥有的“技能”;而西方女性则恰恰相反,若是一个男人毫无兴趣,且不能令女人开心,则他有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女朋友。这固然是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过大,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关于品位这件事,大部分的东方女性,其实并不在意。

不在意,却并不表示不重要。女人一方面想要变得更美,却又拼命忽视可以帮助自己变得更美的东西,这实在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或许,许多人并不清楚,品位决定了女人的世界究竟有多美。

品位,是一种生活情调,是女人在独处时,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当我们不断提升品位时,会不自觉追寻世间最美的东西,继而便会发现,世上原来真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喜欢、追求,并为之真正奋斗的事物,它是有别于金钱权力的另一种“物欲”。

当我们拥有了一种品位生活,便会从中发现最简朴的人生哲学,看见生命中最自然的光辉。而我们的气质,也会在无形中被这样的生活状态所激发。此时,即便我们不得不过着粗茶淡饭、简衣陋衫的日子,也不会被暂时的贫穷压得喘不过气。因为一个拥有品位的女子,即便在捣鼓柴、米、油、盐时,也会自然散发出一种淡雅之美,令人为之倾倒,被其思想的灵性所折服。

“美”的重点是舒心,并非华丽

曾有人问:究竟什么是美?有关这个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能令人产生愉悦感的事物,就是美的;也有人认为,但凡华丽异常,能令人产生震撼之物,才是美丽的;还有人认为,只要能令自己喜欢,即便所有人都觉得它丑陋,在自己的眼中,它也算是美的化身。

若说前者的回答还勉强算得上在“美”的范畴之内,那么后两人的说辞,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极端的偏见了。然而,有许多女人,在日常审美之中,却都不自觉地偏向了这些极端说辞。

曾有一个家境平凡身材矮小的女子,通过努力之后,终于在公司混上了一个管理的职位,年薪也达到了六位数之高。起初,她并不在意衣着与配饰的品牌,可每日在办公室中耳濡目染,竟也喜欢上了许多华丽的衣衫与首饰。

于是,这个女子每月都会借着去深圳出差的机会,顺便去香港扫货。就这样,一年下来,她的大部分薪水,都用来购买了一些昂贵明艳却并不适合自己的衣衫、包包还有首饰。然而,这个女子并不知晓,自己根本不适合做如此打扮。她每日都会将这些大牌的服饰穿在身上拍照,并趾高气扬地在微博中公开评论那些买不起“大牌”的其他女子,却最终招来别人的辱骂。大家甚至一致认为,她虽然满身“大牌”,却完全没有穿出这些品牌的内涵,不过只是一个品位恶俗的“伪小资”而已。

可怜的是,这样的“伪小资”在我们周围可谓数不胜数。无论是在平日生活中,或是特殊场合时,只顾一心追求名牌却丝毫没有按照“美”的规律将它们搭配起来,只会让其他人感到别扭和难受。

在生活中,真正的“美”,虽然并无强制定义,却一定会令人感到舒心愉悦。或许有人会说,哀伤的、忧郁的气质,也是一种“美”的表现。然而,林黛玉式的惆怅之美虽然也被人们所喜爱,可到了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几个人会真正选择一个病美人成为朋友或伴侣。这种带有“负能量”的气质,大抵也只有出现在文艺作品中时才会被世人广为接受。

1907年的时候,年过四十的蔡元培先生,毅然放弃了当时翰林院编修的“功名”,来到德国的莱比锡大学。他在这里学习哲学、美术及文学等课程,并在此对美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德国是近代美学的发源地,康德曾在此叙述了美的超越性及普遍性,蔡元培先生对他的思想倍加推崇,并以康德的美感论,结合中国传统的礼乐思想,认为“美”即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舒畅、振奋的心情,并由此产生轻松、满足、和谐的情感,关键是,它必须有益于社会,若非如此,再华丽的东西,也不能称之为“美”。

由此看来,当一个女人想要变得更美,更有气质时,她必须摒弃身上的负面思想,积极从周围获取正能量,并让自己的言谈举止、着装打扮变得更加令人舒心,唯有如此,当她再加以适当装扮时,才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位真正的美人。

在北大校园里,荔枝算不上一位标准的美人。她的眉眼太细,轮廓也不够深邃,又因为平日里只爱穿一些素色的衣衫,说话细声细气,放在人群中,一眼望去并不出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小家碧玉却遭到了无数男人的追求。

有关这一点,荔枝自己都觉得奇怪。比起同班一些大眼睛、白皮肤,身材火辣的女孩,自己的确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地方,却为何总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书?为了搞清这个问题,荔枝壮起胆子,抓住了一个给她写情书的男孩,问道:“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

男孩显然被她问懵了,挠着头,红着脸想了半天才回答:“我觉得,看着你的感觉,特别舒服。”

看起来感觉“舒服”,绝对不是一句通常意义上恭维女人的话,然而,恰恰是这样一句平直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广大男性的真实心声。对女性而言,长得再美,气质再好,却只能对镜孤芳自赏,是一种“纳西塞斯式”的悲剧。女人的美,只有得到异性的认同,才会真正得到升华,绽放出“美”的两性意义。

再孤傲的女子,在内心中也会渴望一位男性认同自己、赏识自己。此时,男人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一次网络调查显示,世界上的大部分男人,并不会选择那些长得特别惊艳,或是美得“惊世骇俗”的女人做伴侣,通常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位身材比例大致合理,接触起来感觉舒服的女子。

在男人的心中,过于美艳的女人就好像一尊高不可攀的艺术雕像,若是放在高处供人观赏,尚可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可若是将她们搬下“神坛”,娶回家中,反倒不知该如何相处了。

对女人而言,过于华丽的事物也是如此。例如,缀满了花朵或奥地利水晶的鞋子看起来固然美丽,可真要把它穿在脚上,却又会令人发愁,因为大部分女人无法驾驭这种美丽,我们可能完全找不到一件合适的衣物来搭配这双鞋子,如此一来,即便强行穿着它走出去,恐怕人们第一眼看到的也会是鞋子,而并非穿着鞋子的我们。

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女人而言,太过华丽或是太过艺术的物品,反而不适合日常所用。因为它们太过夺目,反而容易喧宾夺主,与我们自身的气质格格不入,反而令我们自身的“美”大打折扣。

被展示才是“美”存在的意义

气质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这点毋庸置疑。然而,一些女人只注重外在美而忽略内心的修炼,这固然是一种不正确的人生态度,可若是反过来,女人只注重提升内心却完全不呵护自己的外表,同样也无法修炼出完美气质。况且,某些女人若是认为,只凭心灵美便能够获得他人的青睐,无异于痴人说梦。

世界有多么残酷,从对待女人外表的偏见就可见一斑。曾有研究表明,外表靓丽的女人,获得成功的机会是那些不够漂亮女人的三倍之多。而一个毫不注重修饰外形的女子,即便她读再多的书,拥有再高的智慧,恐怕也只会落得一个“灭绝师太”的称号。而那些看起来更加舒心、美丽的女子,只需稍稍充实一下内心,便能寻得大好郎君以及前途无量的工作。

但这并不是鼓励女人一心追求外表的美丽而忽视内心修为。事实上,无论是内心的“美”,还是外表的“美”,也只有当我们将其充分展示出来时,才不负这“美”的意义。而一个长得不算太差的女子,只要懂得如何展现自己“美”的一面,便可引来许多人的喜欢。

然而,许多女人不懂这个道理,她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内秀”才是好女人的标准,若是无论遇见谁,都向其胡乱展示自己的美,岂不是太随便了一些。更何况,对于身边亲近的人来说,心灵美是无须向其刻意展示的,日久自然见人心,相处到了一定时日,对方自然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善良、淳朴的好女人。

这么说虽然没错,可问题是,许多情侣还未处到“见人心”的时候,便早已因为各种琐事分道扬镳,男方也不再有机会去细细体悟前女友的“心灵美”了。更何况,在一个急功近利,大家恨不得24小时都拿来工作、娱乐的时代,这企图让他人主动发现“心灵美”的愿望,实现起来实在难于登天。

王其芳是个30岁的大龄女子,从28岁起,她就走在了不断相亲的“不归路”上。两年以来,她相过的男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几乎可以认为,但凡是休息时间,王其芳都给利用了起来。有好事的同学统计了一下,每当给王其芳打电话,十次里面有九次,她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

然而,相亲了这么多次,却没有一个男人看上她,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一起吃过三次饭,就再也没有下文了。王其芳知道,自己体重高达70公斤,绝对不能算是一个美人,可她自视工作好,修养也不错,那些男人看不上她,她也并不在意,只是一味安慰自己,缘分还未来到。

直到有一天,王其芳的最后一个闺密都走进了婚姻殿堂,她才忽然惊慌了起来。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失去了最后一个同盟军,周围目光的焦点都会放在自己身上,许多人一定会在聊天时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在后面加上一句:“看,就是那个胖胖的王其芳,都30多岁了,还没有男人要她。”

为了打消这种焦虑感,王其芳将新婚的闺密约出来喝茶,并直白地问她:“你到底是怎么把自己嫁出去的?”

闺密看了看王其芳,却并不急着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慢条斯理地反问道:“你是想问,自己怎么相了那么多次亲,却每次都被对方踹掉吧?”

眼见王其芳愣愣的,不知道怎么回答,闺密又一脸恨铁不成钢地指着她说道:“你以为是因为自己胖吗?错!是因为你从来就不肯好好收拾自己,也从来都不肯把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看。你这种温吞的个性,难道还指望男人来发现你的好吗?”

接着,闺密不由分说地拉起王其芳,先去理发店给她换了一个短发微卷的造型,接着又带她去商场,逼着王其芳买了一套大方简约的低胸硬质布料连身裙、一双黑色坡跟的厚底鞋,然后又用脱毛膏将她一身的汗毛脱尽。在做完这些之后,闺密将王其芳推到了镜子跟前,拍拍她的背,说:“你看看,虽然你是个胖子,但世界上也有漂亮的胖子。所以,胖不是你的错,没有向外展示自己‘美’的风格,才是你至今嫁不出去的原因。”

就这样,王其芳带着闺密帮她设计的造型,在三个月后,也成功地披上了婚纱。婚后,丈夫常对她说:“我就喜欢你这种肉嘟嘟的手感,还有那一身富态的气质。”

王其芳绝不是唯一一个通过改变形象就将自己成功推入婚姻的女人。实际上,女人只要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的“美”,无论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都能够占据极大的优势,甚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正是“美”的魔力。

一个不够“美”的女人,无论对自己做了什么,人们都不会将她与气质联系起来。这种“美”,却未必一定要五官漂亮、身材匀称。据说,世界第一艳星玛丽莲梦露,身高不足160厘米,体重也超出标准许多,就连身材,也是腿短身长的类型,然而,正是因为她懂得如何表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反而让人觉得她性感无比,美艳动人。

不少北大女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即天生长得美的女人,不如后天懂得展现美的女人。更何况,天生便长得完美无瑕,五官按照黄金比例排列,并且拍照时360度毫无死角的女人,实在少之又少。事实上,世界上的大部分美人,都极其懂得如何向世人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

而最完美的气质,也只有在这种展现“美”的时候,才会被一同释放出来,并同“美”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女人最自然最标志性的符号。因此,女人不应吝啬自己的美,无论我们的气质是清新优雅,或是性感华贵,都应将其大方地毫不吝啬地展现出来。否则,就算将这种特质一辈子藏在心中,也不会有人进入我们的内心欣赏这种“美”,只待年华老去风华不再时,或许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早已失去了展示“美”的机会,失去了命运赋予我们的最美时光。

懂得让爱与美适度绽放

曾经有一个叫小梅的女人,她每次恋爱,无不用心至极,却都以被甩告终。而每一任男友最后都会对她说:“你是个好姑娘,但是我们并不适合。”后来,在一次聊天的时候,朋友对她说:“小梅,你长得也挺好看,是不是桃花运不好?为什么已经交往了三个男友,却都没有结果呢?”

小梅想了想,无奈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啊!每一次恋爱我都挺认真的。就拿第一任来说吧,当年,我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为他倾其所有,还跟着他一起去了南方打工,他喜欢我穿什么衣服,我就买来穿给他看,他喜欢我化什么样的妆,我就努力去学来化给他看。大概是我遇人不淑,他居然是个花心鬼,我们交往还不到两年,他就开始劈腿,跟别的女人跑了。”

听了小梅的回答,我们大概能够隐约猜到,为什么她这么尽心尽力,在爱情中却依然没有获得一个好的结果。答案就在这“尽心尽力”上。女人的美,固然是需要男人来鉴赏,可是一个太过于在意男人眼光的女人,甚至所有费心的装扮都只是为了取悦男人,却反而会因为太过失去本性,完全不会得到对方的赞赏。古人所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致说的就是这样一类事了。

不过,小梅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她失去了第三任男友之后,她痛定思痛,发誓今后无论遇见什么样的男人,都一定要学会先让自己开心、快乐,也不会再因为男人的一句话,就盲目改变自己,让自己难过,更不会全心全意取悦对方,并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生活的轨迹。

就在小梅发誓之后,奇迹出现了。她很快遇见了第四任男友。可这时的小梅,再也没有将全部的重心都放在男人身上。她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兴趣和爱好,每天也只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打扮,甚至会推掉男友的约会,去陪闺密看电影。偶尔就连她自己也觉得,自己对男友的态度,是不是有些太过恶劣了。

很快,小梅便接到了男友正式谈判的邀请。此时,她的心中也不免一惊,莫非分手“魔咒”又要出现了吗?然而,小梅的担心是多余的,男友拿出了求婚戒指,对她说:“我们结婚吧!只有和你结了婚,我才能彻底将你抓牢,成为我一生的伴侣!”

在放弃了取悦男人之后,小梅终于修成正果,成功觅得了好郎君。当看见这个大好结局时,大家会不会觉得很眼熟,在我们身边几乎存在着无数个“小梅”。大约每一个女人,都会在遇见和小梅一样的经历后才会一夜成熟,变成一个懂得爱,会爱的女人。我们往往发现,那些爱得最深最真切的人,往往也是爱得最失败的人。

“爱”也是一种美学。懂得爱的女人,也必定懂得如果让自己变得更美,只是这样的“美”,只为愉悦自己的身心,与他人无关。太过沉重的“爱”,就与太过奢华的“美”一样,只能被高高摆在艺术的殿堂之内供人欣赏,却难以接近普通人的生活。

懂得让爱与美适度绽放,是每一个女人在修习美学时,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爱”太重,“美”太甚,都会令人产生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从而不敢接近,不敢触碰。所以,女人若要修炼气质,切不可做得太过,自然随意才是最好的状态,若是真的将自己修成神一般的人物,反而会令人不愿直视,不敢亲近。其实,一个女人只要有能力让自己活得光鲜、活得快乐,便足以吸引男人的心。

在北大的校友中,曾经流行着一种“8分哲学”。即所有事情,都无须使出10分力气,只要8分尽力即可,而剩下的2分力量,则用来养精蓄锐,享受人生。借用这种哲学,女人的“美”也应如此。

一个女人,若是在年轻时便“美”到10分,那么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她或许再无可能变得更美,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些昔日的美人便会开始慢慢走向下坡路,最终成为人们眼中的“过气美人”。

事实上,年轻时只需稍加打扮与修饰,女人的青春气息便能自然绽放,人们也自然会欣赏到一种不受岁月约束的随性气质。那些在30岁前便要整日费心打扮,甚至花费几个小时捣鼓脸上皮肤的女子,她们的本心气质往往被太过浓艳的装束牢牢覆盖,反而会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青春之美。

一个习惯用浓妆与华服包裹自己的女人,若是有人问她:“每天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在打扮上,你真的会觉得快乐吗?”她们大多会做如此回答:“虽然觉得很累,可是我也没有办法,每天不化妆,不打扮,我要怎么出门呢?”

当“美”超越了它应该绽放的尺度时,女人便会被它束缚,成为“美”的奴隶。此时,这种刻意装扮出的“美”,不但不会令人们感到心情愉悦,反而会因为接触了大量过度的、不自然的“美”,从而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爱到8分,美到8分,让人生永远有继续前进的可能,才是女人在气质修炼道路上最应遵从的哲学。如今,当人们翻出数十年前的老照片时,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便是,每一个最终拥有优雅气质的女人,在数十年前,都并不是当时最美的女人。那时,这些稚嫩的女孩们,脸上都无不带着青涩而干净的笑容。这样的女人在年轻时,日后虽无那般惊艳,却是最懂得绽放青春之美的女人。

一个等待着拥有优雅与气质的女人,在某个时段就好比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总要在加足了营养与水分后,令其渐渐自然绽放才会显得更加娇艳美丽。相反,若是花瓣尚未完全展开,便人为将花骨朵强行掰开,不但不会得到美丽的花朵,反而会连那种“含苞待放”的美都一起失去了。

同类推荐
  • 诚信知报

    诚信知报

    本书主要指质朴道德的重要表现。包括“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跳槽不如卧槽

    跳槽不如卧槽

    《跳槽不如卧槽》针对人们所关心的跳槽还是卧槽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角度,全面揭开了跳槽与卧槽的区别。本书特色同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跳槽和卧槽的差异,探讨两者对职场人的利害关系,从跳槽的原因、目的到给跳槽者提供合理的建议进行了梳理。通过真实的数据客观性地进行阐述,为读者全面了解跳槽风险和如何跳槽提供必要的参考,相信读者读完这本内容详实的书籍后,必将能启发他们规划好职业生涯,收获理想的人生。
  • 复制卡耐基,吃透巴菲特

    复制卡耐基,吃透巴菲特

    本书上半部分浓缩了卡耐基成功学的精华部分,告知读者如何在社交活动中与人和谐相处,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如何在演讲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而赢得听众的尊重。下半部分主要提炼了“股神”巴菲特投资的若干技巧及原则,展现了当今世界上顶尖投资家的风采。
  • 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种种不快时,千万不要一味地哀叹命运的不公,也不要悲观失望地顾影自怜,而应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入手。因为,改变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改变心态就可以改变人生。本书立意深远、说理透彻,阐述了一个人获得幸福、快乐所需要克服的不良心态。同时,本书也指出了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陷入困境时,应该学会如何转变观念,帮助自己告别坏运气,走上好运道。
热门推荐
  • 神话金庸

    神话金庸

    萧峰身死。慕容已疯!他穿越而来,夺慕容之身,禀慕容之志,誓崛起于云荒!北冥、吸星、化功,谁属第一?斗转、乾坤、移花接木,同宗同源?九阴、九阳、独孤九剑、葵花宝典,道心种魔.......当万千神技闪烁云荒,他至水牢而出,以姑苏慕容之名,败天下群雄!
  • 灰烬时代

    灰烬时代

    新书《重生之九尾凶猫》已经发布了,欢迎各位观看!地球的磁场开始发生磁极转换,受此影响,各种天灾也频繁发生。磁场转换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不断在变化。随着这些变化,人类的和平随之消失,文明面临崩溃,生命正遭受死亡的威胁,生存正接受严峻的考验。当地球失去磁场保护,在太阳粒子风暴吹打下,所有电子设备化为废品之时。一种与符文有关的生物科技悄然崛起,符文武器,生物殖装……这是一个还算善良的年青人,野蛮、凶残的进化史……······新书发布,望广大书友支持,每一个点击、推荐、收藏都是对本书最大的支持。谢谢!
  • 丫头你很拽哦

    丫头你很拽哦

    小时候的初次相遇,给彼此带来最温柔的一面一段段小插曲徘徊在此之中发生一系列温馨又令人气愤的故事而在最后他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束呢?
  • 穿越十年遇见你王俊凯

    穿越十年遇见你王俊凯

    女主本来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屁孩,因为天天没幻想着能够长大,所以他在梦里穿越了,而且这一穿越就穿越到了十年之后……今年2013年9月25日,是女主的生日……却偏偏不幸穿越到了2023年9月25日……
  •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服务人民”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 异界融合

    异界融合

    末世降临,危机来袭。他叫杨辉,在迷惘中醒来,他能否在这危机重重的末世里活下去?发现这诡异末世背后的秘密。。。
  • 丫头快跑,师傅发疯了

    丫头快跑,师傅发疯了

    有没有搞错,她只是上个班就被砍了,最重要的是……她狗血的穿越了……好吧,自己的三观全被颠覆了,说好的科学呢?她从一个农家的小女孩成长为了一代名医,可惜……人生不易,太多的未知让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师父宠她,可是后来呢……想到最后的一切,她唯一的感慨也就是……但愿来生,他们不再相见而已。师父,你我曾经的一切,都随着时光消逝,留下的,不过是一路血迹斑驳的痕迹……
  • 大浪淘沙:首席执行官回忆录

    大浪淘沙:首席执行官回忆录

    80后的张飞是一个很单纯的学生,本想毕业后好好工作,平淡生活。没想到职场接连遇到危机,不仅受到排挤,而且几次被卷入公司重大事件的风波中;阴差阳错的刚进入股市,就遇到股市的大幅波动,连续失利,感情也受到重挫。张飞越挫越勇,通过努力和智谋,步步为营,化解危机,从职场小白和股市菜鸟成长为高层管理者和股市大咖,也收获了爱情。
  • 财迷娇妻要逆天

    财迷娇妻要逆天

    不知从何时起,几界流传了一段话:无魂之人生三世,世世只存年二十。若得无魂之人心,与天共存六界尊。一次异世重生,她以为只是自己好运,才会莫名其妙死了之后,再次拥有生命。却不知道,她的死和重生,都是命数……不可避免的命数!自重生开始,帝九就磨难不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待到栀子开花时

    待到栀子开花时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犹如星星般的闪耀。而她,犹如栀子花纯洁美好。九年前,他家因为工作关系,到国外生活,此后,他和她便失去了联系。九年后,她在圣英学院遇到了一个外貌和他很相似的人,他们都一样的优秀。她也曾怀疑过,也曾犹豫过,也曾彷徨过。她确信他不是他,她与他也不会有交集。随着后来的接触,她发现自己对他居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但是她不想承认,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心里的人是谁。后来她开始慢慢地疏远他,躲避他,一心一意地等着心里的他回来,但是一切都好像偏离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