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
王泽淮:《老年人精神赡养方法探微》,《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王滨:《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11年第18期。
王静:《新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与应对策略》,《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6期。
王慧红:《从人口老龄化论我国养老保障问题》,《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王保真:《人口老龄化呼唤老年医疗保障》,《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1年第7期。
王莉莉:《中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17期。
吴仙:《探析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王学义:《健康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对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
徐寒冰:《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及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的研究》,《开放导报》2006年第8期。
徐小玲:《我国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的若干问题探讨》,《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原新、李志宏、党俊武、孙慧峰:《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人口学刊》2009年第6期。
姚发展:《我国城市集中养老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杨秀莲:《城市社区照顾视角下的养老服务》,《城市理论前沿》2009年第12期。
杨家英:《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孝文化的关系研究》,《平原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伊志宏:《当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模式的选择》,《财贸经济》2000年第10期。
杨宗传:《再论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杨淑芹:《论老年人的价值、需求及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辛梓:《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以山东济南市为例》,《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张晓璇:《中国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河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青:《关于发展企业老年文化的思考》,《工会论坛》2000年第5期。
张静:《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要性及对策》,《黑河学刊》2008年第1期。
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6期。
曾小五、朱尧耿:《老年人的价值及其价值的实现》,《人口研究》2008年第3期。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1期。
张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第6期。
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张新文、尹奋勤:《关于加强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赵巧云、张金明:《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研究》,《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彭希哲、邬民乐:《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2期。
李兵:《效率老龄化:未来老龄政策建议》,《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申曙光、龙朝阳:《要更加重视老年经济保障体系的建设》,《纵横经济》2010年第9期。
吴霞:《中日韩三国老龄化问题的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3期。
蔡昉、孟昕:《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2004年第10期。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人口研究》2006年第1期。
郭志刚、刘鹏:《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李绍华、汤质如:《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我国老年医疗保障的启示》,《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第5期。
宋宝安、刘雪:《城市老年人健康需求与医疗消费的社会学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0期。
张晓峰:《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会福利》2007年第8期。
李培林、王思斌、梁祖彬等:《构建中国发展型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程森成、李扬:《试论我们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理论月刊》2005年第4期。
Chi,Iris:《积极老龄化》2002年9月1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苗红培、王世靓:《瑞典的养老保险制度》,《理论学习》2006年第12期。
董英申:《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状况》,《社会保险研究》2002年第3期。
陈维佳、丁建定:《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福利紧缩研究——以瑞典养老金改革为样本》,《兰州学刊》2011年第5期。
蒋岳祥:《瑞典政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7期。
刘志英:《英国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性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姜德琪:《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及对中国企业年金制发展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9期。
廖理、赵锋:《美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评述》,《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
陈伟诚:《美国政府介入养老金制度的实践》,《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
郑秉文、史寒冰:《东亚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2001年第10期。
杨红燕:《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启示》,《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年第1期。
陈杰:《日本的护理保险及其启示》,《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8期。
刘云娥、王志红:《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启示》,《护理研究》2008年第5期。
尹成远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
林姗姗:《“介护保险制度”与日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4期。
陈竞:《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修订与非营利组织的养老参与》,《人口学刊》2009年第2期。
仝利民、王西民:《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分析》,《人口学刊》2010年第1期。
岳瑛:《外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韩树杰:《美国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司荫贞:《中美日三国老年教育发展概况》,《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吴亦明:《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丁华:《整合与综合化——香港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新趋势及其借鉴》,《西北人口》2007年第1期。
李征:《论香港社会保障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启示》,《理论探讨》2006年第6期。
彭嘉琳:《香港的老年服务特色》,《中国民政》2001年第9期。
Gail E.Russell、陶红、郭宏晶:《美国老年医疗卫生保障系统概况》,《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年第3期。
吴茶香、邵晓寅:《积极促进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前沿》2003年第10期。
李建新:《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老龄健康专辑。
明艳:《老年人精神需求“差序格局”》,《南方人口》2000年第2期。
岳俊芳:《浅谈我国老年休闲市场的开发》,《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1期。
陈敏:《创建社区文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科技信息》2007年第29期。
杜鹏:《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2008年湖南老龄化问题学术研讨会发言。
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陈虹霖:《老年义工.老龄工作新视角》,《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陈茗、林志婉:《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证分析》,《人口学刊》2003年第4期。
彭慧、傅华:《上海城区老年人组织参与及社会支持调查》,《医学与社会》2009年第7期。
黄淑萍:《论社区老年教育与老年社会化》,《成人教育》2008年第9期。
刘长茂:《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再比较研究》,《南方人口》2003年第2期。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人口研究》2007年第1期。
安宝丹:《从政府作为来看老年产业的发展》,《社会工作》2007年第1期。
韩伟:《中国统筹养老金缴费率优化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5期。
王桂新、沈甜:《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肖严华、左学金:《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改革及其风险转移》,《学术月刊》2008年第12期。
左学金:《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养老保障:挑战与政策选择》,《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3期。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5期。
李兵等:《老龄经济学分析:退休、消费、储蓄和宏观经济反应》,《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韩红:《日本的退休适应性培训》,《中外企业文化》2005年第3期。
司荫贞:《中、美、日三国老年教育发展概况》,《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6期。
姚远:《非正式支持:应对北京老龄问题的重要方式》,《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