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有着杂文“由头”的规范的议论文。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有见解,有力度。结尾处,笔锋一转,针砭时弊,痛快而淋漓。作者构思机智,文笔洒脱,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时大词小用,有时举轻若重,有时粗俗,有时典雅,相互回落,和谐交融。
【优秀作文5】
匍匐在鲁迅先生脚下
江苏考生
齐白石先生一枚闲章“青藤门下走狗”,道出了他对画家徐渭的无比钦佩。笔者步贤者后尘,想匍匐在鲁迅先生脚下,不仅因为先生去世时遗体上那面“民族魂”旗帜,也不仅因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先生的一生。
借用写作中的“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先生生命的起始谈不上“凤头”,他降生时家道中落,幼年少年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味着世态炎凉。先生也不是聪慧超群如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的天才;先生生命的终结也谈不上“豹尾”,他因病辞世,离开时只有五十五岁。而先生生命的中间历程却是多姿多彩,云卷云舒,如鸿篇巨制中的“猪肚”,充实而丰富。
先生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本来是“逃异地,走异路”,却接触了西方的先进科学与思想,那时起先生的脑海里不再仅仅是家乡的茴香豆和乌篷船;接着东渡日本,在藤野先生门下学习医学,计划学成后归国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误害的病人,战争时为呻吟的士兵包扎伤口止住疼痛。然而,一次看幻灯片的经历改变了他的初衷。他开始思索国民的劣根,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茁壮,也只会沦为示众的材料和无聊的看客。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自己的“呐喊”,唤醒“铁屋子”中沉睡的民众,并为“不惮于前驱”的勇士助威。不久后,医学界少了一位合格的医生,而文坛却多了一位闯将,中华文明星河中多了一颗无比璀璨的巨星。
说著作等身,只承认了先生的创作之丰,短短二十年的文学生涯,先生留下了几千万的方字。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先生的伟大。先生的伟大在于他的文字篇篇匠心独运,引无数文学青年竞折腰,处处闪耀着伟大思想的光辉。先生的文章找不到风花雪月、鸳鸯蝴蝶,先生的文章如霹雳闪电,如匕首投枪。
在先生的笔下,“狂人”愤怒地呼喊,祥林嫂无助地哀伤,孔乙己潦倒中依然穿着长衫,阿Q在临刑前还想着如何画好圆。
先生的笔下,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却喋血于执政府门前;迂腐而可爱的柔石倒下了,鲜血染就了龙华的桃花。先生怒斥“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先生在夏瑜的坟头添“一圈红白的花”。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先生在他充实丰富的人生“猪肚”中一直发出这样沉痛的声音。先生二十年的文学生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先生总是希望世人看到他蘸着血泪的文字能猛然觉醒,不要再“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匍匐在先生的脚下,仰望着他冷峻的面容。他的头发依然强硬直立,他的目光依然深邃地望着远处。
先生是在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而焦虑吗?我们一生的中间历程是否也会如“猪肚”般充实丰富?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学会挖掘一个材料的多元意义,那么一个材料就可以在多个论题中运用,只是运用时各有侧重而已。作者以鲁迅先生为写作背景,借鲁迅先生的伟大一生来表达对正直、正义的呼唤。文章自然而真切,平静的叙述中翻腾着作者激荡的思绪。
【优秀作文6】
结处当如豹尾飞扬
江苏考生
鲜花的结束不是飘逝,不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而是努力绽放最后一抹灿烂,而后飘然而下,“化作春泥更护花”。
长江的结束不是干涸,“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浩浩荡荡汇入大海,加入到波澜壮阔的行列。
万物有灵,都会想到开始时能如“凤头”一样精彩,让生命的中间历程能像“猪肚”般充实丰富,而有的性灵却对结尾不是很在意。殊不知,结尾不应是叹息美人迟暮,而应高歌“夕阳无限好”;结尾不应该草草了事,而应一如既往;不应是简单的结束,而应是有力的收笔,或是新篇章的前奏。没有好的结尾,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完整。
陪李太白梦游天姥,直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才算是听到了诗仙内心的呐喊,才可以理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听琵琶女的弹奏,直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才能体会“江上数峰青”的静穆,才能“唯见江心秋月白”。
诗也罢,曲也好,有“凤头”固然可赞,有“猪肚”固然当赏,但如果缺失了“豹尾”,再好的作品也会大有遗憾,或者说根本就成不了一件好作品。
文艺创作如此,人生道路也同样如此。
解放战争的后期,是划江而治还是一鼓作气?毛泽东回答: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于是有了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而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痞子刘邦打了四五年楚汉战争,未让对方占多大便宜,却因妇人之仁,最后垓下一战四面楚歌,落得个自刎乌江,一世英名就此断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凤头”固然可喜,有“猪肚”更是可嘉,却万不能忽视了“豹尾”的重要。君不见多少高官政绩卓著却逃不出“五九”现象,多少名人声势赫奕却晚节不保。他们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在监狱里一夜白发。可恨也夫,可叹也夫!
当然,对于青年人来说,谈人生的“豹尾”未免过早。但大到人生,小到处事,大小有别,道理相通。“行百里者半九十”,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做一件事总是要力求好的开头,好的过程,但也切不可忽视好的结尾。
结处当如豹尾飞扬。不到终点,不能轻言胜利;不到最后,就不能让精神松弛,不能让笑声停止。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思辨深刻,结构严谨,切合题意,完全符合作文题目要求。
文章围绕“凤头、猪肚、豹尾”话题行文,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强调“结尾处当如豹尾飞扬”。分析透辟,说理清晰。
【优秀作文7】
谱写丰富生动的人生
江苏考生
古人喜欢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一个人的一生也类似于此。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人生中只要能有一段像猪肚一般丰富充实的人生足矣。
纵观古今,人生大多不可能一开始就“精彩亮丽”,却常常是十分平凡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描摹,逐步增光添彩。我们能做到的、应该做到的,是把握住眼前的大好青春奋力一搏!
贝利那惨淡的童年,为他的人生开了一个不怎么漂亮的头,但是他全凭自己后天的努力成就了今天这番辉煌的事业,成就了他球王的荣耀身份;诗人徐志摩飞机失事之时,也断送了他的创作,但后人并不因为他人生中这个不够响亮的结尾就忽视他一生的无限成就。他为我们留下的清新、雅致的诗歌,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疯狂。海伦·凯勒自幼双目失明,却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伟大事业之中,至今受人景仰;牛顿晚年拜倒在神学的脚下,可说是“晚节不保”,却凭借他的“三大定律”至今仍活跃在中学生的心中。这些名人,大多没有漂亮的“凤头”,有的还说不上“豹尾”,但都一致追求充实的人生,都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拼搏”。最终,人们并没有以其或平凡或孱弱的早年而否定他们,人们也没有因其或碌碌无为或错误的晚年而唾弃他们,相反,他们光辉的名字鲜亮地刻写在历史的丰碑上,无疑是他们的成功。
荀子早已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的一生,不靠华丽的出场扬名,不靠缥缈的谢幕献胜,而要靠充实饱满的人生来赢得掌声,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无法预定自己的开始,也无法设置自己的结束,但至少我们可以“不顾一切,纵身握住陌生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征服”。这样我们一路走来,无论是否有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无论是否有显赫地位万贯家财,都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是成功者,我是胜利者。
说人生如文,其实人生岂止一篇文章的深度,它需要我们花上一辈子的时间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充填出一只饱满圆润的猪肚,就会获得一段丰富生动的人生,拥有一页成功的篇章。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先就“能有一段像猪肚一般丰富充实的人生”立论,再以历史上贝利童年惨淡,最终成就球王的荣耀身份;飞机失事后的徐志摩,其诗歌仍让我们后人疯狂;海伦·凯勒自幼双目失明,最终受人景仰;牛顿晚年拜倒在神学的石榴裙下,“三大定律”仍美名飞扬等例证佐证。他们的共同点是:追求充实人生,一生实践“拼搏”,最后自然过渡到:人的一生,不靠华丽的出场扬名,不靠缥缈的谢幕献胜,而要靠充实饱满来赢得掌声。不同凡响的立论和丰富精当的论据,谨严的推论,首尾的回响,足见作者平时的积累。